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老照片:70年代的中国“全民锻炼”,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全面改造的关键时期,国家在基础建设上投入多,发展步子大,那段时期人民生活变化显著。尤其是丰富体育活动,体育场后面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不少人应该对这两句话都很熟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同地区不同的条件,但是运动从为停止。群众利用自然条件,加强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经过几代人泪水与汗水的拼博,国家跳水队拥有现在“成绩”。小学员们练习高台跳水,但每个人的对手都不是别人,其实都是与自己的竞争。

当时乒乓球运动已经开展得很好,而作为集体项目的排球却还没有起色。但是女排的崛起给了我们希望,且也没有让我们失望过。“女排精神”流传至今。图为70年代的排球比赛,看裁判的架势,想必很专业。

广场运动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产物,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已融入千家万户。永不过时的太极拳。

70年代,对工人的管理比较严格的,大多都是军事化,晨跑必不可少。

70年代的跳高运动,当时还需人工举杆,垫子也是用稻草累积起来的,即使在恶劣的条件,也不能影响跳高运动员前进的脚步。

70年代的拔河比赛,算是当时各单位组织团建活动的首选 ,当年不少单位都举行过,每次都热闹非凡。

如今中国乒乓享誉全世界,但中国乒乓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1959年在西德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容国团过关斩将,为中国夺得世界体育比赛中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北京承办了新中国第一个国际赛事——第26届世乒赛。当时从大到小全民“乒乓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