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日本人沒能偷走的龍門佛像,如今國內被毀面目醜陋(圖)?


《京華煙雲》中,姚老爺子的一句著名戲詞,就是“甲骨就是燒成灰燼,也要留在神州大地上”。也就是中國的文物寧可砸了燒了毀了,也不能留給日本人。然而現實中呢?

1906年,日本海外學者來龍門做文物考察,發現了一尊極美的佛像,未能帶走,結果不到十幾年,1922年,當另一批海外學者探訪時,發現佛像已經被拙劣修復得面目醜陋……

這尊佛像就發生在龍門東山。據1941年《中國佛教史蹟》,“石窟呈長方形,寬27尺2寸5分,深20尺,本尊為高1丈6尺之坐 像,坐於方座之上,為唐代初期的作品,後世多有修補。四面巖壁 上刻有千體佛,直到天井,各高1尺許,坐於蓮花座上……”

我們仔細對比,所謂的“變醜”,其實是日本人認為晚清民國修復拙劣,沒有唐風之氣息。原來的舊佛像其實更破舊些,但是眉宇間有唐代的安靜、出世、如如不動,像是一切造化與變換的出口。

然而1922年修復的新佛,雖然依然有唐代的底子,但面目明顯僵硬,眼神凝滯,無佛菩薩對眾生的悲憫之心。對比如今各個景區把珍貴佛像修成“喜洋洋”的新聞,1922年的手法算是好了。中國的文物,到底是在國內寧可被毀了好,還是流失到海外得以倖存,但是無法回國更好?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