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流浪地球》:想當年,看今朝,我此起彼伏

影片質量:4/5

非常推薦觀看

無劇透

1月20日看的超前點映,本想捂到上映再說,但是真憋不住了,提前談談作為一個科幻迷、電影迷的感受,順便拉一波票。

對於中國的科幻迷來說,尤其是科幻電影迷來說,“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是一個炒作了很多年的概念。有的人把這個概念當作圈錢的工具,而有的人把這個概念當作前進的信標。幸運的是,《流浪地球》主創團隊是後者,所以才有了《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在上映前遭受了相當多的質疑,即使放出了預告片,也不太令人放心。在觀影前,我是抱了一個60分及格的心理預期,但同時又有一點預感好事臨近的緊張——後放出來的幾款預告片像模像樣,萬一這次真的“元年”了呢!

沒想到,《流浪地球》所做的遠遠不只是及格這麼簡單。我被它近乎完美的表現震撼了。跟導演郭帆交流時我激動得像個白痴說不出話來;而散了場後我又瘋狂地跟朋友發語音停不下來。他們鄙夷地說我:您又高潮了。

我是高潮了。因為《流浪地球》為這個題材樹立了一個標杆:這是中國的科幻電影該有的樣子,以後應該更好;而那些低幼的、賣明星的、圈錢洗錢的所謂“科幻”電影,往後就別出來丟人了。從這個意義說,“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真的來了。

評論這部電影,就脫不開原著。電影與原著的關係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一個點,應該也是眾多磁鐵和原著粉關心的點。所以接下來我主要圍繞二者的關係來評論。

在我的理解中,大劉一直是一位“軟硬兼顧”的科幻作家,也就是他的作品在科學的幻想的基礎上,既對科技有細緻的描繪(硬科幻),又對被科技所改變的社會與人類有獨到的思考(軟科幻)。

《流浪地球》原著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它從一個“讓地球流浪”的點子出發,首先介紹了這個點子的可行性,然後以“我”作為線索人物,在“我”這一生的時間尺度上,對人類社會、對無數被“流浪地球”影響的生命,進行了細緻入微、飽含人文關懷的觀察。

讀大劉的作品,你常有兩種感受:人類的技術再天馬行空,也不過是宇宙中的漣漪;而宇宙再廣闊,也不能抹除人類存在過、奮鬥過和愛過的痕跡。

可以說,創作者如果不能理解大劉這一點,那就不可能在大劉作品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在此實名diss某改編作品)。

既然我說《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我就想從“科幻”、“電影”和“中國”三個角度來解釋,《流浪地球》如何做到了這一點。

1.“硬科幻”

我個人認為,針對原著“硬”的部分,比如核心設定,或者說世界觀——地球發動機,還有地球開啟旅程之後的種種奇觀,電影做到了近乎完美的還原。至少在我多年前讀到這一段——

我們一下飛機,就被地球發動機的光柱照得睜不開眼,這些光柱比以前亮了幾倍,而且所有光柱都由傾斜變成筆直。地球發動機開到了最大功率,加速產生的百米巨浪轟鳴著滾上每個大陸,灼熱的颶風夾著滾燙的水沫,在林立的頂天立地的等離子光柱間瘋狂呼嘯,拔起了陸地上所有的大樹……這時從宇宙空間看,我們的星球也成了一個巨大的彗星,藍色的彗尾刺破了黑暗的太空。

然後我想象沖天而起的等離子體光柱時,想象到的就是這個樣子。

「影評」《流浪地球》:想當年,看今朝,我此起彼伏

還有地球靠近木星時:

這宇宙巨怪在整個地平線上升起時產生的那種恐懼和壓抑感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一名記者後來寫道: “不知是我身處噩夢中,還是這整個宇宙都是一個造物主巨大而變態的頭腦中的噩夢!”

「影評」《流浪地球》:想當年,看今朝,我此起彼伏

電影不僅忠實還原了原著中的“硬科幻”,還原創了一些“硬科幻”情節,尤其是電影高潮時的一處設想,雖然是原創的,但與大劉的技術風格高度統一(知乎網友“巴甫洛夫很忙”評價說是“粗糲的實用主義猛男氣概”,深以為然),還帶有一種莫名的燃感,雖然有點中二,但是很爽。

那麼,有沒有“不硬”的地方?也有。不過,《星際穿越》有非常“硬”的黑洞,也有“親情讓人穿越黑洞”這樣非常“不硬”的戲碼;《流浪地球》中的“硬”與“不硬”其實也是類似的。

2.“商業大片”

光有設定是不夠的,商業片的重點是講故事,讓觀眾看明白。而情節,向來是大劉作品被改編為商業片時的一個難點,《三體》是如此,《流浪地球》也是如此。如前所說,《流浪地球》時間跨度大、牽涉事件多,根本不可能全塞進一部商業電影,在此電影做了驚人的大膽取捨——只截取了原著一段情節,然後進行了極富原創性的改編,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使電影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有鋪墊和反轉,所以不要以為看過原著就能猜到結尾,也不要以為電影沒什麼好劇透的。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其實《流浪地球》原著的其他情節也可以被改編為電影,這個原著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系列的提綱,開發《流浪地球》電影的續集或衍生電影。

我覺得即使從好萊塢的標準看,《流浪地球》也是一部堪與《後天》、《全球風暴》比肩的標準的商業災難大片,故事完整,視覺衝擊力強,情節緊張刺激。缺點也有,一是劇情有一些應該但沒有交代清楚的地方(我認為有兩處比較重大的,但就不劇透了,映後可以討論);二是大部分角色都性格簡單,其發展和轉變也很簡單。但這些都無傷大雅,沒有影響我的觀影樂趣。

