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对论的发现没能获诺贝尔奖?

伟松12


其实有几个原因

观测技术

其实爱因斯坦获诺奖的提名很早就有了,像普朗克就一直在提他,但是诺贝尔奖委员会一直不肯给。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诺奖委员会,因为爱因斯坦最大的成就在于相对论。但是给相对论来颁奖是有风险的,原因有是这样的,相对论适用的范围在高速,引力大,大尺度的世界里。而当时的人类没有能力去观测这个尺度的物理学。

爱因斯坦为此也想了很多办法,他还曾资助一位科学家去做这方面的观测,可惜当时正值一战,那个科学家被抓起来了。

后来,天文学爱丁顿领衔了一个科学小组前去观测,并广布了结果,结果更接近于相对论的结论,也就是说,相对论比牛顿定律更精准。(实际上,爱丁顿作弊了,不过当时的人没发现,是后来才发现的,但是通过现代技术去确认,依然是爱因斯坦那更准确)

所以,经过爱丁顿的证明,爱因斯坦的名声达到顶峰。

诺奖委员会的难处

不过,爱因斯坦的理论并没有因此而受到诺奖委员会的承认,因为这帮人是保守的,验证实验只有一个,这还不足以让他们为此颁奖。

他们保守也是有保守的好处,因为万一之后有实验又证伪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岂不是很尴尬,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一个新的理论多经受一些考验,诺奖委员会就越有可能版给他们。

但是迫于压力,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认为不给爱因斯坦说不出去。于是,诺奖委员会才给他颁奖,但获奖理论却不是相对论,而是光电效应。

这样不仅顾及了他们的难处,也让外界的压力得以消除,简直两全其美。

诺奖的潜规则

实际上,后来随着观测技术的提升,在爱因斯坦晚年,相对论已经成为了主流科学理论,并且也获得了不少的验证实验的验证。但是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个时候不给颁奖?

这和诺奖的潜规则有关,诺奖规定一个种类(物理,化学,生理医学)的奖项,只能颁给一个人一次。如果是三个人平均分一个奖,那就是1/3。

到这里你肯定要例举一堆来反驳我们,我们挑一点最常见的,

居里夫人:1/4个的物理学奖(贝克勒尔1/2,她老公1/4),1个化学(独享)

巴丁:1/3的物理学奖*2=2/3个物理学奖

整个诺贝奖的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打破了规则,那就是英国的化学家:桑格。他是1958年拿到了一个化学奖,1980年拿到了1/3个化学,总计4/3。

我们要知道,在整个20世纪的物理学领域,可以拿奖两次以上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只有一个人打破了规则。正是因为诺奖背后这条潜规则在作祟。

而爱因斯坦曾经独享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拿一次的概率其实也就不那么高了。


钟铭聊科学


因为爱隐私贪,爱因思瘫,所以他跟我说他要让世人跟着他错150年,因为他不能在快死时让所有人知道自己是个傻子居然研究了一辈子最后才发现原来方向错了,原来真理如初简单,但让人无法接受!这里的让人无法接受说他。所以他为了不让别人嘲笑他,所以他把我明明引导的正确方向掩盖起来。我被这孩子气的开口骂他傻逼!所以这就有为什么爱隐死瘫那种吐舌头的照片被留下来,他给我扮鬼脸,我真不信现在那个扮鬼脸都扮不了的傻子这些年心里什么滋味。我早已经告诉他他是个傻子了他还在我面前耍小聪明,他着急投胎我一路追去,霍金这孩子这次我看牛顿都第三世了,我心里清楚这孩子太傻,所以我这次允许他取回了前世的记忆。我这次也不再像观察牛顿那样隐私了,也不像爱因斯坦那样一直不干涉最后没办法才出面,他还着急投胎!这次我是在霍金年少时就经常陪伴身边亲自指导、而且这次我可谓是从他出生就守护左右,你们不知道像一幅拥有我血脉的肉身是多少老东西们梦寐以求的躯壳,可他们都想多了,霍金只是因为我允许他带前世记忆,但这傻逼着急出来,所以这傻比孩子是个早产儿,差点活不了,(其实我心里清楚怎么回事)我细心教导这傻比孩子,我亲自取回他的记忆然后以她妈身体作为媒介把记忆送还给他。所以必须在他没出生时就给他,这个和自己找回零星前世记忆不同,我是直接下载了爱因斯坦死时候的记忆,筛去了那些邪恶骗人的研究资料,我这次对牛三世可是花尽心思帮他筹备,而且他母亲都是我花心思帮他父亲安排的,我堂堂创世始为了这傻比孩子的出生还跟鬼合作让老鬼帮忙鬼遮眼。所有人都以为牛三世,这鸿孩儿是跟我有什么关系。霍金这小子为了他出生后不再这不好那不好的推卸责任这次我可真是老脸都丢光了。别的我都可以帮可爹这是命中注定、还是那个皮鞋将、这是他爹我给他儿子任何东西都是需要长辈同意的,之前两世这皮鞋将,奥残废的皮鞋将。他没有转世之前的记忆但却依然疼的出我。而且我隐身对自己说没有用。所以这孩子可以看见我,尽管他对我驱赶和谩骂,我每次都会深深的敬意个礼说声对不起!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他们的父亲!我尊敬的监狱长!真正的汉子!好了不用说霍金和牛顿以及爱因斯坦了,在另一个沦陷的世界 ,那里是真正的地狱,那里唯一还保留着人性的地方一所监狱,监狱长带着


