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剿匪时,为什么宁愿背负杀俘虏的骂名,也要将5000土匪全部剿灭?

进而读史


“1928年9月5日,攻城军(宋哲元)按部署先绕城墙实行大圈包围,再分途逐街捕杀败兵,先后共杀1600多人,党玉琨死于乱军中。”

这段话摘自《凤翔县志·军事篇》,尽管没有指明宋哲元屠杀降卒的史实,却大致告诉后人宋哲元剿灭党玉琨部的经过:围城、突破、捕杀、清缴。唯独缺失了最让人关注的一步:凤翔大屠杀。

查阅了其他资料之后,发现关于这场大屠杀的详细,也是众说纷纭。

即便是屠杀的时间地点、以及死了多少人,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有人说杀了300多人,有人说杀了1600多人,有人说杀了5000多人。甚至连屠杀的方式都有不一样,有说活埋的,有说机枪扫射的…

甚至有人煞有其事的说,在屠杀过程中,忽然窜出一个姓张的老头子,抱着行刑人的大腿,请求放过一个要被处决的“土匪”。原来,这个将死之土匪,乃是这个张老头的儿子,他是被党玉琨抓壮丁充数的。宋哲元闻此,当即放了这个小“土匪”。

诸如此类说法,无一定论。

宋哲元是谁?党玉琨又是谁?二人有何间隙,会有如此冲突呢?

说起宋哲元,很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他是冯玉祥的五虎上将之一。在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在喜峰口率部抵抗日军侵略,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取得了“喜峰口大捷”。1940年因病去世,死后被授予抗日英雄、一级上将等荣誉称号。

党玉琨的人生,则与宋哲元截然相反。

他在年轻的时候,便在家乡富平县当一名地痞。后来投靠陕西靖国军郭坚,成了一名有组织的土匪。郭坚被冯玉祥设计杀死之后,党玉琨便带着一帮官兵,四散逃亡,成了关中一带的惯匪。1926年,他投靠了冯玉祥,成了西北军的一支。

都在冯玉祥手底下混饭吃,宋哲元和党玉琨也算是“同事”关系了。

然而,1928年5月,党玉琨却联合其他靖国军旧部,突然背叛,并率军围了冯玉祥所在的西安城!此时的宋哲元,则是远在洛阳,闻之此消息之后,大怒,当即率领30000人(人数存疑)杀了过来。

党玉琨这帮家伙,本就是一帮土匪出身。在接受了冯玉祥的改编之后,明面上成了正规军,身上的匪气却丝毫不减。受制于冯玉祥的武力威胁,他们不敢造次,一旦有机会,他们定会反咬一口。

当初党玉琨投诚的时候,宋哲元就多次劝阻冯玉祥,要他提防这个人。彼时,冯玉祥虽有疑虑,可是党玉琨7000人(人数存疑)的官兵,十足是个诱惑!最终,贪念战胜了理智,冯玉祥还是收编了他们。

宋哲元当时就放出狠话:“竟然收编这种东西,我看他们早晚得出事!”一语成谶,宋哲元的一句狠话,竟然真的应验了。

作为冯玉祥座下五虎上将之一,宋哲元的军事素养可不是吹的。

在得知党玉琨背叛之后,一刻不耽误地西来。在解了西安之围以后,立马合兵追击党玉琨叛军。

由此,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段引用。也就是宋哲元围攻凤翔城,清缴党玉琨部。

民国时期的军阀,除了极少数有信仰的正规军,大多数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有人出军饷倒还好,不然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自筹军饷”。手段嘛,老百姓的羊毛是薅不尽的…

如此,大多数军阀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十足的土匪!党玉琨就是这群军阀里,比较典型的“匪兵”之一。

宋哲元剿灭党玉琨,一方面是因为他叛变,另一方面则是“杀鸡儆猴”。

在北伐战争之前的民国战争史里,军阀之间的混战跟过家家似的,很少有动刀兵的。即便有,很快也会有其他人进来“调和”。所谓的攻城战之类的硬仗,很少。因为他们都知道,兵之多寡是很宝贵的“政治”筹码。

围攻凤翔城之战发生在1928年,彼时,北伐战争刚刚结束。刚刚从北伐战场退下来的宋哲元,刚刚经历了革命的洗礼,对于党玉琨之流的旧式军阀(土匪),更是深恶痛绝。

党玉琨不偏不倚,挑这个时候背叛,可谓是撞在枪口上了。

宋哲元集中精兵打击党玉琨,无疑是在给其他旧军阀敲响警钟:你们谁要是再敢作乱,老子一样会宰了你们的!

然而,士兵有没有做过“恶”,全看“将”是如何带的。宋哲元剿灭党玉琨的目的,是在震慑其他人,完全没有必要屠杀他手底下的士兵。

事实上,在诸多记载里的凤翔大屠杀所在地纸坊村,却并无掩埋坑被发现的消息。难道是记者的报道出错了吗?不得而知,因为所有的消息来源,都是“传说”,具体是听谁说的,没人弄的清楚。

中国有句古话,叫“尽信书而不如无书”,对待历史,尤要严谨。宋哲元可能有杀俘之举,真要团灭他们,都是同胞他下得去手吗?当然了,真要是恶贯满盈的土匪,除恶务尽以防死灰复燃,也是很有必要的。


祗树


1928年9月,宋哲元和张维玺在攻下陕西凤翔城后,俘获了守城匪军5000人,然后将这5000人全部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凤翔大屠杀案”。

众所周知,宋哲元曾带领赫赫有名的第29军,在喜峰口血战日军,彰显了不屈的民族气节。其所部“大刀队”,更是让日军闻风丧胆,名扬天下。

(宋哲元旧照)

这样一位西北军五虎将之一的显赫人物,后来鼎鼎大名的抗日英雄,为何当初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处决数千名匪军呢?

