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調查“瀏覽器主頁劫持”,技術霸凌離我們有多遠?

近日,人民日報調查了“瀏覽器主頁劫持”現象,發現部分瀏覽器存在引導流量和洩露隱私的現象。

很多朋友都有過類似經歷:在安裝了一些軟件後,自己的瀏覽器主頁就被修改和鎖定。明明自己沒有設置過,打開網頁瀏覽器卻直接到了一個陌生網站,想改回原來的主頁設置頗費周折,甚至無能為力。

人民日報調查“瀏覽器主頁劫持”,技術霸凌離我們有多遠?

我們的瀏覽器主頁怎麼了?

在網上的各類計算機論壇、百度知道、知乎等網站上,這種關於瀏覽器主頁被劫持的帖子比比皆是。“瀏覽器主頁被毒霸網址大全篡改無法修改怎麼辦?”“大家對於搜狗輸入法劫持主頁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瀏覽器主頁被劫持為Hao123怎麼辦?”“瀏覽器主頁被2345劫持如何處理?”……

令很多網民無可奈何的“瀏覽器主頁劫持”,指的是用戶設置的主頁網址,在用戶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強行篡改為其他網址,當用戶打開瀏覽器後,顯示的頁面變成劫持者設置的頁面。長久以來這一直是互聯網安全的頑疾。

“瀏覽器主頁劫持”有哪幾種類型?

第一類是正規互聯網公司的應用軟件。安裝安全軟件或應用軟件時,未經任何提示完成安裝後,瀏覽器主頁地址也隨之被修改為相關網址或導航網頁。

一些瀏覽器軟件在安裝過程中,“默認……為瀏覽器主頁”的提示文字標在不起眼位置,或是默認打鉤,如果用戶沒注意,很容易就被替換主頁。

第二類是由於某些第三方工具軟件的捆綁安裝導致。這類軟件通常會捆綁安裝瀏覽器和遊戲,並默認設定新的目標主頁。

即便是安裝過程中彈出“是否同意用戶協議”的窗口,由於協議冗長,用戶很少會看全或者根本不看就點擊“同意”,從而導致主頁設置被更改。專家認為,這些含蓄的誘導行為也可認定為“瀏覽器主頁劫持”。

第三類則是明目張膽的惡意軟件或電腦木馬病毒所為。通過對瀏覽器發起惡性攻擊、潛入惡意插件,或利用木馬病毒侵入電腦導致系統混亂,也能輕而易舉地篡改主頁。

人民日報調查“瀏覽器主頁劫持”,技術霸凌離我們有多遠?


為什麼就是改不回去?

“上網查了好多解決方案,比如改瀏覽器設置、刪註冊表等,都不行。有些軟件即使被卸載,計算機重啟後,瀏覽器主頁還是被改掉。”“用任何安全工具都無法修復,殺了毒、清空了DNS緩存,都無濟於事。”

儘管一些計算機專業網站專門開設了瀏覽器主頁修改專題,包括金山毒霸也針對如何解除鎖定的毒霸導航作了說明,但對大多數用戶來說,瀏覽器主頁被劫持後,要改回去往往費力費時,甚至還無法解決問題。

從簡單到複雜,一般有幾種“救回”主頁的辦法。適用普通用戶的,包括重啟電腦、卸載軟件、瀏覽器重新設置、殺毒等。

但不少用戶反映,這些方法無濟於事。相對需要專業知識的,例如在安全軟件的瀏覽器保護功能中設置瀏覽器主頁鎖定,找到並修改系統的註冊表,清除開機時自動啟動的惡意程序,修改桌面上的瀏覽器快捷方式屬性等。

很多“瀏覽器主頁劫持”都是通過惡意軟件或者插件完成,不將其清除,主頁還是會被改回去。一些軟件會在後臺監視當前瀏覽器設置,一旦發現設置被重置,會重新劫持主頁。

人民日報調查“瀏覽器主頁劫持”,技術霸凌離我們有多遠?


“瀏覽器主頁劫持”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首先,一旦被篡改劫持,原有的使用習慣被迫改變。往往這種導航主頁上會有許多彈窗廣告,導致用戶體驗變得糟糕。

其次是由於個人數據被持續收集,容易導致用戶隱私洩露。

用戶使用瀏覽器瀏覽網站內容時,網站可以在用戶電腦本地存放Cookie,以識別和記錄用戶的登錄、瀏覽和購買信息。

而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收集和掌握,你上網的偏好、關注的話題、購買商品情況等相關信息都有可能被收集,然後被畫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你在網上搜索了什麼商品,然後滿屏都是相關的電商廣告。

寫在最後

在複雜的互聯網技術面前,最為普通用戶的我們仍居弱勢地位,不時遭遇技術霸凌、個人隱私被侵犯和網絡安全風險等問題。

一方面我們需要儘量掌握基本電腦知識,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大監管力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才能夠遠離技術霸凌,保護個人隱私。

大家有沒有經歷過瀏覽器劫持?一起來聊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