爺凄美


一句话:因为相对论太超前了。

其实相对论并非没有获得诺奖,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发给在引力波探测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其中就有基普•索恩,这也是诺贝尔奖对相对论的一种认可。

现在流行一句话:相对论刚提出的时候,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看懂。

其实这句话并不对,当时还是有很多科学家能理解相对论的。只不过他们并不愿意抛弃经典力学,抛弃以太,所以就对相对论视而不见。或许这就是一种情怀吧。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名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标志着相对论的正式建立。

这只是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用了整整十年才真正完善了相对论。

我们也不能因为相对论没有获得诺奖而黑诺奖。

因为诺奖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实验支持。

1905年狭义相对论提出后,其中有四个方面的推理。<strong>

第一个是时间膨胀,第二个是尺缩效应,第三个是质速关系,第四个就是质量和能量的转化。

当时只要有任何一个实验可以验证这四个推理的其一个,那相对论获得诺奖的几率就很大了。

但是时间膨胀起码需要达到民航的飞行速度才有可能观察到钟表那极小的时间差别。

可那时莱特兄弟才刚完成人类第一家飞机的首飞不到两年。

飞机的速度肯定远远达不到实验要求。

至于尺缩效应和质速关系是更难用实验验证的。

而质量和能量的互换在二战研究原子弹的中才被实验验证。

当时爱因斯坦也活着,按道理是有理由给爱因斯坦发奖的。但是诺奖委员依旧犹豫不决。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1915年完成的。比如现在我们常说的时空弯曲,引力波,现代黑洞都是广义的推理结果。

时空弯曲最早在1919年的日全食上被验证,而那时候数据有点问题,爱丁顿为了急于证明广义相对论而刻意修改了数据。

时空弯曲最直接的验证却等到了2004年,这是由NASA发射的太空陀螺仪验证的。

黑洞的发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了,爱因斯坦已经去世了。引力波是2015年发现的。

所以说,相对论太超前了,验证相对论的科学条件发展了足足一百年才跟上理论。

事实上,爱因斯坦获得过一次诺奖,但并不是因为相对论,而是因与狭义相对论同年发表的光电效应论文而获奖的。

狭义相对论一开始被物理大佬普朗克就认准了,之后广义相对论更让爱因斯坦名声大噪。

这时候要是不给爱因斯坦颁发诺奖,诺奖将失去权威性。普朗克那时候真是受不了了,直接敦促诺奖委员给爱因斯坦颁奖。

但是诺奖委员还是稳如泰山,因为相对论还有很多推理没有被证实。贸然颁奖恐有不妥,但是为了诺奖的脸面,最后就用光电效应顶替了相对论而给爱因斯坦颁发了1921年诺奖。

但这个奖是在1922被追加授予的。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得知获奖的时候在中国境内。


科学认识论


首先说明我的观点:但爱因斯坦能够获诺奖,是诺奖的荣幸,即便他一奖未得,也无损他的伟大。


即便是诺贝儿获奖者也是分档次的,爱因斯坦是最顶级的那一档,最低一档,贡献可能连爱因斯坦的千分之一都不及。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这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工作,时隔16个获奖。