一、艰苦卓绝的凤翔夺城战。

1928年初,宋哲元受命于冯玉祥,攻打凤翔县城。固守凤翔县的是陕西军阀党玉琨。党玉琨经营凤翔县十多年,手下有7000人左右。他不但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粮食衣物等战略物资,足可维持城内军民三年之需。还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加厚加高了城墙。把城墙外的河道,拓宽了两三丈。从而将凤翔城打造得固若金汤,使得凤翔城拥有易守难攻的战略优势。

因此,夺城战进行得异常艰苦。宋哲元调集3万兵力,对县城展开了近半年的围攻。不但没能前进一步,反而损失了数千官兵。

时间来到了7月,宋哲元眼看凤翔久攻不下,于是向冯玉祥求援。冯玉祥电令张维玺带领西北军第13军,紧急驰援。此时,宋哲元手上已拥有兵力5万多人,但仍然对党玉琨无可奈何。

于是,宋哲元和张维玺商议,采用了挖地道的方式,直接挖到了凤翔城墙边下,埋下了近3000公斤的炸药。随着一声巨响,坚固的凤翔城墙,被炸开了一条巨大的豁口。城外的宋哲元部大炮轰鸣,机枪齐射。

在一番狂轰乱炸后,数万西北军从豁口蜂拥而入,凤翔城就此被攻陷。党玉琨本人也慌不择路,在巷战中身受重伤,死于非命。

(冯玉祥旧照)

二、血腥残忍的俘虏大屠杀。

凤翔城陷后,宋哲元俘虏了党玉琨部大约5000余人。

按照处置俘虏的一贯做法,要么收编招安,要么遣散回家。但是,宋哲元却提出了一个血腥残忍的方案,将这5000人全部处决。此举遭到了张维玺的竭力反对。但宋哲元一意孤行,决意杀俘。张维玺慑于宋哲元的威望,只好同意。

于是,“凤翔大屠杀”由此上演。宋哲元将斩杀500名俘虏的任务交给了张维玺的手枪营,他选出身强力壮的50名行刑者,手持大刀,轮流执行。

宋哲元下令将这500名俘虏押至一个枯井旁边,将俘虏的人头砍下,然后踢入井中。最后把躯干一并扔到井里。纵使这些行刑者孔武有力,体力充沛,但仍然砍得手臂发软,浑身是血。

随后,宋哲元下令,将部队俘获的其余党玉琨所部,交由各团处决。除少数军官认为太过血腥,偷偷放走一部分外,其余人等悉数被杀。

据统计,此次“凤翔大屠杀”,至少有4000人惨遭屠戮。

(凤翔大屠杀,图取其意)

三、宋哲元杀俘的原因。

一是党玉琨作恶多端,人神共愤。

党玉琨盘踞凤翔期间,疯狂盗挖凤翔一带的古墓葬,掠夺了周秦至汉唐年间的随葬文物,成了臭名昭著的盗墓土匪。

他任命部下旅长贺玉堂专事盗墓,带领手下士兵到处掘坟。还和地方势力狼狈为奸,动员上千民工,对斗鸡台一带的秦汉古墓大肆盗掘,将古墓中的珍贵文物洗劫一空,倒卖其中的贵重青铜器和玉器等,供自己肆意挥霍和装备部队。

宋哲元攻陷凤翔后,在一个密室里,发现了数百箱未来得及处理的文物。包括著名的西周夔纹铜禁和珂尊,以及大量的铜鼎、玉器、青铜器、黄金饰件等。

党玉琨的盗墓行为,不但严重破坏了周秦文化,也让当地百姓深恶痛绝。而且,党玉琨在凤翔横征暴敛,杀人越货,放纵部下为所欲为。他本人也长期吸食鸦片,且烟瘾极大,整天烟不离手。这些行为都激起了当地百姓的极大愤慨。

宋哲元由此认为,党玉琨手下的匪兵,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二是杀俘具有震慑作用,可以减少攻城的伤亡。

早在攻取陕西同州的一战中,张维玺就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但围城时间长达两月,还损失了近千人马,才拿下了同州军阀麻振武。在城破之时,宋哲元就曾致电张维玺,最好是将俘虏的3000麻部全部处决,以震慑其它军阀,造成畏惧感,让他们不再拒城死守。

但张维玺不但没有杀俘,反而给这些俘虏发放了路费,遣散回家,直接给后来的凤翔之战,造成诸多困难。

宋哲元的血腥杀俘,还真收到了奇效。甄士仁和张九才两位匪军,在几天后就主动上门归降。之后,陆续又有几股土匪或军阀来降,陕西的地方军阀也由此被基本击破。

当然了,如此残忍之事,也只有在军阀混战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才会出现。但愿这样的悲剧,永不再来。


张生全精彩历史


“杀俘不祥”,是中国古代的一句谚语。

人说“古人诚不我欺”,这话被反复验证过,古哲人的这句“杀俘不祥”也是如此。

中国古代史上,杀过俘虏的人数不胜数,秦将白起曾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楚霸王项羽曾坑投降秦军二十万,唐朝名将薛仁贵曾活埋铁勒军十三万,拓跋珪活埋投降燕兵五万......

这些屠杀过战俘的将军几乎无一例外地最终下场凄凉,即便是勉强算是得了“好死(病死)”的薛仁贵,他也曾在屠杀战俘后不久曾被撤职、因罪被流放,也终未逃过那句“杀俘不祥”的古谚。

可近代史上的抗日英雄、爱国将领、国民党一级上将宋哲元却偏偏冒着“不祥”的风险屠杀了俘虏。

1928年9月5日,宋哲元在陕西凤翔县,发动了那场惨绝人寰的“凤翔大屠杀”。而被杀的人,都是陕西军阀党玉琨的手下官兵,在宋哲元执行屠杀命令时,这些被杀的人早已投降。

宋哲元为何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虐杀毫无抵抗能力的战俘呢?要解开这个谜团,还得从宋哲元的出身说起——

相比同时期的军人而言,宋哲元的特殊性体现在:他算是一个真正的“马背上的读书人”。

宋哲元于1885年出生在山东乐陵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家庭,他的祖父宋槃是当地著名的爱国政治家,父亲宋湘及则是一名进步人士。

家长从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政治家爷爷的悉心教导下,宋哲元从小便被灌输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远大理想。

17岁那年,宋哲元还在当地办了一家私塾,为了所有孩子都能够读书,宋哲元对穷苦人家的孩子义务授课。此时的宋哲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人”。
这一年,中国正处于清末乱世,宋哲元的家乡刚刚经受义和团动乱,乐陵当地早已被“帝、反、封”盘剥的七零八落,谁家都难揭开锅。由于没几个人交学费,宋哲元的私塾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

在当了几年“教书匠”之后,宋哲元终于顶不住生活的压力,被迫关闭了私塾。在投笔之前,宋哲元仔细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在22岁的宋哲元看来,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凭借手中的笔是不行了;唯有将笔换成枪,立志从戎方可!

