怎么理解书法中的“造眼”?

颜振東


书法中的造眼,本质上就是有意表现,夸张,突出字的结构或者章法的某一部分。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字形结构的造眼

1、表现密不透风

米芾 启
米芾 铸


苏轼 惊

苏轼 舞
2、表现疏可走马

颜真卿 同

颜真卿 期

王羲之 张

王羲之 悲

3、表现重如千钧

王羲之 离

颜真卿 岁

米芾 足

苏轼 烟

4、

表现轻如蝉翼

颜真卿 久

颜真卿 称

米芾 夌

米芾 所

5、表现突出主笔

王羲之 省

王献之 此

颜真卿 史

米芾 巳

6、表现画龙点睛

王羲之 寻

王献之 问

颜真卿 贼

米芾 惑

结构上的造眼,不仅仅不限于上述。奇正,收放,长短等等对比关系,所形成的反差,都是书法上造眼的元素。此处不一一列举。

二、章法组织上的对比造眼

1、片、面的营造

书法作品中,在章法布局上,以块面组织形成强烈反差,引人注目。

孙过庭《书谱》局部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跋》

《淳化阁帖》汲黯书法局部

王志《一日无申帖》

二、前后对比和局部突出

前后不相称,以一部分的相对轻、细、小,以突出另一部分的重、粗、大。形成强烈反差,

使观赏者的眼光被吸引到一个点上。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王献之《委曲帖》局部

怀素《过钟帖》

米芾《临沂使君帖》

答主作品释文

赋梅 【元】 赵秉文

寒梅雪中春,高节自一奇。人间无此花,风月恐未宜。

不为爱冷艳,不为惜幽姿。爱此骨中香,花余嗅空枝。

影斜清浅处,香度黄昏时。可使饥无食,不可无吾诗。

“快乐书法营”专注于书法结构与造型的研究和探索。独持己见,不随俗说,不迷信权威,以事实为依据,以自己的独立判断解析书法方面的各种课题。杜绝讲故事,杜绝弄玄虚,杜绝口水文,持续为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奉献绝招干货。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书法中的“造眼”并不是一个很新鲜说法,古代就有这种书论了,虽然说的不是“造眼”这个词,但意思是一样。这个说法最早是由北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提出来的,黄庭坚认为:“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

黄庭坚的这种说法也是借助了唐人论诗中的术语,禅家句中之眼是藏有禅机的字句,能够令人回味的地方。在这里他用“眼”比喻“笔”,实际上指的是“擒纵”和“起倒”。“擒纵”望文生义,说的是书法用笔中的收和放。

而“起倒”则是指俯仰、轻重、起伏的意思,这即涉及到字法又涉及到笔法。如果不知用笔的“擒纵”和“起倒”,写出的字就很容易造成结字的平庸和用笔的单调。

所以我们看黄庭坚的书法中他是怎么“造眼”的呢?黄庭坚的做法就是强化了视觉对比,在结构上夸张聚散的对比关系,中宫紧缩,突出四维,使得字呈辐射状态,突出字的主笔。在用笔上黄庭坚增加了提按的效果,甚至一笔之中有多次提按(横画的写法),用战掣的涩劲用笔,写出真力弥满的槎枒线条。

上图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中第二行的“中”字,一笔书画占了一行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留下大面积的留白,与左右形成强烈的对比,虽然在章法的下半部,但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却最能引起注目。

留白这是大的“字眼”,小的“字眼”则落于字与字之间的“擒纵”和“起倒”,也就是前面我们说的收放、轻重、俯仰、起伏的种种对比关系。例如第一行中的“人”,突破纵向的秩序,劲力向左右的横向突破。其它还有一些用笔的轻重对比,燥润对比等等。因为有了这些“字眼”你就会觉得一幅作品很有看头,耐人寻味。

上图中刘洪彪先生的草书作品里的“中”字,就是非常精妙的一个“字眼”。

那么字眼如何营造呢?一般是在一幅作品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位置,通过巨大的疏密对比反差,以形成大片空间布白,相当于在密室当中开了一扇窗户(窗户是建筑的眼睛),不至于形成拥塞之感。

