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PK北方:50个人口大市,25个工业强市,30个经济强市

南方PK北方:50个人口大市,25个工业强市,30个经济强市

01

南方与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限。

北强南弱,南强北弱,纵观中国历史,这种变换经历了好几回。

东汉以前,北方占据绝对优势。

我们知道,中华文明主要讲的就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但东汉以前,黄河文明占据主导地位,那时候,西安与洛阳,成为正统王朝定都的首选,南方还处于蛮荒地带,尤其是东欧和南越,也即今天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长江文明在战国时期的屈原时代,才开始渐渐成为与黄河文明并驾齐驱的两个车轮之一。

西晋以后,五胡乱华,逼迫晋王室南迁,开启了汉人的第一次衣冠南渡,这次南渡推动了南方经济发展。从这时期,南方经济开始有超越北方的迹象。

到了南北朝隋唐时代,虽然政治中心还在北方,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长安、洛阳的人口,都依靠江南粮仓来养活。每年都要从江南运送大量的粮食进入长安和洛阳。

元明清时代,这种南强北弱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朱元璋创立明朝时,甚至把都城定在了南京,直到他儿子朱棣掌权,才迁都至北京。

打破这种格局要到清末、民国。清朝末年,欧洲工业革命的成果——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封闭的大门,逼着清朝与他们做生意。

北方的天津、青岛在这种背景下强势崛起,与上海一起组成了中国的三个一线城市“上青天”,此时东北在沙俄、奉系军阀、日本轮番坐镇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20年,东北一直都是中国的经济担当。

这段时间,中国经济的重心重回北方,南强北弱再次变成北强南弱。

打破这种格局的,是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为沿海城市送来了发展东风,纷纷强势崛起。同时,管理层在南方划定了五个经济特区,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

改革开放,让老牌的千年商都广州强势崛起,代替了天津,与北京、上海一起组成了中国三个一线城市,北上广。

后来深圳以奇迹般的速度崛起,成功跻身一线城市,组成了北上广深内地四个一线城市。北强南弱再次变成南强北弱。

02

这种强弱程度到底如何呢?来看一个数据就能看出悬殊,中国目前有五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其中四个在南方。

本号从人口、工业、经济、金融、科技五个角度进行对比,具体看看如今的南方与北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先看人口吧。

从历史来看,南方的很多人,都是从北方迁移过来的,从南北朝的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到南宋的第二次南渡,再到南明的第三次南渡。

饶是如此,在建国之初,北方依旧是中国人口集中地,河南、山东、河北依旧是中国的人口担当。

改革开放后,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经济崛起,北方人南下,内陆人去沿海发展,中国人口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广东已经取代河南,成为了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料冠军。

具体来看各市,本号将常住人口前50的城市名单统计如下:

南方PK北方:50个人口大市,25个工业强市,30个经济强市

从上图可以看到,北方人口大市依然不少,在如今这种中心城市主导发展的背景下,如南阳、临沂、邯郸、潍坊、周口等城市仍可以与多数省会争高下,值得鼓励。

整体来看,常住人口50强城市,南方占了25个,北方占了25个,各占一半。

南方有:

重庆、上海、成都、广州、深圳、武汉、苏州、赣州、杭州、温州、泉州、南京、东莞、盐城、阜阳、宁波、长沙、合肥、佛山、福州、邵阳、湛江、南通、南宁、衡阳。

北方有:

北京、天津、临沂、石家庄、哈尔滨、郑州、南阳、西安、邯郸、青岛、潍坊、保定、济南、徐州、菏泽、周口、济宁、沈阳、唐山、沧州、长春、邢台、商丘、烟台、洛阳。

从人口上看,北方的虽然优势被南方掠夺了不少,但没有完全丧失。

03

再来看工业实力。工业是一个国家发家基础,欧洲正是依靠工业革命,才将明清政府甩开来的。

东北能成为共和国长子,也是工业优势所致。然时至今日,中国工业城市实力最强的几个都在南方,从质量到数量,都全面碾压北方。

南方PK北方:50个人口大市,25个工业强市,30个经济强市

上图是第一财经统计的2018年工业增加值数据Top25,可以看到:

