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西斯的利刃,淺談二戰日軍的反坦克利器,一式47MM反坦克炮

如果說起二戰日軍的裝甲部隊,大家想到的應該是各種豆丁戰車,和日軍裝甲部隊被美蘇坦克按在地上碾壓的場景。通常我們所瞭解的歷史,也是日本軍隊面對美軍如何不堪一擊,尤其是遇到坦克時,更是猶如喪家之犬。

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日本陸軍雖然成了喪家之犬,但是犀利的反坦克武器,他們還是拿得出來的,而一式47MM反坦克炮,就是日本法西斯當時的一把利刃。

一、日本反坦克炮發展


日本的反坦克炮發展,其實一直較為緩慢。在沒有引進德國PaK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之前,日本陸軍用來反坦克的火炮如果不是用他們的92式步兵炮,那就是使用大正十一式狙擊炮。這種重89公斤的平射炮並沒有裝備輪子,所以搬動起來很困難,而且一開始這種火炮並不是用來反坦克,其主要用途是攻擊機槍陣地與各種掩體。

日本法西斯的利刃,淺談二戰日軍的反坦克利器,一式47MM反坦克炮

通常作戰方式是,在對方機槍有效射程外直瞄射擊,對堅固掩體攻擊時利用狙擊鏡瞄準射口發射殺傷榴彈,炮彈通過掩體射口直接射入掩體內部,殺傷掩體內人員。

對沙袋掩體與土木掩體等不堅固的掩體則發射穿甲爆破彈直接攻擊,穿甲爆破彈穿透掩體後爆炸。不過,必要時也可以發射穿甲爆破彈攻擊裝甲車與輕型坦克,後期日本從德國引進的Pa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後,逐步仿製出了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

本來這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但是因為日本不喜歡不能爆炸的被帽穿甲彈,所以堅持使用了自己的穿甲爆破彈。這樣的結果就是,在同等距離上,這種94式反坦克炮較之德國的Pak36式反坦克炮,穿甲能力弱了10毫米。

日本法西斯的利刃,淺談二戰日軍的反坦克利器,一式47MM反坦克炮

而在諾門罕戰役裡,日軍遭遇了蘇軍的T26S輕型坦克和BT-5快速坦克。在實戰中,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面對蘇聯的T26S輕型坦克非常吃虧,因為這種坦克的裝甲正面厚度到25MM,這就讓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在遠距離的效果很差。

雖然日本步兵在諾門罕戰役裡以燃燒瓶,反坦克手雷擊毀了許多蘇聯坦克,但是這不改變一個現實情況,那麼就是他們自己所裝備的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性能不佳。而在此次戰鬥投入的試作型47毫米反坦克炮,也表現十分低劣。戰後,日本痛定思痛,決定開發一款新的反坦克炮。

二、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


經此一戰,日軍徹底明白了自己的問題,原本的37毫米口徑已經完全不能符合未來的戰場態勢。為了扭轉這個不利態勢,日本以試製94式47毫米反坦克炮為基礎,展開了新型反坦克炮的開發。在參考了繳獲的意大利M1935型47mm反坦克炮和蘇聯19-K型45毫米反坦克炮之後,新型反坦克炮的研發得以順利進行。

日本法西斯的利刃,淺談二戰日軍的反坦克利器,一式47MM反坦克炮

1941年,新型反坦克炮研發完成,該反坦克炮使用了和94式反坦克炮一樣的開腳式炮架。但不同於以往的日式反坦克炮,該炮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用車輛牽引。反觀大正十一式37毫米平射狙擊炮和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就是需要人抬著走和使用騾馬牽引。

所以該炮不僅使用了橡膠輪胎,也冠以了機動二字。

而因為1941年按照日本神武紀年法是皇紀2601年,因此該炮全名為一式機動四十七粍速射炮。

之所以叫做速射炮是因為日本特有的稱謂,而機動也不是指自行反坦克炮,而是指它可以被牽引。因為這種日式稱謂太過繁瑣,所以還是簡稱其為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和94式反坦克炮一樣,該炮也配備了榴彈,可以在必要時對付軟目標。

而日本一式穿甲榴彈,其實就是穿甲高爆彈。相較於94式反坦克炮,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在實戰中曾經在1000米外擊穿了美製M3輕型坦克的正面裝甲,這讓日方十分興奮。因為這意味著,日軍終於有了一門可以有效對付敵方坦克的武器。

日本法西斯的利刃,淺談二戰日軍的反坦克利器,一式47MM反坦克炮

不過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雖然是1941年研發成功並且定型,但是生產配備卻是1942年9月之後了。該炮普遍配備於各軍的獨立速射炮大隊,主要用於反坦克任務。這些炮兵單位裝備了較多的機動車輛,機械化程度很高,因此也成為了日軍的絕對精銳。

不過因為該炮生產緩慢,所以有很多速射炮大隊是一門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餘者都是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但不管怎麼樣,日本總算有了一門不錯的反坦克炮,這也能讓他們稍稍寬心了。

但很不幸的,到了1942年,日軍在戰場上面對的美軍坦克已經變成了M4“謝爾曼”坦克。此時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已經效果不大,只有在近距離射擊M4“謝爾曼”坦克的側面裝甲才能將其摧毀。

