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遍地狼烟 到云淡风轻——汨罗市再生塑料提质升级整合入园工作纪实

从遍地狼烟 到云淡风轻——汨罗市再生塑料提质升级整合入园工作纪实

▲上图为提质升级之前,再生塑料小企业乱丢固体废弃物的垃圾处理方式。

从遍地狼烟 到云淡风轻——汨罗市再生塑料提质升级整合入园工作纪实

公式提质升级后的再生塑料企业新基源新材料生产车间一角。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克宏

如今,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园历经八年、强力整治的5000家小散乱废再生塑料企业,通过提质升级、整合入园、“三废”实现达标排放。交易、分拣、破碎、造粒环节分区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开机生产。全面关停三年之久、五年提质整合入园的汨罗再生塑料行业重新走上了规模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再生塑料也拥有了一个高大上的新名词——高分子材料。

曾经是岳阳、乃至全省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现蓝天白云,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日均达到小康标准以上。汨罗市委、市政府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终于让再生塑料行业实现了“资源再利用、环保大改善”的目标。

“缘”来如此

政府助力,产业聚集,埋下了巨大环境隐患

上世纪八十年代,汨罗是湖南省的乡镇企业强县之一,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经商意识。2000年初,为探索一条富民强市的发展之路,汨罗市提出 “大办工业”的战略主张。此时,恰逢国有企业改制风云时期,有200多年“收废品”历史的汨罗新市人,乘机收集了大量堆积如山的金属、塑料废品。

汨罗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当地传统商业“收破烂”的产业价值,决定将其作为主打产业,先建设交易市场、再建设工业园。

团山市场就是在那时,由汨罗市人民政府引导建立的,并豪迈地命名为“团山花园”。团山花园的建设,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改变了收购户以往前店后厂,设施不全的历史。也由于有了市场,加上国家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形成了以新市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四个乡镇的再生资源收购产业——团山市场一度成为“中南地区最大再生资源市场”。据悉,汨罗第一批成规模产生的千万元级富裕户,都是来自废品收购业。

截至2012年,即汨罗大规模整治再生资源环境污染之前,新市镇登记在册的收购户有4800多家,全市超过5000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

汨罗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建设、财政奖扶、园区建设、融资平台等等环节对再生资源企业的“孵化”,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助推其“全省经济十强县”地位。但汨罗市推动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也因为历史眼光的局限性和限于县级财力对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为新市镇留下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隐患和历史欠账。

光鲜背后

名称一次比一次光鲜,而环境污染一年比一年更恶劣

汨罗的再生资源战略地位吸引了国家决策层的目光。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同年10月,汨罗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湖南汨罗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2010年6月,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晋身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希望通过汨罗市从国家试点向全国示范迈进,积极探索“两型”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到2012年,新市镇的废品经营户,已从单纯的收购方式,转变为粗放型的加工方式,即进入到对塑料进行分拣、清洗、破拆、造粒等生产经营环节。

汨罗市再生资源对环境的污染很重,尤其再生塑料的污染首当其冲,而其中团山的污染最为突出。

“团山白天看不到太阳,晚上看不到星星。只有灰蒙蒙的天空、遮天蔽日的浓烟、刺鼻的塑料气味。”这是当地人彻骨铭心的记忆。

团山的污染激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2014年,由198个村民联名向中央信访局反映、署名为《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的信访件,被转办至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的案头,徐当即批示“一定要彻底整治团山污染现象”。

团山的污染,也成了汨罗市2011——2013连续三年“两会”上委员、代表的焦点热议问题。部分代表委员甚至提出“叫停循环经济”。2012年,汨罗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将《整治再生资源环境污染、实行划行归市工作》作为“一号议案”提请审议。当全体代表一致表决通过时,全场代表起立、掌声经久不息。

汨罗再生资源从废品、再生资源、到循环经济、城市矿产,产业历经四次转型。名称一次比一次光鲜,而环境污染一年比一年更严重。

休克疗法

以打击“开路”,寻找突破口,全面整治环境违法乱象

汨罗市委、市政府对落实汨罗人大“一号议案”的态度坚决,思路非常清醒。对再生资源不是简单地“一刀切”把产业扼杀,而是在“资源再利用、环境大改善”的基础上,保存产业工人,发展产业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2013年,汨罗市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成立,由书记市长亲任政委组长。从公安、环保、城管、新市镇抽调了30多名干部,开展日常整治。

