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遍地狼煙 到雲淡風輕——汨羅市再生塑料提質升級整合入園工作紀實

從遍地狼煙 到雲淡風輕——汨羅市再生塑料提質升級整合入園工作紀實

▲上圖為提質升級之前,再生塑料小企業亂丟固體廢棄物的垃圾處理方式。

從遍地狼煙 到雲淡風輕——汨羅市再生塑料提質升級整合入園工作紀實

公式提質升級後的再生塑料企業新基源新材料生產車間一角。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克宏

如今,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的高分子材料產業園歷經八年、強力整治的5000家小散亂廢再生塑料企業,通過提質升級、整合入園、“三廢”實現達標排放。交易、分揀、破碎、造粒環節分區建設。一批龍頭企業開機生產。全面關停三年之久、五年提質整合入園的汨羅再生塑料行業重新走上了規模化的綠色發展之路。再生塑料也擁有了一個高大上的新名詞——高分子材料。

曾經是岳陽、乃至全省環境問題最突出的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重現藍天白雲,環境空氣質量指標日均達到小康標準以上。汨羅市委、市政府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終於讓再生塑料行業實現了“資源再利用、環保大改善”的目標。

“緣”來如此

政府助力,產業聚集,埋下了巨大環境隱患

上世紀八十年代,汨羅是湖南省的鄉鎮企業強縣之一,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和經商意識。2000年初,為探索一條富民強市的發展之路,汨羅市提出 “大辦工業”的戰略主張。此時,恰逢國有企業改制風雲時期,有200多年“收廢品”歷史的汨羅新市人,乘機收集了大量堆積如山的金屬、塑料廢品。

汨羅市委、市政府敏銳地意識到當地傳統商業“收破爛”的產業價值,決定將其作為主打產業,先建設交易市場、再建設工業園。

團山市場就是在那時,由汨羅市人民政府引導建立的,並豪邁地命名為“團山花園”。團山花園的建設,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僅改變了收購戶以往前店後廠,設施不全的歷史。也由於有了市場,加上國家鼓勵循環經濟的發展,推動形成了以新市鎮為中心,輻射周邊四個鄉鎮的再生資源收購產業——團山市場一度成為“中南地區最大再生資源市場”。據悉,汨羅第一批成規模產生的千萬元級富裕戶,都是來自廢品收購業。

截至2012年,即汨羅大規模整治再生資源環境汙染之前,新市鎮登記在冊的收購戶有4800多家,全市超過5000家,從業人員達10萬人。

汨羅市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建設、財政獎扶、園區建設、融資平臺等等環節對再生資源企業的“孵化”,使之成為縣域經濟的增長極,助推其“全省經濟十強縣”地位。但汨羅市推動產業發展壯大過程中,也因為歷史眼光的侷限性和限於縣級財力對環保基礎設施的投入不足,為新市鎮留下了巨大的環境汙染隱患和歷史欠賬。

光鮮背後

名稱一次比一次光鮮,而環境汙染一年比一年更惡劣

汨羅的再生資源戰略地位吸引了國家決策層的目光。200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同年10月,汨羅再生資源集散市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建設湖南汨羅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市場和加工示範基地”被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 2010年6月,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成功晉身國家首批“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國家希望通過汨羅市從國家試點向全國示範邁進,積極探索“兩型”建設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到2012年,新市鎮的廢品經營戶,已從單純的收購方式,轉變為粗放型的加工方式,即進入到對塑料進行分揀、清洗、破拆、造粒等生產經營環節。

汨羅市再生資源對環境的汙染很重,尤其再生塑料的汙染首當其衝,而其中團山的汙染最為突出。

“團山白天看不到太陽,晚上看不到星星。只有灰濛濛的天空、遮天蔽日的濃煙、刺鼻的塑料氣味。”這是當地人徹骨銘心的記憶。

團山的汙染激起了當地群眾的強烈反對。2014年,由198個村民聯名向中央信訪局反映、署名為《誰來救救我們的孩子?》的信訪件,被轉辦至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的案頭,徐當即批示“一定要徹底整治團山汙染現象”。

團山的汙染,也成了汨羅市2011——2013連續三年“兩會”上委員、代表的焦點熱議問題。部分代表委員甚至提出“叫停循環經濟”。2012年,汨羅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將《整治再生資源環境汙染、實行划行歸市工作》作為“一號議案”提請審議。當全體代表一致表決通過時,全場代表起立、掌聲經久不息。

