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將星璀璨,有什麼“功高蓋主,得以善終”的名將?

回望長安品春秋


縱觀中國古代王候將相,能做到即有蓋主之功,又能得以善終的,唐朝中期的大將郭子儀算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將軍。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

郭子儀是唐朝中葉的名將,天寶末年,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與其部下史思明發動叛亂,一度攻陷兩京——洛陽和長安,戰禍遍及大半個中國,唐朝幾乎滅亡。幸好名將郭子儀、

李光弼率軍抵抗,平定了叛亂。唐朝的社稷才得以延下去。郭子儀和李光弼功勳卓著,是再造唐朝的兩大功臣。郭子儀出則為將,入朝為相,是唐代重要的歷史人物。

武舉入仕 再造家國

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生於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697年),父親郭敬之,歷任綏、渭、桂、壽、泗五州刺史。郭子儀體高貌秀,以武舉成績優異,補左衛長史。累遷單于副都護、振遠軍使。長期供職北方,過著戒馬生活。天寶八載(749年)任橫塞軍(今內蒙烏拉特中旗)使、左衛大將軍。天寶十三載(754年),郭子儀年近花甲之年任天德軍(內蒙五原)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靈武郡太守,由北路東進,屢敗叛軍,斬叛將圍萬頃,繼而收復雲中(大同)、馬邑(山西朔縣),向東進入東陘關,這一連串勝利,郭子儀加御史大夫官御。天寶十五載(756年)叛將蔡希德攻陷常山郡(河北正定)河北盡失郭子儀和河東節度使率師下井徑,拔常山,然後攻入趙郡,俘敵四千。叛將史思明收集亡散士卒,合兵五萬,郭子儀、李光弼屯駐恆陽(河北曲陽),深溝高壘,堅壁自固,賊來則守,賊去則追。白天耀武揚威,夜間偷襲其營,使史思明將士終日不得休息。待敵軍疲憊不堪,郭子儀再率軍出擊,於嘉山大敗史思明,殺敵四萬,史思明狼狽逃至博陵(河北定縣)。於是,河北中部十餘深受鼓舞,紛紛誅殺叛軍,歸順朝廷。

正當郭子儀在河北勝利進軍,準備攻取叛軍老巢范陽的時候,唐軍在潼關堅守的靈舒翰被叛軍打敗,全軍覆沒,叛軍長驅直入,佔領了長安。郭子儀聽到潼關失敗,率軍退入井徑,河北郡縣又為叛軍佔領。

長安陷落後,玄宗出逃,在馬嵬驛發生兵變,殺死奸臣楊國忠。最後,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即帝位,是為唐肅宗。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做了宰相,仍為朔方節度使,準備調整部署,反擊叛軍。此時肅宗周圍,文武官員不滿三十,軍事完全依賴郭子儀。先是叛將阿史那從禮率眾數萬,進攻朔方,郭子儀先發制人,雙方大戰於榆林境內,郭子儀大敗叛軍,殲敵三萬,俘虜一萬,保衛了靈武。接著,郭子儀率軍南下,當時兩京均在叛軍手中,要取兩京,必須先得河東。郭子儀先派心腹潛入河東為內應,然後又率大軍過黃河,攻佔河東。

唐肅宗急於收復兩京,於至德二年四月,任命郭子儀為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平定兩京的重任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先進至鳳翔,然後率十五萬大軍,由鳳翔向長安推進。在長安西,郭子儀與十多萬叛軍展開激戰,殲敵六萬餘,長安叛軍首領張通儒棄城東遁。被叛軍佔領一年多的都城長安為唐軍收復。官軍入城,市民夾道歡呼。休息三日後,郭子儀率軍繼續東進。十月,安慶緒遣兵十萬至陝州,經過激戰,叛軍大潰,安慶緒聞主力潰敗,渡河退保相州。郭子儀不戰而下洛陽。繼而河南、河東、河西之亂皆平。十一月,郭子儀自洛陽入朝,肅宗遣儀仗隊迎於壩上,說:“吾之家國,由卿再造。”入朝後,唐肅宗即加封郭子儀為代國公,司徒。

數平內亂 屢建殊勳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郭子儀拜任為中書令。九月,令郭子儀等七節度使及平盧兵馬使董秦為主攻部隊,李光弼等兩節度使為配合,討伐叛將安慶緒。為了協調兩人的關係,又任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負責節度諸軍,實際上成了部隊的最高統帥。十月,郭子儀率兵過黃河,圍衛州。安慶緒率兵七萬,傾巢出動,分三路救衛州。郭子儀將三千弓箭手埋伏於營垣之中,自己佯裝失敗,叛軍追至營垣,伏兵盡起射之,矢如雨點,安慶緒敗退,郭子儀率部追擊,擒殺其弟安慶和,安慶緒大敗,被斬首三萬,給予安慶緒沉重打擊。安慶緒走投無路,退走鄴城,向史思明求援。史思明發范陽兵十三萬,南下攻佔魏州,與安慶緒遙相呼應。乾元二年(759年)二月,史思明率兵南下,抵達鄴城下,他們偽裝為官軍搶掠唐軍運糧船隻,糧缺軍心就不穩,魚朝思又從中掣肘,因而被史思明擊敗。於是,各節度使相繼退兵,郭子儀也被迫退保洛陽。史思明進入鄴城,殺了安慶緒。留兒子史朝義守鄴城,自己返回范陽,當了大燕皇帝。