于是,宋哲元在这一年,即1907年,报考了北洋陆军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并在这里进行了系统的军事教育和革命教育。

也是从这时开始,宋哲元的戎马生涯被正式开启。很快,擅长用兵、有勇有谋且心怀大志的宋哲元便开始在战场上立下战功。

1926年9月17日,宋哲元参加冯玉祥的“五原誓师”,加入国民革命军协助北伐。

也正是这一年,宋哲元与陕西军阀党玉琨有了第一次短兵相接,而党玉琨没打几下就投降,并接受了冯玉祥的改编。

对于党玉琨,宋哲元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此人和当时的绝大部分军阀一样,趁着国家动荡,凭借一把鸟枪立足乡里,组建了自己的流氓组织,并成了乡里一霸。后来结识陕西靖国军(其实就是土匪)首领郭坚,转而成了他手下的走狗!

后来,郭坚被冯玉祥设计打死,靖国军余部就如同寄存在母虫体内的蛊虫一般,随时择人而噬,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对此,宋哲元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因此,在得知党玉琨要投降冯玉祥之时,宋哲元便力谏冯玉祥:

“他们也配当革命军?你收编了他们,早晚得出事,不如我现在先替你宰了他们,省的以后败坏革命军的名声!”

当时,军阀之间互相吞并收编,已是常有之事,冯玉祥并未把党玉琨放在眼里,直劝宋哲元多虑了。冯玉祥都发话了,宋哲元也不便再执拗。然而他对这伙“土匪”,从来没有掉以轻心。

五原誓师之后,宋哲元就积极备战,随后奔赴北伐战场。一直到1928年5月,宋哲元还在洛阳与樊钟秀作战。就在这时,西北军后院起火,由于北伐战场抽调的兵力太多,致使西安空虚,党玉琨伙同靖国军旧部公然背叛冯玉祥,并围攻西安城。

宋哲元得知此消息,大怒!立即亲率三万大军奔赴西安,并后悔当初没有亲手毙了这帮土匪头子。

党玉琨开始围攻西安,是在5月10日;宋哲元当天就西进,并在17日解了西安之围,并开始反攻“叛军”。首当其冲的,就是离西安城最近的位于凤翔县的党玉琨部。

正是冤家路窄啊!宋哲元定会好好“招待”这位“前同事”的。

然而,党玉琨经营凤翔县多年,防备力量之完善远超宋哲元的想象。经过三个多月的围城攻坚战,还是没能拿下党玉琨,反倒是牺牲了3000多名战士!

这,更加激起了宋哲元彻底清除党玉琨部的决心。

1928年9月5日,宋哲元以挖地道炸城的方式,破开了凤翔县城墙的豁口。顿时,攻城军鱼贯而入。按照《凤翔县志》的描述:城破之后,攻城军分途逐街巷捕杀败兵,先后共杀了1600人(死伤于乱军的平民也不计其数),党玉琨也死于乱军之中。

战斗结束之后,宋哲元还俘虏了近5000名叛军。

对于这近5000名半匪半兵的俘虏,宋哲元是深恶痛绝!他深知,如果此时饶过这帮俘虏,他们还会像郭坚死后一样,继续四散而逃,成立更多的鱼肉百姓的“军阀”,深知落草为寇成为土匪。

自小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理想的宋哲元岂会容许这种隐患存在,相比破了自己的“声名”、留下“杀俘虏”的骂名,他觉得:理想显然更重要。

于是乎,宋哲元并未多想,便果断下令:将这些叛军统统“用机枪扫射,然后一律掩埋”。

震惊中外的凤翔大屠杀过后,宋哲元也成了舆论的焦点,关于他是否该杀死这群俘虏,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易得无价宝,难得少年心。

宋哲元在下令屠杀这近5000俘虏之前,要荣誉有荣誉、要地位有地位、要金钱有金钱,这些在别人眼中的“无价宝”,他都拥有了。他只向往最初的“少年心”,也就是为生民立命!

为此,宋哲元不惜背负杀俘之骂名,也要将这帮俘虏彻底消灭。说来,这真真难得!

实际上,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宋哲元的决断是正确的。

在他杀了这些俘虏之后,陕西境内的土匪,无不望风而降,亦或是逃亡别的地方。至少,在宋哲元出任陕西剿总的时期,没有土匪敢作乱,说来,宋哲元果然也算是实现了他最初的理想了。


记者李满


杀俘数字是不准确的,宋哲元在风翔一战中确实俘虏5000匪众,但只杀掉了4500人,虽然只差500之数,那也是人命关天。西北军重要将领宋哲元一生中有两次事件被人所诟病,其一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战和首鼠两端,其二便是1928年8月25日的“凤翔大屠山案”,宋部当天攻克陕西省凤翔县,夜里便下令处死了俘虏的全部党玉琨匪众,致全国舆论哗然,毕竟杀俘为各路正规军所不耻。

(宋哲元在华北)

先弄明白宋哲元当时是什么职务和立场,1928年4月南京政府决定“二次北伐”,冯玉祥的西北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誓师出动,其中“五虎上将”宋哲元担任该集团军第八方面军总指挥。在冯玉祥远在河南前线督师期间,宋哲元被南京政府任命为“陕西省主席”,有稳定西北军后方的重要任务,而陕西境内军阀割据匪患严重,宋哲元及其所属部队的中心任务就是绥靖地方,督剿陕甘边境和陕西境内的地方顽匪。

党玉琨早年是关中地区的反清“刀客”,逐渐拉起武装成为一个小军阀,早期投靠在盘踞陕西凤翔一带的地方军阀、靖国军首领郭坚部下,就任陕西精国军第一路第三支队司令。1921年冯玉祥第二次入陕时,整肃陕西大小军阀,把拒不听从调遣的郭坚本人干掉了,但其部队却基本被党玉琨接管,从此这股力量就算与陕西省当局势不两立了。

(党玉琨)

