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把一盘好棋下臭的人?

我是越关


1、项羽 破釜沉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经此一战役,秦军主力尽丧,最后因为自负败给刘邦。

2、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但也是英雄。

3、黄巢,起义重创唐朝,终失败,但也是英雄。

4、孙中山和满清、袁世凯妥协,取消北伐.

5、水浒传里面的宋江选择招安这个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把一盘好棋下错了。

6、陈胜吴广起义后面也是失败了。

7、唐朝有名的安史之乱

8、明朝有朱允炆被朱棣夺了皇位。

历史悠久这些下错棋的人非常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爱做梦的大鱼


我看其他人回答好多都讲是项羽黄巢等这些反抗前朝暴政的领导人的,但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把最好的棋下臭的第一人绝对是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下面我简单的讲讲。

其他人比如项羽黄巢或者是李自成又或者是类似的人,虽然他们都离君王大位一步之遥,但天下并非一盘好棋,尤其是前朝暴政,民不聊生,用现在的话就是“一穷二白”,一个烂摊子摆在面前,又加上国内其他军阀强盛,虽然有君临天下的可能,但绝不是好棋。

反观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接手权杖的时候,天下已被司马懿父子三人从三国鼎立,打到曹氏名存实亡,蜀汉灭亡,东吴一击即溃的局面,并且中原经济文化教育生产上在曹操父子三代手里也从人吃人的局面恢复成了经济发达文化活跃国力强盛稳定的局面。

这样的情况,司马炎不费吹灰之力统一全国,迫魏建晋,本可在曹魏雄厚的经济基础上,以及司马氏血腥巩固的权利上,创建一代盛世,名垂青史。可惜晋朝自建立之初,展现的就是黑暗的时代,皇帝昏庸,重用奸臣,大臣腐败,士族骄奢,百姓果腹。国策倒行逆事,大行分封制度。一改曹魏提倡节俭的国策,举国上下充斥着奢侈腐化之风,文人磕药,士族淫欲,出现了“王石斗富”这样可笑的典故,而司马炎也创造出“羊车巡幸”这样荒谬的事情。司马炎被晋朝名臣刘毅直言不讳的评价道“堪比桓灵(东汉昏君)”。

最后还选了一个傻子继位,造成天下大乱,五胡入华,从280年灭吴一统,到291年八王之乱,再到307年永嘉之祸,到316年西晋灭亡,从统一到大乱社会仅稳定十年而已,30年灭亡,算上晋朝开国也不过50年。

晋朝继承了曹魏,自曹操一统北方开始,到曹丕父子英主治世,再到司马氏父子兄弟开创大业,这样的一盘棋,哪个开国皇帝遇到过?司马炎就是这样的幸运儿,然后司马炎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佛性”治国,不争,不抢,任性无为,把一手好牌干炸胡了。


曹小翔xixi


这个就太多了,首先想到的是项羽,即是绝对的领导者,又是无人敌勇冠三军,手握绝对的优势,却不知骄兵必败。加上过度自信和轻信他人,把大好的局面丢的一干二净,落的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乌江自刎。

还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宋高宗赵构。一方面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对抗金兵,一方面又任用秦桧,王伦等主和派委曲求全。前面的就不谈了,光是靖康之耻,徽钦二帝以及大量的后宫嫔妃皇家子嗣宋朝大臣被掳走,就是莫大的耻辱,一再使用岳飞等英明将领对抗金兵,取得了莫大的胜利。最后在大胜利前夕12道金牌催促岳飞回朝,以“莫须有”之罪杀掉岳飞父子等将领。最后大家看看宋朝落得苟延残喘一度被迫向南逃命。

我觉得赵构一度求和分几个方面,一是前朝的藩侯割据,手握重兵对朝廷会产生威胁。(岳飞手握重兵在外)二是岳飞一度想要报靖康之耻,迎回被掳走的徽钦二帝,这也是宋神宗的大忌,徽钦二帝如被迎回,宋神宗该何位置治理大宋。三者,主和派的呼声太高等等,造就了宋神宗在大好局面下杀己方主战派有实力的大将。最终让宋朝落得耻辱,一度苟延残喘……

当然还有很多把一副好棋下臭的名人名将,就不一一举例了。以上这两个印象最为深刻,大家都学习过。


旭日东升普天同庆


1、刘备。虽然起点最低,但巅峰时期占据益州、荆州,物阜民丰,应该说当时为三足中最强者。但后期舍大放小,政治目标与政治行为严重不匹配,先跟盟友东吴干了起来,终偏安一隅,难易破局。再加上后继无人,刘禅守成犹闲不足,更奢谈开疆拓土。

2、苻坚。标准的悲情英雄!虽出身异族,但深受中原文化洗礼,十数年平定北方,众英雄如慕容垂、姚弋仲和北方各胡族均心悦诚服,绝对一代大帝。可惜太过理想化,在内部尚未人心归一的情况下,仓促南征,淝水一战,终致全盘皆溃,为小人姚苌所杀。

3、......


