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庭若市”之下,是無錫購房者的心態在改變

“門庭若市”之下,是無錫購房者的心態在改變

01、

年初的時候,大概三月份,我入手了漁港板塊某樓盤一套130㎡的洋房。

坦白說,當初會購買這套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便宜。

或者說,在經過簡單的分析之後,我認為這筆買賣起碼不太可能虧本。

至於未來是會裝修自住,還是算作投資等待升值之後出售,並沒有明確的打算。

或許很多人都沒有去及時轉變一個概念,在當下的市場大環境下去購買房產。應該佔有你需要考慮的內容中更多的權重的,已經從“這筆投資可以賺多少”“這筆投資如何保證儘可能的不虧損”去轉換了。

相信我,是時候去做出這種轉變了。

如今的房市,在主流意識中,已經逐步進入了風險偏好越來越低的時代。

比如,我當初會購買這個樓盤的理由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我的理由是:漁港板塊在濱湖區尚屬價值窪地,從升值角度來看,未來的空間相對於濱湖區其它已經翻了幾番的板塊要大很多。

但是實際上,我的理由是:漁港板塊在整個濱湖區相對滯漲,從風險的角度來看,倘若遇到市場整體的回撤,那麼我對應的損失相對會較之其它板塊更低一些。

再加上一些其它的因素,比如與我所購買項目一路之隔的某現房銷售項目,預計售價將在27000元/㎡起。

又比如此前土拍之中因故撤拍的漁港地塊,其起拍價格便在13000+元/㎡的位置。

那麼我年初17000元/㎡購入的同板塊的洋房項目,等於是有了多重保險。

“門庭若市”之下,是無錫購房者的心態在改變

02、

再次強調,我所說的保險,是針對下跌空間的,而不是上漲空間。

退一步說,即便是追求上漲空間,也應該要知道:升值的前提是保值。

也正因為如此,身邊不少朋友在聽過我的觀點後,也跟我一起入手了該樓盤的房產。

而最近市場上發生的一些現象,也從側面佐證了,人們對購房的預期正漸漸從期待獲利轉向了更為保守的“優先保值”

畢竟,目前無錫房價已經到了一個挺尷尬的位置。

所以你才會看到,曾經的恆大御峰兩萬+時代的“門可羅雀”,和如今在更換案名、調整價格等一系列操作後的恆大翡翠公園的“門庭若市”,有著如此鮮明的對比。

門可羅雀和門庭若市之間相差的,是幾千元一平米的差價。

並不是房子沒有了需求,只是如今的購買者的內心,對於這份需求越來越謹慎。

為什麼同一個樓盤,消費者會在兩萬+的時候喊著“要完”,在一萬六的時候喊著“真香”,而後爭相入場?

究其原因,無非是如今的購房者,對向下空間的思考側重,已經多過了向上空間。

說白了,大部分人對於買房這件事,已經漸漸形成了“賺不賺問題不大,但一定不要虧”的心態。

這和前面幾年,大家覺得遍地黃金,買啥都升值,根本不用考慮虧損的心態相比,發生了微妙的質變。

“門庭若市”之下,是無錫購房者的心態在改變

03、

所謂"眾志成城",以翡翠公園項目為例,當大部分人都覺得16000元起這個價格真香的時候,這個價格就會對市場形成一種無形的“託底效應”

也就是說,當市場沒有大的政策或者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該項目所在板塊,會進入一個震盪的格局,而16000~18000這個價格段則大概率是這個震盪箱體的底部。

每次跌到這個位置,會出現大量的買盤,而等逐漸漲上去後,買盤便會隨之減少,觀望的心態會越來越重,直到觸碰的箱體上沿,再次回落。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你可以在無錫的每一個板塊,找到這麼一個類似“參照物”的標杆項目。

買房的邏輯,在潛移默化之下發生了質變。

作為購房者,如果沒有及時對過往的觀念和認知去做出改變,在普漲時代逐漸遠去的當下以及未來,要吃的虧,會很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