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波最新講演錄:日本製造企業轉型和創新之路

徐靜波最新講演錄:日本製造企業轉型和創新之路

【構建工業互聯網認知體系,讀懂工業互聯網發展大勢】

10月16日,徐靜波在天津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製造業國際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日本企業的轉型創新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啟示?》的講演,對日本企業的轉型途徑與創新成果,進行了系統分析,並對中國企業提出了建議。以下是這一次講演的記錄整理稿:

徐靜波最新講演錄:日本製造企業轉型和創新之路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好!

去年,我在這一個講臺上說過一句話:“華為的手機主要是在日本研發的”,說完這一句話,我發現不太對勁,因為觸動了一些網友的神經,至今還有人在網上罵。剛才在茶敘時間,幾位企業家跟我說:“徐先生,去年你說的這一句話,其實是給中國的製造業服了一帖清醒劑,讓大家看到了中日兩國製造業的距離,也讓大家知道了日本其實並沒有失去20年,我們需要向日本學習。”

我說,我不是一名經濟學家,但是,作為一名日本經濟與產業的觀察者,我想能夠給大家帶來鄰國發展的最新動態。

去年這個時候,大家還沒有感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是,今年的這一次國際論壇,1400多名與會者,我發現大家的臉色有些凝重。前些天,我在東京給日本經濟團體講中國經濟的現狀與前景時,日本的企業家跟我說,你們中國人太在乎美國人的打壓,日本已經跟美國打過6次貿易戰,每打一次,我們表面上是妥協一次,但是,其實我們背地裡是努力一次,結果我們是越打越勇,打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當然現在被你們中國超越。

所以,我今天想說的是,我們需要打起精神來,我們中國的製造業必須實現偉大而艱難的轉型,中國製造業轉型成功了,那麼中國經濟的基礎就紮實了,我們的未來就不再擔憂別人的打壓。

在上午的圓桌會議上,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屈賢明院士透露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中國工程院曾經組織了50多位院士,將中國的製造業與日美德等先進國家的製造業進行了比對,得出的結論是,在26個產業中,我們中國佔絕對和相對的優勢的有60%,還有40%是日美德等發達國家佔優勢。

短短的幾十年,中國的製造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經取得了相當了不起的成績。但是,我們要研究,我們的短板在哪裡?也就是說,40%的部分,我們缺什麼?屈院士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要執筆人,他給我們揭開了謎底:中國缺基礎技術與基礎材料的研究。我們的高鐵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是高鐵的軸承等核心零部件還需要從日本進口。特朗普為啥不打壓中國的服務業,而專門打壓中國的製造業?他就是看中了中國產業發展的瓶頸。

我們中國現在面臨著經濟滑坡、設備投資減少的壓力,在這一種壓力中,製造業是首當其衝,有些企業陷入了困惑與彷徨。藉著今天的機會,我想跟大家來聊一聊日本當年在經濟遭遇泡沫經濟崩潰與危機打壓時,他們是如何應對的?如今又是在朝哪些方向轉型?

日本在70年代、80年代時期,跟5年前的中國一樣,誰都相信“明天的日子一定會比今天好”!但是,到了90年代初,泡沫崩潰,日本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暴跌、銀根收緊、出口受阻、內需市場萎縮、GDP負增長的困境,情況比我們現在要糟糕得多。日本那個時候怎麼幹?企業相互合併,抱團取暖過寒冬。130多家城市商業銀行逐漸合併為幾大銀行,150多家鋼鐵企業合併為三大集團,把產能壓縮到最合理的狀態。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日本企業選擇的一條路,就是“走出去”,所以,90年代末到20世紀初,出現了日本企業投資中國熱。日本在海外現在有7萬家企業,在中國就有3萬5000家,一半的雞蛋放在中國這個籃子裡。到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衝擊波來襲,日本採取的對策,就是“拋棄”,把白色家電、電腦、甚至手機等他們認為是中低端的產品扔掉,厲行背水一戰式的轉型。

徐靜波最新講演錄:日本製造企業轉型和創新之路

經過近10年的努力,日本企業現在轉型是否成功?我們只能說,還在半路上,但是已經看到了成功的雛形。

日本企業的轉型戰略,概括起來是三條:第一是控制上游,主要是控制先進材料和先進製造設備;第二是佔據中游,主要是研發核心零部件;第三是放棄下游,也就是說,儘量少做終端產品,因為中國、韓國甚至東南亞一些國家都已經做的很好,日本再參與競爭,已經沒有太多的意義和價值。

那麼,日本是如何來控制上游的?我來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

今年7月,日本政府突然發動了對韓國的貿易打壓,限制三種半導體材料對韓國的出口。這三種半導體材料是:

1,高純度氟化氫(主要用來切割半導體基板,在半導體產品製造中,使用氟化氫的次數多達十多次。)

2,氟化聚酰亞胺(用於電視、智能手機中OLED顯示器薄膜等,沒有聚酰亞胺就不會有今天的微電子技術)

