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前言——

T-62系列主戰坦克是蘇聯裝備的第一款主戰坦克,也是出境率相當高的一款主戰坦克:柏林危機時,有它、布拉格之春時,有它、在珍寶島被胖揍時,有它、入侵阿富汗時,有它、車臣戰爭時,還有它!

但是T-62也是最被人忽視的一型坦克:前有世界生產量最大的戰後坦克T-54/55系列,後有經典的T-64/T-72/T-80系列;沒什麼特色的T-62往往就被人們選擇性的遺忘掉了。

但是T-62畢竟是蘇聯的第一款主戰坦克,也正式T-62把世界坦克炮的發展帶入了滑膛時代,作為一型生產了兩萬餘輛並出口到27個國家的前蘇聯坦克的典型代表,T-62是不應該被遺忘的。所以今天坦克君就向各位夥伴詳細介紹一下這款前蘇聯的經典戰車,同時也作為《遊戲中的冷門坦克》的第二集更新。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坦克編隊

T-62的研製歷程——

(1)M60危機

T-62的研製過程其實有點類似於德國受“T-34危機”而研製“黑豹”的應激反應——1960年1月一個伊朗的叛逃軍官駕駛一輛M60(安裝M48炮塔的早期版)跑到了蘇聯,蘇聯人立即拿著這輛如獲至寶的M60立即開始了實彈測試:T-54/55在1500米之外無法擊穿M60的車體正面裝甲,也很難擊穿M60的火炮防盾;而M60的那門M68坦克炮(L7的仿製版)發射M329穿甲彈時,可以在1500米距離上輕易的擊穿T-54/55的裝甲最厚處!

當崔可夫元帥得知這一情況後,氣的拍了桌子!把軍工部門的負責人挨個罵了一通!為了避免1943年蘇軍在“黑豹”面前吃大虧的事情重演,崔可夫元帥直接下令:“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為軍隊生產一款能夠抗衡M60的坦克”!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早期採用M48A2炮塔的M60

既然給的時間限制是“最短”所以當時的蘇聯軍工部門只有在現成的工程方案中去選擇,當時蘇聯各設計局有以下幾個備選方案:哈爾科夫的432工程、下塔吉爾的167工程;不過這兩型坦克都需要一段時間去完善,所以被否決。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哈爾科夫的432工程,後來發展成了T-64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下塔吉爾的167工程,後來其底盤成果應用在了T-72上

最後就剩爾烏拉爾機車廠的165工程,165工程是在加長了車體和加大炮塔座圈的T-55上安裝了140工程的炮塔,裝備一門D-54TS型100毫米線膛坦克炮和“閃電”雙向穩定器。不過165工程在1960年2月的定型實驗時卻遭到了參試人員的一致批評——D-54TS的炮口制退器會激起巨大的揚塵,暴露坦克的位置不說還會讓坦克暫時“失明”,而且還會對伴隨坦克進攻的步兵造成威脅!所以測試結果被確定為“不合格”!165工程岌岌可危!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165工程最後發展成了T-62A

(2)滑膛炮的確定

1958年蘇聯炮兵服役了一型牽引式反坦克炮:T-12“輕劍”100毫米口徑滑膛反坦克炮,這型反坦克炮發射穿甲彈時,炮口初速和穿甲威力比D-10T型坦克炮整整提高了1.5倍。赫魯曉夫在參觀過這型火炮後問了一句“這種火炮能安到坦克上嗎?”現場的馬屁精們紛紛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於是赫魯曉夫當即命令“明年生產200輛安裝這種火炮的坦克!”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12“輕劍”100毫米口徑滑膛反坦克炮

馬屁精們把馬屁拍完了,事情還得有人做,於是坦克裝甲兵總局將下塔吉爾廠的總設計師卡爾採夫招到莫斯科,希望他能把T-12塞到坦克裡;卡爾採夫經過實際調查後發現T-12的炮彈太長,穿甲彈就有1.14米而破甲彈的長度更是達到了1.28米!而坦克炮的彈藥長度必須限制在1.1米以下;結論:T-12沒法塞到坦克裡!於是軍方的領導人慌了(想想直接違反蘇聯最高領導人命令的後果是什麼),立馬搬出了赫魯曉夫的命令嚇唬卡爾採夫,結果卡爾採夫不為所動——塞不進去就是塞不進去,你把我剁了它也塞不進去!並直接向赫魯曉夫彙報了這一情況,於是此事作罷。

