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在火车上喝着白酒,啃着猪蹄的人是什么心理,大家出门遇到过这样的人吗?

晓晓笔记


火车上吃东西很正常,只要不是那种味道特别大的例如肉包子和韭菜盒子,基本没啥问题。火车上提供的盒饭一般都不是太好吃,自己带些吃的,吃着也舒服。

很小的时候出门时,家里就会给带着各种吃的,从水果到方便面,品种多达5,6种。但是要知道那次出门的火车总体时间才只有2个小时。当时座的是绿皮火车,4个人面对面。我从一上车就把零食拿出来,吃完荔枝,吃辣条,然后再吃方便面。

小孩嘛,胃口好,不到半个小时,坐在我对面的两个人,扛不住了,陆续也都拿出自己的吃的,啃起了凤爪和苹果。我这带的食物中没有凤爪,搞的我还挺羡慕他们。

现在都是动车,但是盒饭依旧不太好吃。每次出差时,我也会带些面包、水果。妈妈们出门很有特点,特别喜欢带黄瓜和西红柿,好像只有在车上吃到了黄瓜,闻着那股清香味才算是真正出门了。


讲道理的北极熊


坐过绿皮车的人,都见过这架势,没有烧鸡+白酒,二三十个小时的旅途是不完美的。我见过最爽的是立体式喝酒,看得人都醉了。

那年去深圳,差不多30个小时的车程,火车忽通忽通不紧不慢的节奏,让人昏昏欲睡。我正发迷糊,忽然听到一阵杂乱的声音,睁眼一看对座换了几个新乘客,是几个农民工,为首的是个50来岁,瘦长脸,皱纹很深的男人,还有一个胖女人和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像一家三口。瘦长脸上车后和回到自己家一样,把桌子我们的喝水杯向窗子边一推,然后从旅行包里掏出一大袋油炸蚕豆、一只用纸包着的烧鸡、一个铝饭盒、一网袋火脚肠,把小桌子摆了满满当当。然后穿着鞋直接站到座位上,把行李架上的行李向两边使劲推了推,然后把他们的大包小包垛了上去。跳下座位用手擦了把座位上的土坐下,对小伙子大声说:“把顺子他们找来。”然后调转头一笑满脸皱纹,开始和我们聊天。这人是个自来熟,不管你想不想回答,像审问一样,把我们对桌的三个人是哪里人,要去哪问了个遍。听说我去深圳,很高兴,告诉我他们准备去深圳找活干。然后打开装蚕豆的塑料袋,扯开纸包,用刚才擦过座位的手撕开烧鸡,让我们吃。我们三个连连称谢,敬而远之。

这时小伙子领着另外两个年轻人回来了,其中一个手中拎着两瓶子老白干。我正思谋着他们五个人怎么挤三个人的座位,只见瘦长脸脱了鞋直接蹲在座位上,小伙子也蹲在旁边,胖女人腿朝过道侧身坐下;刚来的一个年轻来了个惊人举动,脱了鞋麻利的跳上座位,一屁股高高的座在了座位靠背上;另一个年轻人把行李往两排座中间一放,当椅子稳稳坐下。像排练好一样,把周围人都惊呆了。

在六只大脚酸爽的味道中,瘦长脸把蚕豆、烧鸡分给大家,打开白酒瓶子,也不用杯子,直接你一口,我一口,递来递去,对着瓶子吹,看着有梁山好汉的豪气!他们开始聊在建筑工地打工的事,开始时声音还小,一瓶子酒下肚后,说话声音大起来,尤其是坐在靠背上的那个年轻人,说到高兴处,手舞足蹈,他坐的位置高,穿被脚汗染成黄地图的白袜子的大脚板,正好在我眼前晃来晃去,脚汗味、酒味本来就浓,脚一甩一甩的,感觉直冲鼻子,逼得我过一会就得到车箱中间透透气。最倒霉的是后面那排座位上的大妈,年轻人的屁股就在她头顶,一粒蚕豆还掉进了她的脖子里,大妈气得指责小伙子不文明,让他下去坐,小伙子脸皮子挺厚,说声对不起,依然如故。大妈一点轍也没有,心里膈应,只能弯着腰离远点。酒喝好后,胖女人打开了大饭子,里面塞的全是变了形的包子。胖女人一边埋怨之前干活的工地扣门,包子里放的全是菜,没点肉星,一边把包子分给几个人。他们一开吃,周围的人差点吐血,韭菜馅的!整个车箱充斥前浓浓的韭菜味。

几个人酒足饭饱后,一家三口子一个靠一个开始睡觉。两个年轻人的举动又让我大涨姿势,只见他俩直接钻进长火车椅下面,没多长时间呼噜声大作。

走南闯北的人真是不一般。


聋王侃史


说的对。问这话的人肯定心里阴暗!

