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余额宝,余利宝,等其他货币基金跌破2.5%的时侯,代表什么时候到了?

a南哥南哥


余额宝,目前正在迅速的缩减其规模。目前已经跌破2.5%,最新数据是现在是年化2.3%。


实际上先不说18年,从19年开年来看,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都在持续降息。并且央行也在持续放水,不过相对于08年的2万亿,现在的放水,成了“细水长流”。

马上到来的19年5月15日,央行将会释放2800亿。持续不断的降息加放水,会让市场上存在越来越多的现金。从市场表现上来看,即使余额宝等货币基金降到了2.5%以下,也没有特殊的事件发生。

从国际上来看,我们一般会参考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低利率成为主流、甚至出现负利率,长期来看,中国的利率也是一个下行的趋势。

这种趋势,是我们任何公民个体无法阻挡的,低利率加放水,会持续的造成通货膨胀,而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发展。这是顶层设计者早就设计好的,普通大众只有接受,并根据趋势做出自己的选择。

年化利率2.5%并不是节点,未来很可能会成为1.5%,甚至会成为0,成为负数。这意味着,在正利率的时候,我们会把钱存入银行理财,负利率的时候,我们手握现金,我们挣的钱或者尽快消费,或者找一个靠谱一些的项目进行投资,我认为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面对现实,我们还需要把自己短期、中期、长期不用的钱,存成银行短期、中期理财,长期做子女教育、婚嫁金、或者自己的养老金。

如果您觉得收益低,不过瘾,也可以把钱换成房子,但是我认为房子,在目前是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并且房子受政策影响很大,在18年,很多加杠杆的朋友套牢在房子里。其实,大家都明白,想着从房产里面赌一把,但是未来这种大起大落,您觉得还可行吗?

另外,如果没有足够的本金和专业知识,我个人是不推荐进入股市、私募。但是我认为有足够的钱,进入信托还是可以的。

欢迎各位关注我,王小雷,您身边的家庭理财规划师。


王小雷


单只货币基金跌破2.5%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大部分货币基金跌破2.5%,问题就非常明显了。

货币基金都有一个业绩参照,一般在2.5%以上,这就说明基金业绩不及预期,也就说绝大部分专业投资人士都判断错了目前的经济现状,你说问题大不大呢?

问题又来了,是既然错了,可以改呀,怎么业绩上不去,反而更多的跌破参照标准呢?

因为大家都害怕风险,宁愿固守较低的收益,也不愿去冒损失的风险,当风险高企的时候,不赔钱就是赚钱,恐慌已经成为主流,想避险却无法规避。

虽然说物极必反,但这种状态不会短时间解决,就像冬至虽然离太阳最远,但并不是最冷的时候,寒冬是在冬至后一个月。



所以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充足的资金,所谓现金为王,不要贪恋暂时的高收益去冒险,即便春天来了,也不是最好的播种时期,除非你有塑料大棚。

最好的播种时期是在谷雨前后,也就是资本回暖之后。

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回暖呢?

如果资本回暖,那么货币基金的收益会回到预期收益之上,也就是说,大部分货币基金的收益会再度重返2.5%之上。当然这有一个确认的过程,短时的资金收紧也会有这个效果,但这是假象。

谁也不是准确的预言家,现在也无法准确判断,只有不断关注市场的变化,多了解靠谱的信息,才是明智的选择。

关注理财,请关注天涯孤行者!


互金直通车


今天是2018年11月12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经降至2.57%。与此交相辉映的是昨天的光棍节剁手节双十一,天猫创下2135亿元的历史记录,较之去年的成交总额1682亿元,同比大增26.9%。


2018年下半年货币基金收益持续下跌,代表着央行放水已经达到一定规模,银行已经不再缺钱了。如果进一步思考,则是大放水下,高收益的债券已经所剩无几,剩下的即便是有很多嗷嗷待哺的民营企业,由于信用级别较低,显然得不到货币基金加持,为了安全,只能牺牲收益。


