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楊天真合作,可能是張藝興做過最錯的決定

和楊天真合作,可能是張藝興做過最錯的決定


Hello各位小懵懂,我是在北京的寒風中凍得哆哆嗦嗦的馬同學。都說娛樂圈的記憶是短暫的,但是這兩天我們還是沒有忘記藝人圈頂流張藝興和經紀圈頂流楊天真結束合作這件事。

倆人剛合作時,我們編輯部就給支了一些招;倆人合作四個月時,我們也分析過倆人合作後的情況。現在時隔一年兩人約滿say再見,我們決定再來一場覆盤。

所以今天的挺疼議題是:張藝興和楊天真合作的這一年中,達到了雙贏了嗎?

話說與楊天真合作之前,小張的關鍵字是,出道就自帶的tag“努力努力再努力”和國民綜藝給的“溫順小綿羊沒脾氣”。雖說路人緣不錯,但總覺得就是缺了點啥。

那時小張的願望很簡單:自己的努力能被人看到,自己的歌能被人認可。

好不容易開了工作室、出了SOLO專輯證明自己,嘿,專輯銷量還真不錯,一踩油門做了二專《SHEEP》,還刷新了QQ音樂鑽石唱片新紀錄。

But!《SHEEP》的銷量裡,自己一個粉絲站子都能承包14.35%,可以說是非常不出圈了,咱小張可不想止步於此,咱要的是話題啊!咱要的是歌曲國民度啊!

就在這一聲聲呼喊中,2018年10月,經紀人頂流楊天真從天而降,天真女士最擅長啥?宣傳營銷啊!

於是這一年,張藝興光熱搜就上了142次;

於是這一年,張藝興力奪Valentino男裝大中華區代言人、CK、DW全球代言人;

於是這一年,小張藝興去了只有頂級時尚Icon才能參加的Met Gala時尚慈善晚宴;

於是這一年,在“老牌流量”全部走向頹勢的時期,張藝興是唯一一個依舊堅挺的老牌愛豆。10月份的粉絲超話排行榜中,他排第10位,周圍是一水的“後起之秀”。

於是這一年,張藝興推出了自己的第三張專輯《夢不落雨林》,還開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首場巡迴演唱會。

有話題,有熱度,有檔次,這一年的小張,可謂風頭無兩。

從這些表面數據來看,天真女士算是幫小張補上了自己的短板。但我們順著那些話題、順著那些關注度細扣一扣,就會發現.....好像有哪裡不對勁?

來我們看看小張這一年給大眾留下的關注點:

Met Gala被diss;《吐槽大會》群吐槽;品牌代言生是非;《即刻電音》惹爭議;嘲羊群眾名聲廣;ins關注議論長啊。

你們發現問題沒:小張這一年話題和討論度是不少,不過非但和他最初期待的音樂事業雄起沒啥大關係,而且....這裡邊好像....沒啥正面評價?!

在小張關注的音樂領域,看到的熱搜有:“張藝興假唱”、“偶遇張藝興彩排舞蹈”、“張藝興演唱會”、“張藝興跳舞好撩”、“張藝興方否認巡演海報抄襲”,看起來也是極少和音樂本身相關。

看到我們就明白了:小張確實紅了,但這紅裡透著黑。而與上面這些關鍵字產生連帶效應的是:這一年的時間裡,努力小綿羊、長沙小驕傲形象的張藝興蕩然無存,被取代的是全方位的“人設崩塌”,現在知乎上關於小張提問最高的問題是“你是從那一刻開始路轉黑的”?

楊天真在對張藝興定製宣傳營銷套餐時,採取的是她最擅長的關鍵詞推廣法。此法之前捧出娛樂圈一眾流量包括她自己,為啥到張藝興這裡就會失靈呢?

我們來看看楊天真之前“關鍵字推廣法”達成的成就有啥:幫張雨綺擺脫離婚爭議,樹立“獨立大女人”標籤;幫“朱亞文”製造記憶點,樹立“人間荷爾蒙”標籤;幫鹿晗開脫情商Bug,樹立“真性情傻狍子”標籤;幫歐陽娜娜淡化演技硬傷,樹立生活美學“Vlog”少女標籤。

看出來了沒?楊天真的快餐式“關鍵字推廣法”,要麼適用於被質疑的藝人急速賺口碑;要麼適用於沒出圈的藝人急速貼標籤。而且天真女士也深知光造關鍵字沒用,帶爭議才能在迅速進入觀眾要眼球留下姓名。

於是在張藝興的“關鍵字宣傳法”裡:

愛國+爭議=“張藝馨為港警發聲遭威脅”和“張藝興解約風波”。

音樂+爭議=《即刻電音》選馮提莫的非議和對剛小瞧中國歌手網友的脾氣。

性格+爭議=最可怕的“人設崩塌”。

張藝興的好評是靠長時間口碑積累,但在快餐式“關鍵字推廣法”的加持下,引來的就只有非議了。這看似“名利雙收”的一年,實際上對自己“名氣消耗”的一年。

而楊天真的這場“宣傳滑鐵盧”究其根本的的病因是:她太過於用標籤定義旗下藝人的性格特徵,久而久之,這些標籤固化成了每個人的“演藝圈模具”,任何的內容輸出都澆灌這個模具裡,經過市場推廣後,完全定型成為了一張嬉笑怒罵皆有模板的面具,只讓旗下藝人“為標籤而活”。

曾經楊天真在節目中訴苦:網友說她旗下的藝人人設都她捏造的,可能這些藝人們的關鍵字都是她通過自己的觀察提煉的。只是人永遠是鮮活的,任何人的性格,都不可能通過兩三個關鍵字就一言以蔽之。

離開了楊天真的范冰冰說自己不是範爺,剛立住女權標籤的張雨綺又捲入富豪戀愛風波,朱亞文比起行走的荷爾蒙更喜歡在網絡po自己的奶爸身份;現在的張藝興,微博的畫風也回到了和楊天真合作之前發發廣告、曬曬歌的“歲月靜好”模樣....

一切楊天真貼給藝人的標籤最後都像一個大大的flag,在這些flag逐漸倒去之後,想給大眾展示自己更多性格切面的藝人們,面臨的卻是一次次被人質疑:你的人設是不是崩了?

這套營銷模式有用嗎?有用,甚至某種程度上立竿見影,可是接下來還想通過簽約楊天真達成“流量”業績的娛樂圈新人們,也該好好想想:在這幾年的職業生涯裡,你們是否做好了帶著幾個關鍵字組成的面具的準備?

讓我們套用上世紀90年代著名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的臺詞結束今天的節目:

“如果你愛一個藝人,就期待他去楊天真身邊,因為那裡是宣發城堡;

如果你恨一個藝人,就期待他去楊天真身邊,因為那裡是人設孤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