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海用U23门将踢前锋,4分钟再换下来完成中超指标,你怎么看U23政策?

智道足球


这是我在今年中超第七轮赛后写的文章,在我看来,U23政策大体上来说是失败的,当然其中不乏一些新秀出现,但我相信,该露头的,没有U23政策也能露头。那些需要政策出场,甚至纯粹为了满足政策而出场的球员,可能还需要再磨练。现今的U23政策,对这一类球员只有揠苗助长式的毁灭,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纵观整个中超。从恒大上港等豪门,到人和卓尔等保级队,都有不少单纯为满足政策而存在的U23球员,他们的平均出场时间都超不过10分钟(该数据截止到第7轮)。上港的雷文杰,出场三次,平均比赛时长9分钟。卓尔的郭田雨,出场四次,平均比赛时长4分钟。重庆的尹聪耀,出场四次,平均比赛时长不超过2分钟。

这样单纯为了满足政策需要而安排的出场,和锻炼年轻球员的需要,能有多少关系?富力20岁的门将韩佳奇,在仅有的5分钟出场时间里,就因为失误而丢球,请问他的心理阴影面积该有多大?

韩佳奇上场就送礼

这些U23球员,即便偶尔有上佳表现,也逃不过早早被换下的命运。上一轮,武汉队的江敏文即便在第16分钟帮助球队打入一球,也没能熬过上半场,在第30分钟被换下。这样的政策,除了限制主教练临场变动的可能性以外,联赛的观赏性也不知道被打了多少折扣。

江敏文的进球

世界上最搞笑的,就是用一些客观条件人为的制造一个筛子,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以年龄为标准,规定23岁以下的球员必须出场,却揠苗助长,不顾球员的成长速度差异,这个滑稽的程度可以和内蒙古足协只接受身高185公分以上的球员有得一比了。即便梅西到了内蒙又能如何?

内蒙古足协选拔球员的身高标准

如果说U23政策是为了提高国家队成绩的话,那国际赛场的成绩应该是最好的标尺了。2018年U23亚洲杯,中国队一胜两负未能小组出线。2018年亚运会,中国队虽然小组出线,但淘汰赛中,上半场被平均年龄小自己两岁的沙特队打进三球。

雅加达亚运会的沙特男足平均年龄比中国男足小两岁

如果这样的成绩还不能证明U23政策的失败的话,那明年就又有U23亚锦赛了。


JamesTalk詹姆斯说


大部分U23球员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现状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这样的局面只能是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多、花样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球迷来说也就司空见惯了,甚至可以说现在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对于足协来说,出发点肯定是为了保证年轻球员获得更多的比赛时间,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那就是咱们的青训训出来的年轻球员大多数不堪重用,其实谁都知道年轻球员是未来,也是决定未来收益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个个都像姆巴佩、德利赫特等等等等那样的球员的话,想必只有傻子才会弃用他们吧,只能说咱们的U23出现了恶性循环,而这,也是决定未来高度的前提,不过现在看来,没有高度。

还有一点就是足协只会发号施令,在此之后没有做到有效的监督,对他们看之任之,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儿,只要俱乐部按照要求做了就行,没有了更高的标准,从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现象。足协对于监管不力的情况也不只是单单这一个方面,咱们习惯就好。

还是那句话,既然有了好的出发点,就要针对这个出发点从而做出相应的行动,纸上谈兵的案例太多了,而现实中啪啪打脸的事儿太多了,U23是一个方面,做不到统筹兼顾的话,颁布再多的条例规定也是无济于事。有这个时间的话,还是多多去关注青训和年轻球员的培养吧,过不了多久,2022年世界杯的预选赛就要开始了,估计到时候又是一帮老将的局面。悲哀啊。


简简单单的蝎子


中国足协不应该总是感情用事,或者叫自以为是。那个什么U23政策赶紧去它的吧!因为它真的不是科学的。实践了好几年了,有毛的作用吗?一名优秀的球员最晚17-8岁,场上一溜就能基本能看出你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因为我是天津人,那么我就用天津队的球员举个例子;于根伟,张效瑞,蒿俊闵,这三个人都是十几岁时上场比赛的,说实话,一亮相甭管是现场的球迷还是电视屏前的观众,立马眼前一亮。你没U23政策,他也已具备球星气质了。关键是你在挑选苗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仅收有后门儿,经济条件好的……总之认人为亲的孩子了。否则以后真的也还是很难说


