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有媒体曾称:超人的长江实业、大刘的华人置业、四叔的恒基兆业、郭主席的新鸿基、鲨胆彤的新世界发展,聚齐五颗龙珠,可得香港经济半壁江山。

然而最近,香港地产圈发生了几件事:李兆基宣布不久后要卸任担任将近半个世纪的恒基兆业主席职务,接着,李嘉诚又因屈臣氏的事被扯上头条。

其实,从历史眼光看来,这些如今在国内外CBD、酒店、住宅等地产领域叱咤风云的大佬们,大多从上个世纪初出生,大多经历一个完整的世纪,也大多也亲眼目睹了国家最分裂的历史。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大多更是都有相似的人生境遇,相似的时代背景,相似的打工经历,甚至连心酸起来,都是相似的。

超人的长江实业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有关李嘉诚的商业和政治智慧,可以从和长江集团总部大楼毗邻而立、但是却高低落差的中银大厦、汇丰银行大楼窥见一角。

长江中心283米的高度,据说是由李嘉诚亲定设定,他说要高过旁边179米的汇丰银行,但是要低于另一旁367米的中银大厦。

风水之说纯属娱乐!汇丰银行和中银大厦在政治上代表了什么,大概再没有谁比李嘉诚能透彻得更领悟。就一如在北京东长安街紧邻中国政治心脏最核心位置而立的东方广场,那其实是一个凝聚了巨大政治智慧的商业建筑。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生于1928年7月的李嘉诚被誉为香港超人,他以70多年的从商经历书写了一段商业史上的传奇。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 1939年6月,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中。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因劳累贫困成疾,郁郁而终。一家的重担从此落到了李嘉诚身上,不足15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独立谋生。

他在茶楼当过跑堂,甚至曾经因为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客人身上,险些被炒鱿鱼,他在舅父的公司当过端茶递水的小学徒,寄人篱下;他还在五金厂做过推销员,做过“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不过,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并不安于现状,他很快又辞去了推销员的工作,跳槽去了塑胶公司,18岁便当上了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长江”的厂名取自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这无疑显示了年轻李嘉诚心中的宏图大志。就如同安邦或万达等这些企业的名字,都被创始人寄寓了无限想象。

办厂初期,李嘉诚也遇到过各种麻烦,但因为其勤奋努力与超越常人的商业才能,一一化解。1957年,李嘉诚在香港率先推出了塑胶花,并立即成为了热销产品,并由此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1958年,李嘉诚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先后在香港北角、柴湾建工业大厦。1967年,香港一度发生暴动,地价一落千丈,李嘉诚就是在此轮地产低潮中成功抄底,大量低价购地,从此奠定了其商业王国的基础。

1971年,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成立,1972年,李嘉诚又趁着香港股市一片大好之际,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骑牛上市,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1978年,长实与汇丰银行合作,重建华人行,他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的事业也随之步入高,而和黄一役,也使李嘉诚获得了“超人”的美誉。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1986,长实已名列香港十大财阀之首。

同样在八十年代,李嘉诚开始进军海外,1986年购入以加拿大为基地的能源公司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并通过一连串动作最终获得赫斯基95%的股权,然后将其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这一交易,也被誉为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李嘉诚也是最早把握住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内地投资商机的香港企业家。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1997年是李嘉诚在香港和内地实业膨胀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节点。在一顿影响深远的早饭之后,他一度将长和系旗下几乎所有的业务悉数引入内地,而内地在这之后的蓬勃发展,又同样为长和系带来了巨大商业红利。

近年来,李嘉诚的投资方向又开始瞄向欧洲,特别是英国。至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国天然气近30%的市场、电力分销25%的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甚至被英国媒体评价为“买下了英国”。

