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做六休一”的工作吗?

毛细二细九叶子


不能接受“做六休一”。

从没经历过任何996的工作,因为如果面到这样的公司,直接拒绝了。

最开始的工作是在电视台做编辑,分白班也夜班,一天12小时,就是白班从8点到晚上8点。夜班从晚8点到早8点,如果晚上新闻量少的话,可以在台里的休息室睡1-2个小时。

虽然一天12小时,但是,白班上一休一,夜班上一休二。真是太爽了!只要跟别人换一个班,你就能连休4天。

那会儿工资不多,基本工资才2000,但是提成高。平均一个月除去五险一金到手有5000.

现在的工作做内容运营,教育培训行业。朝九晚六,周末双休,过年15天假。996可能跟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老板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老板严禁我们加班,每次如果在6点半的时候看到我们还在公司,就会轰人,没事儿早点走啊。他本人也非常讨厌加班,就算是要出差什么的,也都尽量赶在周五下午回到北京,因为周末要陪老婆孩子!!

工资还好,但是跟互联网工资不能比,我们13薪,还有提成奖金,杂七杂八加起来年薪有20万,除去五险一金(我们不是按全额工资交),差不多到手也有16、7万吧。


爱啃骨头的猫咪Iris


我来说说

因为在二线和三线城市工作了15年了,我都习惯了!


第一,周一到周六在二线,三线城市非常普遍

我估计一线工作过的是是没有体会到一个城市,大部分的岗位没有五险一金,大部分都是6天工作制,平均工资水平就是3000-5000,这就是部分二,三线市场很多岗位的缩影。

第二,现在的我基本是一个月上一天班

因为工作这么长时间,我发现在二,三线城市部分岗位需要周六日,因为特殊岗位有可能在周六日能接待到客户,但其实,我觉的加班并没有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在5年前直接就转到了自由职业。

在二三线城市,自由职业的岗位也能得到大部分的企业雇主的认可,因为只要把手里的活干完了,或者把目标工作完成了,就可以了,工资一分钱不少发,而且我能同时找3-5家兼职的企业,收入是专职上班的好几倍,我目前的岗位做的是互联网运营的岗位,这个岗位比较特殊,所以目前我一个月只上一天班。其他时间基本都在旅游和在星巴克待着。

所以,到底一个星期上几天班,是和所在的行业还有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


还有一个理想国度


做六休一,又称一月休四天。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餐饮企业在使用这种工作方式。

我们国家规定的标准工时是,每周五个工作日,每日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如果超出了标准工作时间,那么就叫加班。

我们加班时间上是这么要求的,每日不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但是一些特殊岗位上可以采用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作制,这些岗位必须要经过劳动部门备案审批才可以实行,否则就是默认标准工时制。

虽然我们的劳动法,对超时加班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并不妨碍周末加班。周末加班只要不安排调休,需要支付200%的加班工资就行。

这相当于一个月需要支付30天的工资,又回到了原点。只要日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就可以了。

这种工作方式,真的很不合理。明明国家规定的是五天工作制,但却被企业管理人员钻了空子。

前些天,德国电气行业工会工人大罢工,为工人们争取了每周二十八小时的工作制。当然这个工作制度是临时性的,每个人有两年的时间可以实行这个工作制,这个工作制而且是非全日制工作制,德国的法定工作时间是每周三十五小时。

其实,我们工人的权益应当有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引导和争取。我们的工会组织应当加强建设,争取将我们所有的在职职工纳入,维护职工的工作时间和社会保障等权益,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未来的劳动关系才会越来越和谐。


暖心人社


无特殊情况时,不接受。


世界上所有大公司都没有做六休一制度。工作完不成是要加班的,但“加班工作”和“义务工作”是两码事。做五休二是国际标准,也是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长,任何在此基础上剥削员工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可惜,在三四线城市,劳动法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大多数私企的打工者能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因为小地方机会少),病了累了也不敢请假,更不要说争取加班费了。什么?你受够了不想干了?你不想干有的是人想干,惯的一些无良老板越发苛刻地剥削劳动者。

我呆过做六休一的公司,老板基本上就是奴隶主,员工做六休一,甚至更长时间不休息他也不会体贴你。赠送同学们一个快速辨别公司好坏的小tip:如果你去面试,这公司明明是做六休一、啥补贴没有然后HR还一副拽的要死的样子跟你吹什么“狼性文化”的,别去。你肯定后悔。

一些比较有人情味的老板或HR,在面试的时候就会告诉你“我们这里暂时是做六休一,因为公司刚成立事情比较多,预计几个月后会恢复到做五休二而且还会给初期员工补偿巴拉巴拉”,这种情况的话,说明老板情商在线,HR也是实在人。

