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歌”的演技槓槓的!


但必須承認的是,胡歌的戲是越來越好了。

他演的這個鄭秋冬,一出場就很抓人:神情專注,談吐瀟灑,握著話筒演講那一刻起就完全沉醉在自己的宏篇大論裡,滔滔不絕。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最有趣的是,鄭秋冬一開始的人設是,臺上的男神,金主面前的孫子,為了錢,黑的都能說才白了的小混混。

更有意思的是,胡歌演出來給人的感覺還真得挺像那麼回事:一看到別人手裡有錢就各種低眉順眼,眼饞又心有不甘,前面兩集他的頭就沒有抬起來過。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戲好不好,就看那一對眼睛。因為事業不堪,愛情更是一團亂麻,所以他看誰都是怯生生的。

從胡歌的眼睛裡可以看到什麼?十足的少年感,以及藏在惶恐底下的野心。

別的不說,當觀眾看到這樣眼神的時候真的全然忘記了他是胡歌,而真覺得他是個有前途的loser!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胡歌的表演真的就像劇里老白評論鄭秋冬的那樣,信口雌黃不難,難的是信口。

信口是啥意思?張口就來,說了,不僅打動了別人還說動了自己。

一句話,自然!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怎樣理解自然二字?對角色情感的表達全是真情流露,臺詞就像自己說的話那樣脫口而出,不見一絲違和感,角色和演員本人達到了精神上的統一,給觀眾的感覺是他在表達而不是刻意去“演"。

這同樣也是觀眾欣賞胡歌的表演收穫到的最大享受。

鄭秋冬這個角色對於胡歌來講不過是牛刀小試,他只是一個小小的提醒,提醒我們胡歌演起戲來,你會忘記那是胡歌!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痛定思痛,向死而生!

這個胡歌真有意思,明明長著一張帥到極致的俊臉,卻偏偏可以將"喪"到骨子裡的角色演得精準無誤。

他也演過風流倜儻,燦爛明媚的美少年和公子哥,但是觀眾就迷上他“毀容”一般的演出。

比如,他至今最讓觀眾賞心悅目,打心眼裡服氣和著迷的角色還是《琅琊榜》裡的梅長蘇。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那樣的內斂深沉,敏銳冷靜,料事如神,表面上弱質病嬌,謙謙公子溫潤如玉,對誰都彬彬有禮,一派與世無爭。

內裡心細如塵,走一步看三步,對任何事都能做出精密分析和預判。

把一切都要藏起來,只憑著一雙眼睛釋放喜怒哀樂。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轉念又對深愛的霓凰郡主深情款款,胡歌的表演細膩動情,溫柔襲人!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公子清秀俊逸,眉目如畫,卻從頭到尾“冷”得慎人。

梅長蘇的“雅”源自一種“不敢多行一步路多說一句話”的壓抑,把人驚豔到的其實是胡歌寵辱不驚的“穩”,那種只有死過的人才會表現出來的淡定和通透。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演技是一種高級的表達,演員有所經歷,才會生出表達的慾望和本能,所以讚美胡歌有演技,不如說他很懂得自處,因為胡歌真真切切的“死過”。

他那段沉痛的過往人盡皆知,演員面容的毀損如斷頭,而胡歌卻化傷痛為力量涅槃重生,找到了自己,理解了生命,讀懂了人性,體味到了人生如戲這句話的深意。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隨後扔掉了“明星"這張太過漂亮的面具,藉著對一個又一個角色的演繹拓寬自己生命的維度,比人家多活幾輩子。

為什麼不過三十出頭的胡歌可以交出一箇中年人都未必有的沉著與溫柔?為什麼不管他的臉完美與否,觀眾都愛他如初?

因為作為演員的胡歌不謝幕,不慶祝, 不歡呼, 不回顧, 不頑固, 不踟躕。在鏡頭前認真表達,真心和觀眾交流,不予餘力地分享著他對於人生,生命和人性最獨到的見解。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難怪人家都說胡歌像貓,這個人每一次出鏡都是全新的自己,真是豐富得迷人!


貓有九條命,胡歌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