郭子儀退保洛陽後,唐肅宗任命他為東畿、山東、河東諸道行營元帥,權知東都留守。此時,對鄴城之敗負主要責任的宦官魚朝恩,向唐肅宗進讒言,將鄴城之敗的責任歸罪於郭子儀。七月郭子儀被召回京師,免去朔方節度使、諸道行營元帥之職,而以李光弼代之。

郭子儀罷官以後,一直在京閒居。直到寶應元年(762年)二月,太原、絳州兩地駐軍作亂,殺將帥,剽掠不止,才又起用郭子儀為朔方、河中等節度使行營及興平、定國等軍副元帥、晉封為汾陽郡王,出鎮絳州。離京赴任前,他要求進見唐肅宗,當時肅宗正生病,郭子儀說:“老臣受命,將死於外,不見陛下,死不瞑目。”唐肅宗這才召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將進入臥內,並對他說:“河東之事,一以委卿。”郭子儀來到絳州,果斷地擒殺了四十餘個首領,河東局勢馬上穩定了下來。八月,郭子儀處理完軍務回朝,此時肅宗已死,唐代宗即位。當時,宦官程元振用事,他嫉妒功高任重,屢屢進讒言誣陷郭子儀。郭子儀先請求解除節度使和副元帥的職務。於是唐代宗將郭子儀的兵權再次剝奪。程元振繼續誣陷,郭子儀心中不安,上書申訴說:“自受恩塞下,制敵行間,東西十年,前後百戰。天寒劍折,淺血沾衣;野宿魂驚,飲冰傷骨。跋涉難阻,出沒死生,所仗唯天,以至今日。”還將唐肅宗先後褒獎他的一千餘件詔書上交給唐代宗。代宗看後安慰他說:“大臣憂疑,朕之過;朕甚自愧,公勿以為憂。”不久,唐代宗發動對安史之亂最後一個首領史朝義的進攻,任命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但後來因宦兵程元振、魚朝恩的反對,郭子儀沒有成行,仍在京城閒居。

出鎮西北 抗擊吐蕃

寶應二年(763年),安史之亂平定。當年十月,吐蕃又攻入關中,佔據奉天、武功,京師震動。代宗令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出鎮咸陽,郭子儀長期閒居在家,出征時僅隨行人馬二十人。吐蕃二十萬人,瀰漫數十里,已渡過渭河,直逼長安。因為程元振的阻撓,軍情無法通暢。吐蕃進入長安,代宗出逃。郭子儀率軍前往商州,在商州招集亡散士卒,得四千人,軍勢始盛。他從藍田出發,虛張聲勢,夜間點燃無數火把,以迷惑吐蕃。吐蕃以為唐軍眾多,驚懼棄城而去。郭子儀進入長安,京城這才安定。代宗從陝州回到長安,慰勞郭子儀說:“用卿不早,故及於此。”

郭子儀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戎馬征戰中度過的。晚年,他長期坐鎮西北,處理吐蕃、回紇、吐谷渾等部落的關係,繼續為國家的安定作出了貢獻。先是僕固懷恩於廣德二年(764年)叛亂。郭子儀被任命為關內、河中副元帥。朔方將士原是郭子儀的部下,他們紛紛說:“吾輩聽從懷恩實為不義,何以面目見汾陽王(郭子儀)!”郭子儀至,斬為害尤甚者十四人,杖三十人,河中遂定。僕固懷恩部眾全部歸順。後來,僕固懷恩逃出,屢次進犯,都被郭子儀擊退。大曆三年,郭子儀為防止吐蕃入犯,移鎮分阝州,使吐蕃不敢騷擾關中地區。大曆八年(773年),吐蕃十萬餘騎兵入掠分阝州等地,郭子儀已七十七歲高齡,部將渾王鹹抵禦失敗。郭子儀對諸將說:“敗軍之罪在我,不在諸將”。最後重新調整部署,終於擊敗吐蕃。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病死。遺詔令郭子儀在治喪期間代理朝政,郭子儀奉命入

朝。唐德宗即位後,尊郭子儀為尚父,加太尉,兼中書令。從此,不再帶兵,在朝廷擔任宰相。這時,他已年過八旬。兩年後,這位功高望重的一代軍事家與世長逝,享年八十五歲。


品文博苑



雲淡風清2944


一個人,無論飛得再高再遠,安全著陸最重要。你說一個人一輩子圖個啥?功成名就,圖個善終,足矣。

說到歷史上能夠善終的名將,確實還是有一些的。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秦朝大將王翦,唐朝大將郭子儀,明朝大將湯和等等。

今天重點說一說為啥人家能夠善終,這裡面有什麼智慧呢?

作為將軍,首先你得有本事,能打勝仗,能立功,這是軍事首領的本分。敗軍之將,要麼被敵人幹掉,要麼被自己人治罪,一般都不會有好果子。因此,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沒有能耐,別去做將軍。

忠誠往往是帝王非常看重的。這句話反過來講,不忠誠,也是帝王們最最擔心的。君王把軍隊交給了你,相當於把自己的半條命交了你。一旦軍隊反水,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作為將軍,怎樣表現出對帝王的忠誠,獲取君王的絕對信任十分重要。

立功的將軍要懂得功成身退,見好就收。道理也簡單,就像趙匡胤說的那樣,即使你不想造反,但是你手下的人將你黃袍加身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