党玉琨则从1916年到1928年盘踞凤翔整整十二年之久,已然形成了一个小的“独立王国”,陕西省的政令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党玉琨早年因伤跛腿被称为“党拐子”,不仅个人生活极度腐化,其部队也是军纪非常败坏,杀人越货民愤极大。

同时这厮派兵大肆盗掘西府一带古墓葬,窃掠了大量珍贵文物据为已有,或者变卖供其挥霍,被视为破坏周秦文化的千古罪人,与孙殿英、靳云鄂齐名成为闻名民国的三大盗宝枭雄。就这一层来说,宋哲元发兵剿灭他倒也无可厚非,这样亦兵亦匪的武装,确实是民国时期的祸害,但杀光俘虏属实有些过了。

(北伐时期的冯玉祥)

凤翔在今天的宝鸡行政区划内,地处陕甘交界之处,是为著名古城和关西重镇,素有“金宝鸡,银凤翔”之称,其城池异常坚固,城外壕宽达三丈,易守难攻。党玉琨为把凤翔建成自己的封建堡垒,对城防又进行了加固,同时备足了可资三年之用的粮草和弹药,宋哲元率本部数万人马攻击两个月仍未克复,伤亡却高达4000余人。

1928年7月,宋哲元电请冯玉祥同意,调回张维玺(冯的十三太保之一)的第13军增援凤翔前线,张部30000余人于8月初由西安开来,与宋哲元合兵攻击凤翔。张维玺吸取了之前攻打同州的教训,深知爬城硬攻乃不可取,遂改用地道爆破的方式。西北军官兵从距离城墙200米处开始挖掘,历时半月终告峻工,运入七棺木共计4000公斤炸药,同时调集1500门野炮、山炮、迫击炮和500挺轻重机枪准备总攻。

(北伐时期的宋哲元)

1928年9月5日上午,宋哲元一声令下工兵起爆,凤翔城墙被炸塌约一、二十丈宽的豁口,数万攻城部队从豁口蜂拥而入,经过激烈巷战,凤翔城终于被宋张两部协力攻克,党玉琨死于乱军之中,所部官兵伤亡约2000人左右,其余5000多官兵被生俘,城内无辜居民葬身炮火和乱军之中的也在万人以上,凤翔城内死尸遍地一片废墟。

攻克凤翔后宋哲元便找张维玺商议,要把俘获的党部5000多宫兵全部杀掉。张起初并不同意,认为这样未免太过残忍和不人道,但宋哲元摆出了几条道理,让张维玺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意见,不过他最后还是偷偷放走了500人,于是便有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凤翔大屠杀,宋当时的理由基本如下:



(西北军大刀队)

宋哲元所部伤亡惨重决心报复。

宋哲元的第八方面军围攻凤翔长达四个多月,伤亡非常惨重,恼羞成怒杀心渐起。并且冯玉祥西北军与当地陕军各部的矛盾不断升级,双方皆有将对方驱逐出陕西的目的,之前党玉锟曾经联络其他陕军围攻西安,试图推翻冯玉祥部队在陕西的统治,正是宋哲元千里回师救援,是故他对陕军中最顽固的党玉锟及其手下深恶痛绝。

西北军和陕军并非同宗无法兼并。

陕军大多是陕西本地人,而冯玉祥的亲信部队和骨干将领则是在河北起家,虽然号称“西北军”,却实际上与西北并与血脉相连,对于拥兵自重的陕西大小军阀,西北军很难吞并和收编,既然不能为其所用,所以痛下杀手毫不手软。



(蒋介石在保定会见宋哲元)

1927年同州战役后张维玺曾经拒绝杀降。

1927年6月,张维玺曾经率部平定同州府(今大荔县)的军阀麻振武,耗时一个月伤亡官兵2000余,还是久攻不下。冯玉祥怒而给了张维玺撤职留任、戴罪图功的处分,并展限一个月为期。直到8月末张维玺才得以攻克,当时宋哲元就建议他杀掉俘虏震慑其他土著,张维玺没有照办。如今宋哲元认为正是因为之前的心慈手软,才酿成各路军阀凭城死守的局面,话已至此,张维玺便不好再坚持。

震慑陕西境内尚未归顺的其他地方武装

此时陕西境内,尚有陇州、宝鸡、眉县等地若干股土著武装没有臣服,宋哲元认为干掉全部俘虏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事实证明老宋的这一狠招确实管用。凤翔大屠杀案后,消息很快传遍三秦大地,甄士仁、张九才等陕军土著,先后单骑拜见宋哲元跪求开恩,宋哲元的大开杀戒,使土著军阀和小型陕军很快被全部肃清,自此关中底定。

(红圈为凤翔县的位置)


度度狼gg


宋哲元干出的这一出,叫做“凤翔大屠杀”!被屠杀的一方,则是被称为“党拐子”的党玉昆。

一,凤翔大屠杀始末。

在《凤翔县志》中,有过记述这件事情,提到了“先后杀1600人,党玉昆思域乱军之中”。《陕西民国战争史》中,则直接提到了宋哲元“将已缴械的官兵300余人,驱至纸坊村风女台畔,用机枪扫射,一律掩埋”。可见,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史家的重视。

现今关于凤翔大屠杀大多数的说法,都来自于张宣武的回忆文章《宋哲元杀戮陕军俘虏五千人目击记》。张宣武1922年加入西北军,先后担任排、连、营长,在这场屠杀中,张宣武担任手枪营营长,直接负责指挥行刑,他的说法,当属信史。

党玉昆所部有7000人,1928年宋哲元用坑道爆破方式攻克凤翔城,歼敌2000,党玉昆死在乱军之中,有5000人被俘虏。战后,宋哲元找张维玺商议,要把5000俘虏全部杀掉。宋哲元认为,只有杀了这些土匪,才能震慑各地陕军,实现陕西军政统一。张维玺同意了。

后来唱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大刀队,参加了首先杀掉500俘虏的任务。俘虏被驾着胳膊带到枯井边,一刀一个脑袋,掉进枯井,尸体也被扔进枯井。在张宣武的回忆文章中,有这样极其细节的描写:

“有的俘虏被架到井旁喝令跪下时,为了避免挨刀断头之苦,连跪也不跪就活生生地扑进井去;有的俘虏被架到井边时,早已神魂离窍像泥块一般,使刽子手无法下手,也就只好一脚,不死不活地把俘虏踢入井中;有的俘虏跪下之后,脖子挺得较硬,只消一刀即可人头落地,立时毙命;而有的俘虏由于吓得魂不附体,脖子挺不起来,一刀不能断气,以致连砍数刀,因疼嚎叫,那种怪声使人惨不忍闻;而有些刽子手则是初次杀人,当手举刀落时,手腕忽而软下来,只能砍进三两分深,这就使被杀的人,遭到了最大的痛苦,当然更会哀嚎乱叫起来”

就在这一片活地狱的景象中,宋哲元在关帝庙前谈笑风生,喝茶品茗。宋哲元对营以上军官下达命令,限期当天杀光所有俘虏,一个不许放走,于是有3000多人当夜被处死。只有张维玺十三军第十七师赵凤林师长,于心不忍,放走了1000人。

二,为何要如此残暴?

