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描述黑龙江呼兰河的冬日:“严寒把大地冻裂了。”呼兰河作为松花江的支流,自北往南在哈尔滨汇入松花江。呼兰河流过的呼兰县也在14年前成为了哈尔滨的一个区。

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图/图虫创意

哈尔滨,这个提起便会感觉到寒冷的城市,哪怕到了三月初依旧大雪纷飞。它坐落于北纬45度以北,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是冬季,供暖往往从10月下旬持续到第二年的四月。官方记录的历史最低温里是零下42.6℃。在气象学家的记录里,过去 46 年黑龙江全省的冬季平均气温持续走高。

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图/图虫创意

尽管哈尔滨冷到呼口气都会结成冰碴子,但就是这样寒冷的天气让人们趋之若鹜。来自粤闽、江浙的游客带着对严寒的满腔好奇心,横跨了几千公里来到祖国的北端。对南方人来说,这里代表了寒冷,也代表了神秘。

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图/视觉中国

哈尔滨的旅游资源是围绕冰雪展开的,

城北的冰雪大世界办了19年,每年都吸引了上百万游客。光是去年春节,游客数量便达16.9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000万元。

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图/图虫创意

哈尔滨的历史凝聚了共和国的记忆。19世纪末的俄罗斯人和日本人将这里作为进入中国的落脚点,在此发展工业,建设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东三省的城市为全国输送着工、农资源,而哈尔滨就是其中的一个。

改革开放后,东北的衰落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哈尔滨便是衰落的缩影。90年代的东北净迁出人口达40.4万人,而哈尔滨从十年前开始,人口从净迁入变成了净迁出。东北的年轻人流向了经济状况更好的东部沿海地区,祖国南端的三亚成了东北人新的聚集地。


哈尔滨因为铁路而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为了连接欧亚两大洲,在西伯利亚修建大铁路。中国东北的这条中东铁路是这个大计划中的一部分。它的干线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横穿当时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哈尔滨是这条丁字形铁路纵路和横路的焦点。这让松花江边的小渔村蜕变成了哈尔滨,一座彻头彻尾的近代工业城市。

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图/图虫创意

因为铁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了这座城市。1900年规划中央大街时哈尔滨还只有2万人,到1923年这个数字激增19倍,达到了38万人。而中央大街的异域风格也让人感到陌生与好奇。

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图/视觉中国

东北的口音是闯关东的人从中原带去的。清朝末期民国初年,中原人带着玉米种子到了东北,四十年间黑龙江的耕地面积增长了600多倍。玉米替代了原本的高粱地,并拯救了饥荒年代无数挣扎在饿死边缘的人。

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图/视觉中国

哈尔滨河网纵横,又有广阔的黑土,即使寒冷,依旧是沃土地。黑土地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经长时间腐殖演化而成,有机质含量高,这为大米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五常产的大米比泰国香米的味道还要香。

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图/视觉中国

离开了哈尔滨的黑土地,那儿的一切都被简化成两个字——东北。东北的大米、东北的人。其中也包括哈尔滨人。他们爽朗豪放,也偶尔成为一些负面新闻里不守规则的粗鲁人,但这不完全是他们的本意。哈尔滨人有着自己特有的幽默,只要一开口,

人们都对这幽默感心领神会

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图/视觉中国

寒冷的冬季漫长,民国时期,伪满洲国统治之下诞生了一个独特的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他们描写困难,怀念故土和家人。风格粗犷却不失对人生的关注。那里不是一个只有寒冷和衰落的地方。

身为东北人,你怎么评价哈尔滨?

说了那么多,你想去哈尔滨看冰雪吗?

-END-

文丨逸骁

图编丨鲸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