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把一盤好棋下臭的人?

我是越關


1、項羽 破釜沉舟創造了以少勝多的鉅鹿之戰,經此一戰役,秦軍主力盡喪,最後因為自負敗給劉邦。

2、荊軻,刺殺秦王失敗,但也是英雄。

3、黃巢,起義重創唐朝,終失敗,但也是英雄。

4、孫中山和滿清、袁世凱妥協,取消北伐.

5、水滸傳裡面的宋江選擇招安這個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把一盤好棋下錯了。

6、陳勝吳廣起義後面也是失敗了。

7、唐朝有名的安史之亂

8、明朝有朱允炆被朱棣奪了皇位。

歷史悠久這些下錯棋的人非常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愛做夢的大魚


我看其他人回答好多都講是項羽黃巢等這些反抗前朝暴政的領導人的,但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把最好的棋下臭的第一人絕對是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下面我簡單的講講。

其他人比如項羽黃巢或者是李自成又或者是類似的人,雖然他們都離君王大位一步之遙,但天下並非一盤好棋,尤其是前朝暴政,民不聊生,用現在的話就是“一窮二白”,一個爛攤子擺在面前,又加上國內其他軍閥強盛,雖然有君臨天下的可能,但絕不是好棋。

反觀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接手權杖的時候,天下已被司馬懿父子三人從三國鼎立,打到曹氏名存實亡,蜀漢滅亡,東吳一擊即潰的局面,並且中原經濟文化教育生產上在曹操父子三代手裡也從人吃人的局面恢復成了經濟發達文化活躍國力強盛穩定的局面。

這樣的情況,司馬炎不費吹灰之力統一全國,迫魏建晉,本可在曹魏雄厚的經濟基礎上,以及司馬氏血腥鞏固的權利上,創建一代盛世,名垂青史。可惜晉朝自建立之初,展現的就是黑暗的時代,皇帝昏庸,重用奸臣,大臣腐敗,士族驕奢,百姓果腹。國策倒行逆事,大行分封制度。一改曹魏提倡節儉的國策,舉國上下充斥著奢侈腐化之風,文人磕藥,士族淫慾,出現了“王石鬥富”這樣可笑的典故,而司馬炎也創造出“羊車巡幸”這樣荒謬的事情。司馬炎被晉朝名臣劉毅直言不諱的評價道“堪比桓靈(東漢昏君)”。

最後還選了一個傻子繼位,造成天下大亂,五胡入華,從280年滅吳一統,到291年八王之亂,再到307年永嘉之禍,到316年西晉滅亡,從統一到大亂社會僅穩定十年而已,30年滅亡,算上晉朝開國也不過50年。

晉朝繼承了曹魏,自曹操一統北方開始,到曹丕父子英主治世,再到司馬氏父子兄弟開創大業,這樣的一盤棋,哪個開國皇帝遇到過?司馬炎就是這樣的幸運兒,然後司馬炎的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佛性”治國,不爭,不搶,任性無為,把一手好牌幹炸胡了。


曹小翔xixi


這個就太多了,首先想到的是項羽,即是絕對的領導者,又是無人敵勇冠三軍,手握絕對的優勢,卻不知驕兵必敗。加上過度自信和輕信他人,把大好的局面丟的一乾二淨,落的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烏江自刎。

還有一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宋高宗趙構。一方面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對抗金兵,一方面又任用秦檜,王倫等主和派委曲求全。前面的就不談了,光是靖康之恥,徽欽二帝以及大量的後宮嬪妃皇家子嗣宋朝大臣被擄走,就是莫大的恥辱,一再使用岳飛等英明將領對抗金兵,取得了莫大的勝利。最後在大勝利前夕12道金牌催促岳飛回朝,以“莫須有”之罪殺掉岳飛父子等將領。最後大家看看宋朝落得苟延殘喘一度被迫向南逃命。

