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苦恋,两年相守,一生怀念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却有各自的不幸。爱情中,有人相知相爱,白头偕老;有人本想到老,却中途分道扬镳;有人用尽所有力气去争取,好不容易与相爱的人在一起了,奈何造化弄人,死别把两人永久地隔开。

民国才女林淑华与爱人徐惠民的爱情故事让人唏嘘惋惜不已。

八年苦恋,两年相守,一生怀念

林淑华和徐惠民

1

林淑华自小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吃穿用度都不愁,父亲虽有很强的封建传统意识,倒也算开明,五六岁时就教她识字,她上学有点晚,八岁时,父母送她到女校上学。

她在学校成绩优秀,为人又性格活泼,因此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她是家里的独生女,被父母宠爱着,作为天之骄子的她童年时期过得顺风顺水,一路顺坦到十四岁。

林淑华十四岁那年,恰逢战争爆发,时局动乱,导致家境很快衰落了,父母没有多余的钱供她继续上学,十四岁的她只能如同其他的同学那样辍学在家。

林淑华很喜欢上学读书,不能去学校这件事让她很郁闷沮丧,她知道家里的情况不乐观,在这种糟糕的年代能吃饱肚子都很不错了,上学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跟大多数家庭相比,她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作为一名女子,在那个时代能读那么多年的书已经是不可多得的事情了,林淑华开始在家里自修学业。

八年苦恋,两年相守,一生怀念

十六岁那年的夏天,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她的舅母重病在床,本来她的母亲要去探望,不巧的是母亲犯了胃病,她代替母亲去探望舅母。

舅母病得很重,临终之前告诉了林淑华她的身世。林淑华是舅母的亲生女儿,林淑华叫了那么久的爸妈原来是自己的姑父姑母。舅母当时的孩子很多,家里实在太穷,养不活那么多的孩子,姑父母没有孩子,林淑华就被过继给姑父母,做了姑父母的孩子。

林淑华得知这个真相后,看着亲生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哭着直喊妈。

回想亲妈这些年的经历,林淑华不禁更是伤心难过。前几年,她的亲生父亲病死了,而后两个弟弟也病死了,母亲只剩下她和另外一个被领养走的女儿还活着,母亲痛不欲生,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常年的劳累早让这位妇人不堪重负,她病逝了。

林淑华每每想到母亲在世时的痛苦经历,想到自己没有陪伴在母亲身边替母亲排忧解难,一想到这些,她就伤心流泪。

十六岁这一年的林淑华变得忧愁爱哭,不再是以前那个活泼无忧无虑的女孩子,也是在这一年她遇到了一生的爱人。

八年苦恋,两年相守,一生怀念

一次,好友壁姐来找她,两人闲谈中,壁姐告诉她,她正在由一位叫惠民的男性邻居帮着补课,考虑到自修有些困难,她也想加入补课行列。

在那个封建时代,特别是林家家教严厉,由一位男性给女子私下补课是一件有失传统的事情。封建意识很浓的母亲有些犹豫不赞同补课,耐不住林淑华的撒娇硬磨,母亲答应了林淑华的要求,并且答应去说服父亲,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同意了林淑华补课。

林淑华与徐惠民在壁姐家见了面,两人初次见面,林淑华对瘦瘦高高,文质彬彬的徐惠民挺有好感的,徐惠民成了林淑华的家庭教师。

八年苦恋,两年相守,一生怀念

2

一对有着相似家庭烦恼的少男少女相互鼓励,相互安慰,在三个多月的相处中两人慢慢滋生出情意,徐惠民向林淑华表白,林淑华接受了徐惠民的情意。母亲迫于父亲的压力,劝说林淑华不要再补课了,说要送她去学校上学。

林淑华和徐惠民分别了,两人相约每个星期互通一次信。林淑华的父亲不同意她再上学了,林淑华上学的愿望落空了。

徐惠民很快就托大嫂到林家说亲,林母答应三天后给回复,林母很疼爱林淑华,尊重林淑华的个人意见,林父听说了说亲的事情后,大发脾气,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

