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改善思维模式的科学方法

结构思考力-改善思维模式的科学方法

结构是万物之本,物质有结构,思考也同样存在结构。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思考的出发点、问题见解都是思考结构的反映,由于学识、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看待角度与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有所不同。


思考结构的三点缺欠

在做决策时,不同的思考结构使人们的注意力自然地被某些不同方面所吸引,同时会淡化甚至忽略其他方面的问题。虽然思考结构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在复杂的世界里高效思考,但还存在着三个弊端:

第一,思考结构非常隐性地存在于人们的认知模式中,很难被觉察。人们需要刻意去觉察,显性化思考结构,才能够发现看待世界的正确视角。

第二,思考结构往往是不健全、不完整的。思考结构产生于每个人的主观意识中,容易产生偏差,不能审视到全部事实。

第三,思考结构很难改变。一旦习惯了某个思考结构,人们会对其产生依赖情感,就会按照对应的特定视角审视问题。其他的视角则会被切断,需要通过很长时间进行有意识的努力、理性地干预,才可能改变。

比如,当火车铁轨被发明出来时,很多人绞尽脑汁地解决如何让火车安全地在铁轨上行驶的问题,所以把铁轨的边缘加上钢边以防火车在行驶过程中滑落;然而,之后有人打破了思考结构,换了一个视角——如何能让车轮更牢固地抓住轨道。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轨道镶有钢边,而是火车轮的边缘呈凸出状。

将思维形象化

思考结构根植于过往的学习、职业经历甚至文化背景,决定了人们对外界的看法。比如,有人习惯从产品经理角度看问题,有人习惯从营销、心理学、科学家等不同角度看问题,这些视角往往在帮助我们快速决策问题的同时造成了很多偏见和盲点。

如何避免思考结构带来的偏见和盲点?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如果要清晰梳理思考结构并有效表达,需要通过结构思考力“理解、重构、呈现”三个方法,更全面、清晰地看待事物,改善思考质量。同时,从结构的视角对思维模式进行调整,使思考匹配当前环境,将形象化工具运用于表达、思考与解决问题,实现结构思维形象化,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也因此诞生。


第一步是理解。通过一定的方法觉察自己与他人思考结构的存在,然后评估这样的思考结构是否符合现有客观环境,做到隐形思维显性化。

第二步是重构。当现有思考结构不符合客观环境时,需要针对眼前问题重建合适的思考结构,虽然是临时思考结构,但能有助于解决问题,做到显性思维结构化。

第三步是呈现。当已重构出新的思考结构后,需要运用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现有的思考结构,从而以更直观的方式让自己和对方理解,做到结构思维形象化。

应用模型改善思考方式

理解:接收信息解析结构

在理解环节,掌握方法帮助自己觉察并评估思考结构,为未来重构更清晰、全面、广阔的思考结构奠定基础。

比如,某石油公司面临一个问题:一个储油罐被建在了即将新筹建的输油管道上,不知该如何处理。经过多次会议,公司最后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第一,用大型起重机把储油罐移走;第二,改变输油管道的建设路线;第三,把储油罐拆掉,在其他地方再建一个。然而,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个方案风险太大,第二、第三个方案成本太高,因此都不可行。

可以将上述思考过程进行复盘,通过理解的方式,对所有人的现有思考结构进行觉察和评估,具体结果见图表2:

结构思考力-改善思维模式的科学方法

图表2 输油罐问题的觉察评估结果

重构:重建结构匹配环境

理解环节已清晰分析了当前的思考结构,如果现有的思考结构不健全或不符合当前客观环境,就需对其进行重构。后来,有人用一个新颖的方式解决了储油罐的问题:在储油罐周围建一个填满水的大水池,把储油罐放入水池里,移动到合适的地方。

重新从结构的视角评估,理解环节中的三种分类并不清晰,可针对储油罐和管道两个方面重新划分,而针对储油罐又可以划分为搬走和拆掉两个方法,在搬走中除了起重机外,还可考虑其他安全的方法。在新的视角下能找出很多创新解决方案,得出图表3:

结构思考力-改善思维模式的科学方法

图表3 输油罐解决方案结构图

呈现:展现重构后的结构面貌

为了让信息更直观地传递给对方, 将理性干预后的思考结构更好地应用于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我们往往需要把已经结构化的内容,用更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呈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图示化表达,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体现信息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