物依稀为贵,缺钱的时候才会有人给出高利息,银行缺钱的时候如此,企业缺钱的时候也会如此。银行钱不够用了,自然就会放弃部分高收益的债券,并未资金付出较高的利息,能够让货币基金吃点肉。央行一次次降准,上万亿资金进入市场,银行不缺钱了,自然就不会再为资金付出更高的成本了。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


央行对于货币基金监管加强,提高要求,这是货币基金收益持续下降的第二个原因。


央行2018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中,特别提到要“防范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提及9万亿规模的货币基金存在挤兑风险。


不管是“T+0”模式下一天只能赎回1万元,还是大额支取受限,央行加强监管要求后,货币基金为了达到要求,不得不严控风险,牺牲收益保安全。


货币基金收益持续降低,意味着宝宝类货币基金已经不再是理财的最佳选择,未来收益率还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不排除会有货币基金遭遇挤兑出现亏本风险。


如果仔细思考,也能认识到今后理财风险将越来越大,而损失都将由投资者承担。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同样不再是靠谱的选择。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资金较多,不妨考虑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如果信任互联网银行,可以考虑网商银行的定活宝,或者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都比宝宝类货币基金收益更高,就是流动性要差不少。


财智成功


如果余额宝,余利宝这里货币基金跌破2.5%的,代表着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到了,甚至可能又是大放水(比如之前的4万亿投资)。

货币基金的投向

熟悉货币基金的人,应该知道,货币基金又称为“准储蓄”,为什么成为准储蓄呢?因为货币基金大部分的资金都是存放在银行,如下图,天弘余额宝的资金60%以上是存放在银行存款中,因此银行给予的利率,是余额宝收益高低的一个关键。

余额宝之所以可以给出高于银行定期的利率,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余额宝规模够大,庞大的资金量足够可以和银行谈判利率;二是银行的资金量不足,对资金有需求。

为什么今年以来余额宝的收益率一直降低呢?

这是因为今年央行分别在1月、4月以及7月,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像市场上释放了约1.55万亿的资金,银行自有的资金量充足,因此愿意开给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的利率就相应降低了,所以市场上的资金量越多,银行的利率越低。

PS: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举个例子: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么金融机构每收到100元的存款就要缴纳给央行20元作为存款准备金,比如一家金融机构之前按照20%的比率缴纳了10万亿准备金在央行那里了,这时候央行降低了1%的存款准备金率,这家银行就可以拿回5000亿元的资金,自有可以放贷的资金就增多了。

总结

当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收益率降低到2.5%以内的时候,证明新一轮的货币量化宽松中政策又来了,估计到时货币又将继续进一步贬值。


鲤行者


代表你该买股票了。

为什么余额宝、余利宝的基金利率非常重要呢?关键在于其份额十分大,而且用户基础十分大,属于分散的资金。所以,余额宝的利率水平十分能够代表当前的市场的缺钱程度。

利率低了,说明市场上不缺钱了,利率高了,说明市场上目前非常缺钱,特别是当余额宝的运行已经开始走入正轨以后,这种利率反映的程度则更为精准,因为市场参与者更多,市场竞争者也更多。

2.5%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准利率,因为很多机构都把这个利率作为一种判断基准,当美元基准利率上升至2.5%以上以后,市场将会非常敏感,对于人民币来说也是相同的。

市场上钱多了,有两种可能:


1)央行放水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将会通货膨胀,买股票大多情况是没有错的;

2)货币需求不足;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货币需求不足可能由多方面导致的,要综合来考虑;货币需求分为交易需求、投机需求以及预防需求,而且各种需求往往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在关注利率的同时,还得关注央行的各种政策,并不能够独立的来分析。


以股易金


代表金融机构不缺钱了。

价格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升。

很多复杂事情背后的逻辑往往都很简单,余额宝、余利宝等作为货币基金,将大部分资金投向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信用等级较高)、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都会投资。



当银行缺钱的时候,货币基金是银行最好的资金来源。相比提高存款利息从每个储户手里吸引存款,显然从货币基金手里拿钱更方便,规模也更大。要是今天就需要10个亿必须到账,靠吸收存款还真解决不了问题,货币基金就可以做到。所以多支付给货币基金一些利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花钱买时间,花钱解决问题,大家不都是这么干的么,银行也同样会这么做。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银行不缺钱,这种情况下就不愿意支付更多成本获取资金,明明2%利息就能拿到钱,谁会去拿3%甚至更高的钱?还是那句话,金融领域从来不缺聪明人,这种明眼人都算得明白的账,银行会算不明白?

