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浙江、福建很多家庭只讓孩子上到初中就去工作,卻反而出了很多企業家?

鋒言辣語


這個答案是糊扯的!本人出身江蘇,工廠在浙江,客戶群體以廣東,浙江,江蘇三個省份為主,10年前我所接觸的老闆中,90%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10年後的今天,餘下的10%生活在深深的後悔中。我親眼所見,一個五十多的老闆早餐時間一邊打電話,一邊在流淚,打完電話,衝我來了一句,掙再多的錢也不如有個有出息的孩子。原來這個老闆年青時以為掙錢做事業比一切重要,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以為孩子自己會長大成人!現在這個孩子讓老子有了深刻的領悟,掙再多的錢,都不夠讓孩子敗!而在重視教育的家庭,有許多的老闆不但自己事業有成,兒女也慢慢開始獨當一面了!所以很多的老闆們,不是讓孩子只上到初中畢業,而是比一般的家庭投資更多在子女的教育上!


陳勇剛江蘇寶澤


我是福建的我就說說我的情況吧

福建這邊有很多的華僑,

老一輩,很多都是在海外發展後再回來建設家鄉

畢竟上一輩比較窮,國外的經濟生活都強於國內。

而且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好。所以很多就是初中高中讀完就直接出國,掙個創業的資本,在回來投資建設,越窮越這樣,這也就變成了,在我們福建至少福清,越是農村越是別墅滿地。





每日生活淺談


我有一福州朋友在一起談南北方子女問題,南方子女如有學習好的父母也照樣供他們完成學業,如不太好初高中畢業大多都是子女出門打工創業,很少用其父母的錢,從小就讓他們有獨立創業的機會,所以出了很多企業家。北方人學習好的也供他們完成學業,報考公務員居多,過著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學習不好的,分數不足花錢買分也供上大學,花錢荒費幾年幾乎沒有學到什麼,大多畢業打工做點小生意混下去,經濟全靠父母接濟結婚生子,不願多生小孩,不求上進。朋友總結,北方二十年後比南方的差距比現在還會大的更多,建議北方人改變這種教育方式才能根本解決現有的南北方人的差鉅。


用戶9189223472742


文化與能力,我覺得不能完全劃等號。

我九十年在福建的武術學校當過教練,就接觸非常多的老闆的孩子,確實很多孩子初中畢業,不能讀書的大部都去工廠工作,我感覺他們的經驗積累比單一的文課更為重要。

以前學校來一個小學畢業的孩子,他的父母就是指定要練武術,能防身實戰就行,不練套路,不用讀書,當時我覺很怪異,這麼小的孩子就不讀書,好像不可思意。大概練了兩年,這孩子就回家了,專門從事雕刻事業。十年後,我有機會再次見到他。人家也生活的很好,他專門開了一家雕刻的工廠,一年幾百萬的收入,他自己介紹說,他就專攻一樣,就是雕刻佛像,特別是觀音像。


福州禪武


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為什麼學生讀書考試分比例,相對高些,這和父母教育有關,部分地區,從小就灌輸知識改變命運,不好好讀書長大了就是做苦工種田,所以拼命讀書,而廣東,浙江,福建,江蘇經濟比較發達,他們父母,有些教育方式從小就告訴孩子們,如果不讀書,長大後就和某某親戚或鄰居學徒去,所以孩子們壓力小,讀書的這一個人到大學畢業23歲,最後同時對比一下,參加工作到了30歲的大學生只有7年工齡,各方面還不成熟,工資假設每月一萬元,大概存款總計80萬元左右,而學徒的上到初中畢業16歲,每年平均5萬元工資到了30歲也能賺到70萬,雖沒存款,但是他們家庭結構完全不一樣了,讀書的人手裡80萬,想創業而經驗不足,可能都沒有太多的選擇擇偶對象了,等有孩子了父母也快老了,而學徒的那位,房子,車子都有了,也結婚了,小孩大的可能要上小學了,小的也快上幼兒園了,父母也可以幫忙帶,由於長期工作積累,經驗足,人脈廣,支持的人也多,相對來說敢闖,所以做老闆的比例當然就多些。


千里之行鞋店


也不看看廣東浙江福建的地理位置。這裡的人思想最先因時地宜地開化,見的世面也比中西部內地山民更多更早不是!勇於開拓“探險”的人基數多,抓住機遇和風口的概率大,自然而然的事。我還記得我12歲時第一次在大城市看見並體驗手扶式電梯,那時候,我們老家縣城內最高的建築也不過才五六層(這種高度不可能安裝升降電梯),(公共場所)更沒有一個手扶電梯。那還是2000年的中國。請問,在這樣的外部環境對比下,假設30年前,我的老家縣城有10個人在我們當地從零開始向大老闆目標努力奮鬥,而福建某個地方也有10個人從零開始向大老闆目標努力奮鬥,在同樣的努力和同樣的生意頭腦下,你認為前一個地方做成大企業家(全國知名)的人多,還是後一個地方做成大企業家的人多(全國知名)?