但是這件事卻讓卡爾採夫對滑膛炮有了好感,當165工程的那門D-54TS型100毫米線膛坦克炮無法通過測試時,卡爾採夫立馬提出將D-54TS的線膛去掉,擴膛至115毫米,改為滑膛炮,其彈藥就在T-12的現有彈藥上改進!於是在1960年8月第一門115毫米口徑滑膛炮研製成功,定名為“U-5TS型115毫米口徑滑膛炮”,綽號“重錘”!後蘇聯炮兵總局將其的編號改為2A20型115毫米口徑滑膛炮。世界第一型滑膛坦克炮就此誕生!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U-5TS/2A20型115毫米口徑滑膛炮

(3)T-62出生

2A20定型後下塔吉爾廠立馬把它塞到了165工程裡,定名為166工程;隨即開始了測試;1960年8月根據蘇聯政府第729-305號決議,166工程定型,正式編號“T-62”一代神車T-62就此誕生!不過在當時滑膛坦克炮畢竟是個新鮮玩意,蘇聯坦克裝甲兵總局也留了個心眼:第729-305號決議除了讓166工程定型,也讓165工程定型,定名為“T-62A”!作為T-62的備份;不過隨著T-62的成熟,T-62A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於是在1962年被終止生產。

T-62A僅在1962年生產了5輛,後來這些T-62A被稱之為“標準型T-62”。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主戰坦克

於是乎,蘇聯終於獲得了一型足以正面對抗M60的新型坦克!

(4)回望T-62

今天我們回望整個T-62的研製歷程就會發現,T-62的研製過程就一個字“急”!T-62完全是按戰時速度研製的,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打磨就匆匆定型,這也給T-62留下了不少隱患。

T-62的技術特點——

(1)技術亮點

T-62因為要得太急沒有時間研發新底盤,所以其底盤是在T-55的底盤上研發的;但是為安裝能容納2A20那門“巨炮”的大型炮塔,其車體長度加長了368毫米、車體加高了27毫米,車體後部裝甲的傾角也從17°改為2°,以容納巨大的軸流式散熱風扇。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的底片比T-55的底盤略大

但T-62的炮塔確是全新研製的“整體鑄造炮塔”,傳統的T-54/55炮塔是鑄造/焊接混合結構,炮塔頂部是軋製的頂部裝甲板焊接在鑄造的炮塔基礎裝甲之上;艙門的基座使用螺栓固定在炮塔上的。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55的炮塔,紅色線條是頂部裝甲焊縫,其艙門的基座使用螺栓固定的(紅圈處)

這種炮塔結構製造複雜不說,從安全性的角度說焊縫和螺栓連接處還是防禦弱點;針對這些缺點,爾烏拉爾機車廠設計了一款“整體鑄造炮塔”,在提高炮塔防禦能力的同時還降低了製造難度。後來該款炮塔成為T-62的炮塔,也成為了後期T-64/72/80的炮塔製造範本。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的炮塔詳解,注意與T-54/55的“半蛋”型炮塔相比,T-62的炮塔形狀更接近“半圓”型

T-62的整體鑄造式炮塔強度極高,在阿富汗戰爭其間曾有一輛T-62被一枚120毫米的迫擊炮彈直接命中炮塔頂部,卻只造成了開艙觀察的車長死亡,其餘乘員全部倖存的案例。不過這個炮塔卻是當時蘇聯乃至世界範圍內座圈最大的炮塔,其座圈達到了2245毫米!而且炮塔底緣正好與炮塔座圈相重合!又加上2A20那門“巨炮”且T-62又沒有炮塔尾艙,造成T-62的炮塔極不平衡,在起伏較大的地形上連炮塔都轉不動!這個缺陷讓T-62在阿富汗戰場上吃盡了苦頭——想象一下:一輛正在上坡的T-62的側後突然竄出一群拿著RPG的游擊隊員,那輛無法轉動炮塔的T-62裡面的乘員該有多絕望......