有人会奇怪吧,为啥银行现在不缺钱了呢?

因为央妈给钱了,大水漫灌,钱管够。

2018年1月25日实施面向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 ;

2018年4月25日实施定向降准置换9000亿元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

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7000亿。

三次合计释放15500亿元资金。



能从央妈手里拿钱,谁还愿意从市场上花高价拿钱?没有了银行的迫切需求,货币基金收益怎可能不下降?

另外,自从余额宝自2013年推出以来,除了自身规模不断增长,也带动了整个货币基金,结果就是2013年以后货币基金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增加。

需要钱的银行少了,可以提供钱的货币基金多了,互相一竞争,收益不就更低了么?


坤鹏论


货币基金购买的是流动性较高的资产,代表是资金面的宽松程度,货币基金收益率自从2018年2月开始就已经不断下滑,现在7天的年化收益率普遍都已经跌破3%,其中余额宝这种规模大的货币基金跌势更快。

这个代表的货币市场的宽松就不用说了,这里给大家说说我个人的一个观察。就是当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与上证指数的走势相交时,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投资机会?

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那什么资产的收益率会上升?

这里我拿了成立时间比较长的南方现金增利货币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个是2004年成立的老货币基金了,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达到60%,年均收益率4.28%,是非常稳健的一只货币基金。

上图是该货币基金从2004年-2017年的年度涨幅的数据,其中有2年的收益率是特点低的,低于2%,分别是2006年的1.97%和2009年的1.74%,那这3年上证指数的涨幅分别是多少?答案分别是130.43%和79.98%。

而这两年也正是货币宽松的时期,央行大放水,使得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大幅下滑,从而使得资金涌入了股市,早就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以及2009年的大反弹。

而其实2015年的牛市应该说也是货币政策不断宽松的结果,央行在2015年曾4次降息,3次降准,使得市场资金大量涌入股市,然后通过融资融券的杠杆效应推动了2015年快速的牛市。

而2011-2014是货币政策比较紧的,这几年股市也是一直萎靡不振。由于宽松政策宽松的力度较快,市场还没来得及反应,也就是没传导到货币基金端,股市就已经起来了。这一点可以从2014年和2015年货币基金的季度收益率不断下滑可以判断。

那回到我们现在。

从今年年初开始,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就开始逐步下滑,从年初的4%,下滑到现在的2.5%左右,市场宽松的态势明显,是不是代表牛市就要来了呢?

个人认为时候还未到。虽然货币政策在宽松的状态,但是中美贸易战的硝烟还在蔓延,中国的经济情况预计还会恶化,估计市场还需要半年到一年的调整时间。

今年政府已经启动投资这驾马车了,如果投资依然没办法支撑经济的增长,下一步就是防水来刺激市场,到时候股票市场或许才会有真正的机会。

相比货币基金,指数基金机会更大

货币基金收益率估计还会继续下滑,现在大家都在寻找其他的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我之前在《有哪些安全稳健的理财方式?》中介绍过其他的固定收益产品,这里就不介绍了。

个人认为这个时点,反而是布局股票的好时机。因为沪深300和中证500的估值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低的位置,现在进行定投,风险较低。

比如沪深300。

根据数据,截至8月23日,沪深300的滚动市盈率(TTM)为11.34倍,市净率为1.41倍。参考历史数据纵向对比来看,目前的估值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及中位数。还不是历史底部,但是已经接近历史平均水平了。而且随着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外资流入将使得沪深300等蓝筹股的估值回升。

中证500估值优势就更明显了。截至8月14日,中证500指数市盈率(TTM)为21.42倍。从其近10年来的估值走势图,目前的估值水平已接近其历史最低水平。

这也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中证500的相关的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50只跟踪中证500指数标的的基金规模约为合计为250亿,今年以来增资了近60%,在所有指数基金中份额增长率最高。