汨羅再生資源從廢品、再生資源、到循環經濟、城市礦產,產業歷經四次轉型。名稱一次比一次光鮮,而環境汙染一年比一年更嚴重。

休克療法

以打擊“開路”,尋找突破口,全面整治環境違法亂象

汨羅市委、市政府對落實汨羅人大“一號議案”的態度堅決,思路非常清醒。對再生資源不是簡單地“一刀切”把產業扼殺,而是在“資源再利用、環境大改善”的基礎上,保存產業工人,發展產業技術,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

2013年,汨羅市環境整治領導小組成立,由書記市長親任政委組長。從公安、環保、城管、新市鎮抽調了30多名幹部,開展日常整治。

在怎麼入手整治環境的問題上,整治人員認真聽取經營戶和廣大群眾的意見,並進行強大的政策攻勢宣傳。市整治辦和市環保局緊密聯手,對環境違法行為採取嚴厲打擊政策。

第一仗從主要矛盾入手:經調查,當地有48家廢舊鉛酸蓄電池破拆經營戶。廢舊鉛酸蓄電池是高度汙染的危險廢物。經營戶野蠻加工,“用刀砍破塑料外罩,將硫酸往外一倒,就取走塑料和鉛板了。”將其全面關停的難度特別大。整治人員從4家危害特別嚴重的經營戶入手,提前取樣、檢測出數據,做實案卷,辦好訊問拘留手續,一舉將違法業主抓獲,並按照“兩斷三清”的原則,將經營場地水電“兩斷”,產品貨物、設施設備和人員全部清理(“三清”),徹底搗毀環境違法的加工行為。

第二仗從典型案例入手:面對全市5000多家塑料經營戶和年120萬噸的收購加工量。汨羅市再次選準突破口,即將 “不聽打招呼,頂風違法生產”,且經偵查監測、查明其已構成環境汙染罪的10家經營戶的案卷坐實,然後展開抓捕工作,接著就採取“兩斷三清”措施,防止死灰復燃。

第三仗抓普遍現象:即針對塑料造粒機篩片焚燒現象等環境“五亂”(亂焚燒、亂堆放、亂搭建等)現象的打擊。從2013年起,圍繞“五亂”現象易發的團山村等地的汨羅江大道和 S308線的路上,每晚20點至24點,長期有兩支隊伍巡邏,一旦見到火光、一旦聞到異味,執法隊員立即上前抓現場,固定打擊證據。全市893家加工企業被關停,收購企業被要求“早7晚8”時間內限時交易,嚴密監控違法現象發生。

第四仗、第五仗抓問題突出行業。汨羅市將古培鎮用廢舊塑料充當燃料、燒製青瓦的18家磚窯搗毀;對1個無證進口洋垃圾、對2個利用醫療廢品收購加工產業鏈的打擊。其中12名被告獲刑,這也是汨羅辦理的湖南省非法處置醫療廢物汙染環境入刑的第一案。

2015年,該市對環境違法構罪人員判刑4人,刑事、行政拘留56人,其打擊力度為“全省環保領域之最”。2017年,該市32名經營戶因危害環境罪被判刑。2017年—2018年,汨羅市環境保護局查處360多起環境違法案件,其中40人被行政拘留。

汨羅市對再生塑料行業環境違法行為的“休克療法”,大大降低了一些經營戶的依靠違法獲利的僥倖心理。環境違法現象明顯減少。

不搞“一刀切”

汨羅市委、市政府有清醒認識,從環境、民生、產業角度履行責任和使命

2016年,汨羅市強力落實市人大“一號議案”的工作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再生銅鋁行業、廢舊電器拆解行業成公司化發展,入園生產,全市環境明顯改善。而塑料行業量大汙染多,在2016年、2017年的兩會上,再生塑料行業的“存廢之爭”再次成為焦點。

反對者認為,中南五省再生塑料聚集汨羅,量大垃圾多,產生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而且幾乎沒有稅收,該產業不值得保留;保留派認為,站在群眾角度,該行業“涉及民生”,是幾千個家庭,幾萬人的營生,而且“環境可控、稅收可期”。當地已有五祥管業、東興塑業、金世聯等再生塑料企業在國家環保標準上實現了突破、獲得省市和行業上的認可,為再生塑料行業的出路做出了示範。

汨羅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認識到:從政治責任上講,汨羅市從首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到國家首批“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有為全國探索“兩型”建設的責任和義務。從社會責任上講,只要有人類生存,就有資源開發、生產加工、報廢處理的過程。化害為利的再利用是節約資源、人類生存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汨羅市政府認為,再生塑料產業是循環經濟的一部分,政府鼓勵和支持塑料企業轉型升級,環保達標、合法生產。擬分“三步走”。第一步,以同力循環公司現有場地作為過渡平臺,將現有場地劃分建設交易分揀區、清洗破碎區、造粒過渡區,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入園生產。第二步,利用過渡期,瞄準未來再生塑料產業的高端生產水平,加快建設高品質的新造粒區。第三步,新的造粒區建成後,完善產業鏈條,引導更多的、符合條件的企業入駐園區,形成集交易、分揀、破碎、造粒於一體的規模產業園。