另外,由於2A20型115毫米滑膛炮的彈藥裝藥量特別“足”,在發射時會產生大量的煙氣,炮管內的煙氣可以由火炮抽菸裝置抽出,但是彈殼內的煙氣就沒辦法了;根據蘇聯人做的生物實驗:在炮塔全封閉的條件下,延續發射7發後炮塔內的煙氣就會讓炮塔內的乘員昏迷,連續發射15發後炮塔內的有毒氣體濃度就會達到致命的程度!所以為了保障坦克乘員的安全,下塔吉爾廠的工程師們專門設計了一臺自動拋殼裝置,在火炮射擊後立即將彈殼拋出車外,以降低坦克內有害氣體的濃度。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的自動拋殼裝置

再後來,這套自動拋殼裝置的改進版被裝到了T-72上,成為T-72自動裝填機的一部分。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72/90的自動裝填機,後面那個拋殼的小東西就是自動拋殼裝置的改進版

T-62的另一個亮點是先進的裝甲材料,至T-44中型坦克起蘇聯坦克一直使用71L型和8S型硅錳鉻鉬裝甲鋼作為裝甲材料,其中71L裝甲鋼作為澆鑄炮塔、8S裝甲鋼作為焊接裝甲板;這兩種裝甲鋼的特點是是強度和硬度極大,但又有一定的韌性,能有效的抵禦100毫米以下的中小口徑的炮彈。但是隨著戰後各國坦克炮的口徑越來越大以及硬芯穿甲彈和破甲彈的普及,這種高硬度、低韌性的裝甲鋼已經開始力不從心了,於是T-62按裝甲的厚度和傾角按不同的防護需求進行了區分:

車體前裝甲用42CM中硬度高韌性裝甲鋼製造、車體側面以及頂部和後部採用49C高硬度裝甲鋼製造、車底裝甲用43PM衝壓鋼板製造;炮塔整體採用74L中硬度高韌性裝甲鋼製造。經實彈測試,T-62的整體防禦水平比T-55提高了12%,但重量只增加了8%。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的裝甲結構及各部位裝甲厚度,注意其炮塔座圈的直徑與炮塔的直徑一致

(2)主炮與觀瞄系統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卡哇伊”塗裝的T-62,雖是惡搞但是我個人覺得很好看

T-62的主炮是一門2A20型115毫米口徑滑膛炮,全炮長6.09米、身管長度5.9米(51.2倍徑),極限膛壓373兆帕(3730個大氣壓)、出膛壓294兆帕。在1960年的時間點來看,2A20的各項性能要遠超同時期的L7型坦克炮;2A20配屬了ZUM3、ZUM4和ZUM6三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ZUVKZ破甲彈以及ZUOF6榴彈。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從左至右分別是:ZUM6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ZUM6的彈體、ZUVKZ破甲彈和ZUOF6榴彈

T-62在發射ZUM6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其炮口初速為1600至1650米/秒,炮口動能約8.2兆焦耳;對2.7米高的目標直射距離約1200米。發射ZUVKZ破甲彈時炮口初速約1000米/秒,對2.7米高的目標直射距離約900米。兩種彈藥的穿甲威力如下: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的彈藥穿甲威力

發射ZUOF6榴彈時炮口初速905米/秒,有效射程僅5800米且精度很差。總的來說2A20型坦克炮與所配屬的彈藥無論是從製造成本和製造難度上來說都小於L7與M329鎢芯穿甲彈,但是威力上卻略有超出,這就說明了2A20的結構上更加合理和優良。但是,至從蘇聯人研發成功125毫米口徑的2A46型滑膛炮之後,2A20就被遺忘了;其改進和發展都及其緩慢。反觀其對手L7坦克炮卻一直不斷升級改進,直到今天任然在世界坦克炮中佔有一席之地。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作為2A20的對手L7坦克炮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主流坦克炮之一,而2A20卻早已被人遺忘

說完了T-62的主炮,下面在來說說T-62的觀瞄系統;這裡做一下說明:所謂火控系統必須要有一套獨立的測距裝置,而像T-62這種僅靠測距卡尺測距的坦克只能稱之為“觀瞄系統”。