新公司预算有限,人少活多这都能理解,但理解是双向的,单相思就没意思了对不?你这边一腔热血替公司着想,卖力工作,那边老板如果不领情还觉得你是应该,作为员工心里真的像吃了个苍蝇似的……

员工愿不愿意加班是一回事,强迫别人劳动是另一回事。不正规的公司大部分没前途,不值得浪费你的时间,同学们擦亮眼睛啊。


吉姆妮成长日记


双休还是单休,这两种到底哪种好,还真不一定能够说得清楚。

总比餐饮、专卖店导购、酒店行业的员工要舒适了,至少还有休息的时候。但对比起工作薪酬、环境、压力,谁的工作更好?这个真的很难给出正面回答。

最近年底了,朋友也在考虑换工作。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一句话令他印象深刻:“我们公司是做六休一,倡导狼性文化,经常会加班,你能接受吗?”

如果仅问“我们公司可能需要加班,你能接受吗?”这样就是比较常见的面试问题,不论是否需要加班,也是企业展示诚意的表现。

朋友说,虽然这家公司工资水平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但由于感觉工作强度较大,一直都在犹豫:要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值不值得?

如何判断做六休一值不值得?

首先来说,肯定考虑是否符合个人的职场规划、个人成长和薪酬期待。

说白了,满足眼前的收入,实现未来的成长。但如果未来成长大,那也可以牺牲眼前的利益!

能否接受做六休一

能否接受,个人认为应该根据岗位而定。不同岗位、性质的工作,会有不同的看法。

比方能接受的单身程序员、设计师,可能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薪资也普遍较高。单身也能做七无休的。

不能接受的原因,这样的工作等于完全没有家,有家庭的就应该很难接受,毕竟家庭很重要,要多多陪陪家人。也完全没有个人生活和接触新事物,更没有创新!

增加工作时间就是狼性文化?

如果讲狼性文化是可以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狼性文化?我认为是在你的工作时间内你认真工作了,拼尽全力了,没有在工作的时间内做别的事情,如果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做到了这一点,我想这就是狼性文化,也就不需要加班了。


王锐旭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IT人,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周六应不应该休息?当然应该!因为这是每个职场人的权利!

但是,在IT行业,不管你愿不愿意,“做六休一”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主力研发、测试等多个岗位的IT人来说,有的时候休息都是带着任务的。

不少IT人都有过周六晚上加班到12点的时候,然后整个项目组一起互相鼓励的说:明天在家再做一会就见到曙光了,大家都加油吧!然后愉快的下班了。这个时候往往还有那么几个比较“固执”的同事一定要再坚持一会儿,我当时多少有点不理解,这么多年之后终于知道了一些原因,因为他们对周日是有“信仰”的,这个“信仰”的背后往往都有很多关于“人性”的故事。

造成IT行业这个现象的背后是IT行业残酷的竞争环境,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行业竞争更是尤为的透明和激烈。

模式变革技术先行,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既做技术研发又做市场运营,当一个新技术产生的时候,大家都在你争我赶的抢占市场。IT行业经常发生的事情是当某公司上线了一款新产品之后,马上就会有大量的公司快马加鞭的赶上,这“神奇速度”的背后往往是IT人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换来的。

从事IT行业多年以来,我经常作为发言嘉宾参加一些互联网公司组织的技术研讨会,这些技术研讨会往往都会安排在周六的下午,因为在IT行业里,大家好像已经习惯了把周六看成是最后一个“工作日”。

我在多年以前曾经跟一个公司的CEO聊过关于周六是否应该休息的问题,当时这个CEO给我的回答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刘老师,我知道的IT公司,凡是周六休息的都关门了。也许,我们会举出一大堆周末双休,但是依然运作良好的IT公司,但是这并不能马上解决IT行业整体的加班问题。

相信随着IT行业的不断成熟,IT人的休息时间一定会逐步得到保障。

作者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导师,从事IT行业多年,研究方向包括动态软件体系结构、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有多年的一线研发经验。

欢迎关注作者,欢迎咨询计算机相关问题。


IT人刘俊明


毕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入职一家台企,基本工资不高,但是加班有加班费,平日1.5倍,周六日2倍,节假日3倍工资。因为但是元气满满加之金钱的刺激,特别希望能够周末加班。当时做六休一简直是享受,加之当时公司效益比较好,做六休一的状况持续了半年的时间。这半年里也适应了做六休一的节奏,偶尔有周末双休的情况反而觉着不适应,当然也会啐一口:有少赚了几百。

