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会帮助孩子的父母都懂这4点!

面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心理需要和困惑,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拨开心灵的迷雾。今天这篇文章,推荐老师们转给家长。

你知道吗?会帮助孩子的父母都懂这4点!

家长首先必须了解孩子

家长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帮助他们。

蜜柚哥哥所认为的“了解”,是我们作为家长,必须善于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善于和他们进行积极地沟通,鼓励他们说出心中的喜怒哀乐。

对于周遭事物和一些事情,每个孩子都会有他自己的一套见解,我们需要仔细耐心地去听他们的想法,不要去打断也不要提前对此做什么评价或批评。

听完他们的想法以后,对此做一次简单的回顾。这样既可以帮他们理清思路,又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在人际沟通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自己和自己沟通对话,心理学生称之为“内在性的沟通”,即脑海中的对话,跳出自己的角色,以另一种角度来看自己,激励自己。

但就从目前的家庭情况来看,不少家长其实还不善于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他们经常只会一直不断唠叨。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出于好意,但将那些大道理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为这样才算尽到家长的责任,显示其实往往事与愿违,使孩子易于造成厌烦和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要了解孩子,指导帮助孩子,首先要认真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艺术;对孩子说话,要理智思考不要责怪埋怨;叮嘱虽然重要,但要讲到点子上。

要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心理学对交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称作PAC分析理论。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以训斥人的、权威的口气和行为与人交往。他们说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了客观的理智,这种人的行为表现是待人接物冷静,深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说起话来只是:“我个人想法是……”

“儿童”状态像孩子似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这种人说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而和孩子交往的理想状态是“成人刺激”和“成人反应”。

这就是说我们与孩子对话时应该冷静点,都应该尽可能理智些,应该相互尊重,这样对话才能进行下去。

你知道吗?会帮助孩子的父母都懂这4点!

要教会孩子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人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就好比一幅画,在这个人看来是神作,也许在另外一人看来就是一文不值。就像我们人一样,有人觉得你好,也必然有人会不认同你。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不能太过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有些孩子太过敏感纤细,常常因为别人一句褒贬之词,让自己内心波涛汹涌。我们要做情感的主人。要以我们的榜样和对孩子的真切鼓舞,帮助他们在情绪上逐渐学会独立,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悠悠自得品味人生,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不足有信心赶上,对自己的优势要敢于展现。要相信自己一定是个有价值的人,是个成功的人。

分清“父母”和“朋友”的身份界限

在做孩子朋友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你还是孩子的父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榜样。

蜜柚哥哥觉得这个界限我们千万不可模糊!星云大师说过一句话:孩子就像是父母的复印件。

家长不仅要做孩子的老师和心理医生,还要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要自律。我们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学习,甚至到要晋升考试时,还作弊;父母要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而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他们会不自觉地去模仿亲近的人的行为,尤其是我们的父母。

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经常发现孩子的困惑很多来自家长的行为,他们会十分困惑地问:为什么大人总是那么“假”,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想要我们做到?

所以蜜柚哥哥也一再强调,我们要教好孩子,必须要先管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