猪蹄是买的,酒也是买的,人家又没影响别人,自己高兴一下有何不可?

我一次坐车就碰到一位,坐在我对面。车一开,从包里摸出一瓶酒,又拿出一块牛肉。牙一咬开了盖,,撕下一块牛肉让我:兄弟,来一口!江湖豪气满满于胸。

我客气地谢绝了。但我一点也不反感,还挺羡慕。也许,这就是生活。


手机用户51472383665


经常出门旅行或者出差,尤其是坐火车高铁,确实容易遇到不少“奇葩”,不过,在火车上喝酒吃肉,似乎也算不上多大的事情。

我自己的经历

那还是十多年前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开通高铁,过年的时候要回老家,好不容易买上了广州始发的凌晨1点多发车的临时客车车票,当时我是坐在车厢一头靠门的位置,发车没多久,过来一个乘务员,估计看我年轻(那时候才25岁左右),问我愿不愿意做车厢的协管员(大概是这么个名字),也就是帮助维持车厢内的秩序,有什么突发情况,及时的告知乘务员,估计是车上乘客太多了(那时候很多持站票上车的),我同意了,乘务员扔给我一个红袖章戴上了。

坐在对面的是两个返乡的民工,大家都没有睡意,开始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对方拿出几瓶啤酒和自制的一些卤菜,邀请我一起吃,当时我还是比较腼腆的小伙子,不太好意思,没有跟着一起吃,然后凌晨那会,很多人都犯瞌睡了,这两位大哥边喝啤酒边吃卤味,旁若无人的聊着天,还时不时要问一下我的意见,估计是当时知道我是大学生,所以,有一搭没一搭的要跟我搭话。

而且,因为广州的天气热,车上人多,坐的还是没有空调的绿皮车,两位大哥直接把鞋子脱了,把脚放在椅子上,好在我的鼻子不好使,不过坐在边上的一位陌生的女孩就头大了,走又不能走,只能忍着。

这次经历在我的脑海中印象特别深刻,或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什么吧,那种环境下,大家都是归家心切的,也就没有谁说那么多了。

在火车上喝着白酒,啃着猪蹄的人,大多比较简单

其实,以我的观察来看,在公共场合肆意喧哗,在火车上肆意的喝酒、啃猪蹄、吃卤味的人,大多是比较单纯简单的人,这类人普遍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没有想过所谓公共场合的道德行为准则,在他们看来,一不偷二不抢,吃自己的喝自己的,碍着谁的事呢?

其实,在我看来,这类人群,不会带着炫耀或者恶心别人的想法,就是随性罢了,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坐过低速火车的人,都知道火车站会卖猪蹄、酒水

现在很多人可能没有坐过以前那种慢速火车,见站就停,只要一停车,站台上就会有大妈大叔推着一个大餐车过来兜售,花生米、瓜子,啤酒、鸡腿,什么吃的都有,也不是封闭式车厢,打开车窗看上啥了就买,买了就吃,非常的惬意,我当年也有很多这样的体验和经历。所以,习惯了这种旅行体验的人,对这样的方式也就见怪不怪了。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其实旅行本来就是去体验生活的,必然会经历各种在你看来稀奇古怪、对别人却稀松平常的事情,你只要抱着平常心去对待就好了,放平形态,接受别人的行为,只要没有造成恶劣的公共影响,没有损害到他人,乐观的看待这样的人群,你也会发现不同的乐趣。

这样的人,往往生性比较乐观、豁达,跟他们交流,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就是人生的体验,你说呢?

