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

年逾四十的我,

越发死守交往一、二十年的老友,

越发对常去的餐馆专情如一,

越发只点那几道再熟悉不过的“保险”菜。

可架不住身边大多数餐馆的短命凋零,

到头来,

还得在自家下厨安抚受伤的心。

更何况,

外食的安全卫生之患,

让自家的厨房荣升成为green zone。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拜物流空前繁荣所赐,

托网络万能灵通之福,

让我们可以心中有菜谱再去选食材,

也可以手中有食材再去搜菜谱。

然而,

同一道菜总是有众多版本的菜谱,

张家红烧肉、李家红烧肉各领风骚。

我向来对菜谱中物料配比的数字视而不见,

全然凭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

跟着感觉走。

菜谱是骨,

自家自煮自己操作是皮肉,

于是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口味。

就蛋炒饭而言,

我始终未能“克隆”出妈妈的味道,

那铭记于心的来自儿时的味道。

木心先生有诗云:

“才能、心肠、头脑,缺一不可,

三者难平均;

也好,也就此滋生风格。”

同理,

食材、火候、调味,缺一不可,

也就此滋生纷繁味道。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万千的食物主材、辅料、香料、调料,

排列组合、加减乘除,

可自己属于钝感十足的慢热型,

需屡屡尝试方能熟悉记下之前陌生的一款。

混煮乱炖、纵贯南北、交互东西,

经常吃到连自己都会皱眉的怪怪之味。

但期间夹杂着惊艳的发现,

就此选评出一组又一组的好搭档,

这全仰赖自己的无知无畏的无法之法,

乱象里觅规律,

偶然中寻必然。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无论大宴小餐,

如同营造一个工程项目。

从立项、构想、筹措、征询,

到调研、规划、设计、采购,

再到预备、实施、出品、陈放,

当然还少不了善后、总结与检视。

纵然总想用摆盘的美态来掩饰孱弱的功力,

但自认为基本已经摆脱了对器物的追逐迷恋,

基本认清了形式花样都是浮云,

味道才是本真的道理。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可喜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同好亲朋,

纷纷摩拳擦掌撸起袖管,

纷纷加入到自食其力的队伍当中。

至于将战果拿来秀秀晒晒,

或PK器皿美丑、食材丰俭、手艺巧拙、品相优劣,

都不那么重要,

享受过程、积攒健康、收获快乐才是真。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人生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但人生绝少不了柴米油盐。

投身厨房,

要的是耐烦耐劳,不急不躁,

要的是温不增花、寒不减叶的坐怀不乱。

一餐一餐中,一道菜一道菜里,

照见自我,慢慢生长,成全自己。

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看似周而复始的枯燥日常,

自然有人将其视为当下的苟且,

可没有苟且,又哪来的远方。

把日常的“苟且”过得尽心尽力,

才是现实中真正的“诗和远方”。

走过的路是不会骗我们的,

吃过的盐也不会骗我们,

下厨吸进肚子的油烟更不会骗我们。

陈松

2016.7.22初稿,2019.1.6修订于冰城泉斋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菠菜鸡蛋卷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迷你山东包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红烧秋刀鱼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回锅茄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苦瓜烧排骨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叠煮锅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素烧麻婆茄子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葱烧大排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香椿煎蛋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温州香菇油条饭


Everyday , every味(第四季):陈松杂谈柴米油盐



陈松

1975年生于哈尔滨,号泉斋主人,独立设计师、书画研修者、自由撰稿人。1997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至今,近年主攻水彩画创作,创办自媒体公众平台【泉斋小作】,并实践将原创艺术与空间设计相结合。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

黑龙江省室内设计学会理事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委员

高级工程师

全国资深室内建筑师


关于泉斋小作:凡心所向,素履可往。与情投意合的朋友们分享泉斋主人陈松的设计、绘画、摄影、书法、篆刻、美食等艺术作品及相关文字,增添美好,寄放想象,投射认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