而他分别在1905、1916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却一直没有获奖。最开始,是因为相对论无法被直接证明。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会使光线发生弯曲,日全食是检测这一理论的便捷手段。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艾丁顿和戴森拍到了日全食照片,但几张照片显示的光线偏折角度不一致,艾丁顿最后强行宣布,他们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虽然物理学界基本上都承认,但却是需要直接证据才行。但即便后来被证明了,爱因斯坦也没有再因此获诺奖。这也算是诺奖委员会的小傲娇了。


范教授的南书房


因为相对论太颠覆当时的认知了,动摇了人们自牛顿以来的绝对时空观。

爱因斯坦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获奖的并不是相对论,而是爱因斯坦解释的光电效应。对于相对论,在当时其主要原因不仅是颠覆人们的认知,而且相对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验证和证明。

狭义相对论所预测的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在当时的很难被证明的,虽然当时进行了实验但是因为精度实在是太低了,不足以证明狭义相对论是个正确的理论。所以诺奖的评委们没有让狭义相对论获奖,不过在几十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制作出了原子弹从而证明了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和时间膨胀效应在当时根本就没有办法证明引力波和时间膨胀是真的,所以广义相对论也没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看来只能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实在是太超前了,广义相对论预言的时间膨胀效应现在被广泛应用在卫星定位系统上,而预言的引力波也在2016年被探测到。


相对论在今天已经成为了物理学的基石,相对论的预言不断的被证实是正确的,可以说没有相对论就没有现代社会,还好诺贝尔奖规定不能颁发给已故科学家,不然爱因斯坦就把诺贝尔奖给垄断了。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记得当年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的时候,世界上只有三个人懂,虽然这很可能是一个段子,但也侧面证实了相对论的深奥。当时还有一个故事,当时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没人对爱因斯坦的理论进行验证,所以当时很少有人了解真实的广义相对论,后来一战结束后,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率领观测队远赴非洲,观测日全食,首次证实了广义相对论。也正是这次观测,让爱因斯坦和他的广义相对论一举名扬天下。


据传,在证实广义相对论后的一次晚会上,就有记者问爱丁顿:“全世界只有三个人懂相对论吗”爱丁顿答到:“我在想这三个人到底是谁。”当然,这次问答或许也只是一个传说,我们可以看到广义相对论的确是非常晦涩难懂的,以至于诺贝尔组委会为了谨慎起见,直到爱因斯坦死去的时候,都没有给他的相对论颁发诺贝尔奖。

其实不论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里面有些理论在当时都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比如说,狭义相对论所说的“光速不变原理”,“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这些论述都是和传统物理学格格不入,但是狭义相对论的逻辑推理都是严谨而完美的。所以,当时虽然有很多人反相对论,但是多数科学家都是保持沉默的,只有少数科学家敢站出来支持爱因斯坦。后来,到了广义相对论,更是没人懂了,爱因斯坦直接证明了引力并非真实存在,而是由于质量引起时空弯曲的表现。等效原理也说明了任何物体的引力质量等于惯性质量。



不仅如此,爱因斯坦还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还有黑洞以及引力透镜的存在。这些在当时根本就无法证实,可以说爱因斯坦的理论太超前了,直到去年,科学家才通过实验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如果爱因斯坦活到现在,那肯定会再次登顶诺贝尔奖,轰动全世界。不得不说,爱因斯坦的成就太过巨大,以一人之力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与量子力学平分天下。


所以说,相对论不是获不获得诺贝尔奖的问题,而是实验证实的问题,毕竟没有人敢再没有实验支持的情况下,就给予爱因斯坦诺贝尔奖,这不太现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相对论的公式以及逻辑推导都是堪称完美的,我觉得每一个学过相对论的人都会这么认为。


科学与历史爱好者


简单说,因为相对论刚提出时很难得到证明,甚至被有些科学家嘲讽,只能说相对论太具有颠覆性了,姐弟颠覆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而这种时空观已经统治了物理学界几百年时间!

相对论包括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主要讲的是质能关系,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等,质能关系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很难得到证明。而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更是只有在高速运动形式下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对于低速世界的我们来说根本感觉不到!

而广义相对论更“诡异”,把我们传统认知的平坦时空描述成可以弯曲的时空结构,同时把引力诠释为时空的弯曲,这是何等的思维颠覆性?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人类科技发展,相对论不断地得到验证,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就是狭义相对论中的质能方程,而水星近日点进动,引力波,等都是广义相对论的预测,而且都得到了现实中的印证!

