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不講理”由來

陝西曾流行這樣的順口溜:

刁蒲城,野渭南 ,

不講理的大荔縣 。

金周至,銀戶縣 ,

殺人放火長安縣 。

二球出在澄城縣 ,

土匪出在兩華縣 。

口鎮的風,赤水的蔥 ,

武功縣的燒雞公。

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

米脂的婆姨綏德漢 ,

三原的媳婦不能看。

從順口溜的字面意思看,多是貶義,其實人們有些認識僅從字面理解,可能是錯的或者有偏差,有些與特定的歷史條件有關,不要從現實中找原因。下面就我的認識,一一解讀。

刁蒲城:蒲城地形南北較長可謂“吊”;也說蒲城人愛吃嘴“叼”

野渭南:渭南四野寬廣,人愛浪愛旅遊不愛在家可謂“野”。

金周至:周至縣盛產小麥,成熟時金燦燦一片可謂“金”。

銀戶縣:戶縣盛產棉花,成熟時白花花一片可謂“銀”。

殺人放火長安縣:長安治安特別亂,混混特別多,經常出事,長安縣案件比較多。

二球出在澄城縣:因為澄城人忠厚、老實、熱情享譽關中大地,澄城過去以良好的信譽和豐富的煤炭資源,曾是陝西四強縣、全國百強縣。但後來澄城漸漸不如從前,成為貧困縣。澄縣人的忠厚老實也逐漸被戲謔為“傻”,陝西人稱"二球"。

土匪出在兩華縣:兩華縣指華陰縣和華縣。過去,在這裡走投無路的下層農民,他們要吃飯、要生存,最簡便的方式就是當土匪。這裡九省通衢,財物豐厚,為特肥之驛路。又南依高山密林,北靠渭河,土匪易聚易散易藏匿。當地一些農民,忙時拿鋤,閒時拿槍,亦民亦匪,民匪莫辯。再加上外來“搶肉的”較大匪幫,他們相互糾結,從而使二華成為匪患熾烈的地方。

口鎮的風,赤水的蔥:口鎮地處北仲山與嵯峨山的峽谷地帶,常年風不斷,“一年一場風,由春吹到冬”。赤水盛產蔥,即可當蔬菜又可當調味品,可達三尺長。

武功縣的燒雞公:相傳早年隴海鐵路幹線穿過武功縣,原本站小就冷清,車還常晚點趕路程。只能停留片刻,顧客飢餓想下車都不成。幸好有道口燒雞公,流動售雞車廂中。燒雞材質做功硬,皮脆肉嫩色香正。旅客越品味越濃,直誇燒雞公好吃。再到武功必喚公,武功喚成燒雞公。

米脂的婆姨綏德漢:米脂縣地處西北邊陲,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民雜居交融的地方,使這些地方人種得到優化,所以米脂婆姨自然就會有異族血統,長長的眼睫毛足以說明,米脂的姑娘美麗至極。貂蟬的美貌,使月亮也羞地躲進雲裡去了。也有種說法:古代此地曾經流放過一批宮中佳麗,其後代自然也是美女坯子。綏德地處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交界處,這裡民族融合兼有兩種人的特點,高大、剽悍、英俊頗有陽剛之氣。呂布的英俊容貌作為綏德的驕傲。

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清澗自古以石板聞名,有石材之鄉之稱,瓦窯堡以產煤炭聞名於世。

三原的媳婦不能看:意思是說三原的媳婦不能娶,因為三原人對吃挑剔,如果娶了三原的女子做媳婦,因為嘴太刁難伺候而和家人常鬧矛盾。

可是,“不講理的大荔縣”是什麼意思?經過查詢,有好幾個版本。

一、大荔縣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東濱黃河,南臨渭河,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鎮鎮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里程居全市之首。外地人問路,不能講“裡”,而講一袋或幾袋煙功夫。

“大荔不講理”由來

二、大荔和渭南交界處有一具無名屍,大荔老爺和渭南老爺同來案發現場。屍首多半截在大荔這邊,但卻是上身。兩位老爺爭執不下時,大荔老爺命衙役把人扶坐起來,顯然,屍體到了渭南那一邊。渭南老爺氣憤地說:大荔縣不講理。

“大荔不講理”由來

三、一人突然內急,跑到玉米地裡去拉了泡屎,結果被地主發現了,嚇得拉屎人不知如何,道歉說;對不起,沒經你同意踏了你的地。地主不依不饒,那人就想給地主一塊錢了此事。地主說:誰要你的錢呢。拉屎人說:那你說咋辦?地主說:那就哪兒來哪兒去麼!氣的拉屎人說:你咋不講裡呢 ?地主說:我們大荔人就是不講理。

“大荔不講理”由來

順口溜是一定歷史時期的某一方面的寫照,不是全面概括,請不要用今天的眼光看待歷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