3,光刻膠(顯示屏上色彩斑斕度取決於彩色薄膜顏色,而彩色薄膜顏色必須由光刻膠來完成)

由於半導體產業佔據韓國出口的20%以上,而日本控制了這三種材料的全球70-90%的份額,因為這三種材料遭到日本的限制,韓國的電子產業受到了重創。世界上難道除了日本,就沒有其他國家的企業在生產這三種材料嗎?有,我們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企業也在部分生產,但是據說是純度不夠,難以符合韓國企業的要求。

這一個事例說明了一點,日本為何要拼命控制上游產業,因為控制了上游產業,等於是控制了產業的命脈。所以,日本企業每年投入鉅額的資金從事基礎研究,不只是為了誕生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是為了堅持走“技術立國”的道路,因為日本社會從政府到企業,都有這樣的一個基本共識:日本是一個缺資源的國家,唯有擁有世界最先端的技術,國家才會立於不敗之地,企業才能擁有國際競爭力。

半導體產業是影響世界未來的最核心的基礎產業,我們看到,在整個半導體領域的19種關鍵材料中,有14種,日本的產能是佔了全球50%以上。除了材料之外,日本還注重於精密儀器的研發生產。2018年,全球15大半導體設備廠商中,日本佔了7家。在半導體生產設備市場份額中,日本佔30%左右。從每個設備的份額來看,日本擁有10種超過50%以上份額的市場壟斷性設備。

所以,屈院士在講演中,也特別提到一點,中國現在最缺精密檢測儀器設備,這是我們中國工業的最大短板。

佔據上游產業之後,日本企業在轉型中,依據他們的技術實力,也在努力地控制中游產業,也就是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

這幾年,我們似乎看到日本的製造業在走下坡路。為什麼大家有這一種認為?因為日本那麼著名的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甚至是電腦品牌,都被我們中國企業收購了。但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日本企業拋棄了這些終端家電產品,但是並沒有拋棄半導體技術。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看華為手機的例子。

大家一聽我又聊華為手機,一定會笑,但是這一次請不要笑。

日本有一家十分權威的經濟媒體《日本經濟新聞》——不是我們亞洲通訊社發行的《中國經濟新聞》,我們報紙體量太小,《日本經濟新聞》在今年5月,在美國打壓華為最為激烈的時候,請了一家專業公司對華為的最新手機進行了解剖,想搞清楚到底沒有了美國提供的零部件,華為還能不能生產手機?解剖結果發現,在華為手機1361個零部件中,美國製造的零部件只有15種,佔比0.9%。中國製造的零部件是80種,佔比4.9%。而日本製造的零部件達到869種,佔比為53.2%。華為日本公司告訴我一個數據,2018年,華為從日本進口的零部件總額為7300億日元(約480億元人民幣),佔到了中日貿易總額的5%左右。而2019年,這一數字將超過8000億元日元(約530億元人民幣)。

去年的時候,我給大家還說過一句話,我說我最敬佩的中國企業家是任正非先生,當中國的企業都在收購日本淘汰的生產線的時候,他悄悄地出高價買人家的“頭腦”,僱傭了400多位日本的手機工程師,在日本建立了2家研究所。現在,這個數字要做修改,到目前為止,華為在日本僱傭的日本人技術人員已經達到1500多人,在東京、橫濱、大阪建立了4個研究所。

華為作為一家跨國企業,實行“全球採購全球銷售”,是一種基本的商業模式,蘋果如此,索尼也是如此,不足為奇,相反地更能凸顯一家跨國企業的實力。從這一個事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華為手機對日本的依賴程度,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出,日本企業依靠它的核心零部件,一直在悶聲發大財,這就是日本企業控制中游的戰略。

所以,我跟日本的政府官員說,你們不要打壓華為,中日兩國政府達成了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的協議,華為是這一協議的最佳實踐者,也是最大的成功者。中日兩國只有實行產業互補,才能共闖天下。

徐靜波最新講演錄:日本製造企業轉型和創新之路

那麼,日本企業到底是如何轉型的呢?我來給大家舉幾家日本著名企業的例子。

首先是索尼公司。索尼公司在拋棄了電腦等電子產品之後,重點發展電子零部件產業。譬如,索尼的傳感器目前佔據了世界53%傳感器市場,一度曾經達到過70%。同時,索尼積極拓展與教育、音樂、烹飪機器人、陪伴者等相關的產品開發,做未來生活的倡導者。我們現在比較少看到索尼的終端產品,但是,索尼在2018年的利潤額創下了近20年來的最高值。

其次是NEC。NEC公司是日本最早做商業電腦的公司,其在國際IT領域,有著巨大的引領力,是日本最大的IT與AI方案的提供商。它早在10年前,就拋棄了電腦事業,全力構建全自動駕駛系統,開拓宇宙空間通訊系統,注重人臉識別技術研發,NEC是2020年東京奧運的最主要的電子服務商。前不久,NEC公司開始著手飛行汽車管理系統的研究,他們預估到10年、20年之後,人類社會需要這一套系統。