诺贝尔奖不颁给去世的人,所以爱因斯坦也没有因为伟大的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发现的光电效应。

不过如今再回头去看,只能说诺贝尔奖也配不上爱因斯坦的伟大和具有颠覆性思维的大脑。我们经常说“某某是某某领域的爱因斯坦”,简单一句话体现除了爱因斯坦是何等的伟大!


宇宙探索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爱因斯坦的成就。爱因斯坦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相对论。当然,他最伟大也是最为人所知的成就就是他以个人之力建立并发展了相对论。这些成就取得于1905年到1916年期间(1905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其它成就,比如光电效应、受激辐射的理论基础、EPR佯谬、宇宙学常数等等,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其中任何一项都足以使爱因斯坦名流千古。

事实虽然是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他的获奖理由是“对光电效应的理论解释”。我们便会有这样的疑问,相对论没能获得诺贝尔奖,有可能是爱因斯坦获过一次奖了,再获第二次比较难。光电效应的理论爱因斯坦是于1905年提出的,并因此于1921年获得了诺奖。按理说,同时提出的相对论也是有可能获诺奖的,事实却是没有获。

某个人的某项成就要想获得诺奖,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获得了相关人士的推荐,2. 该成就对物理学或自然科学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再来看一看相对论当时的处境: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处,就像许多重大的理论成功那样遭到了排挤和不理解。因此获得推荐就变得尤为困难。那么考虑第二点,当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威力呢?其实爱因斯坦早于1915年的一篇论文中解释了水星近日点的进动。这个结果解释了牛顿力学所带来的偏差,可以说是广义相对论的一次成功验证。即使如此,反相对论的人还是有很多,以致于相对论的诺奖之路越是艰难。

直到1921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已经使得诺奖委员会不能再忽略它,于是就给他颁发了诺奖,只不过不是给相对论,而是给了他的另一项成就“光电效应的解释”。


量子驿站


《广义相对论》与《黑体辐射》在现代物理学中有

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那么既然《广义相对论》在现在物理学中有着如此的地位,怎么在当时就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呢?因为在《广义相对论》中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一些爱因斯坦的推理并没有得到证实,而诺贝尔奖是必须在科研方面不仅仅是提出理论而还要去证实才可以获得。而当时的《广义相对论》中的内容还几乎没有得到证实。比如:引力波的存在、黑洞的存在、光在经过超大质量天体是会发生偏移等等。而今天这些理论不但被证实了还有着不可动摇的科研地位。这样可能有有些人会为爱因斯坦叹惜这么高价值的伦理竟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不过没有关系!爱因斯坦可以说是现代物理学的风云人物,在《广义相对论》没有获得诺贝尔之后不就爱因斯坦就在光电效应中发现光其实不是连续性传播的是一粒一粒的,而且也不是直线传播而是以波的形式传播。这就是著名的“波粒二象性”。同时爱因斯坦也因此获得了他人生中的诺贝尔奖。

并不是说《广义相对论》获得不了诺贝尔奖,只是因为《广义相对论》中的内容都是一些预言性的理论,不过经历了这么多年后书中所写基本都被证实,如果爱因斯坦可以活到现在的过相信也会获得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诺贝尔奖也正是因为《广义相对论》的一一被证实。





遇见H未来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未能获得诺贝尔奖,一直以来,令许多人好生遗憾。因为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现,应该给予崇高的表彰。话是这样说,可实际事与愿违。何以致此?我认为,主要还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如所周知,诺奖是一种回顾式奖励。虽说是每年评选一次,可获得本年度奖金的,一般是以前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因此,一般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得主的贡献。这种“考验”,对于理论物理学家而言,可说是一种煎熬。这没办法的,科学成就需要实践的检验。爱因斯坦于1916年创立的广义相对论,有很多期待证实的东西。如引力波的预测存在,到2015年LlGO获得直接观测证据,整整跨越了一百年。单凭这一点,要是爱因斯坦能活到现在,他的广义相对论百分百能再次获得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由两部组成的。1905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关于狭义相对论的原创,我在“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是谁?”的问答中曾指出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洛伦兹的奠基,成就了爱因斯坦最初的辉煌。没有洛伦兹变换,也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狭义相对论的原创存在疑问,加上广义相对论的理论预言尚待更多的证实,所以,诺贝尔奖没有再次颁给爱因斯坦。相关考虑,是极其慎重的,我以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