我是元宝爸爸,亲子旅行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旅行、自驾旅行、亲子旅行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元宝爸爸爱旅行


首先要说明的是,火车上没有禁止乘客喝酒,那么有人在火车上喝白酒啃猪蹄就无可厚非了。当然,前提是不要因为喝酒闹事,或者严重影响到了其他乘客。

我平时喜欢喝点小酒,但外出旅游从不喝酒,一来是怕喝酒误事,二来不太喜欢在那种环境里喝酒。以前倒是见过在火车上喝酒吃肉的乘客,个人还是很理解他们的。我虽然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心理,但的确看出了人和人之间的不同。

1,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工大哥上车后不久便从绿色的帆布包里翻出了一瓶白酒。他也不多话,也没有什么下酒菜,一口接一口地喝着酒。看到有乘客放行李,他赶紧起身帮忙,倒是很热心。没过一会儿,那瓶白酒便被喝完了,大哥趴在桌上就睡着了。虽然不知道他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但从他粗糙皲裂的双手不难想象他平日里多半是干体力活的。有些人平时干体力活,全靠晚上喝点酒解乏活血,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或者说,他们已经有酒精依赖症了。当我们在列车里睡不着时,看着呼呼大睡的农民工大哥,真心有点羡慕。他这一觉醒来目的地也快到了,整个旅途倒是不显漫长。

2,当然,一般情况下喝酒都需要准备下酒菜,香肠、花生、烧鸡、猪蹄、黄瓜等等在火车上都算不错的下酒菜了。一般喝酒的人都会招呼周围的乘客,不过正常情况下很少有陌生人选择加入的。很多时候,乘客并不是一个人喝酒,往往是三五成群或者两人对饮。有的乘客比较文明,就算是喝酒也没有大呼小叫,只是一边喝一边唠嗑,这些都可以接受。不过,也有的乘客喝着喝着酒劲上来了就有点失控了,甚至甩开膀子猜媒,大呼小叫。这时候,火车上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会上前劝阻。此类不太文明的喝酒行为的确令人反感,好在并不常见。

3,这个故事是听来的,我的大学舍友大吴喜欢喝酒,曾在火车上遇到过同道中人,对方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吴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在火车上喝酒,那次也算是破例了。大爷很健谈,而且知识面很广,看样子是常年走南闯北的人。因为大吴帮大爷搬了搬行李,后来大爷非得拉着他喝酒。一包花生米,一只烧鸡,当下酒菜,没拿酒杯直接对瓶子吹。结果两人都是海量,越聊越尽兴,越喝也投机。两人喝了四瓶白酒,愣是都没喝醉。倒是把旁边的乘客看得一愣一愣的,生怕他们俩喝醉了找麻烦。大吴后来跟我们说,他那次真心佩服大爷了,不但酒量好而且懂得东西真多。

当然,有人对这种在火车上喝酒的行为还是反感的,他们可能会说酒精的味道不好闻。客观地讲,火车里还有脚臭味,还有狐臭味,还有泡面味,哪种好闻呢?出门在外,还是得互相体谅了。

生活本来就不容易,有人喝酒只是兴趣所在,有人喝酒却是为了排解烦恼,只要没有影响到他人,都可以理解。


夜雨如书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身边的故事,是我亲身经历的,我也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好几年前,单位组织旅游,那时候虽有网络,但不像现在如此普及,曾经的事假如发生到现在,就是很可能被人发到网上,影响就太不好了。

因为是单位组织旅游,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的,坐的火车是卧铺,集中住在一起,就像是一个会移动的宿舍,因为平时大家都很忙或者说很压抑,而旅游同事们都放开了,在火车上那是各种嗨!说是旅游,其实大多数的时间都花费在车上,对于旅游可真的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照,当然年轻人可不喜欢睡觉,刚好也是晚上,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好东西分享,各种零食吃的,自然少不了酒。



于是在火车上就比起了酒量,买的啤酒喝完了就喝白酒,酒这个东西人少的时候,也许能控制住自己的酒量,喝的刚刚好舒舒服服的睡觉,但人一多就由不得你了,于是很多人喝的人仰马翻,车厢里满是酒气,酒多了就会闹事,有的人就和车上的服务员吵了起来。我觉得很丢人,我也希望大家在坐火车的时候尽量少喝酒。