宋哲元在当时,也算是陕军名将,为什么要对党玉昆所部这样残忍暴虐?

究其根本来说,乱世用重典。这是军阀混战中最容易让人想到的理由。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宋哲元把这些人缴械、遣送回家,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没有生计,投靠了其他匪帮当土匪。又或者他们啸聚乡里,打家劫舍,成为广大农村治安的不稳定因素。

某种程度上说,宋哲元杀俘虏的这种做法,有其正面的考虑。

事实上,在陕西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没有生计的贫苦老百姓很容易落草为寇。做了一次土匪,恐怕再也无法再安分守己做良民。宋哲元不杀掉这些人,恐怕社会还会把他们逼上绝路。

另一个角度来说,说明宋哲元没有改编和控制这支队伍的能力。

通常来说,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有人有枪有地盘,实力就会不断扩张。冯玉祥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那么,宋哲元俘虏到5000败兵,第一考虑为什么不是把他们打乱编入行伍,最大限度利用他们的“正能量”?

这是因为,宋哲元没有这个能力。

通常来说,维系一个几十万以上军队的纽带,最流行的方式是地缘方式。陕西人治理陕军陕土,以乡党、同学为纽带,牢牢控制住这些人、这些枪、这些土地,然后不断扩张。可是,令人糟心的是,宋哲元是一个山东人,没有能力控制这些陕西冷娃。

宋哲元的老长官冯玉祥,也是无法用地缘关系控制军队的大军阀。冯玉祥是河北沧州人,原籍安徽巢湖人。冯玉祥的长官陆建章,也是安徽人出身的陕西军阀。另外,陈树藩虽是陕西人,却引进镇嵩军祸害陕西人,最终被陕西靖国军所驱逐。

总而言之,陕西这个地方,整个民国始终都不是安身之地,军阀混战和伴随着的屠杀和虐杀,始终是陕西人的噩梦。

三,宋哲元其人。

大多数人对宋哲元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卢沟桥事变这件事上。事实上,从1935年宋哲元掌握察哈尔、河北、北平、天津等地后,始终都在风口浪尖。

对于抗日前线的非蒋系军阀来说,要随便给他下一个忠奸评价,实在是太难了。宋哲元因为主持了长城抗战,得到了青天白日勋章。当张学良因为九一八事变和热河事变身败名裂时,宋哲元就成为了华北抗日的夹心饼干。一面是步步紧逼的日军,一面是不许抵抗的蒋军,如何能保住地盘?如何能守住民族大义?宋哲元不容易。

宋哲元在天津修养了几天,副手秦德纯就与日军土肥原贤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秦土协定》。宋哲元控制京津冀,掌握统税、盐税、关税、铁路,兵力四万人,从不敢轻言抗战。当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时,也正是宋哲元下令镇压学生,造成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混乱局面。

1936年,日军加紧侵略的时候,宋哲元和昔日西北军兄弟韩复榘一起搞起了对日媾和的把戏,并且还打着“防共”的旗号,想从蒋军那里得到援助。

不过,宋哲元始终咬紧牙关,没有迅速倒向日本,当了汉奸,值得称道。最终1937年5月,宋哲元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把军事交给冯治安,外交交给秦德纯。不过,形势越来越恶化,宋哲元一直以为用“和平方式”可以满足日军野心,事实上这是错误的。七七事变后,宋哲元始终寄希望与日军和谈,结果7月28日,日军对北平发动总攻,二十九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伤亡五千余人,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于南苑壮烈殉国。

北平失陷后,宋哲元所部一溃千里,从此只能担任一些军队虚职。


历史知事




在冯玉祥的西北军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手下的统兵大将基本上都不是陕西人。本文的主人公宋哲元也不例外,他是地地道道的山东硬汉子。

1928年宋哲元被任命为国民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兼陕西省政府主席。身为一方最高长官,自然以维护社会治安为重任。但当时的陕西经过连年战乱,各路军阀你方战罢我登场。没有一路军阀能够在陕西长治久安,但却为陕西各地留下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匪军。说他们是匪军,就是因为他们表面上是政府的军队,实际上是土匪。



早在1927年初,盘居同州的麻振武部被西北军的方振武第5军围攻两个月都没有能拿下,韩复榘的第八军是西北军中非常骁勇善战的,俺同样在刘汝明第二军的配合下,依然付出了2000多人伤亡的代价,耗费了两个月的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拿下。7月张维玺的第十三军被调上去从正面进攻,依然在一个月的期限内没有拿下。最后通过掘地道的方式,才攻入城中。

从1917年到1928年,党玉琨一直盘踞在凤翔府,成为当地的土皇帝。他在这一带,经营多年,城中的粮草可供城内的军民三年之需,城内的武器弹药也非常充足。之前同州的3000俘虏有不少都投奔了凤翔,这为接下来的凤翔攻坚战制造了很大麻烦。



1928年初,宋哲元亲自指挥凤翔攻坚战。党玉琨是一个大烟鬼,他的部队跟土匪没有任何区别,在当地民怨沸腾。宋哲元决定为民除害,指挥自己的3万人马攻打了半年之久,伤亡4000多人,依然没有任何成效。

1928年7月,二次北伐基本宣告结束。宋哲元要求把参加同州攻坚战的张维玺第十三军调回来参与进攻,因为之前他们有成功的攻坚案例。因为宋哲元当时兼任省政府主席的职务,就坐镇西安进行总调度,前线由张维玺全面指挥。