所以如果说货币基金收益率的下滑并不仅仅代表的是货币市场宽松,市场不缺钱了,更加需要留意的是其背后可能隐藏的投资机会。

沪深300和中证500的低估值也引起了增量资金的进入。如果在选择了固定收益之后,还有投资需求,可以适当的增加指数基金的配置,充分享受其中长期投资的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于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的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Atlas亚特斯


存钱进银行利息太低,所以投资者才打了宝宝类的货币基金。现如今,货币基金也跌破2.5%,大家一下子就不习惯了。钱根本不知道往哪里放。

其实,货币基金七天年化收益率基本上是3%左右,2.5%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当然了,相对于巅峰时期是直接打了五折。

市场不缺钱,所以才造成了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低。因为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以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为主。大家不缺钱的话,愿意出的利息自然也就少了。

大家为什么不缺钱,因为央行放水了。今年以来,央行MLF操作至少有2.3万亿元。

我们具体再来看一下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率虽然降了这么多,但是其它产品的收益率也是下降。市场的收益率往下走,所以大家其实也没更好的方法。

当然了,如果市场利率继续维持低水平,那么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拿钱出来消费,也可以说是拉动内需了。


小兵一枚


余额宝现在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虽然市场中很多的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能够高于3%,甚至高于3.2%,但是今年不断呈现下跌的年化收益率已经成为了显示。从现在的利率走势上来看,依旧存在走低的可能。

那么,如果说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均跌破了2.5%,代表着什么?我印象里前几年利率调整的时候,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也仅仅处于2%-3%之间。那么对应的阶段来看,代表着什么?

一、代表着货币的再次宽松。低利率水平代表着的就是货币的宽松,2014年、2015年我国的年化利率不断的下调,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更是由3%调至如今的1.5%。而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也是大幅的下跌,印象中2014年时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甚是能够达到6%,就算是存在下跌也都能够处于5%以上,而2016年时甚至都跌破过3%。而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只有市场的资金充裕了,资金的年化收益率才会是低的。如果现在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跌破2.5%,说明市场中并不缺乏资金,甚至说是再次的宽松的货币流入到中。

二、代表着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水平依旧处于低位。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说是显示着社会中安全级别较高的产品的综合收益率。因为其主要投资的产品为: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理财、信托、国债、国债逆回购等。所以,如果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跌破2.5%,说明对应货币基金所投资的产品中也并没有很高的收益率回报。


厚金说


货币市场基金是低风险理财产品,具有流动性高、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准储蓄”特征,可以说是“银行活期储蓄的最佳替代品”。


如果说,国内货币基金的预期年化收益纷纷跌破了2.5%,那就是整个国内货币政策性的一次大调整,比如说,今年以来央行连续性的释放流动性出来就是货币政策性调整的具体体现。另外,也有货币基金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因素所在。但最关键的还是银行本身在理财产品上的优势凸显。

作为货币基金的余额宝或者是余利宝,近期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收益下降趋势。其中余额宝内的九只货基收益基本都是在3.0%附近,也有像余额宝-银华货基收益跌至2.8770以下的,那么为何会下跌地这么厉害呢?



货币基金主要投向国债和银行协议存款等低风险产品,尤其银行协议存款收益直接关系到余额宝的收益。自2018年以来,国内几乎每个月都会向市场释放一些流动性,尤其是在7月4日定向降准正式实施后,余额宝收益率几乎是直线下降。


由于,此次定向降准之后,央行释放了7000亿元流动资金,使得银行自有资金增加,也就减少了对来自于货币基金等协议存款的需求。与此同时,市场上资金面更加宽松,加上各大银行纷纷上浮存款利率,余额宝收益率跌破3.0也就是“合情合理”的。

余额宝收益率最低出现在2016年的3月份,当时余额宝年化收益率跌至2.6%,距离题主所说的2.5相差无几。照目前国内的市场行情及货币宽松政策来看,余额宝收益率跌破2.5也不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