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人口流失嚴重嗎?為什麼?

奧璐菲


人口在持續減少,有以下原因:

1.學生70-80%學業完成後不願意回攀枝花。就業機會少,專業和職位欠缺。

2.學生不回來,父母就得到學生生活的城市,或者是帶下一代,或者是有所依靠。

3.攀鋼是攀枝花最大的企業,為了減員增效,職工買斷工齡,領導提前退休,而這部分職工幾年前基本在成都或其它城市購買了房屋,因此這部分大多數都離開了攀枝花。

4.政策趨緊,稅費增多,競爭加大,行業逐步規範,經濟下滑,機會減少,生意越來越難做,外來人口逐步離開攀枝花。

5.煤炭和礦業以及相關的企業關閉,環境整治,一批企業關閉,外來務工人員也相繼走人。

6.外來交通不方便,前段時間,飛機下不來,火車斷道,汽車不暢。有人調侃,攀枝花是一個來了就走不脫的城市。市內道路,路面很差,修了很多斷頭道,一放就是幾年,既浪費了金錢,交通也沒有得到大的改善,這也是留不往人的原因之一。

7.總的大趨勢是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遷徙,加之攀枝花是工業城市,生活配套設施不完善,生活不是很方便,因此人口減少是大勢所趨。


用戶4001324291449


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攀枝花的人口,到底是走的多?還是來的多。

第一,關於務工人員增沒增多的情況

我已經本身也是一個外地人,五六年前來到攀枝花做生意,兩三年前商場的人流量週一到週五還是可以,週末節假日就不用說了,人很多。進而來攀務工的人也多。我本來來攀的十有八九都是外地的,像瀘州,自貢,內江,達州,等等,,,其中南充的人最多。到後來我發現我之前請的那些外地的小妹全都走了,要麼去成都要麼去老家或外地。到現在全是攀枝花本地的,所以現在攀枝花招人非常不好招,這是現在攀枝花商業的一個通病。做生意的都知道。

所以我的結論是務工人員走的多。來的少。

第二,關於車流量變大,是否代表人增多?

我能夠感受到攀枝花的車流量變大就是在這兩年改變的,而且還跟人流量變多沒關係。記得兩三年前,沃爾瑪商場那時候人也多,逢年過節的人更多。那時候停車場沒有像現在這麼飽和,也沒有像現在一樣堵的水洩不通。現在是隻要車稍微多一點最少堵個十幾分鍾,逢年過節一個小時很正常。那為什麼現在人流量少。還有那麼多車子呢?說到底就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幾乎都買了車,所以現在攀枝花的道路越走越窄。我認識的周邊的幾乎都是這兩年買的車,包括我我自己。

所以我的結論是,攀枝花人變少了,車變多了。

綜合以上兩點,攀枝花現在走的人多,來的人少。而且現在招人非常難招。


石石石35


在攀枝花生活了20多年,目前仍在攀枝花。所瞭解身邊情況是:

1、攀枝花到外地讀書的年輕人很多不再回攀(約70~80%)。

2、有門道的年輕人,有錢的中老人大多都去了一二線城市。這兩條可能是很多三四五線城市共同的問題。

3、常往人口估計稍有下降,走的多,來的也不少。

4、冬季候鳥型人口有增長,川渝地區很多老年人願意到攀枝花過冬,語言飲食習慣歸屬感強於海南三亞。

5、最大的問題是交通交通交通!!!成都重慶到攀枝花幾百公里,時間比到北京都長。其次是環境,雖然說比前些年改善了很多,但以工業為主的城市特別是市區距離廠區工業園區這麼近,想短時間治理到周邊旅遊城市的狀態是不可能的。一過完雨季進入到風季,我真的是不想在這待下去。

攀枝花的優勢不僅是冬暖,而且夏涼,每年7月~次年3月的氣候比盆地舒服,一年四季自然陽光下的瓜果蔬菜不斷,城市居民絕大多數是移民不排外且為人友善。這些也是攀枝花的優點。


朝天椒子


我們全家1985年離開攀枝花,在某一線城市生活,工作,退休,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交通,醫療,教育,生活等比攀枝花不知強多少倍。如果在攀枝花在呆下去孩子的前途也成問題,現在在外地己落地生根,孩子們工作也很好併成家立業,對攀枝花只是懷念一段歷史,經常回來看看,看看変化,看看老同事,大多已經故去,攀枝花變化很大,市區很漂亮,但僅是市區,老單位已破敗不堪,如果不走,徹底在那摧枯拉朽了,在山溝溝裡從二十歲一直到退休,獻了青春獻子孫,沒這個必要,沒人說你好,大家都一樣,我是專業人員,為什麼不走,我己經盡力了,攀枝花再好,也不會回來了,再見攀枝花,我們會經常回來看你,必競在這生活,工作二十年,流淌過我們的汗水。