张维玺决定故伎重施,重新采用坑道作业的方式,向城内掘进。最终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成功的把地道挖到了城墙下,并买下了4000公斤的炸药。8月24日,宋哲元亲自从西安赶过来坐镇指挥。

第2天上午10:00,伴随着轰隆一声的巨响,凤翔的城墙像地震了一样,也像一个喝醉酒的汉子摇摇晃晃,最终倒成了一滩烂泥。同时西北军的1000多门炮把15万发炮弹像天女散花一样投进了城内,随后500挺机枪把50万发的机关枪战倾泻在凤翔城头。

城内的军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强大的攻势,人都看傻了。6万多名国民军山呼海啸的像潮水一般涌进城内,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全部的战斗。党玉琨在战斗中被击毙,他的部下被消灭2000多,其余5000人被俘。

宋哲元要求把5000多人全部消灭,以平复将士们的怨气,毕竟攻城伤亡太大了。早在同州攻坚战时,宋哲元就要求把当时的3000俘虏消灭掉,却被善良的张伟玺给放掉了,给凤翔攻坚战制造了很大麻烦。



这一次宋哲元绝不允许重蹈覆辙,他慷慨陈词说:只要这一次我们把所有俘虏处决掉,其他地方的土匪自然会望风而逃,投向我们。整个西安西部目前都控制在土匪手中,按照过去的模式一路杀过去,恐怕要付出几万人的伤亡,利用3、4年才能完成。他表示宁可背上骂名,也要把这些祸害铲除干净。

8月28日上午,宋哲元把近5000名俘虏分成10组交给各部队进行管理。在凤翔县城关帝庙附近有一口深达几十丈的大枯井,先由刽子手把俘虏的人头砍进井中,再一脚把尸体踢进去。在这个地方处决了500人,让其他部队在这里旁观学习。


在当天晚上,其他3000多名俘虏都被在其他地方分别处死。只有第13军的第17师师长赵凤林认为这样太惨无人道,就出去了100多名老弱残兵,放走了3000青壮年劳力。

没多久,这场骇人听闻的大杀戮就传遍了陕甘地区,盘踞在龙州宝鸡眉县等地的残余土匪纷纷由自己的首领前来向宋哲元投降。就在这一年年底,祸害陕西关中几十年的土匪,基本上全部被肃清。



其实这种手段在历史上早就被采用过了,白起坑杀赵国40万大军,项羽活埋秦军20万,这些在史记中都有记载。确实给之后的对手起到了非常大的震慑作用,尤其是秦赵长平之战让赵国彻底变成了一个弱国,为秦国统一天下,扫平了道路。

明朝的大师级人物王阳明在剿匪时也采用过类似的手段,但杀戮的规模没有这么大。清朝的曾国藩手段就更加毒辣,他对所有被抓的人都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对太平军的俘虏更是手下不留情,因此也博得了一个曾剃头的名声。


宋哲元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在历史上的土匪和士兵基本上都是职业性的,他们习惯了这种好吃懒做的生活,只要他们没有死,把他们放回去,他们会继续当土匪和士兵,不过是换一个地方继续去祸害老百姓。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这句禅语的意思就是除恶就是扬善,如果不能把丑恶势力除掉,就只能让他们继续危害地方,甚至制造更大的麻烦。寺院的和尚更是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在抗倭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也曾经下山作战,为消灭倭寇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知传习阁


民国时期社会混乱,陕西境内土匪横行,他们各占山头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老百姓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称呼这些土匪为“关中刀客”,冯玉祥五虎上将之一的宋哲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奉命前往剿匪。


宋哲元出生于山东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喜欢武术,曾参照民间武术书籍,早晚舞棍弄棒。1907年宋哲元考入北洋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一直在冯玉祥的部队任职,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哨长,逐步成长并成为冯玉祥西北军的五虎将之一,深受冯玉祥赏识。

1928年,冯玉祥任命宋哲元为陕西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负责陕甘边境及陕西境内的剿匪任务!宋哲元到陕西后就展开了剿匪行动,有些土匪守上十天半个月支持不住即行突围溃逃,有的土匪势力比较大的守个一两个月,等大势已去的时候才缴械投降,宋哲元在攻打凤翔党玉琨时,遇到了顽抗。


党玉琨也叫党拐子,是个破坏周秦文化的千古罪人,曾经是靖国军郭坚的部下,郭坚死后,大部分手下被党玉琨编收,党拐子带着这些人盘踞在凤翔长达十几年,强取豪夺,杀人越货横行一方,搞的老百姓几无宁日,当地老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凤翔是关中的一个重镇,城墙又高又厚,异常坚固。党玉琨在凤翔经营了十几年,城内的囤粮充足,武器弹药也很充足,宋哲元久攻不下,只得请冯玉祥派张维玺前来支援,因为原先爬城硬攻牺牲太大,二人就决计以挖掘坑道从地下进攻,将城墙轰倒后,攻城部队迅速攻城,这种战术成功的攻陷凤翔,将困扰凤翔十余年的土匪连窝端了,党玉琨在乱军之中被击毙,他的部众还有5千余人被生擒。


面对这么多俘虏,换作别人可能就是教育教育一下,要么收编要么放走,然而宋哲元却是宁负骂名也要将这些人全部剿灭,其中有两个原因:

  1. 这些人在党拐子的带领下,平时就是无恶不作横行一方,所犯下的罪行足以论死,而且这种人纯粹就是兵油子,如果收编只会降低军队的整体素质,如果放走,这些人很可能又跑到别的山头继续为害一方!
  2. 当时陕西匪患严重,张维玺在打下同州时,当时宋就要求张将俘虏全杀死,张维玺不忍心,将俘虏放走,这次攻打凤翔遭遇党玉琨的顽抗,让宋哲元损失了不少人马,所以决定将党拐子的这些俘虏全部杀死,以震慑陕西余下的土匪。
宋哲元不顾道义将5千多俘虏全部杀死,确实在当时也收到了奇效,陕西境内余下的土匪个个心惊胆战,自动前来投降,陕西的土匪问题终于被彻底解决!

对于宋哲元的评价,历史上也颇为复杂,世人也是褒贬不一!