破曉185936108


我就是這樣的!剛讀完高中父母就給我斷糧了!大學是我寒暑假到電子廠上班晚上出去擺攤掙的學費!大學畢業第二天就到北京順義農富生公司押運200對種兔大巴車經過山東開到平湖三天兩夜!養了一年多沒掙什麼錢!家裡吵架後只剩三百離開了家!在金融公司上了三個月班!後來在黃埔區和上海中心大廈39樓合夥開了公司!一開就是8年!去年因為政策關係關了!十月份進入東方航空公司負責與企業對接項目!現在差不多半年了!30了還沒結婚!有女朋友準備結婚!最大的成就就是廣發建行兩行的VIP客戶!


妖夜之狼


幾十年農村初中教學經歷,對這樣的感受確實頗為深刻!總感覺地方民眾生活條件的好壞與該地孩子讀書的上進心有種隱隱約約的內在關係。

“三味”所在縣有7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一所鄉鎮初中。從學校校風、學生學風,到學校整體教學成績,其經歷的排位情況幾乎就是該鄉鎮的經濟排位情況,只不過是反位排序,即經濟條件越靠前,其學校教學質量就越靠後。現在教學質量最好的鄉鎮,就是經濟條件最落後的鄉鎮。

記得10多年前,我縣某鄉鎮,交通不便,經濟條件最差,但該鄉鎮初中校風學風好,教學質量和升學率一直名列全縣榜首,很多縣城學生都轉入到該校。至少保持了10年!但近些年政府對該鄉進行經濟扶持,大搞西紅柿種植業,百姓生活富裕起來了,但鄉鎮教育質量卻直線下滑,幾近倒數位置。

據該鄉鎮學校教師訴苦:家庭經濟條件好了,孩子對學習的勁頭一屆不如一屆,很多學生在校吃喝玩樂攀比成風,再不象以前的學生那樣希望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

問題中所提到的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發達地區的孩子,很多隻上完初中就進入社會工作了,反而出了不少企業家。這種情況,反映出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富裕家庭父母及孩子在教育和事業的關係認知上,有著與普通地區及家庭不一樣的觀念。

一、教育不再是富家子弟成就事業的唯一途徑。沿海發達地區許多農村家庭都有自家的企業或生意門路,孩子讀不讀書,不會擔心就業問題,既使子承父業,也大有發展前途。

二、沿海發達地區繁榮的經濟環境,既提供了眾多就業機遇,也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現在很多貧困地區務工人員都可以在這片熱土上找到職業並得到發展,又何況本地富家子弟呢?

三、沿海發達地區經濟形式多樣化存在和發展,勞力密集型企業對文化素質的要求較低。對企業管理者而言,只要智商不低,管理方法得當,通過豐富自身實踐經驗,就可以讓企業得到發展,管理者也成為成功的企業家。

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高文憑,終歸不如高能力。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否,與文憑沒有必然關係,只有具備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和強大處事能力的人,才是事業成功的寵兒。


三味聊教育


時代浪潮所致。

這一批企業家,剛好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罷了。

如果這個浪潮來的時候,剛好中國普及了高中,你的問題可能又改成了,為什麼孩子只上到高中,反而出了很多企業家。


人啊,自己的成長背景,和時代息息相關。

我最近剛好總結了一下,寫了點體會,供參考:


