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地處亞洲,但哪兒哪兒都是歐式風情的城市


巴庫(Baku)是阿塞拜疆共和國首都,裡海一個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和交通樞紐,因坐落於巴庫油田而被稱為"石油城"。

巴庫位於裡海西岸阿普歇倫半島南部。其面積2192平方公里,人口近300萬(2008年)。巴庫由10個行政區和46個城鎮組成,1月平均氣溫為4℃,7月平均氣溫為27.3℃。

巴庫是歷史上著名的古城。在18世紀,巴庫為巴庫汗國都城。1813年併入沙俄版圖,19世紀70年代開始工業開採石油。1922年成為蘇聯的一部分,1991年蘇聯解體後為阿塞拜疆共和國首都。

巴庫依靠傳統石油產業和農業、加大吸引歐美投資同時兼顧發展其他新興領域,近年來實現了舊貌換新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阿塞拜疆國內和世界各地人前來旅遊和投資。

早在10世紀,這裡就已開始挖井汲油;以巴庫為中心的阿普歇倫半島及其附近海底成為世界著名的石油產區之一。世界工業化開採石油始於1877年,而阿塞拜疆早在1873年就已打出第一口油井。20世紀初,巴庫油田產量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

1901年石油產量幾乎佔世界石油產量的一半,成為南高加索工業中心和俄國石油基地。20世紀以來,巴庫一直以"石油城"而聞名於世。城市西部的比比埃巴特區為老採油區。東部的基什雷區和邵武勉區為重要工業區。

少女塔坐落在巴庫老城中心,比鄰里海海濱,是12世紀所建的汗王宮殿建築群的一部分。全塔高27米,為8層圓柱狀,每層可容納50餘人,內有一口水井,井水四季清涼甘美。塔土每層窗日都有防禦設施,可傾瀉滾燙的熔鉛,或投下燃燒的石油火把,抵杭外敵的進攻。少女塔經受了1304年大地震,當時許多居民住宅都被夷為平地,它卻安然無恙。


關於巴庫這一名字的來源眾說紛紜。較多人認為來源於波斯語باد کوبہ (Bād-kube),意為風襲擊的城市。bād意為風,kube意為猛擊。事實上,巴庫市在冬季的確受到暴雪和強風的襲擊。不過還有人認為巴庫在古波斯語中的意思是"上帝之山"。

巴庫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城內有眾多名勝古蹟,如11世紀建造的瑟納克一卡爾清真寺塔,12世紀的克孜一卡拉瑟塔樓,13世紀的巴伊洛夫石堡,15世紀的希爾凡王宮及17世紀的汗王宮殿,至今均保存完好。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巴庫牆城及城內的希爾梵國王宮殿和少女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