3.“軟科幻”

電影雖然被改編成了商業災難片,但精神上也保留了很多大劉風格。

比如宇宙的廣闊與人類的渺小:地球發動機已經足夠天馬行空了,但人類在宇宙面前仍然不堪一擊。

比如希望:即使瀕臨絕境,仍然要相信希望。

比如情感:支撐人類去面對“殘忍”的宇宙的,正是我們熟悉的情感——父子、兄妹、戰友,甚至是陌生人之間的情感。

這些主題,是很普世的,也被別人反反覆覆講述過,但在大劉的筆下它們散發出獨有的浪漫與純粹。這是大劉的作品能走向世界的原因,也是這部電影(有一天)能走向世界的原因。

當然,電影對原著情節有取捨,對原著主題也必然有取捨。本片是一部情節有限、側重娛樂的電影,必然要犧牲掉原著中一些嚴肅的主題,比如大劉對社會的思考。但我認為,原著本就是一部可以多角度挖掘的作品——在“我”所觀察到的地球漫長的流浪歷史中,有的內容就可以拍成娛樂片,有的內容就可以拍成嚴肅片,娛樂與嚴肅之間並無高下之分。粉絲可以憑個人的喜好,選擇喜歡與不喜歡某種方式的改編,這是主觀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作為評判改編好壞的依據,因為評判標準是可觀的。

4.“中國科幻”

圍繞“科幻”、“電影”的概念,已經說完了“硬科幻”、“商業大片”、“軟科幻”三個關鍵詞,這些都是有國際標準可以衡量的。接下來說說“中國”,說說《流浪地球》如何成為一部“中國科幻電影”。

外國科幻電影中,中國的形象也時有出現,比如《2012》、《火星救援》,可裡面的中國總是有那麼一股違和感,因為外國人的“復原”總與我們所感受到的真實有偏差。不只是外國科幻電影,其他類型的涉及中國的外國電影都會有這個問題。

還有一些中國科幻小說,用的是外國的名字、外國的背景——不是這樣做不好,而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故事,就只能在外國的土壤上發生;發生在中國,就會有所謂的“違和感”。比如,你想寫一個國王的故事,那他只能是一個外國人,或是古代人;你想讓他是現代中國人,他就只能是一個總裁。

那我們中國的科幻故事又在哪裡呢?

大劉說:“好的科幻是把最瘋狂的幻想描述成新聞報道般的真實”,《流浪地球》原著就是一部純正的、讓你相信會在中國發生的故事;電影也完美地繼承了這一點,沒有任何違和感,讓你一頭扎進去就出不來。

有趣的是,我從電影中能看到《後天》、《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的影子,但電影有很多細節,比如地下城中的春節、學校、各種方言、交通規則等等,又讓我感受到這部電影完全是中國式的,時常讓人會心一笑。

這裡說兩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也是預告片中出現的點。第一是很多中國城市得到了展示,讓不少網友高呼:我們終於能毀自己的地標啦!

「影評」《流浪地球》:想當年,看今朝,我此起彼伏

「影評」《流浪地球》:想當年,看今朝,我此起彼伏

第二是大門開,艙內溫度急劇下降,風雪灌入,貼在牆上的“福”字上了霜。這是一個頗有詩意的中國式表達,有一種絕望的美感。

「影評」《流浪地球》:想當年,看今朝,我此起彼伏

映後交流時,導演郭帆還講了一件軼事:與工業光魔交流時,對方對故事很好奇,因為地球要毀滅的話,美國人都是坐飛船跑的,可你們中國人卻要拖著地球一起跑。郭導開玩笑說,因為北京房價太貴了,捨不得扔。

但是我們觀眾心裡都知道為什麼,因為這就是大劉所說的“中國人對故土和家的情感”,即使是在宇宙尺度上也不會變淡。大概這就是為什麼一部關於“毀滅”的電影要在大年初一上映吧。

結語

我是什麼時候知道《流浪地球》牛逼了呢?在開場十分鐘的時候。

當地球發動機啟動,當大地上泛出星星點點的藍光,當地球開始加速,離開太陽系時,無數種語言——漢語、英語、俄語等等語言的廣播信號在宇宙間穿梭,它們都在訴說著同一件事:道別。

“再見,太陽系。”

“Goodbye,the solar system.”

“Прощай, солнечная система.”

……

看到這裡,我突然流淚了。原著中本沒有這一句話,但這句話就像是從原著中來的。大劉的宇宙浪漫主義,渾然天成。

於是我知道,這片成了。

於我而言,《流浪地球》也不只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它大概實現了我的幾個小願望:第一次把我喜歡的中國科幻作品搬上銀幕,第一次拍出一部中國的工業化科幻電影。無論是對中國科幻而言,還是對中國電影而言,《流浪地球》的誕生,都是一件好事。而對於既是科幻迷又是電影迷的我來說……不用多說了吧,套用宋丹丹的一句臺詞:想當年,看今朝,我此起彼伏。

就是這樣。

備註

有人可能會問,看電影需要補原著嗎?我的回答是,電影《流浪地球》,我抱了6分的期待,感覺電影完成了7.5分,對於沒看過原著或不瞭解中國科幻的觀眾來說本片觀感可達8-9分——可能沒看過原著的話,會更加被大劉的“粗糲的實用主義猛男氣概”震撼的(笑)。當然,這只是一個建議,先讀原著瞭解一下大劉的風格再來看電影,也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