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汕头埠成长的厦岭古庙

鄞镇凯 文 特此鸣谢,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厦岭古庙有独特的文化现象。厦岭古庙是几乎荡然无存的厦岭古村的重要遗存,积淀着很多文史信息。曾经是军事要塞、商贾出入之要冲的厦岭古村,只有通过厦岭古庙去钩沉其历史的旧迹。

在汕头市金平区解放桥北端,有一条自东南往西北至光华路的小路,叫厦岭路,全长600多米,路中北侧有一座庙宇,上书“厦岭古庙”。这座古庙,沉积着2平方多公里的一方土地六七百年的历史和人文。

奇特的妈祖崇拜现象

厦岭古庙崇拜的是妈祖,而其文化内容与中华妈祖崇拜文化现象不尽相同。中华妈祖崇拜文化是国际非遗项目。除了潮人,全中国的民众都认同妈祖就是得道成仙的林默娘,而潮人的妈祖有多尊,我不止一次撰文谈论此现象,此处不赘。此处要说的是,厦岭古庙供奉的神明有“本地妈祖”,也有福建妈祖林默娘。这尊“本地妈祖”又是独一无二的,传说她叫林金凤,是天上仙女下凡来保佑这片土地的老百姓。也就是说,这尊妈祖是这片土地的社区保护神。这尊“本地妈祖”位居神座上的主位,客位是“福建妈祖”,也即天后圣母。据民间传说:明朝某年某日,厦岭渡口有一艄公打捞得一个木箱,箱里是一尊女神塑像。夜里,女神托梦于艄公说,她是福建妈祖,漂流到此,愿入厦岭古庙与当地妈祖以姐妹相称,同享人间香火,同佑这片土地的民众。于是,厦岭古庙就供奉两位出身不同的妈祖。为姐的是仙女下凡的林金凤,妈祖生是农历正月十八日,为妹的是平民得道升天的林默娘,妈祖生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这座宫庙每年有两次妈祖生“闹热”日,香火旺旺,辅以各种艺术活动,热闹非常。

如此一来,厦岭古庙的妈祖信仰,既有潮汕味道的文化元素,也与中华妈祖信仰文化接轨。在潮汕地区,这种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妈宫自来称古庙

厦岭古庙供奉的是妈祖,却称作“厦岭古庙”。在潮汕地区,祭祀妈祖的宫庙一般俗称“妈宫”,细分有“天后圣母”妈宫、“珍珠娘”妈宫,“珠珍娘”妈宫、“神医娘”妈宫,等等,其中“天后圣母”妈宫居多。细分开来的名称都在宫门门匾上写分明。“厦岭古庙”是该庙大门上门匾的大字,民间俗称“阿娘宫”,志书上大多写作“娘妈宫”。

林默娘是多次受皇封的神,从“天妃”一直封到“天后圣母”、“天上圣母”,是神的极品;而“本地妈祖”林金凤,除了在本地,外界知之者甚少,然而她在庙里“坐大”为姐,林默娘反为妹。这就让多数有“尊者为长”的传统思想的人感到不可理解。笔者前几年与该庙宇管理者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的见解是:先入为主。根据他们这一观点,笔者产生如是陋见:厦岭古庙创建时当地民众的初衷是:拥戴一位多功能的社区保护神。潮汕地区自古有敬奉女神的习俗,女神似乎更有亲和力,更受香客欢迎,因为女神能为凡人送子,能为小孩子治常见病的麻疹,等等。根据这个原因,厦岭古庙这位社区保护神是女性就不足为奇了。潮人称女神都为“妈祖”。到了明代中期,沿海地区祭祀林默娘之风愈来愈烈。厦岭是港口,也需要海上保护神,但在弹丸之地的厦岭村,再建一座“天妃妈祖庙”可能受各种条件之制约,所以只能因地制宜,将天妃妈祖引进俗称的“阿娘宫”(众神同一宫庙“合署办公”的现象在潮汕地区比比皆是)。也正是“先入为主”的原因,供奉着神之极品的天后圣母的厦岭古庙一直没有更名“天后宫”。

古庙故事钩沉历史

厦岭古庙创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汕头市志》等各种志书都有如此记载。几百年的古庙,至今在民间遗存一些故事,解读其中几则,可以帮助了解这座古庙以及厦岭古村的历史兴废。

1.妈祖庇佑庄氏。民间传说:明代年间,厦岭遭受兵灾。因为反抗朝廷揭竿起义的带头人魏崇辉等是厦岭村人,因此官军前来剿杀厦岭人,村民闻之纷纷逃避。厦岭是多姓聚居地,其中有庄氏者,全族二三百众结队出逃,刚到厦岭古庙前,望见挥舞着大刀的官军已临近,族长急中生智,喊一声:“妈祖救我们!”指挥族众逃进庙里。官军迎面赶来,却见妈祖显灵立在庙门口,灵光四射,官军不敢近前,知道神明不敢得罪,纷纷倒地跪拜。庄氏族众在庙里躲藏了3天,直到四野俱寂才走出庙门,但见整个厦岭村已成废墟一片,尸横遍野。