在怎么入手整治环境的问题上,整治人员认真听取经营户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并进行强大的政策攻势宣传。市整治办和市环保局紧密联手,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严厉打击政策。

第一仗从主要矛盾入手:经调查,当地有48家废旧铅酸蓄电池破拆经营户。废旧铅酸蓄电池是高度污染的危险废物。经营户野蛮加工,“用刀砍破塑料外罩,将硫酸往外一倒,就取走塑料和铅板了。”将其全面关停的难度特别大。整治人员从4家危害特别严重的经营户入手,提前取样、检测出数据,做实案卷,办好讯问拘留手续,一举将违法业主抓获,并按照“两断三清”的原则,将经营场地水电“两断”,产品货物、设施设备和人员全部清理(“三清”),彻底捣毁环境违法的加工行为。

第二仗从典型案例入手:面对全市5000多家塑料经营户和年120万吨的收购加工量。汨罗市再次选准突破口,即将 “不听打招呼,顶风违法生产”,且经侦查监测、查明其已构成环境污染罪的10家经营户的案卷坐实,然后展开抓捕工作,接着就采取“两断三清”措施,防止死灰复燃。

第三仗抓普遍现象:即针对塑料造粒机筛片焚烧现象等环境“五乱”(乱焚烧、乱堆放、乱搭建等)现象的打击。从2013年起,围绕“五乱”现象易发的团山村等地的汨罗江大道和 S308线的路上,每晚20点至24点,长期有两支队伍巡逻,一旦见到火光、一旦闻到异味,执法队员立即上前抓现场,固定打击证据。全市893家加工企业被关停,收购企业被要求“早7晚8”时间内限时交易,严密监控违法现象发生。

第四仗、第五仗抓问题突出行业。汨罗市将古培镇用废旧塑料充当燃料、烧制青瓦的18家砖窑捣毁;对1个无证进口洋垃圾、对2个利用医疗废品收购加工产业链的打击。其中12名被告获刑,这也是汨罗办理的湖南省非法处置医疗废物污染环境入刑的第一案。

2015年,该市对环境违法构罪人员判刑4人,刑事、行政拘留56人,其打击力度为“全省环保领域之最”。2017年,该市32名经营户因危害环境罪被判刑。2017年—2018年,汨罗市环境保护局查处360多起环境违法案件,其中40人被行政拘留。

汨罗市对再生塑料行业环境违法行为的“休克疗法”,大大降低了一些经营户的依靠违法获利的侥幸心理。环境违法现象明显减少。

不搞“一刀切”

汨罗市委、市政府有清醒认识,从环境、民生、产业角度履行责任和使命

2016年,汨罗市强力落实市人大“一号议案”的工作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再生铜铝行业、废旧电器拆解行业成公司化发展,入园生产,全市环境明显改善。而塑料行业量大污染多,在2016年、2017年的两会上,再生塑料行业的“存废之争”再次成为焦点。

反对者认为,中南五省再生塑料聚集汨罗,量大垃圾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而且几乎没有税收,该产业不值得保留;保留派认为,站在群众角度,该行业“涉及民生”,是几千个家庭,几万人的营生,而且“环境可控、税收可期”。当地已有五祥管业、东兴塑业、金世联等再生塑料企业在国家环保标准上实现了突破、获得省市和行业上的认可,为再生塑料行业的出路做出了示范。

汨罗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从政治责任上讲,汨罗市从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到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有为全国探索“两型”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从社会责任上讲,只要有人类生存,就有资源开发、生产加工、报废处理的过程。化害为利的再利用是节约资源、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汨罗市政府认为,再生塑料产业是循环经济的一部分,政府鼓励和支持塑料企业转型升级,环保达标、合法生产。拟分“三步走”。第一步,以同力循环公司现有场地作为过渡平台,将现有场地划分建设交易分拣区、清洗破碎区、造粒过渡区,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入园生产。第二步,利用过渡期,瞄准未来再生塑料产业的高端生产水平,加快建设高品质的新造粒区。第三步,新的造粒区建成后,完善产业链条,引导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园区,形成集交易、分拣、破碎、造粒于一体的规模产业园。