我覺得趙構一度求和分幾個方面,一是前朝的藩侯割據,手握重兵對朝廷會產生威脅。(岳飛手握重兵在外)二是岳飛一度想要報靖康之恥,迎回被擄走的徽欽二帝,這也是宋神宗的大忌,徽欽二帝如被迎回,宋神宗該何位置治理大宋。三者,主和派的呼聲太高等等,造就了宋神宗在大好局面下殺己方主戰派有實力的大將。最終讓宋朝落得恥辱,一度苟延殘喘……

當然還有很多把一副好棋下臭的名人名將,就不一一舉例了。以上這兩個印象最為深刻,大家都學習過。


旭日東昇普天同慶


1、劉備。雖然起點最低,但巔峰時期佔據益州、荊州,物阜民豐,應該說當時為三足中最強者。但後期舍大放小,政治目標與政治行為嚴重不匹配,先跟盟友東吳幹了起來,終偏安一隅,難易破局。再加上後繼無人,劉禪守成猶閒不足,更奢談開疆拓土。

2、苻堅。標準的悲情英雄!雖出身異族,但深受中原文化洗禮,十數年平定北方,眾英雄如慕容垂、姚弋仲和北方各胡族均心悅誠服,絕對一代大帝。可惜太過理想化,在內部尚未人心歸一的情況下,倉促南征,淝水一戰,終致全盤皆潰,為小人姚萇所殺。

3、......


每日一首怪詩詞


我覺得肯定非項羽莫屬。

歷史上,項羽曾經有無數次的機會除掉劉邦,但都因為他的優柔寡斷而錯失良機,一盤好棋就這樣被他下毀了。他手底下缺謀士嗎?不缺,范增曾多次暗示他殺掉劉邦,但他都不為所動;他缺將才嗎?也不缺,且不說他本人有著極高的軍事天賦,手底下也不乏驚才豔豔之輩,但他不珍惜,比如韓信,兵仙級別的人物,被他硬生生送給了劉邦。就這樣,因為他的優柔寡斷,多次放走了劉邦,導致劉邦勢力不斷壯大,最終在楚漢之爭中,以他的失敗而告終,被劉邦逼得走投無路,烏江自刎,可惜了一代西楚霸王就這樣結束了他輝煌的一生。



我們所知道的,最著名的應該當屬鴻門宴了。鴻門宴上,項羽本來能夠多次殺死劉邦,但都因為他的優柔寡斷,同時也為了自己的名聲,沒有下殺手,放走了劉邦,給他埋下了一個大禍患。

在鴻門宴上,面對范增的數次暗示,項羽都不為所動,置之不理,優柔寡斷,錯失殺劉邦良機;而後,范增不死心,只好“舉所佩玉珏”多次示意,項羽出於輕敵,竟“默然不應”,又錯失除掉劉邦的良機;最後,范增沒辦法了,只好叫來項莊,讓他趁舞劍之際結果了劉邦,宴會上所有人都知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見勢不妙,也以舞劍為由“翼蔽沛公”,此時,項羽如果以君王的身份支開項伯,易如反掌又理所當然,但他無動於衷,致使“莊不得擊”,錯失第五次刺殺劉邦的機會。最後氣的范增說道“豎子不足以為謀也”,氣憤而走。


但我想,這裡面就算有項伯在從中攪和,但如果項羽真的對劉邦下了殺機,就算來一百個項伯也無濟於事。所以,從根本上,為了自己的名聲項羽就沒打算殺劉邦。

因此,項羽當時沒殺劉邦,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當時真的殺了劉邦,千年之後。人們對他或許是另一番評價。

最後,引用一句話“就算給項羽一千次機會,他也打不過劉邦,這就是英雄和梟雄的區別。”


歷史小戰爭


項羽 破釜沉舟創造了以少勝多的鉅鹿之戰,經此一戰役,秦軍主力盡喪,最後因為自負敗給劉邦。

2、荊軻,刺殺秦王失敗,但也是英雄。

3、黃巢,起義重創唐朝,終失敗,但也是英雄。

4、孫中山和滿清、袁世凱妥協,取消北伐.