2016年,是現階段汨羅市委、市政府換屆履新之年,市委書記喻文提出“向著更高品質的生態文化活力汨羅”的任期目標。這是基於該市以循環經濟為支柱產業,空前的塑料產業環境面源汙染的現實,也是以民生擔當的情懷、政治責任的使命,強力落實黨中央提出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目標任務。

提質升級

通過提質升級、整合入園、門檻准入, “3個1/3”推動資源再利用、環境大提升

從2016年3月,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開啟塑料產業園(高分子產業園)的建設征程。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中水回用系統、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雙迴路電力供電系統,新建了1.5萬噸日處理能力的汙水處理設施。按照環保集中治理固廢、廢水、廢棄的要求,規劃建設1.17萬㎡的再生塑料交易區,通過現有場地改造分揀幹拆場所5萬㎡,新建清洗破碎場所2.9萬㎡,新建3萬㎡的造粒區域。

塑料造粒歷來是汨羅再生塑料汙染的主要汙染源。汨羅市政府出臺了“再生塑料產業提質升級整合入園工作實施方案”“企業入園規則”“提質升級引導期扶持獎勵辦法”等三個文件,有效地推動了原有再生塑料產業朝著“三個1/3”的目標轉變,即1/3的經營戶被整合入園、1/3的經營戶實現轉型、另1/3的經營戶被淘汰出局。達到了產業提質升級、綠色環保排放、民生就業保障、稅收管理可控的新局面。

一方面是“築巢”,一方面在“引鳳”。當地東興塑業通過規模化經營,達到了“綠色環保、資源利用、低碳發展”的目標。汨羅市市長朱平波 “三顧茅廬”,邀請該企業法人代表仇國新投資建設具備造粒功能、環保設施達標的中塑新能源公司, 2018年4月,歷經多方努力,投資11.5億元,年產值60億元,佔地400畝的中塑新能源公司奠基開工。該公司的建設,被譽為“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的示範性整改工程”。此後,高分子產業園區又再次迎來具有相當環保生產能力新基源、金世聯等公司的相繼奠基開工。

今年來,根據省、市關於加快推進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的要求,汨羅市開啟推進工業產業鏈建設、打造千億園區三年(2019~2021)行動。立足“兩園”(循環園區、飛地園區)發展基礎、產業規劃,重點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深加工(再生銅、再生鋁、不鏽鋼)、高分子材料、電子信息、工程機械及汽車零部件四大產業鏈,分鏈施策,有序推進,引導資源、要素向產業鏈集聚,帶動產業集群發展。在此背景下,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勇精準把脈全國再生塑料行業產量快速增長,汨羅高分子材料再生塑料產量逐年快速遞增的產業現實,科學研判,有效施策,加大高分子材料產業固鏈、補鏈、強鏈、延鏈力度,讓高分子材料產業走向新的戰略目標。

循環園區將依託現有的中塑新能源、新基源新材、同力高分子材料等企業, 瞄準電子電器、家居裝飾、市政設施、醫療器械、汽車等行業,推動從滿足基礎性能的普通產品向滿足特殊性能的改性塑料產品方向發展,重點引進汽車零配件注塑件、汽車零配件 EPP成型件、汽車零配件模壓件、塑料排水管、塑料排汙管、防水塗料、裝飾裝修材料等項目,到 2022年高分子材料再生塑料年產能達到 120萬噸;聯合巴陵石化高分子材料研發中心,創建高分子材料產學研平臺。與巴陵石化、知名院校共同建設一個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以共同體報省科技廳形成高分子材料研究課題。為高分子材料再生塑料提供有力的智慧支撐。

汨羅市政府對再生塑料“疏堵結合”,“堵”的工作年年升級,“疏”的工作引導入園生產。新市鎮全域環境整治也上升到人居環境整治階段。以往風靡中南五省、運營近三十年的團山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團山花園)於2018年6月份徹底關閉。由於環境的大為改善,新市鎮轉型為旅遊文化產業名鎮。園區環境全省排位大幅提升。2017年,排全省80位,2018年,排全省23位。2016年—2018年,汨羅環境空氣質量日分別為81.5%、85.8%、87.4%,環境質量年年遞升。汨羅再生資源行業在2017年4月、2018年12月的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工作中,儘管環保問責很多,但政府確實下了力度償還“歷史欠賬”,推進了全市環保面貌大改觀,最終順利通過中央環保督察驗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