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

蜜柚哥哥一直都覺得,好的家庭教育是這個世界上特別難完成的事,它就像一份事業,並不是需要一個好的建議或者好的想法,它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們去注意很多細節。

而教育孩子有兩個好地方,也是許多家長容易忽略的地方,如果做好了,對孩子的影響可是非常大的。

廚房教育

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

估計很多家長一聽到廚房這個詞,就想讓孩子離得遠遠的吧。裡面烏煙瘴氣的,既有明火,又有刀具,萬一燙到孩子、傷到孩子怎麼辦?

這就是我們家長經常掉進去的一個“愛的誤區”:我們太愛孩子,捨不得讓孩子做一點髒活、累活,捨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阻礙孩子成長。

而廚房,其實是個教育孩子的好地方。

1、孩子更有責任感

想想你平時在做家務時,孩子是不是總想過來幫幫忙。而這時候,大多數媽媽是怎麼做的?

要麼說一句:“你怎麼能幹這個呢?傷著了怎麼辦?去玩吧~”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要麼說一句:“你還不夠添亂的呢,這裡用不著你!你就在那裡好好玩你的吧!”結果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嫌棄了……

每個人都有“被需要”、“被使用”的心理渴求,這證明我們在別人眼中是有用的、有價值的、不可缺少的,這也是一個人自信、自尊的來源。

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

《爸爸去哪兒》中就有透露到,其實吳尊在neinei 6歲的時候就有教她學做飯了。對孩子來說,並不是說他可以把任務完成得多好。你時常交給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兒,時常使喚一下他,比如幫忙在廚房摘摘菜,洗洗碗,甚至都可以煮些簡單的飯。

這樣才能激發他內心小小的責任感,讓他感到自己在家裡也是很重要的,也就慢慢建立起了自信和自尊。

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

2、孩子更能體會爸媽的辛苦

孩子如果不進廚房看看,就永遠也不知道他所吃到的美食是怎麼出來的。

他不知道,媽媽在廚房裡轉的像個小陀螺,忙得恨不得有好幾個分身;他不知道,媽媽切菜的時候甚至傷到了手;他不知道,’媽媽被油煙嗆得直流眼淚……

如果看不到這一切,孩子還以為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他應得的,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殊不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是愛,不應該成為過度保護。

你要讓孩子在廚房常轉轉,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讓他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珍惜父母給他的美好生活,進而更努力的去過好他自己的生活,來回報父母。

別看廚房是個不起眼的地方,這裡面教育孩子的學問可大著呢~

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

3、懂得合作、學會配合

只有一個廚房,一套廚具,要想早點吃上香噴噴的飯,默契配合必不可少。

比如你在清理魚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把大蒜、生薑等調料備好;或者你在洗剝毛豆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先去摘小青菜;再比如,你炒的菜快出鍋了,你可以讓孩子把盤子準備好……這樣清楚的明確分工,能讓孩子學會統籌時間。

在合作的過程中,孩子能感覺到自己有價值,是被需要的,這對於孩子的信心大有幫助。

而且,有心理學家說道:當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增進他們的親子關係。而一起做飯其實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超市教育

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

有的孩子在超市裡,學會了排隊,懂得了禮讓,學會了保管好自己的東西;還學會了規劃和理財;

然而,有的家長沒有抓住這個絕佳的教育機會,以致有些孩子在超市裡會亂嘗東西,會了插隊加塞、大聲喧譁……

一個孩子,乃至一家人的教養,往往就是在超市這種公共場所中體現出來的。如果你利用好每次帶孩子去超市的機會,你會驚訝於孩子的成長。

1、購物前:列購物清單,學會定計劃

帶孩子去超市之前,一定要跟孩子一起想一下,哪些東西是需要要買的,然後形成紙質版,順便準備一隻紙,買好一項後劃掉。

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

有些家長會說,我記性好,不用這麼麻煩的,其實這樣做,向孩子傳達的信息是:做任何事之前,都應該有個計劃,會大大提高效率。孩子們也可以在每學期前給自己定一個學習計劃,有計劃的行動通常會更有目標感!

而且有些孩子,每次看到玩具不買就不走,提前制定一個購物清單,如果玩具不在購物清單內,就有一個明確的制約作用。

2、購物中:讓孩子推購物車,懂得規則

在購物的過程中,除了採購,還能培養孩子安全意識。模擬一下場景:孩子就是小司機,購物車就是汽車,超市裡的過道就是馬路,顧客就是行人。

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

雖然沒有紅綠燈,但是超市裡的人來來往往,也要講規則,懂得禮讓,一旦所有人都沒有這種意識,就極容易“堵車”。

如果所有人都學會了遵守規則,文明禮讓,那麼交通事故將很難發生。父母雖然不能改變世界,但至少能把這些告訴孩子。

3、購物中:讓孩子學理財

第一步,認識標價籤,學習付錢。開始幾次,父母可指導孩子查看商品價錢標籤,並與手中的錢比較,確認手中錢是否可買下該商品。

如標籤上價錢是20元,但手中只有15元,那麼就不能購買這件物品。此外,每次結賬,可指導孩子進行付錢、找零,讓他們明白金錢的用途,並學會計算。

第二步,列清單,明預算,拒絕超支。開始購物前,父母可與孩子討論這次需要購買哪些商品,打算花多少錢,並將購物清單和預算都寫在紙上,然後將錢給孩子,就可讓他第一次自己購物了。

這麼做是為控制孩子看到什麼就想買的消費衝動,由於預算有限,只能購買清單上的東西。

選取了所有貨品之後,計算一下有沒有超過預計的金額。若結果超過預算,則孩子必須想辦法解決,如將某些貨品改換較便宜的牌子。反觀現在很多人在某些購物節的衝動消費,可能是因為童年時期沒有“清單”的概念。

第三步,學習“貨比三家”。孩子可能在挑選商品方面,只考慮自己的喜好,而忽略商品的價格。個人喜好固然是重要的選擇標準,但相同的商品,如果能夠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排隊結賬肯定是需要排隊的,還能訓練孩子的秩序觀念。

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

教育孩子講究一個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廚房教育、超市教育,早一點晚一點,真的不一樣。有些家長忙著花錢給孩子去報名各種補習班。有的教育你需要交給優秀的老師去完成,但有的教育只能你自己去做。有些教育是需要花錢的,有些教育花錢也不一定買得到。當然有的人說“聽了很多道理,依然好不過這一生”,聽了很多教育理念分享依然沒有用,是不是因為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呢?


教育孩子真的需要我們注意很多方方面面的事情。蜜柚哥哥也整理了很多關於教育心理學的音頻、資源。可以私信蜜柚哥哥獲得資源。

更多內容請搜索“初柚遊學”

分享優秀的教育方法;有趣的課程內容;開發親子研學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