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从“银生城”到“普洱府”

六大茶山浮出水面

尽管历史上关于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一直争议不断,但普洱茶的原产地在云南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尽管普洱茶产于思茅还是版纳也一直有争议,尽管记载普洱茶历史的“樊绰们”限于当时的年代信息和个人眼界,对云南普洱茶产地的记载各有不同,但从银生城到普洱府,说的都是现今澜沧江两岸的普洱茶核心产地,这些关于产地的记载的关键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以勐腊为中心的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银生城


唐朝学者樊绰在其《云南志》一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银生城,指唐朝时银生节度府地,学者考据为今中国云南普洱景东县城。樊绰载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所指范围是银生节度府地(景东县城)周边的无量山、哀牢山等群山,应该说没有六大茶山什么事,晚樊绰300多年的南宋史官李石在《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这里少了个“界”字,涵盖范围已扩大。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蛮书,又叫《云南志》樊绰 著


自从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六大版纳划归普洱府管辖,隶属整懂版纳的六大茶山自然归于普洱府直管,自此,关于普洱茶产地的文献记载,毫无例外地都指向了六大茶山,正如清代阮福1825年作的《普洱茶记》里把“茶出银生诸山,”解释为当时银生节度的管辖范围,包括版纳地区的六大茶山。

普洱茶名重天下

核心产地六茶山

因为后来人们陆续开发出了以勐海为中心的新“六大茶山”,又称“江外茶”或“坝茶”,古“六大茶山”称为“江内茶”或“山茶”为了便于区分,所以对历史上到现在以勐腊为中心的“六大茶山”,冠以“古六大茶山”的称谓。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新“六大茶山”


现今我们知道普洱茶的核心产地,是澜沧江两岸的临沧、思茅和版纳,但历史上的每一段时期,核心产地的版块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每个年代的政策重心的转移、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战争、自然灾害和人员迁移而变动:

从“银生城”到“普洱府”,从“普洱府”到“古六大茶山”,从“古六大茶山”到“新六大茶山”,从景东到宁洱,从倚邦到易武,从勐腊到勐海…

通常的状况,重心区从甲地转移到乙地后,乙地开始走向辉煌,甲地开始变得没落衰亡,但有一个例外,便是衰而不亡的“古六大茶山”!无论重心如何转移,无论是新崛起的茶山如何风光,无论景迈、冰岛、班章如何疯狂,凡谈及普洱茶历史、茶马古道、茶庄字号、贡茶往事和古茶树资源,“古六大茶山”永远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词!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古六大茶山示意图


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

这“周八百里”不仅指茶山的面积,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连成一片的。西面是攸乐茶山,中间是革登、莽枝、倚邦、蛮砖茶山,东面是慢撒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古六大茶山草图


关于“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说法多种多样:有的讲在澜沧江以东,有的讲在澜沧江以西,还有的说澜沧江两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绪年间绘制的《思茅厅界图》表明,“古六大茶山”确都在澜沧江沿岸。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其中,慢撒在易武乡,革登、莽枝、蛮砖、倚邦在象明乡。据说,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为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现均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以后茶就作为商品与外地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行政区域。清中叶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港澳、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外。“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双版纳各族人民过去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曾经吸引内地数十万同胞前来开发,这对於繁荣边疆经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攸乐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的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零星散布在攸乐茶山中的基诺族寨子


攸乐山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现为景洪市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

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龙帕大寨是攸乐山古树茶资源最丰富的寨子。

居住在攸乐古茶山的基诺族人民如今还保持着传统的饮茶方法:在炎热的夏天,基诺人上山劳动,吃饭的时候,人们就会采来一些一芽一叶的新鲜茶叶,在地上挖一个小坑,用“冬叶”垫上,将采来的茶叶放进去,加上盐、辣椒等调料,用山泉水一冲,做成一道“凉拌茶”,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慢慢品尝,既当“饮料”,也当下饭的“菜”。

革登古茶山

有茶王树的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革登古茶山缩略图


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菜阳河一带。也是古代较闻名的茶区,年产茶量在500担以上,茶叶属大叶类型。清嘉庆年间(1796—1820)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已枯死,至今已荒芜难寻。

