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第三章

洲是一個動手能力非常強的人,可能是深受父親的影響。他父親為了養活家裡的八個孩子,上山挖土特產,放鐵夾子抓竹鼠,果子狸等等,此外他還有一門手藝,就是編織竹帽。編織竹帽可是一門實實在在的手藝,首先得去山上選好竹子,竹子分為好幾種在當地,有一種就是普通的竹子,直徑十釐米以內的,還有一種大的,直徑二十多三十多釐米的,就是以前洲拿來當飯盒裝粥用的,在農村也有拿來當尿桶的,就是拿那一米二左右長的大竹筒,把中間的眼戳掉,留最底下的眼,這樣就成了一個容器,農村人會放這麼尿桶在房間裡面,一半是放在門背後床腳的一頭,當然不會緊貼著床的。可想而知,這樣難免會出事故,就是不小心會把尿桶弄倒,弄到的結果就是灑在房間裡面,當然,住在瓦房裡面的一般房間下面的都是鋪著木板的,而去可想而之,木板之間是有很多很粗的縫隙的(當然也會有下面是鋪粘土的,那樣就比較慘一點了),而且農村人一層都是養豬或者樣牛等等,有時候運氣好一點的還能遇到牛在下面放屁,聲音是相當的大,由於中間的木板是有縫隙的,人在上面很快就能聞到一股味道,簡直是有苦難言,還好通風一直是瓦房的優點,所以沒多久味道就會散去。言歸正傳,首先得去山上砍這些大的竹子回來,而且每次不能砍很多,如果砍很多不能及時用完,竹子缺水,後面就片不了了,當然也不能之砍一點點就回來了,一般看回來都會拿到水裡面去泡,防止竹子水分流失,這些竹子會被截成一米多一點的一段一段,然後在片成大概一毫米厚,半釐米寬的竹片,然後拿到模子上面開始編織,所謂的模子就是做一個類似竹帽的模型,就是一個半米左右寬的大圓盤,然後再在圓盤中間固定一個圓柱,竹帽就在上面緊貼著模子編織,最後成行。一個竹帽要兩個在模子上成形的半成品,中間當然是鏤空的,所以才需要兩個,然後去採摘莆葉鋪在兩個半成品中間,一般鋪兩道三層莆葉,完成後延著邊緣將莆葉修建整齊,所以要求編出來的半成品要大小一樣,最後在用那種小竹子片成線狀的而且還有颳得很圓滑,沿著竹帽邊緣將上下兩個半成品穿起來,把中間的莆葉壓在中間,越結實越好,洲平均下來一天能完成三到五個,當然是竹子都是現成的。沒入贅之前,他就經常幫著他父親編,老二涵也會,當然最後速度最快的洲,無論做什麼,他總是比別人快一些。自從廁所蓋好以後,洲主要是負責政的學費,當然還有等待出生的孩子。所以洲每天晚上都要熬到半夜一兩點,就是編織草帽,那時候一個草帽那時候拿去賣就一角錢,半天下地幹活基本上沒什麼掙錢的來路,家裡的雞又不怎麼下蛋,即使下蛋了也不能拿去賣,要留著孵小雞,上次似乎很相信洲的能力,基本上每次孵十多個蛋就只能出來三五個小雞,最後還不能完全活下來,家裡的母豬三番五次的發情卻不能懷孕,即使懷上了,七八個豬崽也要等到一年半載才能賣,而且沒有多餘的米給豬吃,母豬不產奶,豬崽更加長的慢,最後甚至連母豬自己都討厭自己的孩子跟它搶食。那時候養種豬的可賺錢了,首先種豬得是很壯的豬,體型還得大,結實,人們相信他的後代也能長得跟種豬差不多,因為人們都期盼自己家的豬能賣更多錢,所以能當種豬的豬是不多的,而而且種豬還得吃好的,因為不僅是種豬主人靠它掙錢,別人家的也在等他家的豬過去給他們播種呢,所以一般人是養不起種豬的,一般一個村路面能有三隻種豬就不錯了,養多了沒業務也是不掙錢的。山裡面都是山路,更加沒有車,一般需要種豬的人先去種豬主人家,如果種豬不忙的話,就得付錢,然後自己把種豬趕回自己家,種豬也是不容易,每次都很拼命,為人們種下令人期待的種子,而且每次還得翻山越嶺,有時候十幾個山頭。那時候種豬可是寶貝,而且還是別人家的,路上有個三長兩短那是要傾家蕩產的基本上。有時候種豬累了,可能是連續幾天都有業務,走到半路它就躺下不走了,它得睡一覺,那能怎麼辦,你不能打他,回去它主人發現了要你賠錢不說,以後誰家的種豬都不捨得給你了,所以呀就得等它睡醒了再走路,好一點的它睡一兩個小時你就可以繼續趕路,遇到糟糕的,它得睡到天黑,那麼你就得點著火把趕它了。好,言歸正傳,所以對於洲,來錢最快的還得靠他的手藝,因為地裡的活他不能放,他是頂樑柱,芬身子小,體質也不太好,都是從小營養不良。洲靠著著他自己的收益,勉勉強強負擔得起政得學費,一個學期一眨眼就過去了,再加上家裡的一些開支(說白了就是豬油和鹽,有時候買不起豬油就吃牛油,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嘗試一下,那味道簡直難聞到家了,吃完後三五天碗裡面鍋裡面都還能聞到那個味道),也是剩不下幾個錢,在農村的都知道,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滿手的是髒兮兮的草汁和各種傷疤,哪裡掙得來一分錢?更沒有基本工資可以說,地裡的收成也得看上天,基本上農村裡的經濟來源就是賣雞和豬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