用戶8994594396195


我感覺攀枝花人口不但沒有少,而是比以前多了,從體育館、臺聯、新宏國際路口、五十四交叉路口、西區星瑞時代廣場、仁和新街口每天洶湧的堵車車流應該可見一斑,大致原因是以下幾點:一、前幾年攀鋼實施了減人增效,下崗分流了部分職工,十九冶在攀項目減少,使這些人員有一部分離開了攀枝花;二、攀枝花市以環保先行政策導致很多小洗選礦,小煤礦關閉,使這些部分從業人員離開了攀枝花;三、以康養和釩鈦立市的攀枝花卻吸引了更多的人從事康養服務業和釩鈦深加工;四、周邊縣市人口迅速填補了攀枝花流出人口的空缺,這些人口中有本來就比較富裕了的農民,也有來攀尋找工作的年輕人,他(她)們從事的工作大多是男的做建築,女的在夜場(ktv或花場)陪酒或者餐館酒店做服務員;五、攀枝花經歷了康養轉型之後,環境大變,整個市區鬱鬱蔥蔥,汙染極少,加上1000-1500內的人類居住最佳海拔高度,標準的冬暖夏涼,而房價在四川省內都算價格窪地,導致很多外來人口買攀枝花房,從炳三區密集居住人口就可以看出;綜上所述,攀枝花人口不但沒有減少,而是增加了


中年樂天派66666


不同意你說攀枝花是冬暖夏涼,冬暖也許是真的,而夏季則熱死人,五月份我去渡口市大橋頭邊住旅館,整夜吹電風扇都無法入睡,你把西昌和攀枝花這倆座城市讓我選擇在哪座城市生活,我選擇西昌而絕不選擇攀枝花生活,攀枝花是一座火爐城市,這在全國都聞名,山區城市一條金沙江穿城而過但在酷熱的夏季也不給這座山城送來涼風,而物價又貴得要死,攀枝花這好那好為什麼攀鋼還遷移近10萬職工及家屬到西昌經久鄉呢?足以可見攀枝花不適合長期定居更不適合離退休老人養老。


獨行者147706311


攀枝花市的年輕人就業渠道太少,發展空間不大。我自己就是2003年從攀枝花返回成都的。當年父母從成都帶我去的攀枝花。常住人口尤其年輕人的確流失!

陽光康養給攀枝花帶來了候鳥式人口的增加,攀枝花的米易,每年十月底就有成都老人去過冬,直到次年三月底。2022年成昆複線通車後,重慶六七個小時到達攀枝花,成渝兩地來攀枝花過冬的老人會達到幾十萬。我自己55歲後,冬天會逐漸增加在攀枝花的時間。

攀枝花冬天溫暖乾燥,適合風溼類疾病的老人,海南太潮溼。空氣質量大為改善,冬天經常不輸於海口。


古青玉1


攀枝花“人口流失嚴重嗎”?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你可以注意近二十年來你身邊以下幾個方面的情形,你就可以輕鬆得出結論:

1、你周邊新增的同事中,外來人員(戶籍遷入且不是由攀枝花出去“混”過回來的,能理解嗎?)所佔的比例;

2、你新認識或結交的朋友中,外來人員(戶籍遷入或在攀工作且不是由攀枝花出去“混”過回來的,能理解嗎?)所佔的比例;

3、你所認識的長輩、師長、同事、朋友,他們的孩子中在攀就業的與在攀之外就業的比例是多少;

4、你的是否感覺你的發小、同學、初戀以及你開始有意識時直到伴隨你長大的左鄰右舍很多人好像都不在攀枝花了?

5、如果你家的房子位於攀枝花具有悠久歷史的居民聚居點的,比如:小攀枝花、五道河、密地橋、礦務局、格里坪、河石壩、河門口、荷花池、高峰、東風、鋼花村、向陽村,你可以認真關注一下當下仍在“堅持”的居民的年齡結構特點。附帶還可以關注一下週邊各大銀行儲蓄網點(有人)的變化規律。

實際上,這樣的現象太多了!

只要你留心,必然有結論!


JackalWolf


這個問題很好,人流失還是增加沒有具體數據不好說。但如果人口流失必然導致的蕭條現象,在西昌分流後,目前也看不出來太明顯的變化。當然,因為一些企業的關停,居住要求的提高,導致相關的局部老舊小區的蕭條也是必然 ,但這類地方原本也沒有形成商業和服務繁華區。但有個現象很值得思考,土生土長的攀枝花年輕人,出去讀書後很少有回來的。攀枝花的商業,很多都是外地人做的,打工的,開出租車的,做飯館的,各種商鋪的,還有小公司小企業,這說明在攀枝花並不是沒有掙錢的機會,也有各種層次的工作崗位的需求,那為什麼年輕人長大後不願意回來呢?個人認為原因是:1攀枝花產業結構的問題,年輕人不願意從事這些行業。而能吸引他們的行業,機會有限,崗位有限,這主要是指高層次的。2城市面貌。攀枝花地理限制,沒有都市的感覺,不符合年輕人的心理需要。我問過幾個年輕人,他們的回答是,攀枝花感覺不舒服,不像大城市,他們寧願去成都端盤子,賣東西,跑業務,不願意在攀枝花坐辦公室,這方面主要是中低層次方面特別明顯。不過隨著交通的發展,攀枝花得天獨厚的資源,物產,氣候,相信攀枝花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木木285264151


俄在攀枝花工作二十多年,工作到現在才兩仟多點,攀枝花物價貴,公交車票價貴,住倮果,十幾年沒到仁和,去一次仁和公交車票來回要將近十元,貴呀。我現住的地方遠近都2元,這就是攀枝花留不住人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