倚邦古茶山

以小叶茶出名的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均以倚邦茶菁为原料。

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怀揣小叶茶籽来到倚邦种植,于是小叶茶在倚邦安家落户,成了清宫贡茶的当然原料(还有说法小叶种茶是当地特殊的地理土壤环境由大叶种变异而成)。鼎盛时期,在清朝乾隆年间,倚邦茶山人口达九万人之众。

人皆种茶,人皆制茶,人皆卖茶,形成了四大茶叶集镇。即: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镇与镇之间,运茶马邦往来,盛况空前。光绪31年始,倚邦没落,至民国初,倚邦街竟然只剩下一百三十余户,人口不足一千人。牛滚街瘟疫十室九空,荒芜人烟,故到清朝后期,倚邦没落,易武崛起,绝冠群芳,到民国之后,云南茶叶则以勐海独领风骚。

莽枝古茶山

引发“改土归流”和“普洱府成立”的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莽枝古茶山


莽枝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因为传说是诸葛孔明埋铜(莽)之地,因此取名为莽枝。不过也有人说,莽枝山的“莽”应该是“蟒”才对。这里的巨蟒太多了,靠曼赛寨的斜坡,龙潭,接牛滚塘的橡胶地,常有它们的身影出没。并且,在莽枝山的历史上,还有屠蟒、制蟒蛇干巴的说法。

在六大古茶山中,莽枝似乎并不突出,但是它在普洱茶的历史长卷中也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根据历史记载,莽枝山至少在元朝时就已经有了成片茶园。明朝末年就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在康熙初年,莽枝古茶山的牛滚塘就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后来又在雍正时期,清政府因为牛滚塘事件与土司发生矛盾,引发对西双版纳的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的繁荣时期。

蛮砖古茶山

古树茶资源保存较好的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蛮砖古茶山


蛮砖茶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由易武西行经高山寨,过磨者河承天桥经蛮林才到蛮砖。蛮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碑文记载,蛮砖系六大茶山之一,该庙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几代茶农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蛮砖村公所恢复”曼庄优质茶”产品,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深受客人的喜爱。

慢撒(易武)古茶山

当今古六大茶山之首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慢撒古茶山


慢撒茶山位于勐腊易武乡东北,紧接老挝边境。清乾隆年间是慢撒茶山的辉煌时期,满山遍野都是茶树,年产万担以上。只有8户人家的茶王树村年产茶叶就达320担。采茶季节要雇佣大批茶农。清咸丰壬子年(公元1852年)来自内地的很多汉族同胞在茶山与当地茶山各民族兄弟共同种茶制茶,创下一代伟业。所产”元宝茶”(圆茶)远近驰名,畅销国内外,慢撒古茶山种茶历史悠久,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时被称为“利润城”,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易武和慢撒,在不同史籍记载中并列、交错又相互包含,好多茶友傻傻分不清。历史上慢撒古茶山区域较大包括易武茶山,后因茶山重心由倚邦向易武偏移,加之行政区域的划分,易武成了乡和镇,管辖的范围自然扩大,于是后来人们索性直接用易武取代了慢撒茶山的称谓。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贡茶之乡”易武镇


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嶍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

易武茶,茶质优良,远销佛海,年产茶约4000担,以加工团茶(砣茶)为主,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七子饼茶”作为

贡茶,加工精细。

据说车家祖上敬奉贡茶有功,皇帝品茗之余,龙颜大悦,特赐“瑞贡天朝”匾,以诏后人。明清时期更为朝庭关注之地,既是普洱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老茶人都说:“易武茶,是喝茶人的最终归属”。一方面易武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在倚邦茶山没落之后成为古六大茶山之首,易武历史上茶号茶庄林立,人才辈出,茶文化背景深厚;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刚开始喝茶喜欢易武,因为甜香柔和。之后有人会尝试寻找各种刺激,找新鲜,找猛烈的感觉。但喝到一定的时候,又会转回来喝易武,最终发现了易武的刚猛。很有点返璞归真的感觉。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产地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铜箐河古茶园


于是乎,为了寻找各种号级老茶的源头,人们来到易武,为了寻找密林深处的古茶,人们来到易武,从易武正山到“七村八寨”,从麻黑落水洞到弯弓刮风寨,各种生僻的地名在寻茶人之间早已朗朗上口,这里一个塘,那里一条河,还有各种窝,国有林、高杆……以易武为中心的好茶层出不穷,辐射至古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成为当下茶人追捧的热点中的热点。

(更多好文及茶文化知识,请关注新茶媒,关注刀哥说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