为人父母总会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做打算,他嫌弃徐家太穷,两家门不当户不对。

徐惠民的父亲早过世几年,只有母亲和几个兄弟嫂子,徐惠民上学还得依靠哥哥们的资助。

林淑华为此难过不已,父亲的固执是改变不了的,林母以女儿年纪还小,过一两年再说为借口推脱了这门亲事。徐惠民听说了这事,为了两人的未来,高考时考上了有名的圣约翰大学,决定去上大学,以后从医。

两人悄悄地在壁姐家见了面,徐惠民坦诚地告诉林淑华,他上大学要四年,毕业后进医学院学习两年,实习一年,实习后,自己要单干一年,他要花八年时间才能与林淑华结婚长相厮守。

八年实在太久,他不敢要求林淑华等他,林淑华表示要等他八年,两人约定经常写信慰藉思念之情。

八年苦恋,两年相守,一生怀念

她这个年龄正是相亲结婚的好年龄,一个姑妈给她说了一门亲事,家世很好,男方外表也好,父亲很赞同这门亲事,林淑华不同意,为此跟父亲大吵了起来,两人都被林母劝慰了下来。林母从中安慰劝说林父,要林父打听男方的为人品行如何,林父打听得知男方喜赌博,为了女儿以后的生活,林父没有赞同这门亲事。

这次相亲事件有惊无险地度过,随后接二连三发生的变故让林淑华的生活变得更糟糕了。她六岁的小妹妹因重伤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不久母亲双目失明,生活不便,她每天陪伴在母亲身边照顾她,很快,母亲病重逝世。

母亲的离去对林淑华的打击很大,让她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伤感,父亲变得更加消沉,脾气变得更无常暴躁,唯有徐惠民的来信给了她一些安慰。

林父甚至不同意她出去,让阿姨监看着她。一次她在姨妈的帮助下,在姨妈家见了徐惠民,两人自上次分别再次重逢已是两年后了,思念爱意早已溢满两人心间,两人互诉离别相思之情。

这八年间,与爱人分离的痛苦,家人的压力,外人异样的眼光,母亲的离去,父亲的辱骂都没有让她放弃,她依然坚定如斯,她依然等待着徐惠民。

选择了一个人,她就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八年苦恋,两年相守,一生怀念

3

八年苦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八年后徐惠民以医学博士的身份毕业,毕业后当上了医生,1942年,两人结婚成家,那年,林淑华23岁,徐惠民26岁。

两人的爱恋从一开始就被父亲反对直至激烈反对,好不容易结婚可以相守在一起,两人分外珍惜彼此的情意。

婚后两年的生活,两人过得很幸福,很快,林淑华怀孕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女儿的到来让两人的小家充满了幸福快乐。

这对饱受苦难的一对夫妻终于得以相守在一起,可是命运太过无常,这对夫妻只是在一起短短相守了两年。

八年苦恋,两年相守,一生怀念

婚后第二年,徐惠民一边要照顾老母亲,一边要上班挣钱养家,为了让林淑华过上好的生活,他工作很拼命,长期积劳成疾,得了急性肺病,为了给徐惠民看医治病,林淑华到处借钱,她小心陪伴在丈夫身边,细心地照顾丈夫,徐惠民病重离世临走之前,他对林淑华说:"我爱了你......也害了你"。

林淑华听了丈夫的话泪流满面,徐惠民走后,林淑华悲痛欲绝,在照顾丈夫时,她也感染上了肺病,好在拯救及时,她带着两个女儿艰难的生活着。

她带着丈夫的期待"望你像梅花那样活下去",带着对丈夫的思念艰难地生活着。长期的思念丈夫,她决定把自己和丈夫的故事写下来,写了《生死恋》这本书,这本书中在当时很受欢迎,感动了千万人。

对徐惠民的爱早都刻在她的生命中,她一生都未忘记徐惠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