当然现在不一样了,网络实在太发达了,别说是喝着白酒,啃着猪蹄儿这样的事,就是有人在车上吃方便面,也会因此而传到网上,毕竟这些食物自身的味道很强,而火车上是封闭的,很容易对别人造成干扰。

那么在火车上喝着白酒,吃着猪蹄儿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比如我上面所举的例子,其实就是一种放纵,年轻人在一起,如果无拘无束,就会出现不好的结果,那时候自然也没有考虑到别的人是什么感受,或许有些小伙子就为了证明自己能喝酒吧!对于这一点我还是要说酒还是要少喝,无论在什么场合,因为喝醉酒就容易丑态百出,自己昨天回答的就是一名女性在晚上喝酒喝醉了脱掉上衣打骂民警,当酒醒了也表示十分的懊悔。

当然有一点大家可以体谅,就是有些上了岁数的农民工,因为平时干的都是出力气的活,有的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吃的好坏酒是不能少的,别说是啃猪蹄儿了,不是吃不起而是舍不得。他们常常会乘坐硬座,自然他们不是为了旅游而是去打工,临睡的时候喝点小酒或许就会休息的好一些,也不会对别人造成干扰。

总结一下,出外旅游在火车上喝酒,吃猪蹄儿这种行为最好能不发生,以免对别人造成影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当然或许还有另一种心理,酒壮怂人胆,以为喝点小酒别人就会怕他,在火车上想怎么坐就怎么坐,这种人应该是最不受大家欢迎的,也显示出一个人的素质。


乡村小二哥


阿呆觉得,这个问题问的有些阴暗。有点嫉妒和怨恨。

火车上喝着白酒,啃着猪蹄。那是人家的事情。猪蹄是人家买的,不是抢的不是偷的,白酒是人家买的,也不是抢的不是偷的。人家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说句不好听的:关你屁事?

坐火车是个乏味的事情。特别是坐长途的。以前的绿皮车,一坐就是几十个小时,是相当难受。带些吃的,在火车上打发时间,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女儿说:坐火车没吃方便面,感觉没坐火车一样。

她每次坐火车,都很羡慕别人泡方便面吃。但她不吃,尽管她很想吃。

阿呆以前坐绿皮车的时候,记得车上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啃着烧鸡喝着白酒的人。那是牛逼,享受。火车一进站,站台上的售货车总是很吸引人。河南道口烧鸡,德州扒鸡,那是相当诱惑人。

那个时候,能坐在火车上吃着烧鸡喝着白酒的人,大多是国企的采购员,走南闯北的,有不错的待遇。那个时候,车厢里很热闹,坐在一起的陌生人,胡吹海聊的,下车的时候互留地址,会成为熟人朋友,甚至是生意伙伴。

如今,阿呆也经常坐火车。车厢里安静多了。

如今的人与人之间,有种本能的隔阂。陌生人,即使相对而坐十多个小时,也许不会说一句话,不会有一句交流。

怕了。真的怕了。如今的社会太复杂了。人心太复杂了。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相互戒备和提防。

宁愿一个人孤独者,也不愿意去与陌生人交流。我们同陌生人的交流,更多的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更随意,更安全,更自由。

那么,火车上孤独漫长的旅程,该怎么度过呢?

一瓶白酒,几个卤猪蹄,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个人,喝自己的酒,大量着窗外的世界。身边的人,陌生就让他陌生,只是生命里匆匆的,擦肩而过的过客。

喝酒吃肉,打发时间,消磨时间,享受着。把无聊的旅程变得享受。

至于,在火车上喝着白酒,啃着猪蹄的人是什么心理?

