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中,哪些是关于孝敬母亲的?

我的远方无限远


最近我读了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故事》,我深受启发,每一个孝心故事都让我泪流满面,我们现在都长大成人了,父母也都逐渐变老了,父母呕心沥血抚养我们成人成才,为了我们的生活日夜操劳满头白发,作为子女更应该好好孝顺父母,善待父母,关心父母。



《二十四孝故事》故事中关于孝顺父母的,比如刘恒的亲尝汤药,子路的百里负米,还有董永的卖身葬父,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吴猛“恣蚊饱血”的故事:古时候一个八岁小孩吴猛,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蚊帐,在夏天的晚上到处都是蚊子,晚上睡觉的时候有很多的蚊子咬他,他也不驱赶,他说如果把蚊子赶走,那么蚊子就会咬他的父母,这也是体现了吴猛对父母的孝心。


古人对“孝”的解释很简单——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有一个故事“慈乌反哺”说的就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所以我们要善待父母,她们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孩子挨饿,在我们出生的头三年里不能自立,生活上完全依赖父母,古代父母死后就有守孝三年的说法。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国流传千古不变的美德,读了《二十四孝故事》感动之余,我认为更应思考,在孝顺父母的事情上有没有尽心尽责,不要忘了人生的短暂,不要等到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多陪伴一下父母,多与父母欢聚一起,今天是母亲节,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


文化指路人


曾子-啮指痛心。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汉高祖-亲尝汤药。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江革-行佣供母。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

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陆绩-怀橘遗亲。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郭巨-埋儿奉母。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蔡顺-拾葚异器。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

姜诗-涌泉跃鲤。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王祥-卧冰求鲤。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孟宗-哭竹生笋。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朱寿昌-弃官寻母。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黄庭坚-涤亲溺器。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客家信息资讯


二十四孝中,代表二十四个人的孝心,不同的环境,不同立场,不同家庭,但是有着同样的心,那就是:孝心:我们每个人,要是有孝心,处处都是爱,回报,爱的感,孝在人心!


倪娇平


二十四孝中大部分都是孝敬母亲的,像戏彩娱亲,鹿乳奉母,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


湾湾逗


小孝孝于身(陪伴)为家庭

中孝孝于心(传承)为家族

大孝孝于智(超越)为民族

至孝孝于觉悟!为国家!

先有祖国才有你,先有国才有家,所以叫祖国!每个中国人都有使命和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帮助身边人觉悟!生命喜悦绽放,温暖别人灵魂!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因为我们生命灵体需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发展规律!让生命绽放!不为灵体付出的付出,所做一切都是苍白无力的人生!


陕西西安邢文宇


行佣供母,卧冰求鲤,为母埋儿。


中条山人14783123


啮指痛心、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行拥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毛利利土4


芦衣顺母,埋儿奉母,行佣供母,弃官寻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