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这位省委书记,卷起裤脚与余江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

鹰潭市广播电视台 天天鹰潭


感动!这位省委书记,卷起裤脚与余江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


在余江血防纪念馆,陈列着一张珍贵的照片: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方志纯,卷起裤脚,与蓝田宋家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促膝谈心,看上去是那样亲切自然,一点架子都没有。据蓝田宋家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回忆,这张照片拍摄于1956年,当时方志纯书记正在向当地农民了解血吸虫病疫情。

<strong>


感动!这位省委书记,卷起裤脚与余江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


<strong>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江西省打响了“消灭血吸虫病”的大战役。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第一副省长的方志纯同志肩负率领江西人民消灭血吸虫病的使命,亲自到余江蹲点,奋战在血防战役第一线,和余江县人民一道,依靠科学,勇于实践,在全国率先消灭了血吸虫病,在当代江西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让我们跟随这张照片

重新走进那段苦难与奋斗并存的岁月


1955年11月中旬,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并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第一副省长的方志纯同志,是中央血防领导小组成员之一。11月24日,毛泽东来江西视察,接见了杨尚奎、邵式平、方志纯、刘俊秀等同志及6位地委书记、3位县委书记,详细询问了江西省血吸虫流行情况和所采取的措施,作了重要指示。之后,江西省委及时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的五人小组,方志纯任组长。在党的领导下,一场与血吸虫病作斗争的人民战争,在江西很快打响了。

感动!这位省委书记,卷起裤脚与余江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


血吸虫病在我国南方流行很广,据上世纪五十年代省卫生厅的调查统计,在上饶、九江、景德镇、南昌、宜春、吉安、赣州七个地(市),血吸虫病疫区有35个县市、区),疫区乡(镇、场)有372个,血吸虫病人达60多万之多,有钉螺面积357万余亩,660万人口受到感染的威胁。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赣江、信江、饶河、修水、抚河流域,尤其是鄱阳湖平原和长江沿岸,血吸虫对于人民生命、生育、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如不消灭,将会影响我们民族的健康与繁荣。余江县的疫情最为严重。疫区人民受血吸虫病折磨,劳力弱,收成差,生产上不去,“吃粮靠回供,用钱靠救济”。

感动!这位省委书记,卷起裤脚与余江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疫情,方志纯心情非常沉重。他对血防办的同志说:“这个任务压在肩上,感到压力很大,怕完成不了,不好向毛主席交待。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解除疾苦。”为了寻找科学的灭虫方法,他亲自带领血防干部深入到那些灾情严重,病人最多的地方去调查研究,并亲自在余江县的邓家埠蹲点。疫区大都是些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下乡时,全靠两条腿走路。他脚穿一双旧布鞋,腋下夹一把油纸雨伞,走东村,串西巷,经常一走就是一整天。在田间,他和老表一起,卷起裤腿下田干活,很快就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久,他就和群众一道试验出了一套灭螺办法,用茶籽饼灭螺,火烧灭螺,研究出草药闹羊花灭螺,总结推广水田改旱地灭螺。最后摸索到了开新沟填旧沟,土埋灭螺的好办法:余江干部群众在修建白塔渠时,为解决农场的灌溉问题,把开新沟的土将旧沟填平压实,将钉螺深深埋在地底下,消灭了血吸虫的孳生地,后来查螺时发现,新沟无螺,旧沟的螺被埋死了。这一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方志纯根据这个发现,又经科学实验,肯定了这个结合兴修水利灭螺的好办法。他要求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学习防治血吸虫病知识,在疾病流行区推广开新沟填旧沟的灭螺经验。这样,既修了水利,又灭了钉螺。江西探索出了一条消灭血吸虫的新路子。

方志纯抓试点的余江县一马当先,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56年的春天和冬天,余江县进行了两次“开新填旧”灭螺突击战。基本上完成了大面积灭螺任务。1957年7月,中央血防小组办公室派人来余江调查,写出了《关于余江县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调查报告》。这年冬天,余江又开展了一场“开新填旧”的灭螺突击战。1958年4月,又开展了为时一个月的扫尾战。对一些灭螺不彻底而留下残余钉螺的地方进行复灭。

余江消灭血吸虫病同时,浮梁、波阳、永修等一批县市,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有一些县市,进展缓慢。于是,1958年4月9日,省委血防小组召开地、县、市委书记会议,方志纯主持会议并讲话。他提出必须把血防工作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扭转某些县市血防工作不平衡的状态”,他号召“先进的再先进,后进的赶上去!”5月25日至28日,方志纯在疫区邓家埠主持召开了余江县根除血吸虫病庆功大会和全省血防工作现场会。他在会上总结了十条经验,在全省推广。方志纯邀请了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专家和本省专家参加会议,并对余江进行复查和鉴定,他亲自陪同专家们走了三个乡和两个农场。专家们都认为的“余江县在灭螺、治病、管粪、管水各方面均已达到根除血吸虫标准”。5月27日,经四位权威专家签字,由主管部门颁发了《根除血吸虫病的鉴定书》。《鉴定书》于6月1日在《江西日报》发表,宣告余江县率先在全国消灭了血吸虫病。6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向余江县发来贺电,称赞他们“为各血吸虫病流行地区树立了榜样。”6月3日《人民日报》刊载《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轰动全国。毛泽东阅后,于1958年7月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律二首·送瘟神》。


注:本文主要节选自刘勉钰所著《赣鄱壮举传千秋(回忆方志纯同志并纪念他逝世十周年)》



本台短评

传承老书记优良作风

不忘新时代初心使命


一张照片,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第一副省长的方志纯同志,与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亲切拉家常,与群众一道奋战在血防第一线,没有把群众当亲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没有“一定要消灭血吸虫,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使命与担当,是做不到的。


感动!这位省委书记,卷起裤脚与余江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


我们把余江血防精神归纳为“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这种精神,必定要首先体现在干部身上,“敢为人先”,首先是干部要“率先”;“战天斗地”,首先是干部要出力。你能跟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农民才会跟你一条心;你能卷起裤脚干出样子,群众才会跟着你一起干。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以一往无前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所以,干部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战胜血吸虫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天,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到群众中去,还谈什么为人民谋幸福?


感动!这位省委书记,卷起裤脚与余江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


所以,方志纯老书记的这张照片,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是一篇生动的教材,激励着每一名干部,传承老书记优良作风,不忘新时代初心使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