T-62的觀瞄系統由TSH-2V-41炮手直瞄鏡、TPN-1-41-11炮手夜視儀和TNK-3車長晝夜兩用指揮儀組成。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SH-2V-41炮手瞄準鏡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PN-1-41-11炮手夜視儀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NK-3車長晝夜兩用指揮儀

這裡一定要介紹一下TNK-3車長晝夜兩用指揮儀,TNK-3是蘇聯第一種將收索、測距/測角/測高和夜視功能全部集成為一體的車長指揮儀;其應用範圍極廣:T-62用它、T-64/72用它、BMP-2/3用它、PT-76還是用它;不算其他國家的山寨版,光蘇/俄自己就生產了數百萬部,至今仍在生產。

T-62的炮手觀瞄系統由TSH-2V-41炮手直瞄鏡和TPN-1-41-11炮手夜視儀兩部分組成,其中TSH-2V-41炮手直瞄鏡負責瞄準、TPN-1-41-11炮手夜視儀負責收索和定位目標(炮手夜視儀在白天時也可以當一個高倍率潛望鏡使用);TSH-2V-41炮手直瞄鏡的放大倍率有3.5和7倍兩檔可選,對M60之類的大型目標的瞄準距離為2000米。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炮手工位詳解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炮手瞄準劃分板

另外T-62還裝備了中央科學研究所研製的2E15“流星”雙向穩定儀,在雙向穩定儀的控制下,炮塔的迴轉速度是0.07°至16°/秒、火炮的仰俯速度是0.07°至4.5°/秒。提高了火炮的命中精度。

總的來說T-62的這套觀瞄系統結構十分簡單,但命中率並不低:在“靜對靜”條件下,對M60這樣的目標,在1000米距離上的首發命中率為80%、1500米距離上的首發命中率為50%。跟採用了複雜光學測距裝置和機電式彈道計算機的M60A1相當。不過賦予T-62較高命中率並不是其觀瞄系統,而是那門2A20型高初速滑膛炮!2A20型滑膛炮在發射穿甲彈時,在2000米距離上的彈道最高點只有2米,也就是說,只要測距的誤差不是太離譜,對高大的西方坦克命中率自然比較高!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M60A1的火控系統,M60A1的命中率不高最大的原因是吃虧在炮上,但是隨著西方火控技術的進步,蘇聯和西方坦克的命中率也很快拉開了差距

(2)動力與行走裝置

最早出廠的T-62裝備的是V-55型柴油發動機,不過很快就被替換成了V-55B型;V-55B型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580馬力(426千瓦)、最大額定轉速2000轉/分;使T-62的單位功率比達到了15.7馬力/噸(T-62戰鬥全重為37噸)。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的V-55B型發動機(上)與機械式固定軸變速箱(下)

T-62的變速箱是機械式固定軸變速箱,有5個進檔和1個倒檔;轉向裝置採用雙側行星齒輪轉向;駕駛員採用具備“氣壓-彈簧”助力的操縱桿操縱坦克,與T-54/55相比降低了駕駛員的體力消耗,提高了坦克操縱的精確性。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的駕駛席

T-62的最大公路時速為50公里/小時、平均越野速度為30至32公里/小時、最大倒車速度28公里/小時;最大行程450公里(帶附加油箱)。

T-62的行走系統與T-55相同,採用扭杆懸掛、雙側五對大直徑掛膠負重輪,T-62的負重輪總行程224毫米、動行程162毫米,不過T-62的懸掛系統偏“硬”緩衝能力不佳,開起來非常顛簸。履帶為單銷全鋼鑄造式履帶,每條履帶96塊;後期的T-62換裝了T-72的履帶,戰鬥全重增加至37.5噸。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的行走系統與T-55差別不大

T-62的發展型號——

與其他蘇聯坦克眼花繚亂的改進型號相比,T-62作為一款“被遺忘的坦克”其改進型號少的可憐!