如果放在以往的绿皮车时代,贫穷的时代,也许有显摆的意思,让人羡慕嫉妒。放在如今,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平常事。至于什么心里,那是人家的事情,都是陌生人,只要没有妨碍到我们,打搅到我们。人家爱怎么着,是人家的事情。无可厚非。

阿呆个人观点,欢迎批判。


阿呆梦话


看到该题目,咱也说两句。82年到93年在单位干采购员,基本每个月都要出差一两次,不是去上海就是去沈阳,单趟20多个小时。那时30浪当岁,工资低,孩子小,家庭生活不富裕。出差一是给单位采购材料,二来也是为了挣个差旅费,那时本来火车卧铺票就不好买,再者也故意不买卧铺票,其实就是为了挣那个火车票的20%补助和1.2元的夜补。接到单位采购单去先去火车站专买夜里普通火车硬座票,白天在家睡觉,晚上上火车上打盹,早上醒来九点多洗漱完毕,掏出头天在家买的烧鸡一只,白酒一瓶,小说一本:开吃,开喝,开看!说实话那个感觉一个字 形容: 爽!!下午一点多鸡吃完酒喝完小说看完。这几个小时功夫,瞧瞧火车上左邻右舍无不羡慕的眼神和鼻子的抽动声自己心里那个美呀!当然这顿酒也要付出代价,到达目的地,要去汽车站拣车票回单位报销啊,要不那一块多的烧鸡钱,七毛多的白酒钱那里来呀!汽车票也不好拣,市内少,那就坐车去郊外终点站拣,效益大增。

后来当了领导我尽量按排家庭困难员工出差,除交给他们上述经验,还让他们退宾馆时下午二点退,因为下午两点退房回来可多算一天差旅费。

再后来单位不景气自己干,一不小心干大了,乘火车软卧坐飞机商务,一切不在话下!

退休了,不干了,想想往事,不容易啊!祝福自己!


拓荒者145419042


记得有一次从河北衡水坐火车到福建,坐在邻座的一对中年男女,他们也是在衡水上的车,等到火车一开动,他们便从手提袋里拿出一大块酱肘,一塑料袋油炸花生米,一段熏肠,两条黄瓜和几头大蒜,还有一瓶衡水老白干,把桌子摆的满满当当。两人各自倒了半茶缸酒,便吃喝起来,旁边几个乘客看的不停地咽口水,他们用小刀割着肘子,吃一口,还就一个蒜瓣,然后再咂一口酒,脸上显现出惬意的神情。就这样,他们一直吃喝到夜里,一瓶老白干竟被他们全部喝光,却丝毫没有一点醉意,又聊了一会儿,才靠着座椅闭目休息。从前坐火车,乘客之间还会聊聊天,谈谈各自的见闻,有的聊的投机的,甚至会互相留下联系方式,也算是交了一个朋友。到了九零年代后期,乘客之间聊天的几乎没有了,大家最多问一下你到哪里下车,而现在,连这个问话也没有了,尤其是卧铺车厢,乘客都在玩手机来消磨时间,大家彼此都怀着极深的戒心,不愿意去多讲半句话,所以,在旅途中,喝酒吃东西也不失为一种排解寂寞,消磨时间的方式。


麦田里的圆圈


这个提问者,可能没有过坐绿皮车的经历吧,如果你曾经坐过绿皮车,你可能就会明白,什么喝白酒喝啤酒,啃猪蹄子加烧鸡那是绝对是绿皮车的一景,可以这样说,没有白酒和猪蹄的旅途是不完整的,是没有灵魂的火车。

以前我当兵的时候,每年回家探家,从乌鲁木齐坐绿皮火车到济南,要整整的走三白天两整夜,火车上时间比较难熬,像这样的长途车上,很多人就喜欢喝点小酒解解闷,特别是大家一起乘车,彼此间熟识了,聊得来,就会一起打打牌,相互间再整点酒喝一喝。只要是到了差不多饭点的时候,车厢里就会飘满酒味,喝酒是很正常的事儿。虽然喝酒的比较多,但喝大了闹事的真没有,不像现在有些人,一言不合就开干。

和以前相比,现在在火车上喝酒的要少很多,主要是交通工具更快更便捷,飞机寻常百姓也坐得起,还有高铁、特快等火车,坐火车的时间大大减少,有些即使是想喝酒的人,也会稍稍控制一下。而且乘务员也会提醒尽量不让喝酒,现在的车厢也不像以前,可以打开窗户透透气,车厢里有了酒味不容易散开。

实际上,在火车上喝酒啃猪蹄子也没有什么特殊心理,而且能有什么心理呢?就是想喝点想啃点,这种现象在火车上并不少见,而且火车也没有明令禁止不允许喝酒啃猪蹄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