L611017


作为国产教练中的佼佼者,沈祥福指导敢为天下先,又一次刷新了大家的三观,这一波换人“神操作“在球迷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在本场比赛的报名表中,U23小将马镇的位置被标明门将。比赛第84分钟,天海做出换人调整,U23球员马镇替换后卫吴伟登场,而马镇也直接站在了前锋的位置上,迎来了自己的中超首秀。第88分钟,刚刚替补出场3分钟的马镇被另一名U23球员文俊杰换下。遗憾的是,在短短的三分钟时间里,马镇没有一次触球就被换下。中国足协制定的U23政策的宗旨,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球员有出场的机会,通过比赛来锻炼提升自己的水平,更好的为各级国家队输送人才。在中超外援打天下的今天,年轻球员的生存空间受到打压。目前为止各支球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应付足协的政策。在有限的出场时间内,U23的锻炼价值,球迷们都心中有数。此事件经过媒体和网络的持续发酵,希望能引起足协高层的重视,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同时出台相对应的处罚措施,设置高压红线,为了中超联赛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规划。





老三聊足球


天海与富力为了完成U23政策,都在想尽不同的办法,只不过天海或者真的创造了U23球员上场的新方式。

天海温家宝红牌停赛,已经没有核实的U23小将为球队上场。

上一轮联赛中,由于温家宝的红牌导致这一轮比赛要进行停赛。而天海以往阵容中的U23小将就是温家宝,张源,文俊杰等三位。而由于温家宝停赛,至于张源在上一轮已经没有入选18人大名单,但具体原因并没有详细公布,极有可能是有伤在身吧。所以现在的U23替补阵容只有文俊杰及守门员马镇。

不过作为替补门将马镇如果不是U23政策下,相信作为门将一个赛季一分钟时间都得不到,毕竟门将这个位置他还是排在第三门将的位置,正常情况下要出场,除非张鹭及方镜琪都有伤或停赛,不然要想出场基本为零,而现在为了比赛的任务,能找到上场跑4分钟已经足够了。

而该场比赛的对手富力,已经连续三场比赛在开场3-5分钟已经把首发的U23球员换下场,这样奇葩的操作就是为了应付U23政策,不然这些U23连上场机会都没有。

其实这些都是为了政策,但这不利于足球战术的发展,基本上任何一个球队,只要首发是一名U23,那么其他替补席上的非U23球员,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的上场机会,只是放在大名单中,真正替补上场的必须是U23球员,这样教练都很无奈,明明这个位置球员发挥不好,正常情况下可以替换,但受限于政策只能放弃,所以这不仅对于球员,还对于一些国产教练有成长都会有限制,特别是他们临场的指挥发展是不利的。

所以还是不要受限于上场人次限制,还不如直接明确要求U23上场的时间不能少于45分钟更实际了。


落叶无情心


现在不需要什么u23或者u2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不是中国从政人员一贯作风吗?有什么意义?简直是笑话!为什么不能像篮球那样彻底的跟足协脱离出来?!彻彻底底的脱离出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田径的搞足球提出加强叉腰肌,现在的领导以前是干什么的?排球的?按照这个道理,打台球的是不是可以搞曲棍球?反正都有球,也都有棍!!!



各项赛事如火如荼的举行,人员不够用自然就用老队员!球队多了自然就抢夺优秀的资源!否则等待踢球的比球赛本身多谁都会用好的!不管干啥的都要有规矩像私人带教的球员!即使没签合同!有俱乐部用或者想拉走,足协都得出面要求合法签约!保障培训机构的利益,才能推进更多的人参与青训,培训青训,才能出人才!否则谁还会搞青训?保障各方正常利益和公平竞赛才能更好的发展!这样的利用政策规定永远没有利益让人更有动力!钻政策空隙的说白了也是利益唆使


木马晓秋天


1、U23新政并没有改变年轻球员的生存现状,政策应与青训现状匹配,中超属于职业联赛,更多需要考虑的是技战术水平和观赏性,当前青训无法产出足够多和足够优秀的U23球员,靠政策上场几分钟无助于局面改变。

2、重点应通过专业的青训教练训练以及多级别的赛事组织增强年轻球员的竞技水平和实战能力,靠自身能力的提高争取在中超赛场的出场机会。

3、中超球队需要重视球队的老中青合理配比,挖掘有潜力的年轻人并给予机会进行培养,为球队的长远发展做人才储备。


中超吐口秀


u23政策实施的目的本是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但却似乎有不少俱乐部浑水摸鱼当混子,即使让u23年轻球员登场也是立马换下,这也是中国足球近十几年没能得到实质性发展原因的冰山一角,其他暗藏深处的权钱交易等等只是未被曝光,真是替国足感到气愤与悲哀


斌弘体坛


中國足协的U23政策就是一出闹剧,如果你真的重視年青足球运动,你就要认认真真,切切实实搞好U23的联賽赛事。現在这个政策各队都在認真研究對策,对付着,各种形式,各种情況,百花齊放。为的是如何应对这政策,但這個U23球员參加比賽起不了作用。真正能在中超聯賽打上主力,独当一面的球員少知又少,上来的大多數都是在比賽垃圾時間派上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