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浦東警方挨家挨戶在做這麼一件事……

最近!浦東警方挨家挨戶在做這麼一件事......

浦東警方最近在做一件事:拿著防詐騙傳單,敲開居民家門,與市民面對面,挨家挨戶入戶宣傳。

大多數居民家中白天沒人,民警們就利用工作日晚上或者雙休日錯峰工作,見不到人就換個時間再來,頗有一種“不見到人誓不罷休”的氣勢。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2個多月。

隨著網絡詐騙案多發,如何保護市民財產安全?浦東警方想出了這個辦法,全區入戶宣傳全覆蓋的專項行動從3月初啟動,預計在6月完成。

上門正巧撞破詐騙案發

1243個社區民警對應1237個小區,走訪見面率要達到100%——這是浦東警方定下的專項行動目標。以社區民警為主,帶領治安積極分子、樓小組長、居委工作人員、派出所民警等入戶走訪,這可不是簡單的發傳單簽字了事,怎麼做、怎麼說都有一套規範程序。

通過防騙順口溜與生動的案例知識,讓居民群眾提高警惕以外,民警在轄區內走訪宣傳時,正撞破不法分子實施詐騙的情況也不在少數。3月9日,萬祥派出所民警唐五弟、朱文傑在翔安小區梅苑門衛室對保安王女士進行面對面宣傳時,發現王女士正在為兒子需要的高額學費發愁。“高額學費”這個關鍵詞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仔細詢問後,直覺告訴民警:有人在對王女士進行電信詐騙!民警當即進行勸阻,原來,是不法分子冒用真兒子的微信頭像,對王女士實施詐騙,所幸民警及時制止,及時挽回了居民經濟損失近5萬元。

這樣踏實的入戶宣傳,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的。自開展行動以來,浦東公安分局已入戶宣傳超過150萬戶,成功勸阻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715起,挽回損失約1007萬元。

從“碰不到”變成“熟面孔”

如何才能真正走到百姓中去?在滬東新村派出所匯佳苑社區民警龔瑋看來,說話口氣方式很重要。

“要用百姓熟悉的語言和接受的方式,我基本上像嘮家常一樣,比如有時候我中午過去,看到居民在做飯,說一句‘排骨湯好香’,就可以多聊上幾句。小區裡有一戶人家一開始說什麼都不讓我進門,於是我就開玩笑的口氣說‘是不是太髒太亂不讓我進去參觀?’,對方就有點不好意思了。”龔瑋說,“除了常規宣傳外,我還會按照年齡層次提示相關注意事項,如果入戶碰到年紀輕的,就多宣傳刷單詐騙、網上購物詐騙等知識。”

居民們都說,社區民警現在已經是熟面孔了。從3月19日起至今,滬東新村派出所轄區內保持了一個多月“零發案”,這對於這個常住人口11萬左右的老舊社區來說,實屬不易。

“馬天民”現在還需要嗎?

多的時候一天能走到兩萬步,指關節因為敲門過多出了烏青,一遍遍重複防騙要點,說得口乾舌燥……

作為康橋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社區民警,這是張丹最近的工作常態。他的轄區內有幾個居民區,總共大約有3000戶人家,光是在中邦居民區就有1700戶,目前入戶走訪工作已經推進了一半。

問起認不認識社區民警張丹,中邦居民區的老人們都頻頻點頭。“我上次接到一個保險電話,說需要再花幾萬元升值,我想多數是詐騙,張警官給我們上過課的,就掛斷了。”60歲的居民朱亞萍說,老人獨自在家,接觸到的社會信息比較少,社區民警入戶宣傳為他們敲響了警鐘。

除了宣傳防範詐騙知識以外,張丹成為了“多面手”,凡是老百姓提出的事兒都是分內的事兒。尤其是處理廣場舞問題時,張丹主動協調城管、環保、物業等多個部門,安裝廣場分貝測試儀、劃分活動區域、召集團隊籤承諾書、組織測音志願者……既保證了居民活動娛樂的需求,又解決了噪音擾民、爭搶地盤等問題,皆大歡喜。

“基本我們小區裡的老人都認識張警官,平時有什麼困難他也會搭把手,我們都覺得有這樣一個熱心的警官很好。”居民王根玲告訴記者。

電影《今天我休息》中,派出所民警馬天民熱心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他也由此成為民警們的榜樣。

可能有人會問,現在新技術日新月異,這樣“地毯式”走訪太“笨”了,馬天民式的社區民警還需要嗎?

在採訪中,民警們都說,熱心助人、甘於奉獻的精神永遠不過時。只有與百姓良性互動,維護好最純樸的感情交流,才能真正提升居民群眾的滿意度,把社區建設得更加安全。

基層社區民警怎麼說

“其實要做好社區民警,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比如檢查消防,我看了半天滅火器,也沒看出啥,詢問了專管民警才知道其中的檢查技巧。在工作中,碰到不懂的就問相關條線民警,一邊做一邊學,要不斷修正工作方式和知識儲備。”

——滬東派出所社區民警龔瑋

“群眾自我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對社區民警的要求也提高了,既要求接地氣,也要掌握法言法語。比如接觸的噪音擾民和養犬問題,如果我們不瞭解法律法規,很難與群眾溝通。因此,要不斷提高自身法律素養。在居民眼裡,社區民警就代表公安形象。”

——康橋派出所社區民警張丹

“在工作中,關鍵是怎麼樣快速獲取居民信任。居民不信任你,怎麼和你交流,怎麼把想要知道和解決的問題告訴你呢?我把自己當成社區裡的‘安全員’,消防、樓道防盜、電信詐騙等方方面面的安全都要管。”

——航頭派出所社區民警胡威傑

新民晚報記者楊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