1、十大工业强市,9个在南方,分别是深圳、上海、苏州、重庆、成都、广州、武汉、无锡、宁波。北方只有一个天津,且仅位居第四。

2、内地排名前25的工业强市中,北方只有7个,依次为天津、北京、青岛、郑州、大连、济南、沈阳。

南方则占了一大半,分别有深圳、上海、苏州、重庆、成都、广州、武汉、无锡、宁波、佛山、泉州、杭州、南京、东莞、长沙、南通、合肥、福州

不用多说,工业实力上,南方拥有压倒性优势。

04

再看经济实力,对比经济,只能看GDP。

GDP虽然保守诟病,但仍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最有效指标。

南方PK北方:50个人口大市,25个工业强市,30个经济强市

上图是根据2018年的GDP所统计的中国内地经济实力最强的30个城市。可以看到:

1、目前万亿GDP俱乐部中,已经有16个成员,其中北方只有4个,分别是北京、天津、青岛、郑州;南方占据一大半,坐拥12个。

2、经济实力前30的城市,北方有11个,分别是:北京、天津、青岛、郑州、西安、济南、烟台、大连、长春、唐山、徐州。

剩下的19个全在南方,分别是上海、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无锡、长沙、宁波、佛山、泉州、南通、东莞、福州、合肥、常州。

经济实力上,南方同样具有不可撼动的优势。

05

最后来看金融与科技实力,这两个指标放在一起来看。

本号多次强调过,金融与科技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城市身上的靓丽标签,也是其他城市进军世界性城市的敲门砖。

要在全球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要么金融实力超强,要么科创实力睥睨天下,两个实力同时雄厚,那就更了不得。

先看科创实力。衡量科创实力,本号选择了两个指标,一个是PCT国际专利数量,一个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

南方PK北方:50个人口大市,25个工业强市,30个经济强市

注:没有最新数据,只能延用2016年数据

南方PK北方:50个人口大市,25个工业强市,30个经济强市

1、深圳在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几乎占全国的一半,是北京的三倍。排在第三至第十五位的,分别是广州、上海、苏州、青岛、东莞、武汉、南通、杭州、佛山、成都、南京、无锡、重庆。

2、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北京占据绝对优势,遥遥领先,其次是深圳,位列第三到第十的城市分别是广州、上海、东莞、苏州、天津、杭州、佛山、武汉、南京、青岛、成都、重庆、中山。

不用多说,科创实力方面,南方同样压倒北方。

金融方面,直接用每个城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一较高下,它是最能体现城市金融实力的数据,它还有另外一个称呼,资金总量。

南方PK北方:50个人口大市,25个工业强市,30个经济强市

可以看到:

1、虽说上海是金融之都,但北京的金融实力不是盖的,比上海强出不少。北京以15.7万亿的资金总量,稳稳占据第一位。

2、除了北京外,金融实力前五中的另外四位全在南方,分别是上海、深圳、广州、杭州。

3、内地金融实力前十城市,北方只有两个,北京和天津,其余全在南方。

4、金融实力Top30中,北方有11个,其余19个全在方面,与经济实力的数量划分雷同。

北方11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郑州、西安、沈阳、济南、青岛、大连、石家庄、太原、长春。

南方19个城市分别是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苏州、武汉、宁波、长沙、无锡、合肥、佛山、福州、东莞、昆明、南通、温州。

总结:

从人口、经济、工业、金融、科技五个角度来看,北方除了人口勉强能与南方打个平手外,其余四个皆被后者碾压。

当然,正如本号强调的,中国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如今南强北弱的格局,是政策倾斜的结果。

这种格局会不会一成不变下去,不好说。我们只知道,纵观历史,南北强弱格局一直都在变化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