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磁带CD的逐渐消失,以后还会有重生的机会吗?

叶昌辉


人生最享受的时光是什么,对我而言,是我整个的青春;住在老家的大院里,有一棵很大杏数,还有一棵不知道名字的数,在那里可以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纷争的,只有乐趣和成长;虽然有上学的无味和烦闷,但校园里有我最好的小兄弟和你。

这是生活上的乐趣,而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打开录音机放一盘自己喜欢的磁带,听个过瘾;那时候有我喜欢的任贤齐、张学友、刘德华、童安格、李娜、王菲等人的专辑,还有一些港台明星的合辑,每到闲暇的时候,一个人会听歌到睡着,真的很享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慢慢的磁带就淘汰了下去,开始了CD的年代,荧幕中看着喜爱的明星在唱着你喜欢的歌曲,那也是更大的一种享受了。

作为80后的我,也许很多和我这个年纪的人就是这么过来的,那个时候上学是比现在简单的,压力也会少很多,同学间也没有那么多的攀比,只要玩的来都是朋友,很多的东西也是可以分享的,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同学们换CD,你听我的,我听她的,她去你你的,很多人还会把歌词抄写在笔记本里,在贴个明星的小明信片。

可现在我们长大了,基本都结婚有小孩了,住在楼房里,过起了成年人的生活;就像我一样,在城市的角落里,寻找着自己的路,但这条路已经不属于自己了,而是家庭的,自己背负的却是家庭的责任和生活。

也许我们想回到过去,但再也回不去了,想听自己喜欢的歌都失去原来的样子,就想你曾喜欢过的明星,也已经改变了当初的模样。


此刻正好有空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为了能每周买上一张CD,要省下每天2块钱的早饭钱,5天下来攒够10块,一到周末就骑着自行车去音像店或者文化宫买CD。因为听的音乐比较小众嘛,经常要去卖打口CD的地摊去淘,在一大堆破破烂烂的塑料盒子之间翻来翻去,品相参差不齐,而且那时候知道的歌手和乐队也少,只是通过我哥或者杂志获取信息,当找到一个自己认识的乐队的时候,那种满足感至今我还记忆犹新,特别幸福。而且当时也特别羡慕那些有很多唱片的人。所以说,至今我还在买CD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怀念那份满足的幸福,并且了解我的一个小心愿吧。

2019年了,我仍然还在买唱片,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个新鲜事,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应该去哪买了,尤其是实体店,如果你的城市还能找到实体唱片店的话,那你就太幸运了,去逛逛吧,没准就是你最后一次见着了。

我从网上看到过一句话,说:“实体唱片从音乐本身再到歌本以及封面设计,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我觉得一个合格的音乐人,一个有态度的音乐人,他会把自己的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注入的灵魂充分体现在整个作品当中,包括他的音乐,专辑封面,封底,歌本等整体设计之上,这,才是真的音乐艺术品。

我并不认为实体唱片会消亡,因为只要音乐还在,实体唱片就应该存在,因为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不应该仅仅只是一张网页而已。





跑肚Vlog


任何一种媒介的产生和消失都有时代的原因,从过去的唱片,到磁带,cd,数码,没有人能阻挡得了科技产品的更新迭代。

但是,过去的载体也还是会在人们心中留下痕迹,而且有一些东西真是无法代替的,比如数码无法代替唱片的那种质感,磁带蕴含着的情怀,全数字时代,还是会有人怀念那些实体音乐载体带着的温度。

唱片,磁带,cd,客观说肯定是退出了传播主流了,想要“再现辉煌”,几乎没有可能,但据我所知,喜欢收藏这些实体的也还是大有人在,不止上了年纪的人,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有收藏。它们总会存在人们记忆中的。

未来,不知道又会有什么样的载体代替今天的数码?肯定会有。但肯定不是“重现”。


涛涛涛涛不绝绝


这个都是技术层面的,艺术的载体从最早的壁画,到后来的甲骨文,再到后来纸张的出现,这都是一个必然的淘汰趋势,首先不谈重生的可能性,它出现了就必定会永远留存下去不管是意识形态或者实物,只是人们的使用习惯和方便性制约了可延续的价值,除非生物再来一次大灭绝,一切又重头开始。


心如止水188422324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创新,有可能永远消失了。


薪火潦原1mayinglong


磁带CD是一个时代,是种对音乐喜爱的外化形式,也有种收藏的感觉,这么多年过去CD也是人们追忆自己年少青春时光的印记。已经被U盘卡取代。


辛集之窗传媒


磁带CD是一个时代,是种对音乐喜爱的外化形式,也有种收藏的感觉,这么多年过去CD也是人们追忆自己年少青春时光的印记


优酸乳368


黑胶碟,塑胶碟,唱片机能回来吗?


張三F


大多老去的70.80后都🈶️怀旧情结,如今社会生活也流行复古风,所以有可能某一天,CD磁带会从新来过,以此缅怀逝去的青春年华!


雕刻时光5201


以后不会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