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湘雅名醫200公里轉診救助:常德先心病產婦大出血,心跳驟停被救活

近日,29歲的晶晶(化名)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她即將出院,回到常德繼續進行康復治療。過去的26天,對於救治她的湘雅二醫院醫護團隊來說,每一分每一秒都歷歷在目,讓人百感交集。

4月4日下午4點,隨著一輛從距離長沙200公里的常德疾馳而來的救護車停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外科樓前坪,在場人的心都懸了起來——救護車上的晶晶靠呼吸機和ECMO(體外膜肺氧合)維持著生命。

車門一開,早已做好接車準備的湘雅二醫院醫務部劉先領主任、心血管外科周新民主任以及心血管外科的醫護人員們馬上進入“戰鬥狀態”,迅速將患者轉至心血管外科重症監護室。

一場生死救援從此拉開……

文、圖: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李詩韻 通訊員 周豔紅 王春樂 袁軻

30位湘雅名醫200公里轉診救助:常德先心病產婦大出血,心跳驟停被救活

此前,晶晶孕36+周,因“咳嗽,氣促並持續加重3天”於3月24日入住常德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治療,12年前因“瓣膜病變”行二尖瓣置換術。

3月29日,晶晶氧合下降於當地醫院緊急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術後,晶晶突發急性左心衰轉入當地醫院中心ICU,3月30日11點35分突發心跳驟停,緊急予以心肺復甦,並行V-A ECMO術。

4月3日,湘雅二醫院收到常德市第一醫院發來的跨院會診申請,柴湘平副院長、醫務部劉先領主任、心血管外科周新民主任接到通知後立即召集醫院體外生命支持團隊趙元副教授、熊瑤瑤副教授跟隨超聲科周啟昌教授前往常德會診。

體外生命支持專家團隊抵達常德後,與當地醫院各相關科室人員綜合評估病人的情況,決定將晶晶轉入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繼續治療。

30位湘雅名醫200公里轉診救助:常德先心病產婦大出血,心跳驟停被救活

生死時速,異地ECMO轉運

4月4日上午8點30救護車到位,9:00從長沙出發,11:27到達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醫、技、護各就各位,各司其職,趙元副教授與當地醫生交接病情並與家屬溝通、熊瑤瑤體外循環師交接ECMO運轉各參數和指標、周豔紅主管護師檢查呼吸機設置、管道、藥物及皮膚情況。充分準備後,13:56護送晶晶返程。

與此同時,在柴湘平副院長的組織下,一個由醫務部、心血管外科、婦產科、呼吸科、腎內科、輸血科、放射科、檢驗科、臨床藥學、院感中心、護理部組成的34人多學科聯動專家支持團隊(MDT)組成微信群,實時關注轉運情況,並對救援隊發回的晶晶病例資料進行討論,為確定原發病提供思路。

ECMO治療中患者的轉運,特別是V-A ECMO,不僅是國際急救領域公認的難度係數最高的轉運方式,而且也是急救轉運中最高等級的轉運,轉運中需要專業團隊嫻熟配合。

因此,對轉運ECMO團隊人員技術要求及設備用電、用氧和溫度的要求都非常高,它可以代表一個醫院,甚至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危重急救水平,目前我國遠距離進行ECMO轉運危重患者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數。

轉運中,生命支持團隊嚴格遵照醫院有關ECMO患者轉運規範,其中包括工作人員分工,用電、用氧和溫度的管理,備用應急裝置,抗凝、血氣的檢測,流量及通氣的管理等。

一路上,生命支持團隊的成員們小心翼翼,密切觀察晶晶的生命體徵和儀器設備的運轉,確保萬無一失。為給ECMO減震,確保管道安全,趙元副教授全程將ECMO膜肺和血泵抱在身上。

轉運的過程中,生命支持團隊的隊員精神高度緊張,密切配合,每一步都是確定患者安全,病情穩定再進行下一步行動,確保所有管道通暢、設備運轉正常,所有搶救藥物、設備都提前備好,以應對可能的突發情況。生命支持團隊及時在微信群中與守候在長沙的各專家實時反映患者的情況,在醫院的醫護人員也為接晶晶做好了充分準備。一分一秒,都在與病魔賽跑。

救護車抵達長沙後,正值下班高峰期,路上車多人多,長沙市交警支隊副支隊長鬍海民,交警指揮中心主任蔣晶得知消息後派出兩名警察同志駕駛警用摩托車全程開路,很快,晶晶順利到達湘雅二醫院,在醫護人員一路小跑下送至心血管外科重症監護室並展開緊急救治。過程中,醫護人員還輕聲地告訴晶晶:“別擔心,別害怕,我們已經到醫院了”,大家忙碌的同時都在為晶晶加油打氣。

30位湘雅名醫200公里轉診救助:常德先心病產婦大出血,心跳驟停被救活

連夜手術,根治原發病

晶晶送到心外科ICU後,心血管外科彩超室吳勤主任會同周啟昌教授立即進行床旁彩超,結果提示晶晶的人工機械瓣膜上很可能長了血栓,導致瓣葉活動極差,血流大部分受阻。

同時,周新民主任正緊急有序地組織全院大會診,經MDT專家討論,認為患者二尖瓣置換術後本應終身服用華法林抗凝以預防人工瓣膜產生血栓,維持瓣膜正常功能,但患者由於擔心孕期服用華法林有可能導致流產和胎兒畸形,自行改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孕期又未監測相應凝血功能,導致抗凝強度不足,致使二尖瓣膜上產生血栓嚴重影響心臟功能。