再來看看東麗公司。這是世界最大的一家紡織品製造企業。紡織品製造企業如何轉型?它利用紡織技術向材料企業轉型,東麗公司研發的炭纖維材料,現在已經是波音787的機體材料,而且還開始用於汽車車體制造。東麗公司還參與健康產業,日本厚生勞動省已經批准了東麗公司的一項醫療技術進行臨床應用——用一滴血查癌症。

我在講演中,曾經多次提到富士膠捲公司。當數碼相機浪潮來臨,人們不再親睞於膠捲的時候,柯達破產了,富士膠捲則尋求鳳凰涅磐。它充分利用膠捲的藥膜技術,研發新藥和化妝品。利用圖像技術,開發出新型的醫療診斷系統“REiLI”。上午的圓桌會議上,富士膠捲的中國創新中心所長徐瑞馥女士介紹了富士膠捲的最新創新成果。我相信,富士膠捲未來引領世界的,絕對不會是那一套醫療診斷系統,而是iPS細胞生產設備,因為富士膠捲已經是世界iPS細胞生產設備的最大的專利擁有者,而未來數年內,iPS細胞治療將會結束臨床試驗進入臨床治療,世界的醫療將進入器官再生治療階段。因此,毫無疑問,富士膠捲它最終會轉型為一家傑出的再生醫療公司。

我們拋棄了膠捲,發現現在也開始逐漸在拋棄數碼相機,因為現在智能手機的照相功能是越來越高清。富士膠捲痛苦完了,接下來輪到佳能痛苦。大家知道,佳能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照相機制造企業,但是,這幾年,相機的銷售量直線下滑。怎麼辦?佳能也只能轉型!它向哪裡轉?向醫療產業轉。它收購了東芝的醫療設備事業,在東芝優秀的醫療系統基礎上再結合佳能獨有的照相與成像技術,開發出了世界最先進的PET-CT。佳能還不滿足,它還向另一個領域轉型,那就是宇宙產業。2017年,佳能利用高超的照相技術研發的低軌衛星發射升空,預計能開拓出30億美元規模的小型衛星市場。

以上幾家日本企業,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企業,從他們的轉型創新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條規律,那就是,日本企業的轉型創新,不是“破舊立新”,而是在已有的技術基礎上實現的轉型創新。這一點,很值得我們中國企業學習參考。你不要看別人在做什麼?而是要想“世界還缺少什麼?”只有帶著這一種情懷和創意,才能不斷地研發與生產出“世界唯一”或“比別人更好”的材料與產品,而不是跟著別人屁股後面跑。跟著別人屁股跑,是跑不過人家的,因為日本企業的轉型,大多是站在高速公路的十字路口選擇轉型,我們中國許多企業還站在一級公路的十字路口選擇轉型,起點不一樣。所以,我們要選擇“彎道”,“彎道超車”是有風險的,但是也是唯一能夠超越別人的途徑。這個“彎道”,就是研發別人還沒有的東西。所以,中國企業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必須擁有自己核心的技術。這個轉型創新的過程會很漫長、也很艱辛,但是我們必須沉下氣來走,而且必須走下去!

由製造業國際聯盟和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製造業國際論壇”,今年已經是第16屆,這是中國製造業的創新盛會,也是中國製造業的守護大會。我在這裡要特別感謝承辦者——天津愛波瑞公司董事長王洪豔女士,因為她的奉獻與努力,才有了中國製造業的這一個燦爛的舞臺。剛才她問我:“中國企業在轉型創新中,如何體現精益化管理?”我跟她說,除了思考“世界還缺什麼?”之外,還必須考慮“我們這麼辛苦,如何才能賺得更多?”。

為什麼我會特別提到這一點?我告訴大家一個數據,這個數據是福布斯提供的。2018年,中國大型汽車製造企業,包括東風、一汽、廣汽、吉利等加起來,利潤總額是137億美元。同樣是2018年,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一家企業,利潤額達到250億美元。這就是說,中國這麼多的車企加起來的利潤,還只是豐田一家公司的大約一半,而我們的規模和員工數要遠遠超過豐田,人均利潤額差了將近5倍。所以,中國製造業要做強,不能只看“量”,更要看“質”,不能只熱衷於市場佔比,更要關注利潤率,賺到多少錢才是本質。所以,中國企業在轉型創新中,還要向日本企業學習精益化管理,把“質”與“量”實現最完美的融合統一,讓精益化管理,成為企業的生命管理!只有這樣,經過10年或許更多一點時間的努力,中國才能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這是我們共同的夢想,在座的各位都是中國製造業的巨頭,你們的努力,將會創造中國燦爛的明天!

謝謝大家!

徐靜波最新講演錄:日本製造企業轉型和創新之路


長期深度聚焦 、 、 、 等。歡迎加入研習社「頭條圈子」,獲得行業報告/白皮書無刪減版,圈友可私信申請下載50+行業深度研究報告/白皮書PDF版全文。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頭條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付費專欄:風向觀察

徐靜波最新講演錄:日本製造企業轉型和創新之路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10月份知識沙龍報名,點擊「瞭解更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