挚滗画畫紅尘


宋哲元,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手下五虎将之一,也是著名的抗日英雄。

关于宋哲元,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1933年的长城抗战了吧,长城抗战中宋哲元的29军大刀队英勇杀敌,不惧生死,曾给日军以重创,极大的振奋了国人的抗日之决心。

但是抗日英雄宋哲元也有黑点,他最大的黑点有两处,一是曾制造了“凤翔大屠杀”,二是主政华北时曾受过日本人的胁迫,导致华北局势急转直下。

其实宋哲元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他爱国,也曾坚决的抗击过日本人,但由于他旧军阀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他非常渴望谋求割据自立,称霸华北。也正是由于这种极其矛盾的思想导致他被日本人利用从而造成华北局势持续恶化,所以华北沦陷,他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必须承认他内心依然是爱国的,否则29军也不会在长城抗战和七七事变中面对日本人的侵略而奋起抵抗。


那么关于“凤翔大屠杀”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27年,宋哲元随冯玉祥东征,大军进入陕西境内,没多久宋哲元就被任命为陕西省主席,主持陕西军政。

1928年,为响应第二次北伐,维护陕西的稳定,宋哲元持续对陕西境内的旧军阀和土匪进行围剿,其中实力较强,威胁较大的是驻扎在凤翔城的陕西靖国军将领党玉琨部。

党玉琨是在辛亥革命时投入到陕西靖国军首领郭坚帐下的,曾随郭坚参加过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后来郭坚被冯玉祥设计杀害,靖国军群龙无首,党玉琨便率领靖国军残部退到凤翔,企图自立。

党玉琨盘踞凤翔城期间,靖国军军备废弛,士兵疏于训练,部队自上而下无视军纪,到处强夺百姓财产甚至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包括党玉琨在内的众多靖国军将领吃喝嫖赌,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正所谓上行下效,将领们如此,士兵亦是如此。

除此之外,为了获取军饷,党玉琨还曾下令在陕西境内到处盗挖古墓,造成了大量文物古迹的流失和破坏。

可以说党玉琨驻扎凤翔城期间真真的是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在此情况下,宋哲元决定消灭凤翔城内的党玉琨部,一来可以赢得当地百姓乃至全陕西百姓的支持,二来震慑陕西境内其余军阀和土匪,维护陕西稳定。

此时党玉琨部的士兵虽然战斗力不高,但凤翔城不仅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且靖国军装备精良,所以宋哲元连续进攻多次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调来了张维玺的十三军前来增援也无济于事,最终宋哲元想到了挖地道的旧法子才攻破了凤翔,此战中靖国军死伤两千人,甚至党玉琨也被击毙,其余五千多人被俘。


对于这些俘虏,宋哲元没有轻饶,他毅然决然的下达了“杀掉所有俘虏”的命令,对此他曾说过“我就算背负千古骂名,也要肃清陕西境内的土匪”,所以在宋哲元看来,这些人并不是士兵而是土匪,他们恶贯满盈,本就不该留在世上,以免养虎为患,而且杀掉这些“土匪”还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所以在宋哲元的坚持下,这些人最终被全部杀掉。


咸鱼闲聊


关于宋哲元在凤翔究竟杀没杀到五千人,纵横是持怀疑态度的,在民国时期能够俘虏五千人,绝非易事,但是杀的人数应该是不少。这里就不去质疑了,本文专门来探讨一下宋哲元在陕西为何要大开杀戒。

自古以来就有杀降不详的说法,白起号称战神因为坑杀赵兵,一直被人诟病,近代以来,最出名的杀降应该就是李鸿章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在苏州进行杀降,这个情节还被人加在电影《投名状》中进行演绎。

宋哲元为何不惧怕留下骂名也要把这些俘虏全部杀了?

宋哲元是冯玉祥手下五虎上将,能力是杠杠的,这一点从后来宋哲元主政平津也能看出来,其手下的二十九军更是在长城抗战和卢沟桥事变中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然而,谁又知道,宋哲元部在冯玉祥中原大战失败后,差点被人遗忘,没有军饷差了成了叫花子军,好歹后来张学良没有忘了他,让他到察哈尔驻防,当时二十九军接防的时候,白天不敢行军,原因就是士兵穿得破破烂烂的,宋哲元害怕老百姓以为是土匪。

可见,宋哲元对土匪是有多忌讳。

要知道宋哲元这一辈子,除了抗战外,最值得人夸赞的一件事就是剿匪,1928年冯玉祥国民军参加二次北伐后,任命宋哲元为陕西省主席,主要负责剿灭陕西境内的土匪。

你说当时全国都在北伐,唯独这个陕西在剿匪,说起来,当时陕西匪情实在是太严重了,已经到了土匪和军阀已经分不清了,很多军阀跟土匪已经无法区分了,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展现,比如《关中匪事》讲的就是民国陕西时候的情况。

陕西在之前一直处于镇嵩军首领刘镇华的管辖,镇嵩军本身就是豫西土匪起家,随后借着反清起义被收编,但是其管理模式跟土匪没有什么区别。

正因为如此,在镇嵩军治理下的陕西,形势极为糟糕,最终加剧了土匪的发展。

民国时期,各省军阀发展都有特色,以四川来说,多年军阀混战,是为国中之国之战;而陕西也是封闭的地理环境,却因为险峻的地理环境发展成很多小股势力的军阀,他们把自己的地盘进行封锁,造成陕西境内割据的情况,镇嵩军攻打西安的时候,只有陕人杨虎城据守孤城,其他各路军阀无动于衷。

冯玉祥出兵解了西安之围,自然法理上也占领了陕西,但是真正想要统一陕西,还是要把陕西境内头头脑脑的“匪军”给解决掉。

宋哲元接到命令后,展开对陕西境内“匪军”的扫荡,在打党玉琨的凤翔城之前,就已经攻打了大大小小的20多场仗,然而这些匪军却依靠城池,负隅顽抗,坚守到底。

使得宋哲元的剿匪进度很缓慢,尤其是在攻打凤翔时,更是艰苦卓绝,党玉琨原本参加过陕西靖国军,后来盘踞在凤翔长达十二年之久,俨然就成了凤翔的土皇帝。

宋哲元为了打下凤翔,调集了三万多军队,围了半年最终还是靠土工才打入城内,党玉琨乱战中被击毙,其部队在被打死打伤两千人后,剩五千多人被俘虏。

在俘虏这些人后,宋哲元决定把这五千多人全部杀了,很大一定程度上的而原因就是宋哲元部在攻打凤翔时,围困半年,死伤也有五六千人,因此对这些守军有一定怨恨;另一方面这些土著军阀,掌管地方,为非作歹,党玉琨在凤翔当土皇帝这些年是坏事做绝,尤其是其盗墓行为,更是为人所不齿。

