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即合!海大、華為超算團隊聯手,將幹這件大事

超級計算機變“高校” 人工智能當“學生”

海大攜手華為,結合青島和深圳優勢資源,利用智能計算技術助力海洋科研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智能高性能計算技術聯合實驗室”,目標直指新一代信息產業的關鍵核心方向。“高精尖”的智能高性能計算技術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和產業轉化生態體系在青蓄勢待發,將服務我市“海洋攻勢”行動計劃等重點任務。

發力海洋生物醫藥和智慧產業

什麼是高性能計算?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魏志強告訴記者,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性能計算的標準也在不斷變化,但目前最典型的代表依舊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超級計算機,即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高性能計算技術在高科技領域和尖端技術研究中不可替代,從天氣預報到洋流預測,從工業仿真到新藥研製……它離我們的生活其實並不遙遠。

“萬物互聯的智能社會正在到來,超算正為我們‘計算’智能未來。”華為公司副總裁張文林介紹,“高精尖”的高性能計算技術,正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可以想象未來的智能社會,超算可以分析人的基因測序數據,找出疾病隱患;幫助藥企篩選出合適的候選藥物,加快新藥研發;對大到汽車、小到具體零部件進行大批量仿真模擬實驗,為企業降低新產品研發的成本……

“超級計算能力已經成為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誌之一,這句話越來越成為科技界的共識。”魏志強介紹,此次海大和華為實現戰略合作的切入點就在超算技術。“雙方將圍繞全球氣候氣象精細預測、海洋生物醫藥資源精準開發、智慧產業經濟精細服務等重要領域,攜手打造生態體系。在此基礎上,圍繞芯片、5G、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開展長期合作。”

海大、華為超算團隊一拍即合

“海大和華為的聯合,是青島和深圳優勢資源的彙集,實現了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張文林對此次合作評價非常高。眼下,我市“學深圳、趕深圳”,提出“海洋攻勢”,而深圳也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點目標。因此,這一助推南北產業區域互動和政產學研創新協同的雙贏舉措可謂正當其時。

“一南一北,原本看似沒有交集的海大和華為,緣何能夠牽手?”魏志強說,“其實過程不復雜,算是水到渠成。”大約在一年前,由魏志強帶領的海大超算團隊和華為超算硬件團隊在氣候模擬、藥物計算等領域實現了初次合作,由於互補性強,雙方相見恨晚,籌劃進一步加強合作。隨後,這一意向得到了海大方面的重視,將其上升為學校層面的重點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市發起“海洋攻勢”等行動計劃,海大將合作情況上報後,很快得到市裡的支持。“在青島市的支持下,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我們和華為完成了合作細則的磋商,並在日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是攻勢‘速度’。”魏志強說,下一步雙方將在青開展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和產業轉化,為我市攻勢行動計劃貢獻海大力量。

“華為也將為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的建設提供支持,並與海大一起,為青島和深圳兩市協同發力,發揮各自優勢,深度融合海洋與信息兩大產業提供服務支撐和合作示範。”張文林說。

掌控大數據才能更好地經略海洋

高性能計算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正在成為我國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一代信息產業的三駕馬車。“在智能社會,人工智能程序的誕生,都需要超算對其進行‘訓練’,超算就好比一所‘高校’,不斷培養、定製服務社會發展的人工智能‘學生’。搭建這樣一所‘高校’就是海大和華為合作的最終目標。”在魏志強看來,海洋科研實力雄厚的青島,更需要智能高性能計算技術為海洋高質量發展助力。“擁有海洋大數據可以更好地認識海洋,掌控大數據才能更好地經略海洋,超算便是掌控海洋大數據的關鍵。”

目前,智慧海洋建設日益成為社會關注點,而超算無疑是其成功建設的核心。“我們通過海洋觀測和探測獲得的大數據,好比是產品加工的‘原材料’,把這些大數據用起來、實現價值,則需要‘硬件設備’超級計算機和‘軟件工藝’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算法,三者融合自然成為了智慧海洋建設的核心。”

“推進超算建設,最核心的是人的培養。此次和華為合作,將從聯合研發、聯合教材開發、聯合人才培養和實習等方面,最大程度地讓人才培養和當前關鍵領域學科發展相結合。”對於智能社會的未來,魏志強信心滿滿,他心中早已有了清晰的路線圖。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鄭文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