2016年,是现阶段汨罗市委、市政府换届履新之年,市委书记喻文提出“向着更高品质的生态文化活力汨罗”的任期目标。这是基于该市以循环经济为支柱产业,空前的塑料产业环境面源污染的现实,也是以民生担当的情怀、政治责任的使命,强力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

提质升级

通过提质升级、整合入园、门槛准入, “3个1/3”推动资源再利用、环境大提升

从2016年3月,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启塑料产业园(高分子产业园)的建设征程。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中水回用系统、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双回路电力供电系统,新建了1.5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设施。按照环保集中治理固废、废水、废弃的要求,规划建设1.17万㎡的再生塑料交易区,通过现有场地改造分拣干拆场所5万㎡,新建清洗破碎场所2.9万㎡,新建3万㎡的造粒区域。

塑料造粒历来是汨罗再生塑料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汨罗市政府出台了“再生塑料产业提质升级整合入园工作实施方案”“企业入园规则”“提质升级引导期扶持奖励办法”等三个文件,有效地推动了原有再生塑料产业朝着“三个1/3”的目标转变,即1/3的经营户被整合入园、1/3的经营户实现转型、另1/3的经营户被淘汰出局。达到了产业提质升级、绿色环保排放、民生就业保障、税收管理可控的新局面。

一方面是“筑巢”,一方面在“引凤”。当地东兴塑业通过规模化经营,达到了“绿色环保、资源利用、低碳发展”的目标。汨罗市市长朱平波 “三顾茅庐”,邀请该企业法人代表仇国新投资建设具备造粒功能、环保设施达标的中塑新能源公司, 2018年4月,历经多方努力,投资11.5亿元,年产值60亿元,占地400亩的中塑新能源公司奠基开工。该公司的建设,被誉为“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的示范性整改工程”。此后,高分子产业园区又再次迎来具有相当环保生产能力新基源、金世联等公司的相继奠基开工。

今年来,根据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要求,汨罗市开启推进工业产业链建设、打造千亿园区三年(2019~2021)行动。立足“两园”(循环园区、飞地园区)发展基础、产业规划,重点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深加工(再生铜、再生铝、不锈钢)、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链,分链施策,有序推进,引导资源、要素向产业链集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在此背景下,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勇精准把脉全国再生塑料行业产量快速增长,汨罗高分子材料再生塑料产量逐年快速递增的产业现实,科学研判,有效施策,加大高分子材料产业固链、补链、强链、延链力度,让高分子材料产业走向新的战略目标。

循环园区将依托现有的中塑新能源、新基源新材、同力高分子材料等企业, 瞄准电子电器、家居装饰、市政设施、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推动从满足基础性能的普通产品向满足特殊性能的改性塑料产品方向发展,重点引进汽车零配件注塑件、汽车零配件 EPP成型件、汽车零配件模压件、塑料排水管、塑料排污管、防水涂料、装饰装修材料等项目,到 2022年高分子材料再生塑料年产能达到 120万吨;联合巴陵石化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创建高分子材料产学研平台。与巴陵石化、知名院校共同建设一个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以共同体报省科技厅形成高分子材料研究课题。为高分子材料再生塑料提供有力的智慧支撑。

汨罗市政府对再生塑料“疏堵结合”,“堵”的工作年年升级,“疏”的工作引导入园生产。新市镇全域环境整治也上升到人居环境整治阶段。以往风靡中南五省、运营近三十年的团山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团山花园)于2018年6月份彻底关闭。由于环境的大为改善,新市镇转型为旅游文化产业名镇。园区环境全省排位大幅提升。2017年,排全省80位,2018年,排全省23位。2016年—2018年,汨罗环境空气质量日分别为81.5%、85.8%、87.4%,环境质量年年递升。汨罗再生资源行业在2017年4月、2018年12月的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工作中,尽管环保问责很多,但政府确实下了力度偿还“历史欠账”,推进了全市环保面貌大改观,最终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验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