日軍則在其作戰守則上,規劃瞭如何在實戰中,充分的隱藏反坦克火炮,進而在200-600碼的距離上消滅美軍M4坦克。

日本法西斯的利刃,淺談二戰日軍的反坦克利器,一式47MM反坦克炮

而在實戰中,日軍反坦克炮兵又會等待美軍坦克開進至50碼內才會開火,往往一擊得手。再加上這些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往往架設在洞穴、碉堡等工事之中,各炮位有相互支援,所以美軍坦克手往往被打的措手不及。

且這種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的射速奇快無比,美國海軍陸戰隊曾經報告,觀察到一門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在十秒內就對他們的坦克發射了6到8發炮彈,且彈無虛發。而這種反坦克炮戰果最為輝煌的時刻,就是在沖繩戰役之中。

三、軍國主義的利刃

1945年4月1日,美國陸海軍對沖繩島發起了攻擊。不過日軍早有準備,所以戰況十分焦灼。激戰至4月19日,沖繩島的戰況仍舊處在膠著狀態。為了攻克嘉數高地,美軍在8點23分嘗試突破正面200碼的開闊地。但因為遭到日軍機槍和迫擊炮的壓制,後續部隊也被日軍火力阻隔,而無法接近。

日本法西斯的利刃,淺談二戰日軍的反坦克利器,一式47MM反坦克炮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美軍在8點30分出動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三條縱隊的陣型衝向日軍陣地。其中包括一輛配備了105毫米榴彈炮的M4A3-105坦克,6輛裝備了火焰噴射器的M4A3坦克,8輛M4A1噴火坦克,2輛指揮坦克。另有13輛M7牧師自行火炮。

但是很不幸,在美軍裝甲縱隊突破日軍陣地時,殺到嘉數高地和西原高地之間的山口時,災難突然降臨。先是一輛M4A3坦克在觸雷後失控,翻下了山坡。

接著另一輛M4A1噴火坦克和一輛M4A3坦克也壓上了地雷,爆炸導致它們癱瘓在了原地。為了避免繼續觸雷,美軍裝甲縱隊開下了道路,隊形變成了單一縱隊沿著五號公路前進。

日本法西斯的利刃,淺談二戰日軍的反坦克利器,一式47MM反坦克炮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這樣做恰好將自己脆弱的側翼暴露給了隱藏在高地上的日軍反坦克炮。

9點20分,西原高地上的一門日軍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突然開火。此時這些炮位距離美軍坦克大約200至300碼之間,16發1式穿甲榴彈接連命中了美軍坦克側面。

驟然遭受襲擊後,美軍有四輛坦克被日軍反坦克火力擊毀或是打癱。美軍自行火炮排雖然還擊,並摧毀了一門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但是此時美軍裝甲部隊已經徹底陷入了混亂。

此時美軍陷入了慌亂,只能在日軍陣地後方橫衝直撞,等到他們找到了正確道路後,已經是上午十點了,而且在這期間又有一輛坦克被日軍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擊毀。而正面的美軍步兵也被日軍火力壓制,沒能跟上裝甲部隊。

現在美軍裝甲部隊毫無辦法,只能硬著頭皮衝進了嘉數村。但是此時他們又和埋伏在此的日軍步兵所組成的反坦克分隊展開了巷戰,而狹窄的地形,日軍狙擊手對車長的狙殺,都讓他們陷入了困境。

日本法西斯的利刃,淺談二戰日軍的反坦克利器,一式47MM反坦克炮

此時美軍已經徹底混亂,日軍不斷施放煙幕,向他們發動攻擊。此後的三個半小時裡,日軍反坦克步兵都對美軍坦克不斷的發動衝擊。一些美軍坦克試圖衝出村莊,但是卻再一次陷入了日軍的反坦克伏擊陣地。

此時美軍坦克孤立無助,不僅要遭到日軍步兵手持反坦克手雷,或是反坦克地雷的攻擊,更可怕的是隱藏起來的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的攻擊。美軍坦克不斷陷入傷亡,戰線後方的美軍第27步兵師的無線電臺裡充斥著美軍裝甲部隊的求救聲,絕望而無助的求救聲。

日本法西斯的利刃,淺談二戰日軍的反坦克利器,一式47MM反坦克炮

到下午13點30分,戰況已經對美軍壓倒性不利,裝甲部隊身陷日軍反坦克陣地之中,步兵也無從談起突破,美軍指揮官只能命令裝甲部隊撤退。此時返回陣地的只有8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了,其餘的全部葬身在日軍反坦克陣地之中。而日軍付出的代價,僅僅是一門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和兩個特別攻擊分隊罷了。

結語

在二戰的日本陸軍裝備中,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是少有的現代化裝備,或者不如說是唯一的現代化裝備。作為日軍為數不多可以信賴的反坦克武器中,其性能雖然不如當時各國主流反坦克炮,但也算十分出色的裝備。機動性較以往的日軍反坦克炮好得多,性能十分均衡,可以快速的投入戰鬥。

當然,隨著日本法西斯的戰敗,這款曾經為日本軍國主義者使用的利刃,現如今也不過是其罪證罷了。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秘密兵器》

《二戰尖端武器鑑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