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相聲被飯圈化?

用戶68738747


相聲的飯圈化,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張雲雷。

自從張雲雷受傷復出以後,憑藉著俊朗的外形,死裡逃生的勵志經歷,以及一首《探清水河》,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之後,張雲雷把自己的相聲專場做成了演唱會,而德雲社的其他師兄弟也紛紛效仿,從而有了“德雲女孩”這一特殊的飯圈團體,她們的愛豆不是唱跳偶像,也不是影視劇演員,而是一群相聲演員。

相聲的飯圈化自然是給德雲社乃至整個相聲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熱度,而與熱度同時到來的,還有外界的質疑聲。

相聲的本質是什麼?

相聲是曲藝表演形式的一種,一直以傳統藝術的形態出現在大眾視野,而相聲與飯圈的結合,是新老文化的碰撞。

雖然我們鼓勵創新,同時也應該允許新鮮事物的誕生,但我個人而言,對於相聲的飯圈化是不看好的,畢竟,相聲的本質還是要好笑和講故事,但“飯圈相聲”更多的則是在賣人設和取悅粉絲,完全忽視了相聲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作品。

失去了作品支撐的相聲演員,在我看來可能還不如唱跳偶像,畢竟那些唱跳偶像的外形條件,讓他們有靠臉吃飯的資格,而飯圈相聲演員,外形條件顯然和那些男團是有差距的。

所以,相聲的飯圈化不是一條長久之路,想要把相聲發揚光大,不能靠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賺快錢,而是做出更多經典的作品。


不務正業的小吳


相聲被飯圈化這件事有利有弊,而且一時間是不太可能被阻止的。

所謂飯圈,其實就是粉絲群體。對於相聲演員來說,由於粉絲熱捧而人氣增高並不是壞事,這更有利於他們被更多觀眾認可,表演時候也更加自信。

而由於其中一些粉絲的熱愛過於偏執,這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相聲演員的業務精進和事業發展造成有意無意的負面影響。這是需要引起演員們注意的事情。

愛豆在瘋狂粉絲心中至高無上

隨著經濟發展和娛樂化氾濫,粉絲們追星已經不像過去那樣買張專輯看場電影那樣遠遠看著演員,而是亦步亦趨地跟隨其後,觀察著愛豆的一舉一動。

很多年輕的粉絲,如今是懷著“老母親養兒子”的心理在追求愛豆。由於在一定程度上演員也會被粉絲行為所影響,因此他們的成長之路,同時也是粉絲自我實現的過程。

尤其是那些瘋狂的與偶像比較貼近的粉絲,他們是粉絲主體性的代言人,偶像填補著他們心中理想伴侶的缺位,因此這些愛豆在他們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這些年,也出現了不少圈粉的相聲演員,這與當前娛樂化的網絡環境有關,與演員的個人狀態有關,更與年輕粉絲的行為直接相關。

張雲雷引領粉圈風潮

其中最典型的相聲演員代表,就是張雲雷。

在抖音一舉成名之前,其實張雲雷在德雲社的知名度並不算高,很長時間都在小劇場堅持演出,認識他的觀眾並不夠多。但由於在抖音比較亮眼的外形和嗓音表現,張雲雷以一種相聲演員從未有過的方式迅速走紅。

這一點連他的師父郭德綱都有些看不明白,原來相聲演員隊伍也可以出現偶像,演唱會上才有的熒光棒也可能帶進相聲表演場。

從那之後,像張雲雷一樣的年輕相聲演員開始越來越多被粉圈化,並且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

高人氣並非萬能良藥

對於演員來說這首先是好事,因為幾乎任何演員都想擴大知名度,這意味著更多機會和可能,上臺表演也顯得更加自信。

相聲界有句話叫做“人保活”,就是說演員如果具有一定知名度,即使一段相聲本身質量不夠高,演員也能依靠人氣把它演好。因此,人氣高當然求之不得。

然而,高人氣並非萬能良藥。如果一個演員只滿足於粉絲們帶有很大盲目性的欣賞和崇拜,自認為自己的表演和功力已經達到很高的境界,因此就不思進取盲目樂觀,這對於演員來說就是很大的阻礙。

因為面容再好也只是一時的優勢,相聲演員最大的本事還是練好基本功,增強創作能力,更好地說好相聲本身。

需要說明的是,粉圈文化的一大弊病,是眼中的演員只有好處沒有短處,而且不容許其他群體指出愛豆的短處。在這種精心包裝的“真空”環境當中,年輕演員是比較容易迷失方向的,時刻保持冷靜,並看清自己,這需要足夠的定力和努力。

回饋粉絲到底該回饋什麼

對於這些相聲演員來說,有更多粉絲關注當然比長期默默無聞勝強太多,但他們一定要認識到,這些人到底是因為什麼而那麼寵愛自己。自己所能做的最好的維護形象保持人設的事情,就是保持足夠清醒,不滿足現狀,不被過分干擾,而把功夫更多下到相聲作品和表演功夫本身。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回饋粉絲。

另外,如果能夠如此,粉絲們也會變得越來越理性,與偶像形成良性互動的狀態。

其實德雲社和大逗相聲等很多相聲團體,都已經意識到粉圈行為的不利影響,多次強調過演出過程中的一些規矩,比如不提倡過分互動,不要送更多禮物等等。雙方都要保持必要的理智,只有這樣,相聲才能真正是相聲。



鄭捕頭


我們特喜歡一句話:橫空出世岳雲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