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家的孔雀魚一窩能生幾十條小魚,而我們的就生十幾條?

最近連續接到很多魚友關於孔雀魚生育能力高低的問題,為什麼人家的孔雀魚一窩就能產四五十條小魚,而我們的孔雀魚一窩就產十幾條小魚,而且成活率還不高呢?

這其中會與很多的因素有關,絕對不單單就是因為我們的孔雀魚是初產或者個體較小,當然了初次生產的孔雀魚肯定產量不會太高,那麼除此之外,還會有哪些因素呢?

為什麼人家的孔雀魚一窩能生幾十條小魚,而我們的就生十幾條?

一、水質、水溫和營養佔到了一定的因素

1、寬大的水體、適合的水溫、足夠的氧氣、合理的飼養密度,這些飼養觀賞魚最基本的保證條件,如果都達不到的話,孔雀魚何來高產之說,這不是明擺著嗎?

2、再就是,孔雀魚的個體大小和營養,對於孔雀魚的繁殖率一定會有所影響,人家的孔雀魚吃的是豐年蝦和小魚蟲,我們的孔雀魚吃的是魚飼料,這其中產卵率的差別那可是相當巨大的,而且正常的長期投餵魚蟲的孔雀魚,它們的生產週期絕對是固定的,基本上30天左右就是一窩。

3、體長四釐米的孔雀母魚和體長六釐米的孔雀母魚,它們生產的小魚數量當然會不一樣。

4、而長期投餵魚飼料的孔雀魚,有的時候產卵期根本不會固定,讓我們無法掌握其產卵的規律。

為什麼人家的孔雀魚一窩能生幾十條小魚,而我們的就生十幾條?

二、環境的穩定相當重要

1、這裡指的不單是孔雀魚的成長環境,還有其生產環境,只有兩種環境都達到相對的穩定,孔雀魚才能夠高產。

2、如果生產環境過小、條件過差、雌魚的壓力過大還有驚嚇等因素,都會導致雌魚在生產中途停產,本來一窩的小魚分為兩次或者多次生產,產量當然不會高了。

三、基因和品種的問題

1、越高檔的孔雀魚品種,雜交現象越嚴重,餵食的藥物越多,它們的受精率和產卵率就會越低,所以它們的價格才會虛高。

為什麼人家的孔雀魚一窩能生幾十條小魚,而我們的就生十幾條?

2、對於這一點,其他的觀賞魚亦是如此,我們比如說普通的黑瑪麗魚和球形的瑪麗魚,它們的產卵量絕對會有所差異,黑瑪麗魚不但高產,而且產卵期相對固定。

3、球形瑪麗由於人為的雜交以及體型的改變,它們不但是產卵期不固定,而且經常會出現難產而死的現象,或者說我們明明看到肚子很大了,單獨隔離之後,一個月也不會產出小魚,這些都是極為常見的現象。

4、再比如普通的紅箭魚和高鰭紅箭或者菊花帆紅箭,普通的燕魚和各種白化的燕魚或者很多的新品種燕魚,品種越雜越高檔的,毛病就越多,產卵率也就越低。

為什麼人家的孔雀魚一窩能生幾十條小魚,而我們的就生十幾條?

四、產卵週期的控制

1、很多的新魚友還會有一個習慣,那就是隻要看到孔雀魚的雌魚肚子稍微大點,就會予以單獨隔離繁殖,幾天之後看到不生再撈回去,再過幾天再隔離,如此反反覆覆,很多雌魚可能因為這種折騰,而長久不會生產了,或者偶爾受到新水刺激,產出幾條小魚,就算是對主人交差了,越是這樣的小魚的死亡率反而越高。

2、這個我打個比方大家就知道了,我們比如說七彩神仙魚,如果是性成熟的七彩神仙魚,在產過一窩小魚之後,我們不讓它們帶小魚或者繁殖失敗,那麼在三五天之後,它們還會再次產卵。

3、假如是如此循環往復個三五窩之後,它們的產卵數量就會越來越少,甚至於到最後一窩只有一百來個卵,當然了出魚率也會極差。

為什麼人家的孔雀魚一窩能生幾十條小魚,而我們的就生十幾條?

4、如果讓它們親自帶一窩小魚,帶上十天半個月,等它們再次產卵,它們一窩就可以產500-800粒卵,這個差距可是巨大的,而且孵化率極高,不過我們投餵大魚的食物一定要給足。

5、孔雀魚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我們在上述的條件全部達到之後,有時候是可以讓它們作適當休整的,把雌魚和雄魚互相隔離一段時間,雌魚單養,這樣子就可以增加下一窩小魚的數量和質量。

為什麼人家的孔雀魚一窩能生幾十條小魚,而我們的就生十幾條?

總而言之,這些道理都是顯而易見並且簡單易懂的,根本就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無論是飼養觀賞魚和繁殖觀賞魚,一切都是圍繞水質、水溫、營養和觀賞魚的心理因素等問題而展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