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蘇東坡讀後直說:“此老乃野狐精也!”

王安石、蘇軾,兩位宋神宗時期的文學大家,雖然他們在政見上不和,但是在詩詞歌賦文學創作上卻也是相談得攏。王安石在文學上是詩、文、詞俱佳;蘇軾更是書法、詩詞、繪畫多方面都極有造詣的文學大家,對蘇軾的才華,王安石從不敢小覷。

但是有一首詞,蘇軾看後卻說:王安石真是個老狐狸精啊!

這首詞就是王安石 《桂枝香 · 登臨送目》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這首詞,上闕寫山川,氣象開闊;下闕寫人事,感嘆六朝時期金陵(六朝之都)的表面虛榮繁華。直覺風骨清肅,沒有半點綺羅香澤之氣。

自古中國文人就喜愛在文學作品中抒寫登高遠望的感受,人們的視野驟然開闊,看到平日看不到的景色,體會到一種不同尋常的感受,也許是歲月的無情,也是仕途的坎坷,也許是家國紛亂的憂愁。

這首詞,蘇東坡讀後直說:“此老乃野狐精也!”

金陵肅殺的晚秋時節,登高眺望遠方,只見蜿蜒無際的長江猶如長長的白娟,周邊一座座深綠色的山峰像團團聚集而生的竹子。

極目遠眺,落日之下,一條條征帆遠遠駛去,背靠著西風,一面面旗幡斜插在酒店門前。

江上的征帆和天上的彩霞融為一體,白鷺猶如在天河中翻飛,用畫筆也難以描繪如此美麗的景緻。

上闕王安石不遺餘力的描寫渲染金陵的秀麗,特別對“千里澄江”的風光作為寫作重點,勾勒出一幅晚霞照耀江上,千帆駛過,白鷺飛躍的畫面。

這首詞,蘇東坡讀後直說:“此老乃野狐精也!”

下闕“念往昔”,道出了“登臨送目”不僅僅是欣賞美景,更表達了王安石對這座六朝故都的獨特思考。

當年陳後主和他的寵妃,尚在宮中嬉笑追逐,結果雙雙被俘,陳朝滅亡。杜牧寫下了“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名聯。引用在此表達出正是毫無節制的追求繁華,最終導致亡國的悲劇,作為六朝故都的金陵,見證了這一切。王安石既表達了一種對古時發生的事情的幽怨之情,也是對當下的一種隱憂。這樣的悲劇,一代一代的輪迴,演繹著興衰榮辱的王朝更迭。

登高遠望,思緒隔著時空對接,只能空談王朝的榮辱興亡。如今六朝的那些故事如同滔滔的江水,一去不返,眼前只有寒煙籠罩下的芳草,讓人感慨萬千。時至今日,歌女們還在時不時的唱著陳後主的那首《玉樹後庭花》。

這首詞,蘇東坡讀後直說:“此老乃野狐精也!”

關於王安石寫的這首詞,還有個小故事,據楊提《古今詞話》記載:

“金陵懷古,諸公寄詞於《桂枝香》,凡三十徐首,獨介甫最為絕唱。東坡見之,不覺嘆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東坡羨服之語,非引用劉璽遇狐故事。”

(《詞話叢編》本,末後兩句據沈雄《古今詞話 · 詞評》上卷引補)

“野狐精”一語出於禪宗,原指不識正法的旁門歪道,但也可以用來讚歎不拘常規的機靈敏悟。東坡曾不止一次用此語形容王安石的作品。

王安石之前的很多詞作,多以兒女情長為主,能把登臨懷古之情用於反思王朝興亡,集政治家與文學家於一身的王安石,確實值得蘇軾的這個“野狐精”的美譽啊!


這首詞,蘇東坡讀後直說:“此老乃野狐精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