自己也有了小孩,開始思考他們這一代人的未來。昨天和老婆瞎聊了一會兒。突然發現。人這一輩子,三個關鍵時刻,可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懵懂無知,沒有注意到。
我們總結了一下,我們的大學同學,我的哥哥表哥堂哥的同學,我們這兩波人的路。突然發現,絕大多數人,在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基本就定型了。
比如我們這一波,絕大多數人進了外企或者華為等知名民營企業當螺絲釘。哦,不對,應該說凡是最後拒絕了國家分配的同學,絕大多數都是這個結果。我們是大學同學,可能這個專業樣本有點問題,我們放大到我們的高中同班同學,可能因為都是理工科,居然結果也基本成立。我老婆驚訝的發現,如果當年她考上理想中的中科大,可能也是這個結局,只不過老公會好點,可見女孩考好大學的重要性。因為她和我的中科大同學,都進了華為或者外企。
我這邊比較例外的是兩個高中同學,他們兩個創業比較成功,但這兩個同學的創業故事,都是第一份工作碰到了貴人相助,然後順其自然。但這也是對他們兩個人的順其自然吧,這兩個人,一個父親就是企業家,另外一個人,家裡好像也是做生意的,高中的時候,他就展現了一定的商業天賦,在我們很聽話的時代,他就能和學校“談判”獲得一定的自由空間,交際能力驚人。對他們來說,投胎是人生的關鍵時刻。
然後再看看比我早畢業5-8年,我哥他們這一波,都是國家分配。那個時候,大學生奇缺,還有人能分配到北京。分配得好的,現在基本都是單位頂樑柱。分配不好的,自己出來闖蕩的,因為時代浪潮給的機會很多,也是各個單位的脊樑型人才。
然後大擴招之後的親戚,基本上是我們的下一代了,是表哥表姐們的孩子,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人在四個一線城市上班的,都留在了我們省會。好整齊。唯一我大舅的孫子去了外地入贅一家做生意據說不錯,那是因為他沒考上高中,早早去珠三角闖蕩了。
最後你發現,時代浪潮給機會,然後時代浪潮造就了很多新就業機會,改開,入關,外資製造業,IT,新媒體……你在時代潮流下選擇當時比較新的行業,你比較容易出頭,基本上都不差。原來大學畢業的關鍵不是你選的第一份工作,而是你選擇的行業,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果然如此。選擇了比如熱門的IT行業,你第一份工作在聯想,還是在方正,還是會稍微有點不同,但這基本上是運氣了。可是你會選什麼行業呢,性格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
這些林林總總的選擇,你也許會說,其實還不是說高考決定命運。還真不是,我的高中同學,學什麼專業的都有,但搞IT相關的開發尤其多,時代給的機會啊。電子、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不說了,電力系統的搞控制相關的開發,學化工的搞過程控制開發……就是機械專業,也在搞CAD相關開發。時代浪潮來了,這類就業機會最多,你看看書,磨練磨練就去了。要真說人生轉折,我們發現,中考才是真的人生轉折。我和我老婆的初中同學,因為微信群,大家也聯繫上了,統計了一下,中考考上省重點高中的,考上普通高中的,沒考上高中的,人生路線差太多了。現在,據我老師說,重點高中也擴招了,因為中考政策的變化,在我們那裡,更是中考決定人生了。
嗯,好像我這個也算回鄉見聞呢,今年好像沒有這類文章推到我的時間軸上了,奇怪。
簡單的說,人生三個關鍵時刻是:投胎,中考和第一份工作。可是當年老師都給我們說,高考是你們人生最關鍵的時刻。過了這麼多年,我們才發現,中考才是。中考名次基本上決定了你上什麼大學了,後來的7年,和你人生理想的實現程度,大多數靠運氣。我們的同學,大多數的理想是當科學家,結果大多數人是碼農,考上清華也沒用,這個結論太殘忍。我們修訂了一下,給自己的孩子說:你可以高中努力一下,看看能不能考上C9,如果能,就努力吧,如果不能,就順其自然吧。今年春節,就給侄兒們這麼說了。也算是給他們鬆綁吧。愛幹什麼就幹什麼吧,我哪知道你們畢業的幾年後,時代會有什麼浪潮呢??
原來我們的人生,出生那一刻就基本決定了。中考的時候,個人努力可以實現一次關鍵選擇。但15歲的我們,實在太懵懵懂懂了。22歲時候清醒一些了,但很多事情已經來不及了,時間緊任務重,趕緊選了一個方向。25一過,咣,這輩子就這樣了。人生真是悲哀,都在我們不明白自己的愛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時候,讓我們做了選擇。

加加爸爸2019


提出這個問題的都是不思考的!

1. 家庭條件好的,小孩讀書好的一定是非常支持讀大學的,畢竟他們也知道多讀書有好處。但因為父母忙於生意導致小孩子讀書差,之後才無奈的讓小孩出來學習做生意,因為不讀書的出來打工真沒有選擇的機會。比如我讀的那個大學就特別多的經商家庭的子女(廣東財經大學)

2. 家庭條件不好的,如果懂得和相信知識改變命運,那再苦再累也會讓小孩子好好讀書的,我就是村裡那五個大學生中的一個(另外4個分別是我弟,我2個堂哥,還有一個不是我家族裡面的),都走出農村在城市立足了(只有我弟還沒買房)。但我小學同學只有2種出路,要麼跟著父母做生意子承父業,要麼就去工廠打工了……去工廠打工的男生大部分還是光棍,估計不少要當光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