而与此同时,自2012年以来,在“不要让李嘉诚跑了”的警讯声中,他又在不断处理其位于中国内地的资产。就在其宣布退休之前,又卖掉了广东的3800亩土地,再次从内地套现退出。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有人说,李嘉诚从内地持续撤资是因为提早遇见了房地产泡沫风险。这一判断,可能是对李嘉诚商业智慧的正确评估,但却绝对是对李嘉诚政治智慧的严重羞辱。

大刘的华人置业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被香港狗仔称为“大刘”的风流人物,以传奇的发家史和一众女明星的绯闻,曝光度甚至高过首富李嘉诚。大刘的辉煌半生,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故事,更是煌煌半世纪,香港风云变幻的一个缩影。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自小出生在香港的小富之家。在家庭变故后做过各种家务,在父亲的反对下单干,把吊扇生意做到了北美。成本价不过30美元的吊扇,在美国却卖出了100美元的高价,就这价格,众多经销商还络绎不绝登门拜访,只求拿到吊扇的销售许可。

短短两年,昔日的穷小子就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土豪,也就从那时起,“大刘”的称号开始流行。

上世纪80年代,空调进一步普及化,吊扇的生意已经趋于平淡,做实业又相对比较辛苦。股市虽然风险大,但钱来的是着实快。再三思索,刘銮雄决心进军资本市场,让一代老牌港企闻风丧胆的“股市狙击手”正式入局。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1985年至1987年三年间,刘銮雄先后向能达科技、华人置业、中华煤气和香港大酒店四家上市公司发起挑战,这四家上市公司均是香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生意,四战四胜,名声响彻香江两岸。


当时在股票市场不过是“初出茅庐”的刘銮雄,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番勇气也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从此,刘銮雄“股市狙击手”的名号人尽皆知。但凡与他沾上边的股票,都会像脱缰野马一样,股价蹭蹭地往上涨。

细数这大半个世纪香港富豪的发家史,不难看出,绝大部分的财团都与地产沾边,刘銮雄也不例外。一顿操作猛如虎,当时刘銮雄手握香港众多优质物业,一度被誉为铜锣湾铺王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80年代末,嗅觉灵敏的刘銮雄便开启了大陆的投资生意。从1998年起,他就开始大规模投资大陆,投资版图涉及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个成绩,累计投资规模高达200多亿。

风流大半生的刘銮雄这些年过得并不顺坦。2015年,刘銮雄深陷“贿赂澳门高管欧文龙”一案。随后便传出他罹患肾衰竭、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多种病症。花甲之年,本是众多香港超级富豪的享乐年龄,可刘銮雄却因为身体不支,日薄西山……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狮子山下,维港之滨,香江河畔向来不缺故事,只是缺了有胆识、重情义的风流大亨刘銮雄后,就少了几分风采。

四叔的恒基兆业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寸金难买寸光阴,1000亿也是。

香港著名财团企业恒基兆业宣布,公司创始人、也是香港四大财团天王中唯一还在岗的李兆基,将于5月28日股东大会后卸任已由其担任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主席及总经理职务。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91岁的李兆基是至今为止于全球财富排行中占位最高的华人企业家。在1995、1996、1997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他连续三年成为华人首富、亚洲首富,并居全球第四的高位。

若从7岁接触生意开始算,他已有整整84年的工龄。

几十年来,并楼无数,并因此留下一句名言:“寸土必争”。

内地改革开放后,李兆基也及时前往投资,大举发展,并派长子李家杰长期坐镇指挥。北京火车站旁的恒基中心、朝阳CBD的环球金融中心、上海恒汇国际大厦及名人商业大厦、沈阳国际金融中心等都是恒基兆业的标志性项目。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70年代中期,李兆基就已开始推动多元化的经营;90年初,李兆基大炒日本债券,赚到翻番的利润,获得超过千亿的回报,并赢得“股神”的名号。

他还有个人人称道的外号——“铁算盘”:对集团属下的业务,以及辖下的地盘、面积、价格、可供发展什么副业,都了如指掌。

低调、从简、热衷慈善,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

郭主席的新鸿基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子承父业、遭遇绑架、精神抑郁、豪门夺权、兄弟反目、废黜董事、自立门户…郭炳湘的一生经历波折。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若非这个香港地产界影响力排名第一的地产商在事业起飞阶段病逝,香港财富格局重写也未可知。

