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京環模式:抹靚“最美達城”鏗鏘底色

曾經的達城,達州人愛用“兮髒”來註解,用“光灰城市”來“戲稱”。

“其實大家都蠻拼,但效果就是不好。”老環衛工人們覺得很委屈,落後的環衛保潔體制為此貢獻了“重要力量”。

“不是不想改,確實改不動。”從2010年以來,曾數次嘗試推進達城環衛體制改革,但最後均慘淡收場。

“塑造城市形象,建設區域中心城市,不改不行!”治理達城“兮髒”頑疾的背後,必然是一場城市環衛保潔體制改革的攻堅戰。2017年,達州市痛下決心改革主城區環衛體制,從西城片區開始,探索試點,鞏固提升,全面推開,到2019年已實現達城全覆蓋,為“最美達城”奠定了清爽整潔的底色。

徹底改革:

兩步並一步,一步到位

達城原環衛體制傳承於建市之初,已不能適應城市發展需要,市區不分、管幹一體、機構浮腫等弊端凸現:環衛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環衛作業不專業、不標準。

自評自判必須改!作業方式必須改!

達州市在反覆摸底調研、考察借鑑的基礎上,深入分析達州實情,充分徵求各方意見建議,制定實施達州市中心城區部分區域環衛作業市場化改革方案。目標鎖定:環衛體制管幹分離、環衛作業市場化同步改革,同步實施,一步到位。

掃帚交出去。經過公開招標嚴格篩選,引入北京環境有限公司,進駐達州成立京環環境服務有限公司,2017年6月1日正式接管西城片區進場清掃作業,從“牆到牆”“紅線到紅線”248.6萬平方米公共區域、市政設施清掃清洗和垃圾清運等保潔服務,整體打包推向市場化作業。

監督緊起來。環衛部門簡政明責提效,一門心思當好“裁判員”。環衛職工從1730名精簡至732人,精簡率達57.6%。998名勞動合同工成功分流到中標企業再上崗,崗位沒變工資卻漲了。

達州主城區環衛體制改革以來,政府用於城區環衛保潔的總體負擔沒增加,環衛體制機制得到徹底理順,且至今尚未發生一起集訪事件,破天荒般的“完美收官”。

京環標準:

細微處著眼,量化論淨

北京環境有限公司承擔著首都清掃保潔任務。達州市新制定的環衛清掃清洗作業質量標準、生活垃圾清運作業質量標準和達城環衛保潔作業標準、環衛作業考核辦法等作業規範,均逐一參照著京環標準,單位面積塵土以克計、街面沖洗強度以次計,等等,精細入微,量化論淨。

標準提高不只是一點點。環衛部門同步將公眾反映的、日常巡查發現的問題納入清掃保潔考核體系,實行日檢查、周彙總、半月通報、月考評,考核結果與劃撥作業經費相掛鉤。

嚴格的考核標準倒逼達州京環在原有環衛設施設備基礎上,一次性投入近1000萬元配備高空噴霧車、掃地車、沖洗車等大型作業車輛63臺、調配各類環衛作業車輛35臺,並在承包服務期內,每年保持環衛專用設備類投入200萬元以上提高機械化清掃程度,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提升保潔質量。

目前,1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清掃保潔任務已由原來幾個小公司全部轉隸給北京京環大公司,實行大機械化、標準化作業管理。城區環衛清掃市場化率100%,環衛機械化作業率由原來的70%提升為90%;主要街道定期清洗、灑水降塵的頻率較改革前增加60%,環衛作業安全事故率下降55%;衛生質量市民調查滿意率達94%。

“天安門廣場”的環衛標準正紮根巴人故里。

最美達城:

一石激起千層浪

改革不是搞簡單的“零和”博弈。推進環衛體制等公共服務領域改革,要為政府職能轉變鬆包袱,為企業拓寬市場騰空間,讓群眾獲得更好公共服務和生活環境。要通過改革把“最美”的達城獻給市民。

以主城區環衛體制改革為突破,全面連續兩年持續深化城市綜合管理年、環境治理攻堅年等活動,實施城市綜合管理“點線面”示範工程,同步全速推進建築垃圾、醫廢垃圾、餐廚垃圾清理整治投資。18億元的固廢處置中心開工建設,2022年將全面建成。互聯網+建築工地智能監管、互聯網+餐廚垃圾智能監管等相繼投入試營,城區臘肉禁燻、鞭炮禁放、祭祀禁燒等相繼推進實施,閣溪橋渣場全面關閉、火車東站貨場成功搬遷等一大批民生實事相繼落地辦成……清爽整潔的城市環境正逐步躍進市民生活。·達正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