后来因为行业不景气,公司也就让员工周末双休了,这就应了那句老话:由勤入懒易,由懒入勤难。两个月之后便适应了双休的节奏,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公司年终的时候安排提前补班,过年放小长假。放假前一个多月都在做六休一中度过,这对我来说简直是灾难。忙忙碌碌一周,休息时间还没怎么体会呢,就过去了。并且一周六天的工作时间特别长,并且感觉每一天都特别长。

再后来跳槽之后,面试的时候HR问我接不接受加班,我说接受加班,但是不接受常态加班。项目工作未完成,项目赶工加班理所应当,但是公司如果有加班文化,做六休一,甚至是996,长此以往的这种制度我是不能接受的。 事实证明,新单位的工作一年内有4-5个月几乎都是做六休一,并且还有几次晚上到家都已经晚上十一点多,项目平缓期比如现在,正点下班,下了班我还能写写头条问答,哈哈。





呼狐虎


也是分行业吧,我就是做六休一,我是做电商的,分享一下心得体会的吧!

1、其实,习惯就好了,其实,双休如果没事的话,确实有点浪费,休息都是回在休息一天,但是,所以,周末可以多来公司一天,也能多学习点东西,可以把上一周公司梳理一下,规划一下一周的工作,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时刻。

2、可以有好多时间研究其他东西,因为周一到周五都是上班时间,几乎没时间学习其他的,要是双休在家,那你肯定不想学习,肯定也学不下去,毕竟家就是休息的地方了。

但是,来公司就不一样了,毕竟周末事情不多了,完全可以在完成自己工作的事之后,学习一点其他的技能,也是一件好事。

3、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付出和收获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一定是成正相关的,你比人家多学一点,多干一点,肯定得到的不一样的。

一般老板,天天都没假期,但是,老板得到也是很多的,所以,这就是付出和收获的原因, 有条件的话,能多付出就多付出的点,毕竟学的都自己的,

我们这样行业,一般都是单休,做六休一,已经习惯了,也感觉自然了,付出肯定有回报的,尤其就是刚毕业的员工,多学点没错,要不一些总加班的,进步那么快,工作其实就是这样的,不是给公司的做的,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的。

如果,在一个好的平台,就好好的把我资源,充实自己了,以后就可以财务自由了,就不用上班了,多好啊,

现在的做六休一,是为了以后的做一休六。加油!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见解?


青木谈情


题主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只要不是体制内的机关、国企和事业单位,你能找出几个“做五休二”的工作?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一部分外企和私企也很正规,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啊。

第一,你没有选择的全力。我们谁不想做五休二呢,可是,放眼你所处的城市,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国企和外企,私企无不是做六休一,或者是每个月固定三天/四天假期。而从就业情况分布看,民营经济承担了就业人口的半壁江山,你有选择的全力吗?

第二,法难责众。虽然某某法规定,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可是又有几个企业遵照执行呢?跟企业主相比,劳动者处在弱势的地位,你跟企业讲法律,企业就会毫不犹豫地砸了你的饭碗。

第三,我们为什么要接受?不是劳动者普遍具有奴性,而是生活所迫。每个职场中人,无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孩子要上学,房子有月供,老人要吃药,明知道企业违法,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第四,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说不。首先你得让自己变得强大,身负一技之长,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底气。当你不会为饭碗发愁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说“不”。如果干嘛嘛不行,吃嘛嘛没够,还是不要妄言接受不接受吧。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 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骁说职场观点:我觉得年轻的时候,正是加速成长的时候,可以多在工作上花点时间,毕竟工作的前几年会为后来的职业生涯打下重要基础。


(我先声明一点:这是我个人意见,非喜勿喷,休假是每个人的权利,没什么问题)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对汪涵的采访,汪涵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一天飞三、四个城市,当时就在想这人怎么这么拼?


后来,自己进了职场之后,非常理解汪涵当时的处境了。我们新入职场,总会需要一些成绩来为我们开辟道路,进而站到更高的地方去,这一个阶段是每个人必然经历的过程,早经历对以后的成长更有好处,也能更好的把握住更多的机会。


在时间*效率=工作量的公式下,刚开始我们的效率没有老员工的高,为了达到甚至超过他们的业绩,我们只能去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好,并在这期间不断摸索工作心法,得以提升自己的效率,只有效率和时间同步最大化,工作量才能最大化。所以,刚开始加班就成了常态。


其实,我们能力、思维等方面的成长很多都是来源于工作上的,在工作中我们得到很多的见识和历练,这是多好的事情啊,如果把于工作“对立”的看法,来个180度大转弯,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但是,我不太认同汪涵牺牲太多身体的狠劲。其实,我经常都是在休假的时候还在处理着公事,已经成了习惯,无所谓一周工作几天、休息几天了。关键是付出有价值、有收获。


欢迎订阅骁说职场,更多职场干货问答期待与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