实际上,这些行为主要都是党玉琨造成的,或者高层军官,跟士兵是没多大关系的,宋哲元此举无疑是要杀鸡儆猴,当时冯玉祥的处境很艰难,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宋哲元这样慢慢攻打陕西匪军。

在宋哲元将凤翔的匪军全部看了之后,陕西境内的其他军阀都胆战心惊,乖乖投靠了西北军。

当然,有种说法是,别人私下放了很多人,宋哲元此举很可能是虚张声势。

总之,宋哲元这个人不简单。


史论纵横


1927年,宋哲元率部跟随冯玉祥,从宁夏启程,向东进发打倒军阀。

在陕西一带,冯玉祥部改编为8个方面军,宋哲元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

11月,根据冯玉祥安排,宋哲元进入西安,并担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主要任务是清剿陕西境内的顽匪、恶匪。

宋哲元根据土匪情况,制订了剿灭计划,党玉琨是必须灭掉的顽匪。

党玉琨匪部:罪行累累、中华罪人

党玉琨是陕西靖国军将领,又是民国时期盗墓枭雄。

年轻时,和刘世龙清军作战,腿部被枪击中,形成一条残疾腿,所以被称为“党跛子”“党拐子”。

党玉琨10多岁时,在古董商店做过学徒,对文物有点内行,深知文物的经济价值。

成为盘踞陕西凤翔的土匪之后,便开始在周边地区大肆盗掘古墓、掠夺珍贵文物。

陕西拥有很多周秦古墓,党玉琨偷盗大量青铜器、玉器,卖往海外,对中华文明造成极大损毁。

民间有识之士对党玉琨痛恨至极,但是无能为力。

宋哲元自小受到传统教育,年轻时办过私塾,很珍爱中华文化,所以,对党玉琨的偷盗外卖文物,深恶痛绝。

破坏文物只是党玉琨及其匪众恶行之一。党玉琨所率部队横行一方,动辄杀人越货,对民众严厉勒索、大肆搜刮抢劫,凤翔及其周边地区,暗无天日,民不聊生。

陕西土匪顽固不化、盘根错节、很容易生根发芽

1921年,冯玉祥在陕西境内整顿军队,投降改编的郭坚匪性不改,带头造反,被西北军镇压。

郭坚部下党玉琨带领一部分土匪,逃到边远地区,另立山头、扩张势力,继续为非作歹。后来,盘踞凤翔,形成一方恶霸。

类似党玉琨这样,从土匪残兵败将成长起来,建立独立王国的还有好几个人。

比党玉琨实力更大的土匪也有几支,他们的部下也会效仿党玉琨。

陕西境内土匪众多,相互勾结,一个倒下后,残余就会投奔其他匪部

冯玉祥治理陕西,当地土匪不断联络,企图将冯玉祥赶出陕西。

李虎城与樊钟秀意见一致,决定用武装力量驱逐冯玉祥。他们联系了耿庄、段懋功、党玉琨、何毓斌、赤亚武、岳维峻等一批土匪头目。

这些土匪、或者小军阀,订立盟约、互相支持,一个头目被打死,其部下都会迅速投奔其他头目,仍然祸害地方、继续作恶人民。

正是因为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陕西境内的土匪顽固不化,非常难以根除。

凤翔之战:异常艰难,宋哲元深受土匪之害

在其他匪首支持下,党玉琨做好了与宋哲元抗争到底的准备。

党玉琨霸占凤翔城已经3年,他将城墙增高、护城壕沟加深加宽。凤翔城防守容易、进攻很难。

宋哲元部围攻凤翔城5个多月,不但没有拿下城池,反而损失了5000多士兵。

冯玉祥增派张维玺的第十三军支援宋哲元。宋哲元与张维玺商议,决定用挖地道、埋炸药、炸城墙的办法,打开突破口。

随着轰天巨响,城墙倒塌,一个20多丈的豁口打开了。

宋哲元的部队涌进城内,与党玉琨匪部展开激烈的近距离战斗。

党玉琨匪徒被歼灭2000多人,党玉琨也被宋哲元部下打死。凤翔城内尸横遍地、生灵涂炭。

宋哲元活捉了5000多土匪;还在城内收缴了大量文物,并运送到西安。

处置俘虏:诛杀5000,杜绝后患

宋哲元向援军张维玺建议,将这批5000名俘虏全部处死。张维玺于心不忍。宋哲元分析:

一是党玉琨及其部下匪徒恶贯满盈、罪恶滔天,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二是这些土匪留在军中,有可能就是祸患,遣散出去很大可能继续为非作歹,并且容易死灰复燃;

三是其他匪部处在观望中,不把这批俘虏杀死,会给消除其余匪患带来巨大困难。

宋哲元是剿匪负责人,又透彻分析了道理,张维玺便不再反对。一场耸人听闻、令人胆战心惊的大屠杀确定下来了。

屠杀俘虏的场地,就在凤翔城东方关帝庙前面,旁边有一眼很深很大的废弃水井。

宋哲元亲自监斩,行刑士兵全部用大刀砍掉俘虏脑袋,然后把人头和尸体丢进废井。

4000多名俘虏被砍掉脑袋。又一名青年俘虏被押到井边,突然一名老农跑到俘虏身边,抱住俘虏,大哭大喊:我儿子冤枉!我儿子冤枉!

老人诉说儿子是被党玉琨强行拉去当土匪的。

张维玺向宋哲元求个情,保住了青年俘虏的性命。

也许,5000名俘虏只有这一位幸存下来。

战争是血腥的,战后处置俘虏也是痛苦的、艰难的。民国土匪盛行,主要因为政府没有力量掌控天下。只有政府英明、强大,才有人民幸福、安康!

你有高见,欢迎指教。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