分娩後大量血液迴心,血容量急劇增加,加上二尖瓣有機械梗阻,最後導致急性左心衰竭。專家們一致認為,手術是目前唯一有效可行的方法,但風險極高。

晶晶的丈夫拉著周新民主任的手說:“湘雅二醫院是全國水平最高的醫院之一,如果這裡救不好,晶晶就死路一條了,請您們救救我妻子,我們剛出生的孩子不能沒有媽媽啊!”。

30位湘雅名醫200公里轉診救助:常德先心病產婦大出血,心跳驟停被救活

時間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早一分鐘手術晶晶生的希望就大一分。

周新民主任帶領的心外科團隊決定連夜給晶晶進行急診搶救手術。晚上7點,當晶晶被推進手術室時,麻醉醫生曾暱和其他兩位值班醫生及手術室護士已經嚴陣以待,完成搶救手術的各項準備工作。

周新民主任主刀,在曹亮副教授等手術醫生,麻醉醫生的協助下手術開始。由於病情危重,術中一度血壓驟降,股動脈有創血壓測壓管無法測壓,需要在體外轉流下重新進行橈動脈置管。而此時,血壓低,脈壓差10mmHg不到,行橈動脈置管難度很大。5分鐘後,曾暱順利完成橈動脈置管,和其他兩名麻醉醫生負責維持生命體徵穩定。

在手術醫生,麻醉醫生和手術室護士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配合下,手術得以順利進行。術中所見證實了之前的MDT專家組的推斷,二尖瓣機械瓣上和左房內發現大量新鮮血栓,血栓卡在瓣膜之間導致瓣葉活動障礙。

“周主任帶領外科團隊將血栓清得非常小心,非常乾淨,儘量降低患者發生腦梗的風險,併為晶晶重新更換人工二尖瓣膜一枚。”體外循環灌注師熊瑤瑤如是說。4月5日凌晨5點手術結束,晶晶在ECMO輔助下安全返回心血管外科監護室,雖然緊張地工作了一晚,所有參與手術的人都露出了笑容。至此,從接到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緊急求救到晶晶完成再次換瓣手術,不到30小時。

30位湘雅名醫200公里轉診救助:常德先心病產婦大出血,心跳驟停被救活

術後恢復,艱難中跋涉,多學科合作打贏持久戰

“患者雖然成功實施了再次二尖瓣置換手術,完成了原發病的處理,但因合併有心衰、腎衰和‘白肺’(後來證實,晶晶合併有甲型流行性病毒感染),後續治療仍舊相當艱鉅並充滿不確定性。接下來各臟器功能是否恢復是她能否成功獲救的關鍵。”周新民主任如是說。

這段時間,在“生命接力”微信群內,晶晶的每一個檢查結果、救治方案和治療進展等情況均實時發佈在群內,無論是深夜還是凌晨,醫院的MDT治療團隊隨時提供相關領域的會診指導。

術後早期,晶晶在ECMO輔助下血流動力學逐漸平穩。心血管外科科內治療小組每日一起查看病情、ECMO運轉情況,精細調整治療方案,並給患者鼓勵進行精神支持。為預防交叉感染,心外監護室以心臟移植的隔離標準對晶晶實施保護性隔離,嚴防感染,不分晝夜精心護理,專人專護日夜堅守。

在心外ICU嚴密的守護下,患者術後的病情日漸穩定,心功能逐漸改善,左室射血分數從30%逐漸升至58%。“白肺”面積逐漸縮小,左肺滲出基本吸收。

考慮到晶晶在當地醫院曾有肺部感染,術後心外ICU醫生多次對其進行肺泡灌洗液培養,積極尋找病原菌,不料發現“甲流”病毒感染。醫院討論決定將晶晶轉至重症醫學科負壓層流病房繼續治療。由伍國寶教授為主的重症醫學科醫護團隊接過救治晶晶的接力棒,繼續全力以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11日,晶晶突然出現宮腔大出血,血壓下降。產科急會診,周密考慮可能發生的情況,制定治療方案,做好緊急手術準備。輸血科盡全力配合搶救治療。醫務部吳斯傑副主任強調:“對於一位仍未見過自己孩子的母親來講,醫院及各科室都將努力開通一切可能綠色通道,盡全力搶救”。臨床藥師譚勝藍博士對晶晶術後的抗凝方案和強度進行了精心調控和耐心的宣教,為晶晶今後實現華法林藥物使用的自我管理奠定了基礎。

所幸的是,經歷這一系列“驚心動魄”之後,也許是冥冥之中有神佑,醫務人員的努力沒有白費。晶晶的心肺肝腎功能逐步改善至基本正常。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4月30日,晶晶終於從重症醫學科出院,轉回當地醫院繼續康復治療。

晶晶的成功救治充分體現了湘雅二醫院無間的團隊合作和高超的救治水準,是湘雅二醫院繼多學科聯合救助ECMO輔助22歲重症肺炎患者後的又一成功案例。同時,晶晶的案例也告誡我們醫務人員指導抗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患者如果不尊重科學,不聽從專業醫務人員的意見或建議可能會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26天日以繼夜的守護,624個小時的全力救治,37440分鐘的不懈努力,看著晶晶踏上回家的歸途,醫護人員們笑中帶著淚。望著晶晶離開醫院的背影,他們為她高興,也為她祝福。

30位湘雅名醫200公里轉診救助:常德先心病產婦大出血,心跳驟停被救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