每日一首怪诗词


我觉得肯定非项羽莫属。

历史上,项羽曾经有无数次的机会除掉刘邦,但都因为他的优柔寡断而错失良机,一盘好棋就这样被他下毁了。他手底下缺谋士吗?不缺,范增曾多次暗示他杀掉刘邦,但他都不为所动;他缺将才吗?也不缺,且不说他本人有着极高的军事天赋,手底下也不乏惊才艳艳之辈,但他不珍惜,比如韩信,兵仙级别的人物,被他硬生生送给了刘邦。就这样,因为他的优柔寡断,多次放走了刘邦,导致刘邦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在楚汉之争中,以他的失败而告终,被刘邦逼得走投无路,乌江自刎,可惜了一代西楚霸王就这样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



我们所知道的,最著名的应该当属鸿门宴了。鸿门宴上,项羽本来能够多次杀死刘邦,但都因为他的优柔寡断,同时也为了自己的名声,没有下杀手,放走了刘邦,给他埋下了一个大祸患。

在鸿门宴上,面对范增的数次暗示,项羽都不为所动,置之不理,优柔寡断,错失杀刘邦良机;而后,范增不死心,只好“举所佩玉珏”多次示意,项羽出于轻敌,竟“默然不应”,又错失除掉刘邦的良机;最后,范增没办法了,只好叫来项庄,让他趁舞剑之际结果了刘邦,宴会上所有人都知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见势不妙,也以舞剑为由“翼蔽沛公”,此时,项羽如果以君王的身份支开项伯,易如反掌又理所当然,但他无动于衷,致使“庄不得击”,错失第五次刺杀刘邦的机会。最后气的范增说道“竖子不足以为谋也”,气愤而走。


但我想,这里面就算有项伯在从中搅和,但如果项羽真的对刘邦下了杀机,就算来一百个项伯也无济于事。所以,从根本上,为了自己的名声项羽就没打算杀刘邦。

因此,项羽当时没杀刘邦,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当时真的杀了刘邦,千年之后。人们对他或许是另一番评价。

最后,引用一句话“就算给项羽一千次机会,他也打不过刘邦,这就是英雄和枭雄的区别。”


历史小战争


项羽 破釜沉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经此一战役,秦军主力尽丧,最后因为自负败给刘邦。

2、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但也是英雄。

3、黄巢,起义重创唐朝,终失败,但也是英雄。

4、孙中山和满清、袁世凯妥协,取消北伐.

5、水浒传里面的宋江选择招安这个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把一盘好棋下错了。

6、陈胜吴广起义后面也是失败了。

7、唐朝有名的安史之乱

8、明朝有朱允炆被朱棣夺了皇位。

历史悠久这些下错棋的人非常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宠坏你哥哥


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就是项羽,一代霸王,埋藏强秦的英雄人物。最后竟然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实在不得不令人唏嘘。

项羽何以走到如此地步呢!

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性格。妇人之仁加上刚愎自用,让他很难成为成功的领导者。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工作上他比谁都卖力拼命,却从来不降同事放在眼里,出色的能力让他们恃才傲物,让他们目空一切。这样的人往往没有朋友,一但显露出颓势,便是不可逆转的失败。


唐鹄璐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曾有一人,靠一连串溜的老铁都能把键盘摁穿的骚操作,活活把自己给玩死了。此人思路之清奇、关键选择之精准,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堪称花式作死之王,前后五百年内估计没人能超越。废话少说,直接上资料。

此公生于1892年10月19日,官宦家庭出身,老爹靠镇压太平天国混了个广西提督,还赏了黄马褂,妥妥的官二代子弟。自幼学武,枪棒娴熟,曾经痛打过欺负自己的八旗子弟,又在1917年入北京大学专研哲学,又是妥妥的文武双全。

他老爹政治眼光超凡,在1907年就开始从事反清活动,民国建立后非但没受株连,反而弄了个革命志士当。他也跟着老爹做点跑腿工作,一个进步青年又妥妥的落在身上。有如上这三大高起点,只要不是头猪就能做一番大事业。事实上这老兄确实做了,而且做的很绝。

1921年7月23日,他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参加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如果他照这条路走下去,一个建党伟人是妥妥的。即使不能像润公一样拨动世界风云数十年,最次也能像刘仁静当个国务院参事,然而这老兄在1922年退党了。

1922年他远赴美国留学,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并于三年后拿到硕士学位。如果按这条路走,他可以远离政治,专心学术,妥妥的又是一个民国大师,人生轨迹可以参考经济学家何廉。

然而1925年这老兄选择加入了国民党,当年就任党部书记,次年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好吧,我们知道这不是个最好的选择。但按这条路走起码是个封疆大吏,49年估计是得跑路,不过起码也能引领潮流几十年。

1940年这傻货作死作大了,汪伪南京政府立法院长加上海市长,一个汉奸的帽子肯定是跑不了了。但也不是没有救,完全可以和重庆暗通曲款,两面下注。抗战胜利后虽然名声不好,小命还保得住,这条路可以参考周佛海。

但这位臭棋篓子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多臭,1944年11月,他顶替汪精卫成了伪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MDZZ吧?那是1944年末啊!连丁默邨这种铁杆汉奸都开始找后路了,他当起伪政府元首?这操作可以,真的可以,这次连佛祖都就不了他。1946年6月3日,这混蛋顶着汉奸卖国贼的帽子吃了一发子弹,在史书上遗臭万年,为后世所戒。

这位叫陈公博的傻X就这么从最高成就被冠以伟大的建党者,步步走错,一直沦落成被万世唾骂的汉奸。结果连汉奸都当不明白,直接变成了死汉奸。能把一盘好棋下的这么臭,他也算空前绝后了。


历史吐槽机


蒋介石应该算一个。凭精良的美军装备,黄埔军校的将帅班底,军队人数比毛泽东多好几倍,最后三年解放战争下来输得一败涂地。如果没有台湾海峡拦着的话,蒋介石早就成了毛主席的阶下之囚了


书痴郎玉柱


高欢,北齐、北周建立初期,北齐继承了北魏大部分的军队,对北周在实力上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北齐统治者重胡抑汉,民族矛盾尖锐,而北周经过一系列汉化改革,实力大增,而后有周武帝灭北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