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南房山區南窖鄉的水峪村,距市區約80公里,水峪村是2014年住建部公佈的“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中唯一地處北京的村落。村子形成於明朝初期,已有數百年曆史,這裡曾是北京通往山西的古商道驛站,有著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
在水峪村你可親自體驗古樸的民風、民俗和農家生活,品嚐炒核桃仁、拌柳芽、仁筋兒菜、木蘭芽、糙巧兒舌頭、糙蔓菁菜、花椒葉、炸香椿芽、拌老虎菜、野菜包子、醃酸菜、糙菜、醃茼蒿、醃蘇子葉、醃苦菜、野菜餃子、窩頭、象鼻子、軋餄餎等農家飯菜。
水峪村地處深山,全村沿一條西北東南向的溝巖分佈,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500 -800米。村中自然生態保持良好。而尤為寶貴的是該村尚有600間、100餘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坐落在該村東緩坡之上,目前保留得都比較完整。一條S型的青石砌成的古道貫穿全村,村落成圓形,面南朝北,依山而建,形成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其最具代表性建築有楊家大院、甕門、娘娘廟等。
水峪村有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128盤石碾,再現出山村古老的民俗文化,其中69盤可以正常使用。最為古老的一盤石碾製造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百年曆史。
在一座古宅前,聳立著一棵碩大無比的古槐,高聳入雲。古槐的樹幹和半面樹皮早已朽敗無存,僅存臨澗的一面樹皮支撐著偌大的樹帽,奇怪的是這棵古槐老態龍鍾,但是長的卻枝繁葉茂。我們上午去的時候村裡兩位老人給古槐掛燈籠,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棵神樹,多少年來,這棵古槐護佑著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一代又一代,一輩又一輩,見證了風風雨雨,見證了歲月滄桑。
水峪村裡最有特點古建是學坊院,又名楊家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清乾隆年間,水峪人楊玉堂和他的父親經營八座煤礦,成為那個時代的鉅富,楊家僱用了三十幾個匠人,經三年時間蓋成這座學坊院,主體建設以北方風格為基準,石砌而成,格局為四進四出;門樓別緻,蟠龍門嶺,簷下石雕花卉簇擁,兩座清朝風格的石鼓矗立兩旁。
除此之外,該村還被北京市旅遊局命名的民俗文化旅遊村,“水峪中幡”、“大鼓會”遠近聞名。
閱讀更多 明明有態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