5、水滸傳裡面的宋江選擇招安這個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把一盤好棋下錯了。

6、陳勝吳廣起義後面也是失敗了。

7、唐朝有名的安史之亂

8、明朝有朱允炆被朱棣奪了皇位。

歷史悠久這些下錯棋的人非常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寵壞你哥哥


看到這個題目首先想到的就是項羽,一代霸王,埋藏強秦的英雄人物。最後竟然落得個烏江自刎的悲慘結局,實在不得不令人唏噓。

項羽何以走到如此地步呢!

項羽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性格。婦人之仁加上剛愎自用,讓他很難成為成功的領導者。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人,工作上他比誰都賣力拼命,卻從來不降同事放在眼裡,出色的能力讓他們恃才傲物,讓他們目空一切。這樣的人往往沒有朋友,一但顯露出頹勢,便是不可逆轉的失敗。


唐鵠璐


在我國近代歷史上曾有一人,靠一連串溜的老鐵都能把鍵盤摁穿的騷操作,活活把自己給玩死了。此人思路之清奇、關鍵選擇之精準,至今仍為世人津津樂道,堪稱花式作死之王,前後五百年內估計沒人能超越。廢話少說,直接上資料。

此公生於1892年10月19日,官宦家庭出身,老爹靠鎮壓太平天國混了個廣西提督,還賞了黃馬褂,妥妥的官二代子弟。自幼學武,槍棒嫻熟,曾經痛打過欺負自己的八旗子弟,又在1917年入北京大學專研哲學,又是妥妥的文武雙全。

他老爹政治眼光超凡,在1907年就開始從事反清活動,民國建立後非但沒受株連,反而弄了個革命志士當。他也跟著老爹做點跑腿工作,一個進步青年又妥妥的落在身上。有如上這三大高起點,只要不是頭豬就能做一番大事業。事實上這老兄確實做了,而且做的很絕。

1921年7月23日,他作為中國共產黨員參加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如果他照這條路走下去,一個建黨偉人是妥妥的。即使不能像潤公一樣撥動世界風雲數十年,最次也能像劉仁靜當個國務院參事,然而這老兄在1922年退黨了。

1922年他遠赴美國留學,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並於三年後拿到碩士學位。如果按這條路走,他可以遠離政治,專心學術,妥妥的又是一個民國大師,人生軌跡可以參考經濟學家何廉。

然而1925年這老兄選擇加入了國民黨,當年就任黨部書記,次年當選中央執行委員。好吧,我們知道這不是個最好的選擇。但按這條路走起碼是個封疆大吏,49年估計是得跑路,不過起碼也能引領潮流幾十年。

1940年這傻貨作死作大了,汪偽南京政府立法院長加上海市長,一個漢奸的帽子肯定是跑不了了。但也不是沒有救,完全可以和重慶暗通曲款,兩面下注。抗戰勝利後雖然名聲不好,小命還保得住,這條路可以參考周佛海。

但這位臭棋簍子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多臭,1944年11月,他頂替汪精衛成了偽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MDZZ吧?那是1944年末啊!連丁默邨這種鐵桿漢奸都開始找後路了,他當起偽政府元首?這操作可以,真的可以,這次連佛祖都就不了他。1946年6月3日,這混蛋頂著漢奸賣國賊的帽子吃了一發子彈,在史書上遺臭萬年,為後世所戒。

這位叫陳公博的傻X就這麼從最高成就被冠以偉大的建黨者,步步走錯,一直淪落成被萬世唾罵的漢奸。結果連漢奸都當不明白,直接變成了死漢奸。能把一盤好棋下的這麼臭,他也算空前絕後了。


歷史吐槽機


蔣介石應該算一個。憑精良的美軍裝備,黃埔軍校的將帥班底,軍隊人數比毛澤東多好幾倍,最後三年解放戰爭下來輸得一敗塗地。如果沒有臺灣海峽攔著的話,蔣介石早就成了毛主席的階下之囚了


書痴郎玉柱


高歡,北齊、北周建立初期,北齊繼承了北魏大部分的軍隊,對北周在實力上有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北齊統治者重胡抑漢,民族矛盾尖銳,而北周經過一系列漢化改革,實力大增,而後有周武帝滅北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