自郭炳湘经历1997年的绑架案时起,他的人生轨迹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与他相关的堪比戏剧性的故事也在一环扣着一环的真实而又现实的上演着。

好比核聚变,当无数个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时,会大爆发,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曾记否,新鸿基在新任董事长、二代掌门人的带领下,一度超越李嘉诚的长实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一时无两的“地产巨无霸”。

看今朝,在香港商界,68岁的郭炳湘正值事业发展黄金期,他本人也没有立遗嘱,近三年正积极发展房地产,两子一女还没正式接班,而他有意拓展自己的商业王国,若非这一倒,他可能会商场再战十来年,要知道李嘉诚也是90岁才退休。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鲨胆彤的新世界发展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从十五岁逃荒进金铺打杂、入赘到成为周大福集团及新世界发展创办人,再到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左手是珠宝,右手是地产,郑裕彤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郑裕彤曾经是香港狮子山精神的代名词:不畏艰辛,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加上超越常人的智慧与眼光,他在逆境中逆流而上,一手缔造了自己的财富帝国,他代表着香港经济最辉煌的年代,和典型的香港企业家的打拼精神。

除此之外,郑裕彤雷厉风行,十分大胆,有“鲨胆彤

”的外号,但同时他格外重视细节,验证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这也是后来周大福能在香港立足、上市的重要原因。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20世纪40年代,在香港做金饰品的业主很多,要在激烈的市场里站住脚非常困难。当时一般金铺的黄金成色都是99%,即九九金,为了在竞争中取胜,郑裕彤决定首创推出四条九(即含金量99.99%)足金,较三条九金(即99.9%)含金量更高。

但这个极小的细节差异方法虽然立即使得顾客盈门,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每卖出一两金,都要亏几十块,很多人都反对这么做。郑裕彤认为这时候挂牌子比赚银子重要,权当其中差价的几十万做了广告,坚信买家的口碑是金铺这个行当千金难换的。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短短两年,四条九金就靠金不“煲水”口口相传,赢得了可观的市场占有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富豪大家族中,郑氏家族无疑是一股清流。郑裕彤一生简朴,不喜欢穿名牌,有自己的小车,却时不时去挤地铁,常常在公司吃家常菜做午饭。

他不爱桃色,爱打牌,其中最著名的江湖段子是许家印通过打牌打动郑裕彤,从而拯救恒大的故事。郑裕彤没有与香港娱乐圈的八卦绯闻,他唯一的一个妻子是原老板周至元的女儿;子孙也多毕业于美国的常青藤大学。

结语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香港简史》曾有一段描述:“这块弹丸之地存在着激烈而残酷的生存竞争,许多从四面八方到此谋生的人,很快便会被这里的环境同化,成为‘香港人’。”

“香港人”是真有经商头脑。

香港的富豪,多集中在金融、地产、商贸和运输,甚至有人说,香港的传统经济产业过于强大,过于创新和变革的互联网行业,反而很难在这里生存。

霍英东日后发迹,还经常带子女参观自己曾经住过的贫民窟,不忘教导子女自己的当年经历,莫忘初心;李嘉诚后来回忆,“最大的心愿是一天能睡上七个小时”,想必是说出了那个年代众多大佬的心声。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时代已去,在有名的“康波论”里,这些大佬除了个人勤勉,也无非赶上了种种风口。即使经历再难以复制,从这些人的故事里,总是可以依稀窥见每一个现代人的影子。

祭港商的黄金时代

【主题】:《新连锁变革》之数字化连锁

【参会人】:连锁企业及欲投身连锁事业的董事长、老板

【时间】:4月10-13日 (四天三夜)

【地点】:杭州

小编Wechat:wangning9009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