但一幅作品中相同效果的“字眼”也不能太多,“字眼”太多也就等于没有“字眼”了,俗话说“万绿丛中一点红”最醒目的就是那一点红。


翰墨今香


书法中的“眼”,是指作品中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下围棋要有“眼”,一块棋要有两只“眼”才能活。围棋中的“眼”,是指没有棋的地方。

书法也要有“眼”,有眼则整件作品就灵动,有了生气,无眼则显平淡、呆板。


书法中的“眼”,可以是如天外飞仙一般的一笔长画,也可以是密不透风中空出的一片跑马之地,也可以是连绵枯笔中突然出现的一笔浓墨。

说白了,书法中的“眼”,就是根据节奏变化的需要,作者有意制造出来的矛盾。

书法中的“眼”不宜多,一件作品有一两处就够了,多了重点就分散了。

比如上面这个局部,中间长竖就是“眼”。

而这件作品中,“战”字涨墨的使用,即为作品之“眼”。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从书法创作的意义来说,一篇书法作品,如果没有一个显眼个高潮,似乎也是不恰当的,而且好的书法作品,总是给人以波澜起伏,高潮迭出的绚烂之美。所以,现代人用“造眼”来形容,书法作品中那个高潮的潮点,那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既然是“眼”就不应该是“脚”。所以,注意高潮点的章法位置,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大体的经营位置,应该在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前三个字的位置,比较合理。

具体的情况,由于字体不同,也不好说。

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字眼”的位置,如果不是第一行的第一或者第二个字,就是第二行的第一或者第三个字。

我们说的情况,还要符合一行是多少个字。如果一行只有三个字,我们这个书法,肯定就是错误的。所以,从一行的大体比例来说,字眼占据的位置一般不要低于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一行十个字,字眼必须在十分之一的上端位置。

当然,这只是一个一般的造眼章法。具体因书写的内容篇幅不一,也不是绝对的。

但是,字眼安排设计在作品的上部,这是绝对的。就像刚才我们说的,既然是造眼,就不能是“脚”。

从书法作品的安排章法总规律来说,一般是上部密一些,下部疏一些,没有反过来的。

书法作品的章法,一旦上部疏而下部密,那是最大的眼脚颠倒。

至于具体的造眼,有突出一个字大小的,有突出一个笔画的,也有在围困之间以小博大的,既有从全局看“眼”的,也有从一字看“眼”的。总之,艺术手法,从来没有定则,得意而已。






千千千里马


这是一个新词儿,一般我们都听过“造势,造险”,那么这个造眼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想,书法讲的是汉字,汉字特别注重结构和章法。


可以说结构是书法艺术的生命线,书法艺术不是单纯的写字,虽然说临摹是书法的毕竟之路,但学会古人的章法和结构在加以运用,所以书法重要是设计字,要求拥有造字能力。



这个“造字”就很关键了,我们先来理解一下“造”这个字,“造”可以想象成,建造。建造就像是盖建筑,打好基础,然后才能盖上层建筑。


字也有长相,从长相入手,要有造字的能力,给字画上眼睛,空间即字眼,这个空间就是所谓“字眼”,说白了就是字的空间关系,“字眼(留白)”是单字运用疏密的结果,包括收放、大小、长短、宽窄、向背等等。


一般来说,有“字眼”的作品,才会显得有神采、有品味,画龙点睛。


字眼在章法上的疏密,会衬托出很大空间,有留白,有布局,那么整体书法看起来才会使人舒适。

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就看各位老师们有没有其他意见了,不过我觉得书法中理解也有不同,只要不是偏了道就好,融会贯通嘛。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本回答来源于东家Su,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家APP


我是三品斋主李存章,书法爱好者与习练者。

”造眼“一词可能是个生造词,我所接触过的有关书法术语,在古书古论中还没见到过,好像收听或收看一位所谓的书法家讲课,听到过这个词,也没有太在意,也忘记了是哪位高人讲的。

今天,看到朋友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才想起确实听过这个说法。历来书法家讲书法时用语都比较费解,造眼一词也很费解,应属正常现家。

书法作品中之造眼,也许是某些书法家们追求创新的谋种创新吧。这种所谓的创新,恐怕很难被书法界普接受。据我的记忆,书法造眼是指一部书法作品的中间靠上半部的其一个字要夸张来写,或把字写大,或把字写草,或结构夸张,或笔画夸张,也就是说把这个“眼“造得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之势,能把观看者的眼球一下子吸引过来。还说,一幅作品这“眼“只能造一个,不可多造。

我是不主张这种造眼之行为的。造眼似乎与造假是近亲,造眼有造假嫌疑。

书法之神品,多出于自然,着意安排,着意制造,着意造作,而出产的书法作品,绝对不会是美妙优秀的作品!