(1)T-62M

在火力上,T-62M加裝了9K116型炮射導彈系統和“波浪”火控系統並在火炮上加裝了熱防護套。另外T-62M在炮塔正面和車體正面首上都加裝了膨脹式複合裝甲,車體兩側加裝了橡膠混合裙板;使T-62M的正面防穿能力提高到了320毫米、防破能力提高到了350至400毫米。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戰爭雷霆》中的T-62M-1(就是在T-62M上換裝了B-46發動機)

T-62M的戰鬥全重增加到了41.5噸,原來的動力和行走系統已經很難負擔,所以T-62M採用了全新的扭杆彈簧使負重輪的動行程增加到182毫米;以及V-55U型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為620馬力(460千瓦)。

T-62M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T-62的火力和防禦能力,但是由於幾乎所有的附加裝甲都安裝在了坦克正面,給坦克的正面增加了整整3噸多的重量,進一步惡化了T-62的不平衡!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M幾乎所有的重量都增加到了坦克正面

在阿富汗T-62M經常出現坦克“扎頭”的問題,而且T-62M那個極不平衡的炮塔,只要地形起伏稍大就會卡死!在高速行駛的狀態下,只要顛簸過大甚至有可能把炮塔扯離炮塔座圈!所以T-62M遭到了駐阿富汗蘇軍的一致批評,很多部隊寧願繼續使用老T-62,也不願意繼續使用T-62M。

(2)T-62MV

T-62MV(“V”代表反應裝甲)是針對T-62M的缺陷改進的,主要改進之處是用“接觸-1”型反應裝甲替換了T-62M那沉重的附加裝甲。T-62MB的重量較輕只有38.5噸,同時也改善了T-62M那糟糕的平衡性。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MV就是用輕便的“接觸-1”替換了沉重的附加裝甲

(3)T-62D

T-62D型也是在T-62M基礎上的改進型,T-62D拆除了炮塔前部的附加裝甲,用“鶇”(dōng)式主動防禦系統來增加炮塔的防禦能力;不過T-62D的生產數量非常少,僅生產了幾十輛。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被扔在坦克墳場的T-62D,注意炮塔兩側的“鶇”式主動防禦系統

(4)IT-1火箭坦克

IT-1火箭坦克(注意:蘇聯沒有“導彈坦克”這一說法,只有“火箭坦克”這一名稱),算是T-62的一種變形車。IT-1火箭坦克是用一套2K4“龍”式反坦克導彈系統替換了T-62的炮塔。

另外,必須要說明的是IT-1火箭坦克並不是迎合赫魯曉夫的逢迎之作!火箭坦克一直是蘇聯坦克設計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歷史最早可以追述到1924年!而IT-1只是蘇聯火箭坦克中的一個不成功之作。以後有時間我會單獨開一個系列文章來講講蘇聯的火箭坦克。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IT-1火箭坦克

生不逢時卻又生逢其時的T-62——

從T-62的研製歷程來看,T-62更像是一個臨時應急之作;T-62於1961年定型、1962年裝備部隊,但是就在1962年當年,T-64的前身432工程就參加了在庫賓卡舉辦的“未來裝甲車輛展示會”,並給現場的來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1966年T-64裝備部隊後,蘇軍高層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提高T-64的可靠性上,對T-62的改進關心不足;而作為T-62的孃家下塔吉爾坦克廠,在那時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T-72的研製上,自然不希望T-62的改進來分散資源和精力。就這樣生不逢時的T-62便被人為的遺忘掉了;直到80年初代才推出了T-62M。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4B型主戰坦克,T-64才是蘇聯真正的主戰坦克,而T-62更像是一個“過度產品”

但是T-62卻又是幸運的,60年代中期蘇軍的戰略理論家們提出了“大規模核戰爭”理論,認為未來對北約的戰爭形態必定是大規模核戰爭!在這樣的戰爭形態下,能取得最終勝利的往往是“簡單、皮實、可靠”的坦克,而T-62正是這樣“生逢其時”的坦克!於是在蘇聯軍工部門的授意下,T-62的生產就被標準化和封閉化了——所有T-62的零件都嚴格按標準圖紙製造,並且嚴禁改動圖紙!

這樣的T-62在製造起來就十分便捷,隨便找個廠子就能造;就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下,T-62總共製造了兩萬餘輛!同樣這樣“標準化”的主戰坦克也十分有利於仿製,哪怕是一些工業基礎很差的國家也能仿製。使T-62成為擴散最大的主戰坦克之一,直到今天“DPRK”仍在改進T-62。

並不成功的主戰坦克——記前蘇聯T-62主戰坦克

T-62的線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