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我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還能領會嗎?

李阿寶

要不是官宣真人版電視劇的消息傳來,《我為歌狂》恐怕還靜靜地躺倒在80後90後的記憶深處。2001年,這部動畫片在電視機熒幕上與觀眾見面。要說萬人空巷絕對是誇張,但在一代人的青春裡,它還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

5月6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官博宣佈《我為歌狂》將拍劇

談論《我為歌狂》,不能忽略時代語境

儘管如此,一定會有人很納悶,《我為歌狂》這個IP,真有被翻拍的價值?或許,在談論本片時,最不能忽略的,就是時代語境。

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

《我為歌狂》海報

說到《我為歌狂》,就不能不提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後者為中國動畫事業做出的貢獻,完全可以用一系列響噹噹的名字來概括——《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黑貓警長》《舒克和貝塔》……任意拿出一部來,都值得中國動畫人大書特書一番。

儘管如此,它們的共同特點卻是,小朋友看得很起勁,爸爸媽媽們沒啥感覺。這也難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人都將動畫片認定為小朋友專屬。所以,動畫片的風格應該是幼稚、通俗,而主題最好是直白地宣揚正能量。今天的00後,恐怕根本無法理解這一觀念。

但當時光來到新世紀,一批國外動畫作品開始衝擊國人的傳統認知。美國動畫大片《獅子王》,兼具浪漫主義的愛情敘事和哈姆雷特式的深邃主題,更像是一部成人童話。而大批日本動畫作品的引進,更讓一代中國觀眾耳目一新。

《名偵探柯南》《櫻桃小丸子》《棒球英豪》《灌籃高手》……在讓觀眾感到如痴如醉的同時,它們也顛覆了諸如“動畫只適合小朋友觀看”的陳舊觀念。尤其是《灌籃高手》,集合了體育和校園兩大要素,更是貼近萬千青少年的心理。誰說動畫片只能拿神話人物和虛幻故事做文章呢?毋庸諱言,《我為歌狂》也在許多方面學習和借鑑了《灌籃高手》。

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

《我為歌狂》葉峰、楚天歌

葉峰的原型顯然是流川楓——獨立、酷、狂、比較自我、不會妥協。楚天歌的原型當然是櫻木花道——花痴、熱血、容易衝動。而兩人的矛盾衝突和惺惺相惜,也構成了《我為歌狂》的一條主線。雖然形似不等於神似,但好歹,本片終於把目標人群對準了青少年而非學齡前兒童。

當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本片仍然擺脫不了幼稚和青澀的氣息,但它的象徵意義遠大於藝術成就。當新新一代的雙眼已經看透了太多世故時,他們或許不會想到,《我為歌狂》在當年,可是個稀罕玩意。

《我為歌狂》的最大亮點,是胡彥斌的音樂

在校園裡組建樂隊,而且還成為全校師生的偶像,如此劇情並不怎麼符合國情。但也許更應該感謝這一設定,因為它讓我們有幸與胡彥斌的音樂相遇。

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

2000年,17歲的胡彥斌創作並配唱《我為歌狂》相關歌曲

主題曲《我的舞臺》熱情奔放,充滿青春活力。最難得的是,整首歌曲的歌曲積極向上,毫無扭捏造作之感。今日的歌壇,遠比當年來得豐富多彩,但歌曲的風格卻在不斷趨同化。閃亮登場的青春偶像一個接一個,越來越年輕,越來越精緻,可唱來唱去,始終離不開油膩的情情愛愛。張揚自我、力求上進,一曲《我的舞臺》,昇華了整部動畫的主題。

插曲《有夢好甜蜜》,婉約細膩,唱出了少男少女不可捉摸的心事。“滿天的繁星/掩藏我點點點的秘密/夏日的蟬鳴/吟唱我對未來的希冀”,且不論這首歌優美的旋律,光是這幾句頗具文學味的歌詞,就把青春時代的意境烘托到了極致。在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男生女生之間的欲言又止,總能讓人感到一絲絲青春的悸動和羞澀。這種含蓄的味道,在今天流行在校園裡的歌曲裡已無處可尋。

平心而論,那時候的胡彥斌還略顯稚嫩,但這種稚嫩恰恰貼合了《我為歌狂》的氣質。而且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我為歌狂》的音樂終於不再是兒歌、童謠,也不是慷慨激昂的進行曲。時光飛逝,當我們回憶起《我為歌狂》時,第一反應恐怕都是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曲,而不是動畫片裡的故事。

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

《我為歌狂》原聲帶在內地熱銷60萬張

令人遺憾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國產動畫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可如《我的舞臺》一般既貼合劇情又有悅耳動聽主題曲的作品,似乎難覓蹤影。同樣難覓蹤影的,還有曇花一現的“靈感樂隊”。2017年,他們曾經在舞臺上重新演繹這些經典歌曲,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搜索。

要說國內流行音樂的水平在退步,我想沒有人會同意,但動畫音樂似乎開起倒車。“別看我只是一隻羊”“我還有點小糊塗”……再次成為中國動畫音樂中的主流,真不知我們該是喜是悲?

《我為歌狂》本土化中的得與失,不該被遺忘

要說《我為歌狂》最值得吐槽的地方,非動畫製作莫屬。雖然從人設、形象到劇情,本片都對日本動畫進行了借鑑(比方說每個人物都有專屬的Q版),然而,展現給觀眾的成片效果就不敢恭維了。與其說是動畫,《我為歌狂》更像是由一張張PPT組成的走馬燈。動不動就定格、人物動作僵硬、毫無意義的空鏡頭……本片的粗糙感,使它遠遠達不到外國同行的水平。

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

《我為歌狂》動畫有粗糙感

當然,有理由相信,在相關技術方面,中國動畫人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近年來的國產動畫作品《大聖歸來》《白蛇:緣起》等,不缺華麗的畫面和精緻的細節。但問題還在於,中國動畫有沒有辦法更現實主義一些?

當年的《我為歌狂》,其實在本土化上下了不少功夫。熟悉的教室環境、嚴苛的教導主任、學業與愛好的矛盾……本片主創力圖讓故事更接近中國高中生的現實生活。某些情節雖顯誇張(比如OPEN樂隊的成名之路實在太過一帆風順),但總體來說,《我為歌狂》的中國味道並不寡淡。

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

只是,由於主題被限定在一支樂隊的成長,因此許多可以被挖掘的主題都沒有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比方說,葉峰和父親的中國式親子關係,就是典型的青春煩惱,但只是支線劇情。又比方說,郎老師和冷老師被樂隊成員感動,使得矛盾的解決來得過於容易和輕巧。換言之,和本片中諸位主要角色身著的“奇裝異服”一樣,《我為歌狂》和中國青少年的現實生活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隔閡。

如果說本片的開創意義足以掩蓋一些製作上的不足,那麼,今後的新新一代還能不能領會《我為歌狂》的新潮和時髦,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楚天歌、葉峰、叢容、麥雲潔的四角關係,在當時的動畫片裡屬於開天闢地、奪人眼球,可放到今天來看,那就不一定了。當年屬於禁忌詞彙的“早戀”,如今依然不適合在國產影視作品中出現,但新一代的觀眾已經見多識廣。真人版《我為歌狂》該如何表現主要角色的情感關係,頗值得費一番思量。但願,它不會淪為爛俗的偶像劇。

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
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
想当年|《我为歌狂》的新潮,新新一代还能领会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