上述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它有史实背景。《汕头市志》、《平寇记》等书记述:明代天顺四年(1460),魏崇辉、许万七、黄于一、林乌铁等聚众据厦岭、西陇、赤窖,攻潮阳,大败官兵。潮州知府周瑄,率潮阳令陈瑄,揭阳令陈爵举兵会剿,相持40余日,魏崇辉一众败散。不久,周瑄调走,魏崇辉等又聚众起事,杀指挥刘琛、通判刘恭。周瑄受命,重回潮州,合兵围剿魏崇辉等众,明天顺七年(1463),明军大剿厦岭,“斩首数千颗,俘三千余,余众奔溃”,“攻其巢穴,火烧庐居”,厦岭村被夷为平地。幸免于难的村民迁徙它乡。现今金平区东古村和蓬洲古村的庄氏、岐山街道的庄氏以及濠江区河浦庄氏,其族谱都载明其始祖庄南川明代初期来潮为官,先在厦岭扎根,后才分基迁徙各方。如今厦岭古村已灭失,更无庄氏基石。庄氏分基迁徙,显然与兵灾有关。

至于故事中说妈祖显灵把庙门,这当然是神话成份,但有一个历史事实是,多数中国人对神明是敬畏的,官军是不敢肆意在神庙内杀戮的,庄氏族众找对了地方避难。

2.李钦德报恩修古庙。《汕头市志》载:“汕头娘妈宫,俗称厦岭妈宫(即厦岭古庙),创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清宣统三年(1911)重建。”林俊聪先生写的《汕头市区的天后宫》一文中提到: “厦岭妈宫,于清末宣统三年(1911),由村里李钦德堂出资重建。据说,药铺主李氏,在外洋中标(相当今中奖)后,按许愿即把所获银两,全部乐捐建庙。”林俊聪先生是根据碑记等资料作如是记述的。

在民间,流传着李钦德修建厦岭古庙的完整故事:在厦岭村开药店的李钦德之10岁小儿子,跑到厦岭溪游泳,不幸被漩涡卷走。李钦德请来亲朋戚友数十人落溪寻觅,久不见踪影。情急之下的李钦德跑进厦岭古庙,向妈祖跪下祷告许愿:“妈祖若能使小儿活着回来,我当出资翻修古庙。”果然,不久有人在下游竹排缝中发现奄奄一息的溺水小子,经抢救转危为安。李钦德对古庙妈祖感恩戴德,决心兑诺言重修古庙。但李钦德在感恩之余发起愁:去哪里筹到修庙的巨款?当晚,李钦德梦见妈祖指引着他登上一艘大帆船,大帆船顺风扬帆,驶向美丽的地方……醒来的李钦德顿悟:妈祖启示我过番发财。于是他毅然背起包袱到暹罗。在人地生疏的暹罗,李钦德的一点医术无人能识,派不上用场,日子并不好过。这一天,他踯躅街头觅生计,忽然一个沿街推销彩票的贩子中暑昏倒了。李钦德出手施救,手到病除,路人无不称赞,受救者更是感恩,掏自己的腰包买了一张彩票送给李钦德以示谢意。谁能料到,这张彩票中了特等大奖(以前潮人称“彩票”为“彩标”,买彩票中奖称“中标”)得了一笔巨款,足够修建厦岭古庙之用。李钦德认定这一切皆是妈祖神力所为,打点行李回潮修缮厦岭古庙。

上述故事真也假也?似无法细考,但有一条是真的:李钦德将在南洋“中标”的巨款捐作重修厦岭古庙的经费。此事可以说明一个事实:明代天顺年间厦岭村被夷平之后,至迟在清末又有人烟。

3.女庙祝折服江湖汉。上世纪30年代,厦岭古庙的女庙祝姓许,娘家岐山沟湖村,今属金平区,嫁与夫家姓张,岐山新乡人。那时候,常有走江湖的人到厦岭古庙借宿。有一天,一个牛高马大的外省拳师来到庙中。拳师看到庙里设备简陋不全,大发脾气:“这是什么破庙,连张像样的坐椅都没有?”火药味很浓,分明在向女庙祝挑衅生事。女庙祝不卑不亢说一声“对不起”,随手轻轻松松搬过一个二百来斤重的石墩,放在拳师面前道:“荒郊小庙,物件不齐,将就坐吧。”拳师惊得半天不敢作声,知遇上高人,倒地便拜。

如今金平区岐山街道沟湖居委的许柏秋先生等70岁以上老人,尚都记得上述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事实,民国时期的厦岭,是比较荒凉的。有些文史学者说:“汕头埠是从厦岭发展起来的。”这说法不当,汕头埠的发祥地、次发祥地是老妈宫,小公园。汕头埠的最辉煌的时期,恰是厦岭的又一萧条期,它隶属澄海,直到1947年才划给汕头市。

见证汕头埠成长的厦岭古庙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