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Netflix受歡迎,是因為影院不捨得花錢買燈泡

有人說Netflix受歡迎,是因為影院不捨得花錢買燈泡

圖為《熱氣球飛行家》劇照

亞馬遜作為流媒體市場另一大玩家,與Netflix不同,出品的電影恪守院線先上,網絡後上的原則,一直以來與各大院線維持良好的關係。而近期,亞馬遜工作室原定於今年上映電影《熱氣球飛行家》,突然大幅減少影院排片,讓人不得不再次注意到流媒體與影院間微妙的關係。

《熱氣球飛行家》原定將在IMAX上提前一週上映,之後再在其他影院上映。然而亞馬遜卻取消了IMAX放映計劃,同時大幅削減了在其他影院的排片。新的計劃顯示,《熱氣球飛行家》將只會在少數影院放映兩週,之後將上線亞馬遜流媒體平臺Prime Video。

本片是一部冒險題材電影,場景都是在海平面以上幾英里的地方拍攝的,畫面震撼,主演陣容也十分強大,由奧斯卡獎得主埃迪·雷德梅尼(小雀斑)和曾在《萬物理論》中合作過的費利西蒂·瓊斯主演。就像導演Tom Harper在多倫多電影節上吐槽的一樣,這本該是一部非常適合大銀幕放映的影片。

有人說Netflix受歡迎,是因為影院不捨得花錢買燈泡

此次影片上映計劃的變更也意味著亞馬遜將逐步遠離影院,變得越來越Netflix了。而Netflix也在此起彼伏的輿論聲中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持。

知名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攜新作《愛爾蘭人》出席紐約電影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評論漫威系列超英電影不是真的電影,而是主題遊樂園,他認為電影應該更加專注於敘事,此番言論也得到了《教父》導演的大力支持。

有人說Netflix受歡迎,是因為影院不捨得花錢買燈泡

圖為 《愛爾蘭人》海報

《愛爾蘭人》近十年來由於技術落後和投資不足一直被束之高閣,然而故事精良最終打動了Netflix,獲得1.6億美元的投資,預計這也是明年Netflix衝擊奧斯卡的王牌。據悉影片成本目前已超過1.75億美元,未來還有可能繼續上漲。高昂的成本主要是花在特效上,有消息指出會運用到CG技術讓兩大主演返老還童。

在發行策略上,Netflix仍沿用《羅馬》的模式,在小範圍影院放映兩週,然後上線流媒體平臺。Netflix宣佈,將安排《愛爾蘭人》在百老貝拉斯科劇院放映,上映時間為11月1日至12月1日,在11月27日就上線Netflix。

而影片本身時長3.5小時,遠超普通電影,已經接近舞臺劇時長了,時長如此之長的影片其實並不適合在影院放映。但是對於影片藝術性來說在很多情況下敘事內容的完整是必須的,在影院上映不得不考慮時長,進而對影片進行刪減,很可能造成影片邏輯缺失,不能給觀眾帶來最佳的觀影體驗。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原版接近3小時,為了增加排片,增加票房收入,對原版影片進行了長達30分鐘的刪減,最終不可避免的出現邏輯不通的問題。

有人說Netflix受歡迎,是因為影院不捨得花錢買燈泡

圖為 《蒙上你的眼》海報

線上平臺的優勢此時就格外突出,觀看過程的便捷給內容提供了足夠的發揮空間。也由於線上平臺視覺效果並不能與影院觀影體驗相媲美,Netflix深知這一點所以更加專注於電影的內容而不是特效,內容的精良也確實為Netflix帶來了足夠的流量。根據公佈數據,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期間,Netflix自制影片《蒙上你的眼》觀看人數達8000萬,觀看人數排名第十的影片也有近2000萬人次。

有人說Netflix受歡迎,是因為影院不捨得花錢買燈泡

在於流媒體的較量中,影院最大的武器本應是不可替代的視覺效果,但影院能否創造好的觀影體驗也遭到質疑。

愛德華·諾頓近日宣傳其新片《布魯克林秘案》時表示,在Netflix和傳統影院中,他更支持Netflix,他認為Netflix為電影做了很多。諾頓還指出:如今觀眾的觀影體驗變差、他們寧願在家看電影的最重要原因,恰恰是影院自己造成的:影院放映設備亮度太低,畫面太暗。這部新片《布魯克林秘案》是與華納合作,通過傳統模式放映的。

“對影院觀影最大的威脅是什麼?”諾頓說:“如果要指出的人們願意在Netflix上看電影,而不是去電影院的一個最主要原因,那麼我覺得是影院捨不得花錢買燈泡。

他還指出美國影院存在的放映問題,雖然暫時觀眾還不瞭解放映,但在60%的美國電影院裡,放映機放映的亮度只達到了合同要求的一半。他曾去一家電影院做質量控制測試時發現,那家影院在放《驚奇隊長》,放映應該達到的亮度是14fl,實際只有6.2。許多影院輸出的音效和畫面都很差,破壞觀影體驗的是影院自身。

而在國內同樣存在放映亮度不足的問題,甚至還有放映事故頻繁發生的現象。

有人說Netflix受歡迎,是因為影院不捨得花錢買燈泡

《復聯4》的放映中在全國各地的多家影院均發生放映事故,例如“杭州傳奇奢華影城”,據多位網友反映,電影播放過程一直出事故,在3D和2D來回切換,最終停止放映,中場休息15分鐘維修,但是等候時間卻長達半小時。其他影院觀眾還表示“看了6遍片頭”、“演到1/3停電了,兩次出現空白畫面”、“一小時黑屏三次”、“一邊播還一邊擦屏幕”“我最鬱悶,首映剛開場就直接播了片尾,直接被劇透了”……

而在最近上映的《雙子殺手》中同樣如此,不少影院的零點首映場出現放映事故,昆明百美匯影城甚至重映高達12遍後失敗,最終不得不改為放映《中國機長》。還有其他影院出現跳幀、掉幀、卡頓等等問題。據悉測試片提前交付影院,但許多影院並未進行模擬測試,致使臨場手忙腳亂。

流媒體與傳統影院之間或許並未對立關係,但無論是何局面,影院都要做好自己,好好放電影,任何一點不足累積下來都會對最終的放映效果產生影響,觀眾或許說不上來哪裡不好,但結論就是體驗不佳。

CINEMA視界,做中國電影產業的瞭望筒與催化劑。直面發行的跌宕,靜觀放映的升漲。在資訊與現象中,發現未知探求新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