李存章艺术园


书法中造眼,这个新生词汇的关键在“造”。

既然为“造”,那就是人为的去做,具有用心去雕琢、刻画的主观故意,属于刻意而为之,就好像本来一马平川,却非要鼓起个山包以为噱头,那这个山包就为眼,是“造”出来的结果,也叫“造作而为”。

而那崛起的山包,就让四下的平川成为了一种衬托,所谓的烘云托月,突出的无非就是它的雄峙和威仪。

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无非就是从线条、笔画、结构、章法、留白、钤印几个维度去留意、观察,当然我说的是具有挑剔眼光的所谓专业人士,而非一般的普通观众。普罗大众顶多看个热闹,冒充一下儿文人雅士,也叫附庸风雅,无非是看哪一笔如长枪大戟,破空长啸,显得气势凛然、跳涧飞虹。

古人作书,虽然也存在主观刻意,但不会为了一个“造”字颇费周折,去挖空心思故弄玄虚的“造”个什么眼出来,书写的是一种放浪不羁、无拘无束的士子情怀,可以说是字字珠玑,满篇锦绣,一幅秀色可餐卓尔不群的字迹,怎么还会需要用“造”眼去烘托陪衬——当然我说的是那些拥有深厚文化底蕴、济世情怀的士子硕儒,而非一般沽名钓誉之徒。

就拿苏子的《寒食帖》举例,那笔破空直下、酣畅淋漓的笔触,绝对不是什么故意“造”出来的眼,而是情之所至,情感的由衷表达,至情至性,至尊至纯,也表明苏子身处艰辛却洒脱的豪迈与豁达,黄山谷也说,即便是苏子本人,再来一次的话也会写不出那种一泻千里的效果。

这就是所谓的我口我心,念由心生、静水深流的大雅大俗,大开大合,大智若愚。

而今天的人们却为了博眼球赢好感,去刻意为之,实为一种“造”眼的误读,是在扭捏作态、东施效颦,“造”出来的结果,就是惨不忍睹+稀奇古怪,是一种对庸俗和风情的无谓迎合与讨好,奴颜媚骨、欺世盗名,如此而已。


龙吟148119260


我从接触书法到今天,将近四十年,耳濡目染的是传统的词语。书法中有造势,造险。造眼不知为何物。

传统书法讲求的是意趣,韵逸。讲求的是自然而为。最反对的是造作。造眼,为展厅效应中,夺人眼球而产生的一种渲染手段。为的就是在宽敞的展厅中,占有突出视觉的效应。

今天总算明白了传统风格的书法作品,为什么不能入展的真正原因了。因为传统书法不懂得现在书法的花样。你写一幅没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没有现代“书法线条”感,不懂用“线条”“造眼”。想靠笔法精妙的点画去获得评委的亲睐,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来说都算是客气的。



子衿书法


你好,对于书法作品中的造眼,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原因有下:

1.有字眼的字,才有生气,看起来才生机勃勃。字眼,就是一个字的结构布局,合理的对字进行空间布局,会让字看起来特别的大气。

2.有字眼的作品,看起来才气势磅礴。一篇书法作品,空间结构布局紧凑有序,或紧驰有度,这样的作品看起来犹如千军万马奔腾,使人赏心悦目。

3.书法中,通篇章法不可能写的波澜不惊,书法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的最为精彩处,就是“书眼”

4.所以,写字要懂得“造眼”,也就是要制造矛盾,再协调矛盾,这样的字,才有生气,有看点。写字和做人也一样,要会做人,也要会做鬼。就像社会的运转一样,制造需求,再制造供给,最后把二者平衡,才能和谐。


小栗丶


书法作品中的“眼”,就是作品中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可以是某个字,可以是某个笔画,可以是突出的重墨,可以是突出的渴笔,可以是丰茂笔画集中的地方,可以是纤细笔画集中的地方,可以是激情礴发的地方,也可以是无字处……。一幅作品的亮点不可太多,要突出重点。就象一支乐曲,重锤处有一、二击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